导电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29896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导电膜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导电膜包括:第一基底,具有第一表面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第一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导电层由一组相互间隔且不重叠的第一迹线沿二维坐标系的第一维排列形成,所述第一迹线为波浪线;第二基底,层叠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表面;第二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二基底远离所述第一导电层的表面,所述第二导电层由一组相互间隔且不重叠的第二迹线沿二维坐标系的第二维排列形成,所述第二迹线为波浪线;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第一迹线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迹线相交并形成网格。上述导电膜显示效果较好,可以有效降低光的干涉明显程度。
【专利说明】导电膜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电膜。
【背景技术】
[0002]触摸屏作为一种简单的人机交互方式而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电子装置,如手机,IPAD 等。
[0003]触摸屏通常包括面板及贴附于该面板一侧的导电膜,该导电膜由第一导电层及第二导电层组成。该第一导电层包括若干不交叉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迹线,该第二导电层包括若干不交叉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迹线。该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不平行。第一导电层及第二导电层被间隔开,相当于电容器的两个电极板。每一第一迹线与对应的第二迹线在交叉区域形成感测节点。当触摸物,如手指、触屏笔等接触该面板时,引起该感测节点处的电容变化,从而实现触摸位置的确定及触摸指令的执行。
[0004]上述导电膜由于第一迹线及第二迹线均为直线,应用于触摸屏时,在第一迹线及第二迹线的端部产生的衍射光在第一迹线与第二迹线相交的衍射点相互作用,会发出强烈的干涉光,同时,衍射点线性排列,会发出强烈的光线,这样会造成触控屏眩光,从而影响触控屏的显示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5]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显示效果较好的导电膜。
[0006]—种导电膜,包括:
[0007]第一基底,具有第一表面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
[0008]第一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导电层由一组相互间隔且不重叠的第一迹线沿二维坐标系的第一维排列形成,所述第一迹线为波浪线;
[0009]第二基底,层叠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表面;
[0010]第二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二基底远离所述第一导电层的表面,所述第二导电层由一组相互间隔且不重叠的第二迹线沿二维坐标系的第二维排列形成,所述第二迹线为波浪线.[0011]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第一迹线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迹线相交并形成网格。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二维坐标系为平面直角坐标系。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二维坐标系为平面斜角坐标系。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迹线具有恒定周期。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迹线具有恒定幅度。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迹线具有恒定周期。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迹线具有恒定幅度。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迹线的线宽为2μπι?10 μ m;所述第二迹线的线宽为2 μ m ~ 10 μ m。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第一迹线的线距为100um~500μm;相邻的所述第二迹线的线距为100 μ m~500 μ m。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中,所述第一迹线的线宽与线距之比为1:10~1:50 ;所述第二导电层中,所述第二迹线的线宽与线距之比为1:10~1:50
[0021]上述导电膜中,第一迹线及第二迹线均为波浪线,不具有直线部分,使得衍射点不直线排列,同时来自第一迹线与第二迹线相交的部位的干涉光强度较低,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触控屏眩光,从而触控屏的显示效果较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导电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中导电膜的第一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1中导电膜的第二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图1中触摸屏的导电膜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9]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的触摸屏100包括第一基底110、第一导电层130、第二基底150及第二导电层170。
[0030]第一基底110大致为板状。第一基底具有第一表面112及与第一表面112相对的第二表面114。第一基底110的材料为玻璃或塑料,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
[0031]请同时参阅图2,第一导电层130位于第一表面112。第一导电层130由若干第一迹线132沿二维坐标系的第一维X排列形成,且多个第一迹线132相互间隔不重叠。第一迹线132由导电材料制成,如铜、银、铝等。第一导电层130的厚度为1000埃~2微米。
[0032]第一迹线132为波浪线,且大体沿二维坐标系的第二维Y延伸。优选的,第一迹线132具有恒定的幅度及恒定的周期。第一迹线132的线宽与线距之比为1:10~1:50。进一步的,第一迹线132的线宽为2μm~10um ;相邻的第一迹线132的线距为100 μ m~500 μ m0[003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二维坐标系可以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也可为平面斜角坐标系。
[0034]第二基底150大致为板状。第二基底150层叠于第一导电层130的表面。第二基底150的材料为玻璃或塑料,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
[0035]请同时参阅图3,第二导电层170位于第二基底150远离第一导电层130的表面。第二导电层170由若干第二迹线172沿二维坐标系的第二维Y排列形成,且多个第二迹线172相互间隔不重叠。第二迹线172由导电材料制成,如铜、银、铝等。第二导电层170的厚度为1000埃?2微米。
[0036]第二迹线172为波浪线,且大体沿二维坐标系的第一维X延伸。优选的,第二迹线172具有恒定的幅度及恒定的周期。第二迹线172的线宽与线距之比为1:10?1:50。进一步的,第二迹线172的线宽为2μπι?ΙΟμπι ;相邻的第二迹线172的线距为100 μ m?500 μ m0
[0037]以下结合图4对导电膜100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4使用了透视画法,以直观显示第一导电层130与第二导电层150的位置及尺寸关系。导电膜100中,第二导电层170的第二迹线172在第一导电层130上的投影与第一迹线132相交并形成网格。
[0038]上述导电膜中,第一迹线132及第二迹线172均为波浪线,不具有直线部分,使得衍射点不直线排列,同时来自第一迹线与第二迹线相交的部位的干涉光强度较低,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触控屏眩光,从而触控屏的显示效果较好。
[0039]第一导电层130的第一迹线132与第二导电层170的第二迹线172空间交叠形成网格,网格的透过率较高,同时导电膜的透过率可以通过控制网格的透过率来控制,较为灵活。
[004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导电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底,具有第一表面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 第一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导电层由一组相互间隔且不重叠的第一迹线沿二维坐标系的第一维排列形成,所述第一迹线为波浪线; 第二基底,层叠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表面; 第二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二基底远离所述第一导电层的表面,所述第二导电层由一组相互间隔且不重叠的第二迹线沿二维坐标系的第二维排列形成,所述第二迹线为波浪线; 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第一迹线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迹线相交并形成网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坐标系为平面直角坐标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坐标系为平面斜角坐标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迹线具有恒定周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迹线具有恒定幅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迹线具有恒定周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迹线具有恒定幅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迹线的线宽为2μ m?10 μ m ;所述第二迹线的线宽为2 μ m?10 μ 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膜,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迹线的线距为100 μ m?500 μ m ;相邻的所述第二迹线的线距为100 μ m?500 μ 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中,所述第一迹线的线宽与线距之比为1:10?1:50 ;所述第二导电层中,所述第二迹线的线宽与线距之比为1:10 ?1:50。
【文档编号】G06F3/044GK203588239SQ201320628169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1日
【发明者】杨利平, 李一峰, 廖亮飞, 桂政兴, 王春平, 王战娥, 孙官恩, 罗成文 申请人:深圳南玻显示器件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