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触控模组及触控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5513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触控模组及触控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触控模组及触控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触控产品主要包括手指触控产品和笔写触控产品,该等触控产品的触控模式基本上是电容式触控模式和电阻式触控模式。其中,电阻式触控模式主要是通过在显示屏的触控区域设置上下两层不接触的ITO导电薄膜,以实现对触控点的感测。其缺点主要是:上下两层ITO导电薄膜容易出现接触故障,进而使得电阻式触控的反应不灵敏,对手写或笔写的解析度较低。

相对于电阻式触控模式,电容式触控模式的触控产品的灵敏度有一定的提高。然而,电容式触控模式即电容耦合触控模式需要设置较密集排布的阵列结构,该阵列结构需要设置能够输出或输入电流信号的阵列,包括此导致控制电路或芯片的I/O接口增加,使得触控产品的反应速度降低,进而导致无法较好地识别触控点的位置信息。若现有的较大尺寸的触控产品的触摸屏采用电容式触控模式,则导致该触控产品需要设置较高的处理器运算获取触控点的位置信息,进而使得触控产品的成本非常高,且反应不灵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该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具有材质阻抗低的优点,可以实现更大尺寸的触控感应器的设计,也具有布线合理、结构简单且触控效率高的特点,同时还具有电容触控和电磁触控的功能,简化了该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的结构,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目的,第一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包括金属网双触控感应阵列,所述金属网双触控感应阵列包括第一方向金属网组和第二方向金属网组,所述第一方向金属网组的方向和第二方向金属网组的方向之间具有一大于0°的第一夹角,且所述第一方向金属网组和第二方向金属网组相互绝缘,其中:

所述第一方向金属网组包括一个以上相互平行的第一方向电容触控金属网,所述相邻的第一方向电容触控金属网之间设置有一个以上第一方向电磁触控金属网,所述第一方向电容触控金属网和所述第一方向电磁触控金属网的左端均设置有第一信号引出线,且所述第一信号引出线的末端设置有第一信号引出接口,所述第一方向金属网组中所述第一方向电磁触控金属网的右端均设置有第一跨接线,所述第一方向金属网组中任意两个第一方向电磁触控金属网的右端均通过该第一跨接线相连接,所述第一跨接线之间绝缘设置;

所述第二方向金属网组包括一个以上相互平行的第二方向电容触控金属网,所述相邻的第二方向电容触控金属网之间设置有一个以上第二方向电磁触控金属网,所述第二方向电容触控金属网和所述第二方向电磁触控金属网的下端均设置有第二信号引出线,且所述第二信号引出线的末端设置有第二信号引出接口,所述第二方向金属网组中第二方向电磁触控金属网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跨接线,所述第二方向金属网组中任意两个第二方向电磁触控金属网的上端均通过该第二跨接线相连接,所述第二跨接线之间绝缘设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目的,第二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包括金属网双触控感应阵列,所述金属网双触控感应阵列包括第一方向金属网组和第二方向金属网组,所述第一方向金属网组的方向和第二方向金属网组的方向之间具有一大于0°的第一夹角,且所述第一方向金属网组和第二方向金属网组相互绝缘设置,其中:

所述第一方向金属网组包括一个以上相互平行的第一方向电容触控金属网,所述相邻的第一方向电容触控金属网之间设置有一个以上第一方向电磁触控金属网,所述第一方向电容触控金属网和所述第一方向电磁触控金属网的左端均设置有第一信号引出线,且所述第一信号引出线的末端设置有第一信号引出接口,所述第一方向金属网组中所述第一方向电磁触控金属网的右端设置有第一布线,且所述第一布线的末端设置有第三信号引出接口,且该第三信号引出接口与第一转接薄膜线路相连;

所述第二方向金属网组包括一个以上相互平行的第二方向电容触控金属网,所述相邻的第二方向电容触控金属网之间设置有一个以上第二方向电磁触控金属网,所述第二方向电容触控金属网和所述第二方向电磁触控金属网的下端均设置有第二信号引出线,且所述第二信号引出线的末端设置有第二信号引出接口,所述第二方向金属网组中所述第二方向电磁触控金属网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布线,且所述第二布线的末端设置有第四信号引出接口,且该第四信号引出接口与第二转接薄膜线路相连。

可选的,所述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中第一方向金属网组上端外侧和下端外侧均水平设置有多根相互平行的第一实心导体,所述第一实心导体左端设置有第一信号引出线,且所述第一信号引出线的末端设置有第一信号引出接口,所述第一实心导体右端设置有第一跨接线,所述任一所述第一实心导体右端通过该第一跨接线与所述第一方向金属网组中任一所述第一方向金属网的右端相连接;以及

所述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中第二方向金属网组左端外侧和右端外侧均竖直设置有多根相互平行的第二实心导体,所述第一实心导体下端设置有第二信号引出线,且所述第二信号引出线的末端设置有第二信号引出接口,所述第二实心导体上端设置有第二跨接线,任一所述第二实心导体上端通过该第一跨接线与所述第二方向金属网组中任一所述第二方向金属网的右端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中第一方向金属网组上端外侧和下端外侧均水平设置有多根相互平行的第一实心导体,所述第一实心导体左端设置有第一信号引出线,且所述第一信号引出线的末端设置有第一信号引出接口,所述第一实心导体右端设置有第一布线,且所述第一布线的末端设置有第三信号引出接口,且该第三信号引出接口与第一转接薄膜线路相连;以及

所述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中第二方向金属网组左端外侧和右端外侧均竖直设置有多根相互平行的第二实心导体,所述第二实心导体下端设置有第二信号引出线,且所述第二信号引出线的末端设置有第二信号引出接口,所述第二实心导体上端设置有第二布线,且所述第二布线的末端设置有第四信号引出接口,且该第四信号引出接口与第二转接薄膜线路相连。

可选的,所述第一方向金属网组和第二方向金属网组之间的第一夹角为90°,所述第一方向金属网组和第二方向金属网组均包括一体成型的金属网切割而成,所述第一方向金属网组和第二方向金属网组中的金属网线的直径为小于30微米。

可选的,所述第一方向金属网和第二方向金属网中包括各自对应的多个相互交叉且形成的第二夹角大于0的第一方向电容触控金属导线及第一方向电磁触控金属导线和第二方向电容触控金属导线及第二方向电磁触控金属导线组成,且所述第一方向电容触控金属导线及第一方向电磁触控金属导线和第二方向电容触控金属导线及第二方向电磁触控金属导线相互绝缘。

可选的,所述第一方向金属网和所述第二方向金属网中各自对应的多个相互交叉的所述第一方向电容触控金属导线及第一方向电磁触控金属导线和所述第二方向电容触控金属导线及第二方向电磁触控金属导线与相邻的所述第一方向电容触控金属导线及第一方向电磁触控金属导线和所述第二方向电容触控金属导线及第二方向电磁触控金属导线形成规则或不规则的四边形或多边形。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触控模组,该触控模组采用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实现识别电磁笔触控的信号,简化了该触控模组的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

为实现该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目的,提供一种触控模组,其包括一个或两个基板,还包括本实用新型任意所述的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所述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中的第一方向金属网组和第二方向金属网组设置在所述一个或两个基板上。

可选的,所述基板的个数为两个,且分别为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中的第一方向金属网组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上表面,所述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中的第二方向金属网组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基板的下表面通过透明胶粘贴在所述第二基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方向金属网组和第二方向金属网组之间的第一夹角为90°。

可选的,所述基板的个数为一个,且为第三基板,所述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中的第一方向金属网组设置在所述第三基板的上表面,所述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中的第二方向金属网组设置在所述第三基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一方向金属网组和第二方向金属网组之间的第一夹角为90°。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或第三基板为硬质基板,所述硬质基板为玻璃或亚克力板中。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或第三基板为软质基板,所述软质基板为PET膜或PC膜中。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触控电子装置,该触控电子装置采用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实现识别电磁笔触控的信号,简化了该触控电子装置的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

为实现该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的目的,提供一种触控电子装置,其包括:电子装置本体,所述电子装置本体上设置有显示屏,还包括本实用新型任意所述的触控模组,所述触控模组通过透明胶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该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不仅具有材质阻抗低的优点,可以实现更大尺寸的触控感应器的设计,也具有布线合理、结构简单且触控效率高的特点,同时还具有电容触控和电磁触控的功能,简化了该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的结构,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触控模组,该触控模组采用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实现识别电磁笔触控的信号,简化了该触控模组的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触控电子装置,该触控电子装置采用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实现识别电磁笔触控的信号,简化了该触控电子装置的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中第一方向金属网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中第二方向金属网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中第一方向金属网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中第二方向金属网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触控模组中第一方向金属网组与第一基板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触控模组中第二方向金属网组与第二基板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触控模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触控模组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触控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触控模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触控模组中第一方向金属网组与第一基板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触控模组中第二方向金属网组与第二基板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触控模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触控模组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触控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触控模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触控模组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触控模组中第一方向金属网组与第三基板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触控模组中第一方向金属网组与第三基板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触控模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触控模组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触控模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触控模组中第一方向金属网组与第三基板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触控模组中第二方向金属网组与第三基板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触控模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触控模组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触控模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或2提供的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中第一方向金属网或第二方向金属网中第一方向电容触控金属导线及第一方向电磁触控金属导线和第二方向电容触控金属导线及第二方向电磁触控金属导线与相邻的第一方向电容触控金属导线及第一方向电磁触控金属导线和第二方向电容触控金属导线及第二方向电磁触控金属导线形成的规则四边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或2提供的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中第一方向金属网或第二方向金属网中第一方向电容触控金属导线及第一方向电磁触控金属导线和第二方向电容触控金属导线及第二方向电磁触控金属导线与相邻的第一方向电容触控金属导线及第一方向电磁触控金属导线和第二方向电容触控金属导线及第二方向电磁触控金属导线形成的不规则四边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或2提供的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中第一方向金属网或第二方向金属网中第一方向电容触控金属导线及第一方向电磁触控金属导线和第二方向电容触控金属导线及第二方向电磁触控金属导线与相邻的第一方向电容触控金属导线及第一方向电磁触控金属导线和第二方向电容触控金属导线及第二方向电磁触控金属导线形成的不规则多边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该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不仅具有材质阻抗低的优点,可以实现更大尺寸的触控感应器的设计,也具有布线合理、结构简单且触控效率高的特点,同时还具有电容触控和电磁触控的功能,简化了该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的结构,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其包括金属网双触控感应阵列,所述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包括第一方向金属网组和第二方向金属网组,所述第一方向金属网组的方向和第二方向金属网组的方向之间具有一大于0°的第一夹角,且所述第一方向金属网组和第二方向金属网组相互绝缘,其中:

如图1所示,第一方向金属网组包括一个以上相互平行的第一方向电容触控金属网112,相邻的第一方向电容触控金属网112之间设置有一个以上第一方向电磁触控金属网102,第一方向电容触控金属网112和第一方向电磁触控金属网102的左端均设置有第一信号引出线104,且第一信号引出线104的末端设置有第一信号引出接口105,第一方向金属网组中第一方向电磁触控金属网102的右端均设置有第一跨接线106,第一方向金属网组中任意两个第一方向电磁触控金属网102上的右端均通过该第一跨接线106相连接,且该第一跨接线106之间在交叉点上进行绝缘设置,以使第一方向电磁触控金属网102之间绝缘不短路,或使这些第一跨接线106设成两层或两层以上的线路,每层线路之间设置绝缘,也可达到各第一方向电磁触控金属网之间绝缘不短路;其中图1中107内部区域为对应电磁笔触控有效区域大小或对应显示屏可视区的区域大小;同时,所述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中第一方向金属网组上端外侧和下端外侧即对应电磁笔触控有效区域107或对应显示屏可视区107的外部均水平设置有三根相互平行的第一实心导体103,第一实心导体103左端设置有第一信号引出线104,且第一信号引出线104的末端设置有第一信号引出接口105,所述第一实心导体右端设置有第一跨接线106,所述任一所述第一实心导体右端通过该第一跨接线与所述第一方向金属网组中任一所述第一方向金属网102的右端相连接,这样可简化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的布线设计,减少布线占用空间,提高生产制程良率;以上任一第一跨接线均与不相邻的第一跨接线组合进行相连且组合不重复/不重合即组合相连唯一;

如图2所示,第二方向金属网组包括一个以上相互平行的第二方向电容触控金属网212,相邻的第二方向电容触控金属网212之间设置有一个以上第二方向电磁触控金属网202,第二方向电容触控金属网212和第二方向电磁触控金属网202的下端均设置有第二信号引出线204,且所述第二信号引出线的末端设置有第二信号引出接口205,第二方向金属网组中第二方向电磁触控金属网202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跨接线206,第二方向金属网组中任意两个第二方向电磁触控金属网202的上端均通过该第二跨接线相连接,第二跨接线之间在交叉点上进行绝缘设置,以使第二方向电磁触控金属网之间绝缘不短路,或使这些第二跨接线206设成两层或两层以上的线路,每层线路之间设置绝缘,也可达到各第二方向电磁触控金属网之间绝缘不短路;其中图2中207内部区域为对应电磁笔触控有效区域大小或对应显示屏可视区的区域大小;同时,所述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中第二方向金属网组左端外侧和右端外侧即对应电磁笔触控有效区域207或对应显示屏可视区207的外部均竖直设置有三根相互平行的第二实心导体203,第一实心导体203下端设置有第二信号引出线204,且所述第二信号引出线的末端设置有第二信号引出接口205,第二实心导体上端设置有第二跨接线206,任一所述第二实心导体上端通过该第一跨接线与所述第二方向金属网组中任一所述第二方向金属网202的右端相连接,这样可简化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的布线设计,减少布线占用空间,提高生产制程良率;以上任一第二跨接线206均与不相邻的第二跨接线206组合进行相连且组合不重复/不重合即组合相连唯一。

上述实施例1中第一方向金属网组和第二方向金属网组之间的第一夹角为90°,所述第一方向金属网组和第二方向金属网组均包括一体成型的金属网切割而成,所述第一方向金属网组和第二方向金属网组中的金属网线的直径为30微米。

上述实施例1中第一方向金属网和第二方向金属网中包括各自对应的多个相互交叉且形成的第二夹角为90°的第一方向电容触控金属导线及第一方向电磁触控金属导线和第二方向电容触控金属导线及第二方向电磁触控金属导线组成,这是为了适用于大多数采用笛卡尔坐标来定位触摸点的需要,有时为了适应一些特别的定位的情形,例如:采用极坐标来定位触摸点,也可以将第一方向金属网中的第一方向电容触控金属导线及第一方向电磁触控金属导线与第二方向金属网中的第二方向电容触控金属导线及第二方向电磁触控金属导线相互交叉所的夹角设置为大于0°,但小于90°,且所述第一方向电容触控金属导线及第一方向电磁触控金属导线和第二方向电容触控金属导线及第二方向电磁触控金属导线相互绝缘设置。

如图28、图29和图30所示,为实施例1中第一方向金属网和所述第二方向金属网中各自对应的多个相互交叉的所述第一方向电容触控金属导线及第一方向电磁触控金属导线和所述第二方向电容触控金属导线及第二方向电磁触控金属导线与相邻的所述第一方向电容触控金属导线及第一方向电磁触控金属导线和所述第二方向电容触控金属导线及第二方向电磁触控金属导线形成规则或不规则的四边形或多边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其具有布线合理、结构简单且触控效率高的特点,简化了该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的结构,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

实施例2

如图3和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与实施例1不相同的地方为:本实施例2中第一方向金属网组中的第一方向电磁触控金属网102的右端设置有第一布线108,且该第一布线108的末端设置有第三信号引出接口109,且该第三信号引出接口与第一转接薄膜线路110相连;同时,所述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中第一方向金属网组上端外侧和下端外侧即对应电磁笔触控有效区域107或对应显示屏可视区107的外部均水平设置有三根相互平行的第一实心导体103,所述第一实心导体左端设置有第一信号引出线,且所述第一信号引出线的末端设置有第一信号引出接口,所述第一实心导体右端设置有第一布线,且所述第一布线的末端设置有第三信号引出接口,且该第三信号引出接口与第一转接薄膜线路相连,这样可简化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的布线设计,减少布线占用空间,提高生产制程良率;

同时,本实施例2中第二方向金属网组中的第二方向电磁触控金属网202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布线208,且该第二布线208的末端设置有第四信号引出接口209,且该第四信号引出接口与第二转接薄膜线路210相连;另外,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中第二方向金属网组左端外侧和右端外侧即对应电磁笔触控有效区域207或对应显示屏可视区207的外部均竖直设置有三根相互平行的第二实心导体203,所述第二实心导体下端设置有第二信号引出线,且所述第二信号引出线的末端设置有第二信号引出接口,所述第二实心导体上端设置有第二布线208,且所述第二布线的末端设置有第四信号引出接口,且该第四信号引出接口与第二转接薄膜线路相连,这样可简化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的布线设计,减少布线占用空间,提高生产制程良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与实施例1相比,增加了第一布线108和第二布线208、第三信号引出接口109和第四信号引出接口209以及第一转接薄膜线路110和第二转接薄膜线路210,实施例1中的第一跨接线106和第二跨接线206通过上述第一布线108和第二布线208、第三信号引出接口109和第四信号引出接口209以及第一转接薄膜线路110和第二转接薄膜线路210被转移设计在第一转接薄膜线路110和第二转接薄膜线路210上了,这样可以避免为了第一跨接线106和第二跨接线206的交叉点绝缘或通过设置在不同的线路间绝缘而设置绝缘材料,可大大简化该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的制程。

实施例3

如图5至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触控模组,其中,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触控模组中第一方向金属网组与第一基板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触控模组中第二方向金属网组与第二基板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3提供的触摸模组为双层结构,其包括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201,第一基板101设置在第二基板201上方,其中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中的第一方向金属网组设置在第一基板101的上表面,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中的第二方向金属网组设置在第二基板的上表面,且第一基板101的下表面通过透明胶111粘贴在第二基板201的上表面上,第一方向金属网组和第二方向金属网组之间的第一夹角优选为90°,具体可参见图7至图10,其中,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触控模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触控模组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触控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触控模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上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可为硬质基板,可为玻璃或亚克力板中的一种。

实施例4

如图11至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另一触控模组,其中,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触控模组中第一方向金属网组与第一基板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触控模组中第二方向金属网组与第二基板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4提供的触摸模组为双层结构,其包括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201,第一基板101设置在第二基板201上方,其中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中的第一方向金属网组设置在第一基板101的上表面,且第一方向金属网组右端设置的第一转接薄膜线路110也固定设置在第一基板101的上表面,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中的第二方向金属网组设置在第一基板201的上表面,且第二方向金属网组上端设置的第二转接薄膜线路210也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201的上表面,且第一基板101的下表面通过透明胶111粘贴在第二基板201的上表面上,第一方向金属网组和第二方向金属网组之间的第一夹角优选为90°,同时上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可为软质基板,例如可为PET膜或PC膜中的一种,具体可参见图13至图17,其中: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触控模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触控模组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触控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触控模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触控模组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5

如图18至图2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另一触控模组,其中,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触控模组中第一方向金属网组与第三基板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触控模组中第一方向金属网组与第三基板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5提供的触摸模组为单层结构,其包括第三基板,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中的第一方向金属网组设置在该第三基板的上表面,同时,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中的第二方向金属网组设置在该第三基板的下表面,第一方向金属网组和第二方向金属网组之间的第一夹角可优选为90°;同时,该第三基板可为硬质基板,例如可为玻璃或亚克力板中的一种;具体可参见图20、图21和图22,其中: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触控模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触控模组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触控模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6

如图23至图2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另一触控模组,其中,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触控模组中第一方向金属网组与第三基板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触控模组中第二方向金属网组与第三基板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第三基板,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中的第一方向金属网组设置在该第三基板的上表面,且第一方向金属网组右端设置的第一转接薄膜线路110也固定设置在第三基板301的上表面;同时,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中的第二方向金属网组设置在该第三基板的下表面,且第二方向金属网组上端设置的第二转接薄膜线路210也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基板301的上表面,第一方向金属网组和第二方向金属网组之间的第一夹角可优选为90°;同时,上述第三基板可为软质基板,例如可为PET膜或PC膜中的一种;具体可参见图25、图26和图27所示,其中: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触控模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触控模组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2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触控模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6提供的触摸模组,是将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中的第一方向金属网组和第二方向金属网组分别设置在第三基板301的正反面,可简化制成,提高良品率,进而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在第三基板背面也可加贴透明导电保护膜,如此可保护第三基板背面的第二方向金属网组以及第二转接薄膜线路210,同时还可起到屏蔽外部干扰杂讯的作用。

实施例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提供一种触摸电子装置,其包括电子装置本体,该电子装置本体上设置有显示屏,还包括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任一所述的触控模组,该触控模组通过透明胶设置在显示屏的表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