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电极结构、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80608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触控电极结构、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用户可直接透过屏幕上显示的对象进行操作与下达指令,因此触控面板(touch panel)提供了用户与电子产品之间的人性化操作接口,实现很好的人机交互功能,从而带有触控功能的显示装置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消费性电子产品领域,结合触控功能的显示器已成为了携带式电子产品主流发展之趋势。对此,现今触控面板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的电子产品中,例如智能型手机、移动电话、平板计算机及笔记本电脑等等便携式产品。触摸面板包括电阻式、电容式和红外光学式等类型。电阻式通过按压使两层电极之间的电阻发生变化或彼此导通来确定触摸点。电容式通过例如人体触摸导致的电容变化来确定触摸点。红外光学式是通过例如手指阻挡红外光线接收确定触摸点。然而,由于电容触摸面板具有高透明度、耐用性、多点触摸等优势,使其在电子产品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另外,电容触控面板可分为自电容触控面板和互电容触控面板,由于自电容触控面板控制电路相对简单、运算数据量较少、功耗低、通道可以灵活配置等优点而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

当前,相关技术中提供了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上的触控电极分布在基板的同侧,即触控感应电极与触控驱动电极分布在基板的一侧,触控感应电极与触控驱动电极分别与地构成电容即自电容,当手指与触控面板接触时,人体的电场让手指和触控面板表面形成一个触摸电容,此时,触摸点的电容将发生变化,通过检测触控面板上各点触摸前后的电学信号变化,进行计算和分析,从而可以确定出触摸点的位置。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申请人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当触摸点位于电极的边缘位置的时候,相邻的电极之间的触摸电容会相互干扰且不易分辨,从而影响确定的触摸点位置的精确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电极结构、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当触摸点位于电极的边缘位置时,相邻的电极之间的触摸电容会相互干扰且不易分辨,从而影响确定的触摸点位置的精确度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电极结构、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控电极结构包括:

设置于基板上的多组平行分布的触控电极对;

每组所述触控电极对包括一条感应电极和一条驱动电极,其中,所述感应电极和所述驱动电极位于基板上的同一面;

每条所述感应电极均包括沿所述感应电极的延长线方向上依次连接的多段横向V字形子感应电极,所述感应电极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为一条折线;

每条所述驱动电极均包括沿所述驱动电极的延长线方向上依次连接的多段横向V字形子驱动电极,所述驱动电极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为一条折线;

所述感应电极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驱动电极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互不重叠。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横向V字形子感应电极与所述横向V字形子驱动电极的尺寸一致,且所述感应电极与所述驱动电极沿纵向方向上相互平行;

每组触控电极对中位置对应的横向V字形子感应电极与横向V字形子驱动电极互相咬合。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每组触控电极对中位置对应的横向V字形子感应电极与横向V字形子驱动电极互相咬合,具体为:

所述横向V字形感应电极的尖端插入所述横向V字形子驱动电极的凹槽内,或者所述横向V字形子驱动电极的尖端插入所述横向V字形子感应电极的凹槽内。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每组触控电极对中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之间的间距在各部位均一致;

每条感应电极与两侧的两条驱动电极形状一致、距离相等,使整个触控面上的感应电极与驱动电极等间距均匀分布。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相邻的两组触控电极对在横向方向上周期性分布。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相邻的两组触控电极对间形成的空隙内设有多个菱形辅助电极,所述菱形辅助电极与两侧的触控电极对的间距相等。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感应电极和所述驱动电极的材料相同,所述材料均为透明导电材料。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感应电极和所述驱动电极的所述透明导电材料的透过率不低于90%。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包括上述触控电极结构。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所述触控面板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对贴合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极结构、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中,该触控电极结构包括:设置于基板上的多组平行分布的触控电极对;每组触控电极对包括一条感应电极和一条驱动电极,其中,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位于基板上的同一面;每条感应电极均包括沿感应电极的延长线方向上依次连接的多段横向V字形子感应电极,感应电极在基板上的投影为一条折线;每条驱动电极均包括沿驱动电极的延长线方向上依次连接的多段横向V字形子驱动电极,驱动电极在基板上的投影为一条折线;感应电极在基板上的投影与驱动电极在基板上的投影互不重叠。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感应电极与驱动电极设计为依次连接的多段横向V字形结构,更便于准确区分发生在相邻电极之间的触摸位置,从而能够更加准确的确定触摸点位置。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触控电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考虑到相关技术中存在当触摸点位于电极的边缘位置时,相邻的电极之间的触摸电容会相互干扰且不易分辨,从而影响确定的触摸点位置的精确度的问题。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电极结构、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下面通过实施例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的触控电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该触控电极结构包括:

设置于基板上的多组平行分布的触控电极对;

每组上述触控电极对包括一条感应电极12和一条驱动电极14,其中,上述感应电极12和上述驱动电极14位于基板上的同一面;

每条上述感应电极12均包括沿感应电极12的延长线方向上依次连接的多段横向V字形子感应电极12,上述感应电极12在上述基板上的投影为一条折线;

每条上述驱动电极14均包括沿驱动电极14的延长线方向上依次连接的多段横向V字形子驱动电极14,上述驱动电极14在上述基板上的投影为一条折线;

上述感应电极12在上述基板上的投影与上述驱动电极14在上述基板上的投影互不重叠。

具体的,采用上触控电极结构,感应电极12包括沿感应电极12的延长线方向上依次连接的多段横向V字形子感应电极12,同样的,驱动电极14也包括沿驱动电极14的延长线方向上依次连接的多段横向V字形子感应电极12,采用该触控电极结构使得感应电极12的边缘与驱动电极14的边缘接触面积小,当触摸点位于电极的边缘位置时,降低了感应电极12与相邻的驱动电极14的触摸电容间的干扰,更易于分辨感应电极12与相邻的驱动电极14之间的触控电容变化,从而提高了检测到的触摸点位置的精准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感应电极12和上述驱动电极14采用横向V字形状结构设计,与相关技术中的同层分布触控电极结构相比,通过将感应电极12与驱动电极14设计为交替分布的横向V字形状结构,使得感应电极12的边缘与驱动电极14的边缘接触面积小,降低了感应电极12与相邻的驱动电极14的触摸电容间的干扰,更便于准确区分发生在相邻电极之间的触摸位置,从而能够更加准确的确定触摸点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仅示出了3个触控电极对的结构示意图,沿横向和纵向均可根据触控面板的尺寸进行延伸,阴影部分表示感应电极12和驱动电极14的分布,阴影部分使用不同图案标识仅是为了区分感应电极12和驱动电极14,另外,附图中感应电极12与驱动电极14的V字形状沿横向的宽度、V字形状的角度及V字形状的的长度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的,上述横向V字形子感应电极12与上述横向V字形子驱动电极14的尺寸一致,且上述感应电极12与上述驱动电极14沿纵向方向上相互平行;

每组触控电极对中位置对应的横向V字形子感应电极与横向V字形子驱动电极互相咬合。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感应电极12与驱动电极14沿纵向方向相平行的设计,可以进一步降低感应电极12与驱动电极14边缘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的降低了感应电极12与相邻的驱动电极14的触摸电容间的干扰,进一步的提高了检测确定的触摸点位置的精准度。

进一步的,每组触控电极对中位置对应的横向V字形子感应电极12与横向V字形子驱动电极14互相咬合,具体为:

上述横向V字形感应电极12的尖端插入上述横向V字形子驱动电极14的凹槽内,或者上述横向V字形子驱动电极14的尖端插入上述横向V字形子感应电极12的凹槽内,具体的,感应电极12的尺寸与驱动电极14的尺寸相同,且感应电极12的横向V字形子感应电极12与驱动电极14的横向V字形子感应电极12交替相互咬合分布。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该触控电极结构的各个触模点的电容的一致性且均匀分布,以提高灵敏度和区分度,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每组触控电极对中的感应电极12和驱动电极14之间的间距在各部位均一致;

每条感应电极12与两侧的两条驱动电极14形状一致、距离相等,使整个触控面上的感应电极12与驱动电极14等间距均匀分布。

具体的,相邻的两组触控电极对的在横向方向上周期性分布。

其中,可以将感应电极12的V字形尖角和驱动电极14的V字形尖角设计为圆弧状结构,这样可以防止尖端放电大,避免产生干扰信号的现象。

为了进一步的防止尖端放电大,避免产生干扰信号的现象,相邻的两组触控电极对间形成的空隙内设有多个菱形辅助电极,上述菱形辅助电极与两侧的触控电极对的间距相等。

其中,上述辅助电极可以是菱形,也可以是矩形,还可以是三角形或者是圆形,优选上述辅助电极为圆形,可以更好的防止尖端放电大,避免产生干扰信号的现象。

考虑到简化上述触控电极结构的加工步骤,提高制作效率,避免多次制作电极造成的原材料、设备、人工和动力的浪费,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上述辅助电极与上述感应电极12、上述驱动电极14同时制作而成,且上述辅助电极与上述感应电极12、上述驱动电极14的材料相同、厚度相等。

另外,考虑到该触控电极结构应用于触摸屏中时,设置于显示屏的上方,为了不遮挡显示屏的显示内容,呈现更好的显示效果,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上述感应电极12和上述驱动电极14的材料相同,上述材料均为透明导电材料,上述基板的材料为透明绝缘材料。

其中,上述透明导电材料可以采用ITO(Indium Tin Oxides,锢锡氧化物)透明电极或者IZO(Indium Zinc Oxide,锢锋氧化物)透明电极,也可以采用ITO和IZO复合透明电极,或者现有技术中其它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透明电极。

所述基板可以由包括透明的无机或有机材料,和有机/无机混合材料的多种材料制成。例如,在重量轻和耐冲击性方面有机材料是优选的,而在灵活性和卷对卷方法的生产率方面塑料膜是优选的。塑料膜的实例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醋(PET)、聚荼二甲酸乙二醇醋(PEN)、丙烯酸树脂(PMMA)、聚碳酸醋(PC)等。然而,这些材料并非未经处理地使用,而是为了提高附着性而被处理形成硅炕偶联剂层等锚走层,进行电晕处理或等离子体处理等表面处理,或者为了提高耐刮伤性和耐化学品性而被处理形成硬涂层。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为了保证该触控电极结构的透视效果,上述感应电极12和上述驱动电极14的上述透明导电材料的透过率不低于8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感应电极12阵列和上述驱动电极14阵列的上述透明导电材料的透过率不低于9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极结构、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中,该触控电极结构包括:设置于基板上的多组平行分布的触控电极对;每组触控电极对包括一条感应电极12和一条驱动电极14,其中,感应电极12和驱动电极14位于基板上的同一面;每条感应电极12均包括沿感应电极12的延长线方向上依次连接的多段横向V字形子感应电极12,感应电极12在基板上的投影为一条折线;每条驱动电极14均包括沿驱动电极14的延长线方向上依次连接的多段横向V字形子驱动电极14,驱动电极14在基板上的投影为一条折线;感应电极12在基板上的投影与驱动电极14在基板上的投影互不重叠。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感应电极12与驱动电极14设计为依次连接的多段横向V字形结构,更便于准确区分发生在相邻电极之间的触摸位置,从而能够更加准确的确定触摸点位置;进一步的,采用感应电极12与驱动电极14沿纵向方向相平行的设计,可以进一步降低感应电极12与驱动电极14边缘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的降低了感应电极12与相邻的驱动电极14的触摸电容间的干扰,进一步的提高了检测确定的触摸点位置的精准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包括上述触控电极结构。

由于上述触控面板采用了上述触控电极结构,因此,相关之处请参考上述触控电极结构的实施例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上述触控面板与上述显示面板相对贴合设置。

由于上述触控显示装置采用了上述触控面板,因此,相关之处请参考上述触控面板的实施例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与相关技术中的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中的触控电极结构将感应电极12与驱动电极14的设计为依次连接的多段横向V字形结构,更便于准确区分发生在相邻电极之间的触摸位置,从而能够更加准确的确定触摸点位置;进一步的,采用感应电极12与驱动电极14沿纵向方向相平行的设计,可以进一步降低感应电极12与驱动电极14边缘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的降低了感应电极12与相邻的驱动电极14的触摸电容间的干扰,进一步的提高了检测确定的触摸点位置的精准度。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