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透电极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239988阅读:来源:国知局
同的形状、相同的线宽。并且,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金属银图像的膜厚为0.lym。
[0113] <扩散转印显影液的组成〉
[0114]
[01巧]加入水,将总量调整至1000ml,调节抑为12. 2。
[0116] 将得到的两张光透导电材料和厚度2mm的聚碳酸醋板(日本S菱方乂化学社制 造,W下称PC板)使用光学胶带(MHM-FW25,日本日荣化工社制造,W下简称OCA)W使四角 的定位记号(+印)一致且使OCA只贴合在图7、图8中记载的W虚拟的虚线表示的四边形 部分内的方式,按照下述贴合顺序,向PC板侧面贴合各光透导电材料的光透导电层,制作 了光透电极1,所述顺序为;PC版/OCA/具有图7的图案形状的金属银图像的光透导电材料 /OCA/具有图8的图案形状的金属银图像的光导电性材料。
[0117] 实施例2、实施例3、比较例1-5
[011引使用图7中的kl、jl和角度1,图8中的k2、j2和角度2为如表1所示的值的透 明原稿,除此W外,与实施例1同样,得到了实施例2、实施例3、比较例1-5的各光透电极。 在所有光透电极中,M为15mm,L为20mm。
[0119] 对于得到的实施例1-3、比较例1-5的光透电极,对云纹的产生、总透光率和电阻 值的稳定性使用W下方法进行了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0120] <云纹的产生〉
[0121] 将得到的光透电极置于表示全白图像的23英寸宽屏液晶显示器(RDT234WK炬K) 日本S菱电机制造)的画面上,按照W下标准进行了评价。A和X在实际应用上存在问题。
[0122] O 目测完全不能够确认到云纹。
[012引 A;如果仔细看,W目测能够确认到云纹。
[0124] X目测能够明确确认到云纹。
[0125] <总透光率>
[0126] 使用雾度计(监-2日本乂方试验机社制造)测定所得到的光透电极的由OCA贴合 的部分的总透光率。
[0127] <电阻值的稳定性〉
[0128] (1)在得到的光透电极的具有图7图案的光透导电材料一侧的各个列电极上,巧U 定了借助于配线部电连接的端子部15与固体电极17间的电阻值,其中,所述固体电极设置 在未与列电极的配线部连接的那一侧的末端。
[0129] (2)接着,在具有图8图案的光透导电材料一侧的各个列电极上,测定了借助于从 其两侧各自的配线部电连接的端子部15-端子部15之间的电阻值。
[0130] (3)接着,在具有图7图案的光透导电材料一侧的所有端子部与具有图8图案的光 透导电材料一侧的所有端子部之间,施加了 0. 2V电压达5分钟。
[013U (4)接着,将光透电极在60°C、90%RH的环境下放置了 120小时。
[om] 妨接着,使用与(1)和似同样的方法测定了电阻值。
[0133] (6)接着,使用放大镜观察光透电极的列电极部分,研究是否发生断线。
[0134] (7)接着,在具有图7图案的光透导电材料一侧的各个列电极中,对(1)的电阻值 与(5)的电阻值进行比较,算出其变化量在(1)的电阻值中所占的比例,对除去最小值和最 大值的剩余列电极巧根)的值进行平均,作为具有图7图案的光透导电材料一侧的电阻值 的稳定性指标。另外,在具有图8图案的光透导电材料一侧的各个列电极中,对似的电阻 值与妨的电阻值进行比较,算出其变化量在似的电阻值中所占的比例,将所有的列电极 (4根)的值进行平均,作为具有图8图案的光透导电材料一侧的电阻值的稳定性指标。在 具有图7图案的光透导电材料一侧的电阻值的稳定性指标与具有图8图案的光透导电材料 一侧的电阻值的稳定性指标中,将较大的指标作为该光透电极的电阻值的稳定性指标。
[0135]对于W上的试验结果,按照下述标准进行了评价。!和2在实际应用上存在问题。
[0136] 5 ;电阻值的稳定性指标为低于5%,所有列电极都没有断线。
[0137]4;电阻值的稳定性指标为5%W上且低于10%,所有列电极都没有断线。
[0138]3 ;电阻值的稳定性指标在5%W上且低于10%,一部分列电极有断线。
[0139]2 ;电阻值的稳定性指标在10%W上,一部分列电极有断线。
[0140] 1 ;电阻值的稳定性指标非常大,所有的列电极都有断线。
[0141]表1
[0142]
[0143] 从表1的结果可知,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适于作为电容式触摸屏的光透电极的、 总透光率高、难W产生云纹且电阻值的稳定性优异的光透电极。
[0144]符号说明;
[0145] IaJb光透基材
[0146] 2a、化光透导电层
[0147] 3、5保护基材
[014引 4粘附层
[0149] 6a、化列电极
[0150] 11传感器部
[0151] 12虚设部
[0152] 13非图像部
[0巧3] 14配线部
[0154] 15端子部
[0155] 16虚设部的金属图案
[0156] 17位于列电极末端的固体电极
[0157] 20光透电极
[0158] R 虚拟边界线
[0159] kl、k2重复单元在第一方向上的平均长度
[0160] jl、j2重复单元在第二方向上的平均长度
[0161] M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列电极的平均中屯、距
[0162] L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列电极的平均中屯、距
【主权项】
1. 光透电极,其特征在于:在光透基材上至少具有两层光透导电层,所述光透导电层 具有与端子部电连接的传感器部以及未与端子部电连接的虚设部;该传感器部和该虚设部 具有以规定形状的单元金属图案重复的结构;一层光透导电层具有的传感器部由在第一方 向上延伸的多个列电极构成,列电极和虚设部交替设置;另一层光透导电层具有的传感器 部由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列电极构成,列电极和虚设部交替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光透电极符合以下(a)-(c)全部的必要条件: (a) kl>jl 此处,kl表示一层光透导电层的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列电极具有的规定形状的单元金 属图案在第一方向上的平均长度,jl表示规定形状的单元金属图案在第二方向上的平均长 度; (b) 2M = nXjl 此处,M表示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列电极的平均中心距,n表示自然数; (c) k2 < j2,且kl + j2和j2 + kl的结果都不是自然数; 此处,k2表示另一层光透导电层的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列电极具有的规定形状的单元 金属图案在第一方向上的平均长度,j2表示规定形状的单元金属图案在第二方向上的平均 长度。2. 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记载的光透电极,其中,符合以下(d)的必要条件, (d) 2L = pXk2 此处,L表示另一层光透导电层中的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列电极的平均中心距,p表示 自然数。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光透电极,其中,符合以下(e)的必要条件, (e) 2L = qXkl 此处,q表示自然数。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记载的光透电极,其中,符合0. 15Xkl〈j 1〈0. 7Xkl 的必要条件。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光透电极,其中,符合0. 35Xkl〈j 1〈0. 6Xkl的必要条件。6. 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记载的光透电极,其中,符合0. 15Xj2 < k2 <0. 7Xj2的必要条件。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光透电极,其中,符合0. 35 X j2 < k2 < 0. 6 X j2的必要条 件。8. 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记载的光透导电材料,其中,一层光透导电层具 有的传感器部的规定形状的单元金属图案的图形与虚设部的规定形状的单元金属图案的 图形全等。9. 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记载的光透导电材料,其中,规定形状的单元金属图 案的图形为菱形,其对角线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
【专利摘要】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透光电极,所述光透电极具有高的总透光率、难以产生云纹且具有优异的电阻值的稳定性。本发明的光透电极的特征在于:在光透基材上具有光透导电层,所述光透导电层具有电连接至端子部的传感器部以及未与端子部电连接的虚设部;该传感器部和该虚设部具有规定形状的单元金属图案重复的结构;一层光透导电层具有的传感器部由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列电极构成,列电极与虚设部交替设置;另一层光透导电层具有的传感器部由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列电极构成,列电极与虚设部交替设置。
【IPC分类】G06F3/041
【公开号】CN104956295
【申请号】CN201480006024
【发明人】吉城武宣
【申请人】三菱制纸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
【申请日】2014年2月3日
【公告号】WO2014129298A1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