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屏幕可视区域的方法和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596503阅读:来源:国知局
[0072]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摄像头获取用户人脸与屏幕之间的距离及 人脸的位置,根据该距离和人脸位置确定可视区域的适配显示尺寸和位置,并控制可视区 域按照该适配显示尺寸和位置在屏幕中进行显示;解决了相关技术需要用户手动调节可视 区域的尺寸,而导致操作繁琐且调节准确度较低的问题;一方面,实现了自动化调节可视区 域的适配显示尺寸,降低了对用户的操作要求,且有助于提高调节准确度;另一方面,实现 了自动化调节可视区域的适配显示位置,达到了减轻用户眼部转动疲劳,提高用户观看体 验的技术效果。
[0073] 图2A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调节屏幕可视区域的方法的流程图。 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0074] 在步骤201中,通过至少一个摄像头获取人脸与屏幕之间的距离以及人脸的位 置。
[0075]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显示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摄像头,该至少一个摄 像头用于获取用户人脸与屏幕之间的距离以及人脸的位置。为了保证距离采集精度,摄像 头的镜片与显示器的屏幕位于同一平面上。
[0076] 此外,在摄像头的数量为一个的情况下,该摄像头可设置于屏幕的外侧边缘,如设 置于屏幕上方;或者,该摄像头也可集成于屏幕中,如设置于屏幕中央。在摄像头的数量为 多个的情况下,该多个摄像头可均匀分布地设置于屏幕的外侧边缘和/或屏幕中。
[0077]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如下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以获取用户人脸与屏幕之间的距 离。
[0078]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采用双摄像头测距法计算用户人脸与屏幕之间的距 离。结合参考图2B和图2C,其示出了双摄像头测距法的示意图。电子设备的屏幕20上方 设置有第一摄像头21和第二摄像头22。第一摄像头21和第二摄像头22为两个焦距均为 f的相同的摄像头。第一摄像头21与第二摄像头22的主光轴相互平行。点P表示用户人 脸。
[0079] 利用相似三角形原理,即可推导出Z的值:
[0081 ] 其中,Z表示用户人脸到投影中心的深度,f表示焦距,T表示两个摄像头之间的中 心距,d = ?表示视差。求得Z之后,即可求出物距为Z-f。物距Z-f即为用户人脸与屏 幕之间的距离。
[0082]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采用单摄像头测距法计算用户人脸与屏幕之间的距 离。由成像公式
可得
其中,u表示物距(也即用户人脸与屏幕之间的 距离),f表示焦距,v表示像距。
[0083]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步骤201包括如下几个子步骤:
[0084] 1、通过至少一个摄像头拍摄包含有人脸的图像;
[0085] 2、从图像中识别出人脸;
[0086] 3、计算人脸在图像中所占的像素比例;
[0087] 4、根据像素比例确定人脸与屏幕之间的距离。
[0088]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用户人脸距屏幕越近,用户人脸在图像中所占面积越大这 一原理。电子设备在计算得到用户人脸在图像中所占的像素比例之后,根据预先设定的像 素比例与距离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者根据像素比例与距离之间的换算公式,确定用户人脸 与屏幕之间的距离。
[0089]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人脸识别所采用的算法不作限定。例如,人脸识别所采用 的算法包括但不限于基于模板匹配的识别算法、基于奇异值特征的识别算法、子空间分析 的识别算法、基于神经网络的识别算法、基于图像特征的识别算法或者基于模型可变参数 的识别算法,等等。
[0090] 通过对人脸在各个摄像头采集得到的图像中的位置进行分析,可确定人脸的位 置。该位置用于反映用户人脸与屏幕之间的相对位置。
[0091] 在步骤202中,根据人脸与屏幕之间的距离和第一比例系数计算可视区域的纵向 长度。
[0092] 可视区域的纵向长度h = L/λ ;其中,L表示人脸与屏幕之间的距离,λ表示第一 比例系数。第一比例系数是根据人脸与屏幕之间的距离与可视区域的纵向长度之间的适配 比例预先设定的。例如,λ的取值可以在3. 5至5之间。λ的取值可由系统默认设定,也 可由用户自定义设定。
[0093] 在步骤203中,根据可视区域的纵向长度和第二比例系数计算可视区域的横向长 度。
[0094] 可视区域的横向长度a = hX μ ;其中,h表示可视区域的纵向长度,μ表示第二 比例系数。第二比例系数是根据可视区域的原始显示尺寸确定的。第二比例系数是指可视 区域的原始显示尺寸的横向长度与纵向长度的比值。例如,假设第二比例系数为16/9,则可 视区域的横向长度a = hX (16/9)。
[0095] 在步骤204中,根据人脸的位置确定可视区域的适配显示位置。
[0096]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预先存储若干个备选显示位置,该若干个备 选显示位置可以是由系统默认设定,也可以由用户自定义设定。电子设备根据该人脸的位 置从N个备选显示位置中选取一个备选显示位置,并将该被选取的备选显示位置确定为可 视区域的适配显示位置,N多2且N为整数。可选地,上述N个备选显示位置包括居中位 置、居中偏上位置、居中偏下位置、居中偏左位置、居中偏右位置、左上位置、右上位置、左下 位置和右下位置中的至少两个。
[0097]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根据人脸的位置确定人脸在屏幕所在平面 的投影区域,从该投影区域中选取关注点,根据该关注点在屏幕中的位置和可视区域的适 配显示尺寸确定可视区域的适配显示位置。可选地,关注点为人脸在屏幕所在平面的投影 区域的中心位置。电子设备可检测关注点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其中,预设条件包括:关注 点与屏幕的两个横向边缘之间的较小距离值大于等于调节后的可视区域的纵向长度的一 半,且关注点与屏幕的两个纵向边缘之间的较小距离值大于等于调节后的可视区域的横向 长度的一半。若关注点满足上述预设条件,则将关注点确定为调节后的可视区域的中心位 置;否则,将距离关注点最近且满足上述预设条件的位置确定为调节后的可视区域的中心 位置。
[0098] 在步骤205中,控制可视区域按照适配显示尺寸和适配显示位置在屏幕中进行显 不。
[0099] 电子设备控制可视区域按计算得到的纵向长度和横向长度以及适配显示位置在 屏幕中进行显示。
[0100] 例如,如图2D所示,在用户人脸与屏幕之间的相对位置为用户人脸处于屏幕右上 方位置时,确定可视区域23的适配显示位置为右上位置,电子设备控制可视区域23显示于 屏幕20的右上位置;再例如,如图2E所示,在用户人脸与屏幕之间的相对位置为用户人脸 处于屏幕居中位置时,确定可视区域23的适配显示位置为居中位置,电子设备控制可视区 域23显示于屏幕20的居中位置。
[0101] 另外,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防止误操作,上述自动调节屏幕可视区域的功能可由用 户按需开启和关闭。在用户开启上述自动调节屏幕可视区域的功能的情况下,电子设备执 行上述流程以根据用户距离和位置自动调节可视区域的适配显示尺寸和位置;在用户关闭 上述自动调节屏幕可视区域的功能的情况下,电子设备保持可视区域的当前尺寸和位置不 变。
[0102] 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当摄像头采集到多个用户人脸时,以距离屏幕最近的用户 人脸作为基准,确定可视区域的适配显示尺寸和位置。当然,在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还 可对用户人脸中的眼部进行识别,依据眼部与屏幕之间的距离确定可视区域的适配显示尺 寸,依据眼部的位置确定可视区域的适配显示位置,从而实现更为精准的调节。
[0103]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摄像头获取用户人脸与屏幕之间的距离及 人脸的位置,根据该距离和人脸位置确定可视区域的适配显示尺寸和位置,并控制可视区 域按照该适配显示尺寸和位置在屏幕中进行显示;解决了相关技术需要用户手动调节可视 区域的尺寸,而导致操作繁琐且调节准确度较低的问题;一方面,实现了自动化调节可视区 域的适配显示尺寸,降低了对用户的操作要求,且有助于提高调节准确度;另一方面,实现 了自动化调节可视区域的适配显示位置,达到了减轻用户眼部转动疲劳,提高用户观看体 验的技术效果。
[0104] 下述为本公开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公开方法实施例。对于本公开装置实 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公开方法实施例。
[0105]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调节屏幕可视区域的装置的框图。该装置 可应用于诸如电视机、计算机、家庭影音设备之类的电子设备中。该装置可以包括:获取模 块310、尺寸确定模块320、位置确定模块330和控制模块340。
[0106] 获取模块310,被配置为通过至少一个摄像头获取人脸与屏幕之间的距离以及人 脸的位置。
[0107] 尺寸确定模块320,被配置为根据获取模块310获取的距离确定屏幕的可视区域 的适配显示尺寸
[0108] 位置确定模块330,被配置为根据获取模块310获取的人脸的位置确定可视区域 的适配显示位置。
[0109] 控制模块340,被配置为控制可视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