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防护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52320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静电防护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系一种触控面板,尤指一种具静电防护功能的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0002]自然界的各种物质,会因为摩擦或感应起电造成电子在不同物质间的转移,即为静电,当电子转移过多导致不同物质间的电位差过大时,便会由一放电路径放电来平衡电位,而此现象便称为静电放电现象。然系现有的电子产品中都有许多的讯号导线来传导讯号,而这些讯号导线均可能会成为静电放电的放电路径。现有的电子产品都以轻薄短小为诉求,因此讯号导线也必须越来越细,让该电子产品的总体积得以进一步的缩小。但越细的讯号导线,当有静电放电产生时,越容易被静电放电时产生的大电流损毁,造成讯号导线破裂以至于无法继续传送讯号,致使该电子产品无法继续使用。因此电子产品势必要做静电防护,才能防止静电放电导致的讯号导线损毁。
[0003]请参阅图7所示,一般电子产品,以智能型手机为例,系具有一触控面板60,而该触控面板60上具有复数电极61,而各电极61系分布于一触控区62内,且分别电性连接有一讯号导线611,各讯号导线611系在该触控区62外围布线,并电性走线至该触控区62外围一侧的一接合区63。而在该触控区62周围且环绕于各讯号导线611外,系设置有一接地导线64,该接地导线64电性连接一软性电路板70,并透过软性电路板70电性连接至一系统接地端(图未示),以形成一放电路径。当静电放电产生时,系由该触控面板60的四周外围馈入,会先透过该接地导线64将静电导入该系统接地端,因此静电便不会藉由该讯号导线611形成放电路径,而可直接由该接地导线64将静电释放,以保护内部的讯号导线611。
[0004]但,设置于该触控区62周围的接地导线64的线宽与该讯号导线611之线宽相差不大,因此当静电放电的电压过大时,便无法完全的由该接地导线64将静电完全释放,而导致来不及释放的静电进一步导入该讯号导线611,使该讯号导线611损毁。故,现有技术的接地导线64已无法有效的将静电放电排除,以保护内部的讯号线路。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系提供一种静电防护触控面板,能具有更强的抵抗静电放电的能力,以保护内部讯号电路,使该内部的讯号电路更为耐用。
[0006]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系令该静电防护触控面板具有:一感应基板,系具有一触控区及一布线区,该布线区设置于该触控区之一侧;其中该布线区中系包含有一接合区;一保护层,系至少覆盖该感应基板之布线区,且对应该接合区之范围具有一缺口 ;至少一第一接地线,系设置于该保护层背离该感应基板之一侧,并环绕该保护层周围;一软性电路板,系具有一接地导电片,该接地导电片系与该第一接地线电性连接。
[0007]本实用新型于保护层上额外设置有该第一接地线,再配合该软性电路板的接地导电片,令该软性电路板之接地导电片与保护层上的第一接地线电性连接,并进一步透过该软性电路板上的接地导电片将静电透过该第一接地线快速导入系统接地端,以保护该感应基板内的讯号线路。
【附图说明】
[0008]为让本实用新型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之说明如下:
[0009]图1系本实用新型静电防护触控面板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之分解图。
[0010]图2系本实用新型静电防护触控面板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之俯视图。
[0011]图3系本实用新型静电防护触控面板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之剖面图。
[0012]图4系本实用新型静电防护触控面板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之另一剖面图。
[0013]图5系本实用新型静电防护触控面板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之分解图。
[0014]图6系本实用新型静电防护触控面板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之剖面图。
[0015]图7系现有技术触控面板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0017]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静电防护触控面板包含有一感应基板10、一保护层20、至少一第一接地线30及一软性电路板40。该感应基板10系具有一触控区11及一布线区12。该触控区11中包含有一触控电极层111。该布线区12系围绕该触控区11周围,且该布线区12中包含有一接合区13、复数导线121及一第二接地线122。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布线区12亦可仅设置在该触控区11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0018]该接合区13中包含有复数接点131及至少一接地接点132,本实施例的接地接点132是以一对两个来设计,但实际上并不以此为限。各导线121系分别电性连接该触控区11的触控电极层111及该接合区13中对应的接点131。该第二接地线122系形成于该复数导线121周围,且该第二接地线122之两端分别电性连接接地接点132。其中该感应基板10背离该触控电极层111之一侧系提供使用者触控使用的触控面。
[0019]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该保护层20系覆盖该感应基板10之布线区12,且对应该接合区13之范围系具有一缺口 21。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保护层20亦可完全覆盖该感应基板10 (图中未示),并对应该接合区13之范围系具有该缺口 21。
[0020]该第一接地线30系环绕该保护层20设置,且设置于该保护层20背离该感应基板10之一侧,并对应位于该布线区12中。该软性电路板40系设置于该保护层20背离该感应基板10之一侧,且覆盖部分的第一接地线30及该保护层20之缺口 21。该软性电路板40系具有复数讯号端子41、至少一接地端子42以及一接地导电片43,该复数讯号端子41及该接地端子42系对准该保护层20之缺口 21设置,故各讯号端子41可分别透过该保护层20缺口 21电性连接该感应基板10接合区13中对应的接点131,且该对接地端子42亦可透过该保护层20缺口 21分别电性连接该感应基板10接合区13的一对接地接点132。更具体来讲,讯号端子41及接地端子42是经由保护层20的缺口 21的位置设计而分别直接或间接地对应电性接触接点131及接地接点132,以形成电性连接。该软性电路板40之接地导电片43系设置于该软性电路板40面向第一接地线30之一侧,以电性连接该第一接地线30。换言之,接地导电片43、讯号端子41及接地端子42是设置于软性电路板40之相同侧面。
[0021]在本实施例中,该保护层20缺口 21中系填充有一异方性导电胶22,用以电性连接该软性电路板40之复数讯号端子41与该感应基板10接合区13中对应的接点131,以及电性连接该软性电路板40之该接地端子42与该感应基板10接合区13中该接地接点132。
[0022]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藉由额外设置该第一接地线30,当静电放电产生时,静电大都是由该感应基板10及该保护层20周围进入,此时静电除了可透过第二接地线122、接地接点132以及该软性电路板40上的接地端子42所形成的放电路径来导入一系统接地端(图中未示)之外,更因本实施例的第一接地线30系对应在布线区12沿着感应基板10的周围区域设置,因此静电会进一步透过该第一接地线30以及该软性电路板40上的接地导电片43所形成的放电路径来导入系统接地端。静电放电时,系由该第一接地线30及该第二接地线122进行放电,藉此来保护内部电路以及该些复数导线121不被静电击穿,以达到静电保护的功能且延长触控面板的使用寿命,并提高触控面板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0023]此外,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接地线30的线宽系大于该第二接地线122之线宽,以进一步提高该第一接地线30所能承受的电流,增加静电排除的效率,提高静电保护的功能。且该第一接地线30的设置位置系正对于该第二接地线122的设置位置,或者是该第一接地线30的设置位置相较于该第二接地线122的设置位置更为靠近该感应基板10的边缘,令静电由该感应基板10及该保护层20周围进入时,会优先导入该第一接地线30,且因为该第一接地线30相较于该第二接地线122与该些导线121之距离较远,令静电优先由该第一接地线30排除能避免该第二接地线122来不及排除静电,而导致静电击穿其他线路的情况发生。
[0024]然而,上述描述系透过该第一接地线30与该第二接地线122同时将静电排除,利用两个路径进行放电,故该第一接地线30与该第二接地线122皆为静电排除之功用,于实际使用与设计上,仅设置有该第一接地线30,而无须额外设置该第二接地线122,即令该静电防护触控面板具有排除静电之功能。
[0025]值得注意的是,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静电防护触控面板第一接地线30的数量亦可以为复数条(图中未示),且该些第一接地线30系呈间隔排列且彼此相互电性连接,以藉由设置多条第一接地线30来达到更佳的静电排除功效。
[0026]另外,本实用新型为了更进一步加强电子装置静电防护的能力,该软性电路板40的接地导电片43与该对接地端子42之总面积相比,系具有较大的面积,故能将更多静电同时导入该系统接地端,加速静电的排除,来保护其他线路。
[0027]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静电防护触控面板系进一步包含有一绝缘层50。该绝缘层50系覆盖该第一接地线30,但于对准该软性电路板40的接地导电片43处的第一接地线30,未被该绝缘层50覆盖,因此该接地导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