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7699阅读:7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报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应用于环卫作业用安全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环卫工人已成车祸高发人员,平均5天有一位环卫工人遭遇车祸,每73天有一位环卫工人逝世,环卫工人频造车祸,原因颇多,从客观上讲,一是环卫工人的工作岗位就在马路上,所述环境特殊,因而遭遇事故的概率偏高,二是因为司机、旅客的不文明行车习惯,行车中的司机或旅客讲瓜皮果壳等抛出窗外,丢弃在马路上,人为地给环卫工人“设下了”车祸的陷阱,三是司机的不文明驾驶习惯,例如驾驶过程中粗心大意、或酒后驾驶、或车速太快等,另外也存在主观原因,从遭遇车祸的年龄结构看,50到60多岁的环卫工人占了大多数。这个年龄段的环卫工人往往反应不够灵敏,对事故的预判能力较低,遇到突发事件常常束手无策,也就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为了提高环卫工人作业环境的安全性,环卫工作在进行环卫作业时,通常必须穿着荧光服,荧光上必须设置有两条色块,宽度通常在两厘米,能够使其他的司机或行人在60米距离外看到环卫工人,但是此种方式在光线条件不好的状态下其作用很有限。在高速行驶过程中,60米的距离相对较短,车辆有时因车速过快而不能及时刹车或避让,因而上述此种方式对提高环卫作业环境的安全度效果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报警装置,旨在通过该安全报警装置提高环卫作环境的安全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安全报警装置,其中,包括:

一发射单元,用以于预定间隔内发出预定距离的侦测波;

一检测单元,用以于所述侦测波输出的状态下,检测于所述侦测波范

围内是否存在运动物体,并形成一检测结果输出;

一报警单元,用以于所述检测结果为存在有运动物体的状态下输出一报警信号。

优选地,上述的安全报警装置,其中,还包括:

一定位单元,用于实时获取当前所述安全报警装置的实际位置,并形成一地理数据输出;

一传输单元,用以接受所述地理数据,并将所述地理数据传输至一监控中心,用以供所述监控中心实时获取所述安全报警装置的当前所处位置。

优选地,上述的安全报警装置,其中,还包括:

一紧急单元,用以于所述安全报警装置的携带者处于紧急危险状态下发出一紧急求救信号至所述监控中心。

优选地,上述的安全报警装置,其中,所述发射单元具体包括:

波形形成单元,用以形成若干个的所述侦测波;

控制单元,用以控制所述侦测波的发射顺序。

优选地,上述的安全报警装置,其中,所述侦测波至少包括第一类侦测波、第二类侦测波、第三类侦测波。

优选地,上述的安全报警装置,其中,所述预定距离匹配所述侦测波的类型。所述侦测波至少包括第一类侦测波、第二类侦测波、第三类侦测波。

优选地,上述的安全报警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类侦测波为100米侦测波,所述第二类侦测波为200米侦测波,所述第三类侦测波为300米侦测波。

优选地,上述的安全报警装置,其中,还包括:

加速度计算单元,用以接受所述检测结果,并根据所述检测结果计算形成所述运动物体当前的加速度信号;

判断单元,接受所述加速度信号,并根据所述加速度信号结合一预定阈值形成一判断结果;

闪烁单元,用以于所述加速度信号不匹配所述预定预制的状态下启动并设置闪烁强光,同时提高所述报警单元输出警报声音分贝。

优选地,上述的安全报警装置,其中,还包括

一定向检测单元,用以定向检测所述运动物体的移动轨迹,并根据当前所述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预测所述运动物体的后续移动路径;

所述闪烁单元根据所述后续移动路径定向发出所述闪烁强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在应用该安全报警装置时,将安全报警装置设置于环卫工人身上,环卫工人在环卫作业时,发射单元预定间隔内发出预定距离的侦测波,该侦测波用以覆盖一预定范围,假如预定范围内存在移动物体,检测单元可根据侦测波的反射波确定预定范围内是否存在移动物体,于所述检测结果为存在有运动物体的状态下报警单元输出一报警信号。侦测波的传输不受光线的约束,即使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环卫工人只要携带了上述的安全报警装置,大大提高了环卫作业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安全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安全报警装置,其中包括:

一发射单元,用以于预定间隔内发出预定距离的侦测波,进一步地,预定间隔为1分钟,即每相互间隔1分钟,发射单元输出侦测波;

一检测单元,用以于所述侦测波输出的状态下,检测于所述侦测波范围内是否存在运动物体,并形成一检测结果输出;

一报警单元,用以于所述检测结果为存在有运动物体的状态下输出一报警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发射单元于预定间隔内发出预定距离的侦测波;检测单元,用以于所述侦测波输出的状态下,检测于所述侦测波范围内是否存在运动物体,并形成一检测结果输出;报警单元,用以于所述检测结果为存在有运动物体的状态下输出一报警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为:将安全报警装置设置于环卫工人身上,环卫工人在环卫作业时,发射单元预定间隔内发出预定距离的侦测波,该侦测波用以探测预定范围内是否存在移动物体,假如预定范围内存在移动物体,检测单元可根据侦测波的反射波确定预定范围内是否存在移动物体,于所述检测结果为存在有运动物体的状态下报警单元输出一报警信号。侦测波的传输不受光线的约束,即使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环卫工人只要携带了上述的安全报警装置,大大提高了环卫作业的安全性。

作为进一步优选实施方案,上述的安全报警装置,其中,还包括:

一定位单元,用于实时获取当前所述安全报警装置的实际位置,并形成一地理数据输出;

一传输单元,用以接受所述地理数据,并将所述地理数据传输至一监控中心,用以供所述监控中心实时获取所述安全报警装置的当前所处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是: 定位单元实时获取当前所述安全报警装置的实际位置,并形成一地理数据输出;传输单元接受所述地理数据,并将所述地理数据传输至一监控中心,用以供所述监控中心实时获取所述安全报警装置的当前所处位置。进而监控中心可以实时获取环卫工人的作业位置。

作为进一步优选实施方案,上述的安全报警装置,其中,还包括:

一紧急单元,用以于所述安全报警装置的携带者处于紧急危险状态下发出一紧急求救信号至所述监控中心。于环卫工人处理紧急危险状态下,通过紧急单元向监控中心发出求救信号,监控中心收到该求救信号后,能够及时对环卫工人的紧急状态做出相应的分析,例如远程通知该环卫工人撤离现场。

作为进一步优选实施方案,上述的安全报警装置,其中,所述发射单元具体包括:

波形形成单元,用以形成若干个的所述侦测波;若干个侦测波可以为10米侦测波、20米侦测波、30米侦测波……300米侦测波、400米侦测波等等,此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的取舍,此处仅为举例说为,并未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控制单元,用以控制所述侦测波的发射顺序。控制单元控制不同侦测波的发射顺序,例如可采用探测举例由远而近的发射顺序,也可采用探测距离由近而远的发射顺序,不同距离的侦测波同时也可对应不同类型的报警信号。例如距离较低的侦测波对应急促的报警信号,距离较远的侦测波对应较为缓慢的报警信号,报警信号的声音也可由弱至强变化,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作为进一步优选实施方案,上述的安全报警装置,其中,所述侦测波至少包括第一类侦测波、第二类侦测波、第三类侦测波。

作为进一步优选实施方案,上述的安全报警装置,其中所述预定距离匹配所述侦测波的类型。所述侦测波至少包括第一类侦测波、第二类侦测波、第三类侦测波、第四类侦测波。

作为进一步优选实施方案,上述的安全报警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类侦测波为50米侦测波,所述第二类侦测波为100米侦测波,所述第三类侦测波为200米侦测波,所述第四类侦测波为300米侦测波。此处仅为举例。

作为进一步优选实施方案,上述的安全报警装置,其中,还包括:

加速度计算单元,用以接受所述检测结果,并根据所述检测结果计算形成所述运动物体当前的加速度信号;

判断单元,接受所述加速度信号,并根据所述加速度信号结合一预定阈值形成一判断结果;

闪烁单元,用以于所述加速度信号不匹配所述预定预制的状态下启动并设置闪烁强光,同时提高所述报警单元输出警报声音分贝。

上述计算方案中,当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不匹配一预定阈值时,判断为运动物体处于非可控状态,通常在高速公路上,汽车大多是匀速前进,当汽车的加速度超过阈值时,汽车可能处于失控状态,汽车处于失控状态下,对环卫工人的生命造成较大威胁,因此需要对加速度信号进行检测,一旦加速度不匹配的状态下,立即启动闪烁单元,而且为强光闪烁,通常强光的传播速度往往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汽车上的司机接受到强光照射后,会立即做出相应的反应,尤其对于疲劳驾驶的司机而已,因强光照射后,精神状态容易恢复然后做出正确的驾驶操作,另外在强光照射的同时增强警报的鸣笛声音,增强环卫撤离现场的紧迫性。

作为进一步优选实施方案,上述的安全报警装置,其中,还包括一定向检测单元,用以定向检测所述运动物体的移动轨迹,并根据当前所述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预测所述运动物体的后续移动路径;

所述闪烁单元根据所述后续移动路径定向发出所述闪烁强光。

通过设置定向检测单元,使得闪烁强光有针对性发射,避免对正常驾驶的车辆造成影响。

这里所要注意的是,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方式,但是这些描述并不应当以限制的含义进行理解。相反,可以进行若干种变化和修改而并不背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