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车提示方法和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788405阅读:来源:国知局
应该 具备的速度信息和/或方向信息。
[0050]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51]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的各车辆的行车数据,确定出目标车辆、目标车辆需要 超越的前车车群以及对向车道上的会车车辆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而判断目标车辆是否能够 进行超车,并将判断结果输出,与现有技术中人为主观判断的方案相比,不仅能够提高超车 判断的准确性,还能提高超车时的安全性,减少超车事故的发生率。
[0052]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 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 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53]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 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54]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超车提示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0055]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车辆超车过程示意图;
[0056]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超车提示装置的实现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7]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车提示方案。该技 术方案中,通过获取的各车辆的行车数据,确定出目标车辆、目标车辆需要超越的前车车群 以及对向车道上的会车车辆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而判断目标车辆是否能够进行超车,并将 判断结果输出,与现有技术中人为主观判断的方案相比,不仅能够提高超车判断的准确性, 还能提高超车时的安全性,减少超车事故的发生率。
[0058]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 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 施例及实施例的特征可以互相结合。
[0059]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双向单车道道路中的超车提示方法,如图1所 示,为该方法的实现流程图,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0060] 步骤11,获取道路上各车辆的行车数据;其中,行车数据包括车辆的位置信息和 运动状态信息;
[0061] 其中,运动状态信息可以包括:车辆的行驶速度、行驶方向和加速度信息。
[0062] 步骤12,根据各车辆的行车数据,确定目标车辆需要超越的前车车群以及对向车 道上的会车车辆。
[0063] 其中,目标车辆需要超越的前车可能是一辆,也可能是多辆,当需要超越的前车两 两相邻较近时,使得目标车群变道超车后无法正常驶入两车之间时,则两车视为前车车群。 [0064] 所谓会车车辆是指两辆车辆对向行驶在同一条车道上。当目标车群变道之后,目 标车群逆向行驶,此时其前向出现的对向车辆即为对向车道上的会车车辆。
[0065] 在步骤12中,获取到各车辆的行车数据之后,首先可以根据该行车数据确定出各 车辆与所行驶的道路之间的位置关系。具体的,将车辆的位置信息和预先设置的该道路上 一系列经纬度记录点进行匹配,便能够得到车辆在道路上的行驶位置。同时,将车辆的行驶 方向与道路走向(比如道路是直的还是弯曲的,是东西走向还是南北走向)进行对比,便能 够得到车辆在道路中的哪个车道上行驶。然后便能够根据各车辆与所行驶的道路之间的位 置关系,确定出目标车辆需要超越的前车车群以及对向车道上的会车车辆。
[0066] 其中,根据各车辆与所行驶的道路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出目标车辆需要超越的 前车车群以及对向车道上的会车车辆,可以但不限于按照如下过程实现:
[0067] 根据各车辆与所行驶道路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目标车辆需要超越的、符合预设 条件的前车车群;其中,预设条件可以包括:前车车群中的任意两辆相邻车辆之间的行车 间距小于前车车群对应的前车车群间距阈值,且前车车群对应的前车车群间距阈值可以根 据前车车群的平均车速和目标车辆超车时在对向车道上的车速确定。
[0068] 表 1 :
[0069]
[0070] 参考表1,假设前车车群的平均车速V" = 70km/h,目标车辆超车时在对向车道上 的车速V = 120km/h,则前车车群间距阈值为(70km/h+120km/h) X3. 6s = 190m。
[0071] 步骤13,根据确定出的前车车群和会车车辆,确定目标车辆、前车车群以及会车车 辆之间的位置关系。
[0072] 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出的目标车辆、前车车群以及会车车辆之间的位置关系可 以包括:
[0073] 目标车辆超车前和会车车辆之间的道路长度,以及前向车群的车群长度;
[0074] 具体的,前车车群的车群长度可以按照如下方式确定:
[0075] 当确定出的前向车群中仅包含一辆车时,车群长度为该车的安全行车间距;
[0076] 当确定出的前向车群中包含至少两辆车时,车群长度为前向车群中的头尾车辆之 间的道路长度与前向车群中的头车的安全行车间距的总和。
[0077] 通常情况下,当道路中同一车道上有多个车辆行驶时,两个车辆之间的行车间距 与两个车辆的车速有关,当两个车辆的车速发生变化时,两个车辆之间的行车间距也会发 生变化,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安全行车间距也可以根据车辆的行车速度确定,其中,车辆 的安全行车间距参考值参见下述表2。
[0078] 表 2 :
[0079]
[0080] 步骤14,根据上述位置关系,判断目标车辆是否能够进行超车。
[0081] 具体的,根据上述位置关系,判断目标车辆超车时的行驶总距离与前向车群的行 驶总距离的差值是否大于前向车群的车群长度,以及判断目标车辆超车时在对向车道的行 驶距离、目标车辆超车时会车车辆的行驶距离以及预先设置的目标车辆超车后与会车车辆 之间的安全距离的总和是否小于目标车辆超车前与会车车辆之间的道路长度;
[0082] 当两个判断结果均为是时,确定目标车辆能够进行超车;否则,确定目标车辆不能 进行超车。
[0083] 步骤15,当判断出目标车辆能够进行超车时,输出可超车提示,否则输出不可超车 提示。
[0084] 当驾驶员在双向单车道道路上行驶时,欲进行超车机动时,可以参考上述超车提 示来决定是否实施超车行为,从而提高超车判断的准确度和超车时的安全性。
[0085] 另外,当输出可超车提示时,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0086] 将车辆超车时在各个时刻点或各个位置应该具备的速度、方向等参数中的一种或 多种输出,以便车主可以根据上述参数调整车辆的行驶速度或方向,进一步提高超车时的 安全性。
[0087]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的各车辆的行车数据,确定出目标车辆、目标车辆需要 超越的前车车群以及对向车道上的会车车辆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而判断目标车辆是否能够 进行超车,并将判断结果输出,与现有技术中人为主观判断的方案相比,不仅能够提高超车 判断的准确性,还能提高超车时的安全性,减少超车事故的发生率。
[0088]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对上述实施例中步骤14的 具体实施过程进行说明。
[0089] 如图2所示,为目标车辆超车过程示意图。
[0090] 其中,V'为会车车辆的车速(Km/h);
[0091] 为目标车辆超车前和会车车辆之间的道路长度;<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