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盘片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36727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小盘片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盘片(disk)夹持装置,特别是可防止盘片于加载 (load)或退出(reject)过程中脱落的一种大小盘片夹持装置,该装置可同 时应用于大盘片(12公分)与小盘片(8公分)。
背景技术
由于光盘大量的储存空间,且本身体积小、又容易携带与收藏,所以 现今的光盘的使用为非常的广泛,不论是影像或音乐皆可以轻易储存于光 盘。由于光盘的方便性,所以几乎每到地方都可见到使用光驱来播放光盘。 但是,光驱的稳定度与光盘播放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联。承上述,为了将光驱的最佳稳定度提升到最大,几乎都是使用复杂的 机构设计,但是另一种简易的设计符合低成本的设计观念。现今,光驱产 业界所使用的夹片机构为单一横杠式或两片式为主要的设计架构,前者的 设计虽具稳定性,但为复杂且高成本的结构,后者虽具有低成本与较简单 的设计架构,但其稳定性仍为不足。所以现今产业界急需一种简单且低成本的机构设计,以符合快速大量 生产且具稳定质量的产品,进而为产业界创作更大的利润。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现有技术缺陷的大小盘片夹持装 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小光盘夹持机构为舍去传统复杂、高成本的机构 设计,采用简单的机构设计方式,来达到改进传统光驱中夹持机构长久以 来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使上下夹片来加载与退出光盘,其能够使承 载过程具有稳定度以及可靠度。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大小盘片夹持装置,其主要包括一基座(base)、 一盘片载座(tray)、 一上盖(case)、以及两个夹持 (clamping)机构。该盘片载座设置在该基座内部,其可往复动作于该基座 内,其上部依序为该夹持机构及该上盖,该夹持机构分别设置在该上盖的 两侧位置。该单一夹持机构为一滑动杆(slider)与一夹片结构所构成。该 夹片结构更包括一弹性组件、 一第一盘片夹(gripper)、 一第二盘片夹、 一第一橡胶轮(belt-ring)以及一第二橡胶轮。承上述,盘片载座上部两侧设有两卡榫,其为设置于滑动杆上的卡榫 孔作卡接,该滑动杆一端设有一夹片结构,其设于上盖的滑动轨道中,又 设于该夹片结构上的第一盘片夹位于上盖的沟槽中,该沟槽与该滑动轨道为相互平行,所以该滑动杆与该第一盘片夹分别往复动作于该滑动轨道与 该沟槽中。处于初始状态下的夹持机构,夹片结构上的第一、第二橡胶轮受弹性 组件的作用力下,接触在位于盘片载座前端的盘片托架上方,当盘片被置 入于该第一、第二橡胶轮与该盘片托架之间时,在该第一、第二橡胶轮的 适当作用力之下,其提供该盘片牢靠且安稳地承载方式。通过第一橡胶轮 与第二橡胶轮不同间距的设计方式,所以该挟持机构能够同时适用大小盘 片的承载。另外,该橡胶轮为圆筒状且可转动的设计,有利于盘片的承载, 其又可以防止受到盘片的挤压而造成破损的状况,更能够避免对盘片造成 刮损的情况发生。当盘片被加载时,盘片载座开始带动滑动杆与夹片结构往基座内部作 移动,当第一盘片夹抵达其动作的沟槽底端位置时,该第一盘片夹会随着 该底端作向上旋转运动,进而带动第二盘片夹作相同的向上旋转运动,第 一橡胶轮与第二橡胶轮离开盘片,该时设在该两者间的弹性组件将不对其 作用,所以对传动力量损耗较低,且让开盘片上部空间,该盘片则由主轴 马达承接盘片而完成该盘片的加载动作。利用该夹片结构与该托架分别在上、下方对一盘片(12公分或8公分)作夹持的动作,使该盘片稳固的被固定于该夹片机构与该托架之间,再通过该 盘片载座带动该夹持机构向该基座内部作移动,当该第一盘片夹抵达该沟 槽的底端时,则会向上做旋转,带动第二盘片夹同样做向上旋转,该时弹性组件的作用力消失,最终第一橡胶轮与该第二橡胶轮让开该盘片的上方空间;该弹性组件的作用力持续作用于该盘片加载至该第一盘片夹与该第 二盘片夹旋转退开前以作为夹持盘片力,于该第一盘片夹与该第二盘片夹 旋转退开时,该弹性组件则不进行任何作用力。承上述,当被盘片退出时,该盘片载座开始带动滑动杆与夹片结构朝 基座外部作移动,该沟槽底端对该第一盘片夹的作用力因而消失,所以该 第一盘片夹开始做向下旋转运动,同时带动第二盘片夹作向下旋转运动, 造成第一橡胶轮与第二橡胶轮向下接触该盘片,该时弹性组件重新对该两 者实施作用力,使得该盘片牢靠的固定托架与该第一橡胶轮与该第二橡胶 轮之间,且安稳将盘片退出到该基座外部,其为完成盘片退出的动作。兹配合下列图示、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申请专利范围,将上述及本实 用新型的其它目的与优点详述于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大小盘片夹持装置的示意图; 图2A为上盖与夹片结构的示意图; 图2B为上盖与夹片机构的前视图; 图3为夹片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第一橡胶轮与第二橡胶轮分别对大小盘片作用的示意图;图5为夹片机构闲置时的示意图; 图6为第一盘片夹与沟槽的动作关系示意图之一; 图7为第一盘片夹与沟槽的动作关系示意图之二; 图8为盘片完全加载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基座 2盘片载座 21托架 3上盖 31滑动轨道 32沟槽 4夹持机构 41滑动杆 411卡榫孔 42夹片结构 421第一盘片夹 422第二盘片夹 423第一橡胶轮 425弹性组件 5薄片 C方向22卡榫321底端424第二橡胶轮 6盘片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l,图1为本实用新型大小盘片夹持装置的示意图。该大小 盘片夹持装置包括一基座l、 一盘片载座2、 一上盖3、以及两个夹持机构 4。该盘片载座2可往复动作于该基座1的内部,其功能为加载或退出一 盘片(图中无标示)。该上盖3位于该基座1与该盘片载座2的上部,又该 两个夹持机构4分别设置在该上盖3的两侧,且位于该基座1、该盘片载座2上方,但是在该上盖3的下方位置。该夹持机构4与盘片载座2相互配合进行一盘片(图中无标示)承载的动作。请同时参考图2A与图2B。图2A为上盖与夹片结构的示意图,图2B 为上盖与夹持机构的前视示意图。该上盖3分别设有平行的两滑动轨道31 以及两沟槽32。该单一夹片机构4为一滑动杆41以及一夹片结构42相连 接所组成,该两者为同一可动作的组件。该滑动杆41位于该滑动轨道31, 该夹片结构42上的第一盘片夹421位于该沟槽32中,所以该滑动杆41 与该第一盘片夹421为分别动作于该滑动轨道31与该沟槽32中。为了更清楚说明夹片机构42的组成组件,请参考图3,图3为夹片结 构的示意图。该夹片结构42更包括一第一盘片夹421、 一第二盘片夹422、 一第一橡胶轮423、 一第二橡胶轮424、以及一弹性组件425。该弹性组件 425装设在该第一盘片夹421与该第二盘片夹422之间,并对该两者施予 一弹簧力,该第一橡胶轮423与该第二橡胶轮424连接在该第二盘片夹 422。请参考图4,图4为第一橡胶轮与第二橡胶轮分别对大小盘片作用的 示意图。本图标中的A为表示大盘片的位置;B为表示小盘片的位置。当 大盘片A置入于盘片载座2时,位于该大盘片A上方的第一橡胶轮423与 第二橡胶轮424与位于该大盘片A下方的拖架21同时将该大盘片A牢靠 的夹固在盘片载座2;而当小盘片B置入盘片载座2时,只有位于该小盘 片B上方的第二橡胶轮424单独与拖架21将该小盘片B夹固在盘片载座2 。承前述,该第一橡胶轮423与该第二橡胶轮424为圆筒状的设计,且 可做转动的组件,其可以有利于盘片的加载与退出,并能够避免因盘片的 挤压而破损,又可防止盘片刮伤的状况。请参考图5,图5为夹片机构闲置时的示意图。该盘片载座2位于基 座1的前半部,其上部的卡榫22为设于滑动杆41上卡榫孔411装设的位 置,上盖3位于最上方。所以该滑动杆41会与该盘片载座2—起连动, 又夹片结构42(图中无标示)相接于该滑动杆41,因该当盘片载座2移动 时,则会带动滑动杆41与夹片结构42同时做移动。所以,夹片结构42(图 中无标示)的第一盘片夹421位于上盖3的沟槽32中,则会移动于该沟槽 32中。由于弹性组件425(图中无标示)的作用力使得第一橡胶轮423与托 架21相互接触,该两者间为一盘片(图中无标示)置入的位置。该托架21 表面以一软性材质的薄片5做包覆,其可以增加摩擦力,提供稳定夹持力, 且有防止该盘片(图中无标示)刮伤的情形。请同时参考图6至图9,图6至图9为盘片加载过程的示意图。图6 为第一盘片夹与沟槽的动作关系示意图之一。将盘片6从盘片载座2前端 置入于托架21与第一橡胶轮423之间,该第一橡胶轮423会因该盘片6 的作用力,而让出该盘片6所需的空间,所以该第一橡胶轮423以及该托 架21将该盘片6以上下夹片方式迸行承载的动作,并且向基座1内部(箭 头方向)做移动。承上述,图7为第一盘片夹与沟槽的动作关系示意图之二。当盘片载座2向基座1内部(箭头方向)移动时动的同时,则带动第一盘片夹421在 沟槽32动作,当该第一盘片夹421到达该沟槽32的底端321时,由于该 底端321对该盘片夹421形成一阻挡其做水平移动,令该第一盘片夹421 以及第一橡胶轮423朝方向C转动,并带动设在第二盘片夹422与第二橡 胶轮424(见图2)同时间朝方向C做旋转,该时弹性组件425(图中无标示) 的弹簧力消失,可减低系统负载力。承上述,图8为盘片完全加载的示意图。当第一盘片夹421、第一橡 胶轮423与第二盘片夹422、第二橡胶轮424(见图2)同时转动,所以让开 盘片6上部的空间,该时盘片6被释放开后,则由主轴马达(图中无标示) 承接该盘片6,其为完成盘片加载的过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列举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该限定本实 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 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大小盘片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一盘片载座,位于该基座的内部,其上部设有卡榫,其前端设有托架;一上盖,位于该基座与该盘片载座的上部,设有两沟槽与两滑动轨道;以及两个夹持机构,位于该上盖与该盘片载座之间;该单一夹持结构包括一夹片结构与一滑动杆,该滑动杆,设有一卡榫孔,其与该盘片载座上的该卡榫相接,活动于该滑动轨道中;该单一夹片结构为一第一盘片夹、一第二盘片夹、一第一橡胶轮、一第二橡胶轮、以及一弹性组件所构成,该弹性组件设于该第一盘片夹与该第二盘片夹之间,该第二盘片夹上设有该第一橡胶轮与该第二橡胶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小盘片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橡 胶轮与该第二橡胶轮为可做转动的圆环状。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小盘片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托架的 表面以一软性材质的薄片做包覆。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小盘片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组 件为一弹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小盘片夹持装置,包含一盘片载座位于一基座内,位于其上的夹持结构与上盖,夹持结构为一滑动杆与一夹片结构,夹片结构包含第一盘片夹、第二盘片夹和一弹性组件设置两者之间,第二盘片夹设有第一橡胶轮、第二橡胶轮。盘片被置入,在弹性组件的作用力下,第一橡胶轮与第二橡胶轮将盘片安稳地夹固于盘片载座之间,第一盘片夹移动到设置于上盖沟槽的位置时,第一盘片夹带动第二盘片夹转动,使弹性组件不作用,第一橡胶轮与第二橡胶轮向上转动,完成盘片加载的动作。反的,盘片退出时,弹性组件重新对第一盘片夹作用,令第一橡胶轮与第二橡胶轮向下转动并且夹固盘片,直到盘片退出为止,为完成盘片退出的动作。
文档编号G11B17/022GK201174236SQ20082000900
公开日2008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25日
发明者刘锦松, 欧家豪, 王竣耀 申请人:台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