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处理系统、介质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及介质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38733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介质处理系统、介质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及介质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对介质进行数据的写入以及标签面的印刷的介质处理系统、介质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及介质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⑶或DVD等介质(光盘)进行数据的写入和标签印刷的介质处理装置是公知的。在这种介质处理装置中,从成套收纳多张空白介质的供给用的储盘盒中,将I张空白介质供给(输送)到介质驱动器来写入数据,并将写入了数据的介质供给到内置的打印机来进行标签面的印刷,且将由此而制作(发行)的介质排出到回收储盘盒(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I JP特开2006-202379号公报然而,近年,对书籍等进行了数字化,并以长期保存为目的,使用上述那样的介质处理装置来将经数字化的电子文本记录到CD或DVD等介质(光盘)。尽管作为记录介质而使用的CD或DVD等介质具有一定期间(数十年程度)的寿命,是适合数据的长期保存的介质,但现实情况是,会由于介质的质量或保存环境等各种因素而不断变差,从而其寿命会变化。因此,即使是刚制作的介质(刚进行了数据写入的介质),也要考虑发生了变差的可能性。但是,在上述的介质处理装置中,由于不能在介质制作时检测介质的状态(变差的程度),因此存在制作的介质处于已变差的状态的可能性,从而有不能制作一定能确保适合数据的长期保存的质量的介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制作确保了适合数据的长期保存的质量的介质的介质处理系统、介质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及介质处理装置。本发明的介质处理系统具备数据写入部,其在介质的记录面写入数据;标签印刷部,其在介质的标签面上进行印刷;错误率测定部,其对由数据写入部已进行完的数据写入的介质的错误率进行测定;和错误率判定部,其判定由错误率测定部得到的测定结果是否为预先设定的规定的阈值以下,在错误率判定部判定的结果是测定结果为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标签印刷部在标签面上印刷标签图像。另外,本发明的介质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执行如下步骤数据写入步骤,在介质的记录面写入数据;错误率测定步骤,对通过数据写入步骤已进行完的数据写入的介质的错误率进行测定;错误率判定步骤,判定通过错误率测定步骤得到的测定结果是否为预先设定的规定的阈值以下;和标签印刷步骤,在通过错误率判定步骤判定的结果是测定结果为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在标签面上印刷标签图像。根据这些构成,在介质(光盘)上写入了规定的数据后,通过测定介质的错误率,能判定已制作的介质的质量(变差程度)。通过该判定,其结果是能制作确保了适合数据的长期保存的质量的介质。另外,通过仅在测定出的错误率为阈值以下(针对预先设定的错误率的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在标签面上印刷标签图像,用户能一眼判断出制作的介质的质量是好还是坏。即,若印刷了标签图像,则能判断出介质的质量良好,反之,若未印刷标签图像,则能判断出介质已变差。此外,上述的标签图像是指由用户输入或指定的图像,意味着表示介质的记录内容(数据内容)的信息(例如,制作者或创建年月日、用于识别介质的信息等)、用于装饰介质的标签面的图像(背景图像)等。在本发明的介质处理系统中,在测定结果为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标签印刷部还在标签面上印刷与由错误率测定部测定出的错误率相关的错误率信息。另外,在本发明的介质处理系统中,优选在错误率信息中包含错误率的最大值、以 及表示错误率的标志这两者中的至少一个。根据这些构成,由于在标签面印刷错误率信息,因此即使在制作多个介质的情况下,用户也能够容易识别各介质具有多大的错误率,从而将简化介质的管理。另外,由于能以各种形式来印刷错误率信息,因此能根据当时的管理基准而区分使用,从而便利度高。例如,在仅知道错误率的最大值即可的情况下,仅印刷错误率的最大值,在需要详细的错误率信息的情况下,除了错误率的最大值,还能够印刷错误率的图表等,根据状况来变更印刷内容。此外,作为错误率信息,除了上述以外,还可以印刷错误率的平均值或总错误率值。在本发明的介质处理系统中,在由错误率测定部得到的测定结果超过了阈值的情况下,优选使标签印刷部在标签面上印刷表示该意思的信息。根据该过程,能一眼掌握已进行写入的介质不合格的原因。在本发明的介质处理系统中,在由错误率测定部得到的测定结果是介质的错误率超过了阈值的情况下,优选使数据写入部执行将与已写入到该介质的数据相同的数据写入到其他的未使用介质的介质再制作处理。另外,在本发明的介质处理系统中,优选使数据写入部以预先设定的规定次数重复介质再制作处理。根据这些构成,在错误率超过了阈值的情况下,即介质的制作失败的情况下,能使用相同的数据来进行介质的再制作。另外,通过以规定次数来重复介质再制作处理,能提高成功介质(正常写入了数据的介质)的制作成功概率。另外,通过预设定介质再制作处理的次数,例如,与到成功为止都重复介质再制作处理的情况相比,能防止无端浪费介质(未使用介质)。在本发明的介质处理系统中,优选还具备数据存储部,其将确定介质的识别信息、与由错误率测定部得到的测定结果建立关联地进行存储。根据这些构成,通过将介质的错误率与该介质的识别信息建立关联地进行存储(保存),能容易掌握已制作的介质的错误率,能简单且高效地进行介质的管理。特别在制作大量的介质的情况下有效。
本发明的介质处理系统由介质处理部和信息处理部构成,其中,介质处理装置具有数据写入部、标签印刷部以及错误率测定部;和信息处理装置具备错误率判定部,介质处理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按照可通信的方式连接。根据该构成,与以介质处理装置单体来构成介质处理系统的各部(各功能)的情况相比,能减少介质处理装置的处理负担。


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介质处理系统的功能构成的框图。图2是表示介质制作处理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图3是表示图2的流程图的处理过程中的对标签面的印刷结果的一例的图。图4是表示图2的流程图的处理过程中的对标签面的印刷结果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印刷到标签面的印刷内容的其他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介质处理系统以及介质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图I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介质处理系统SY的功能构成的框图。如图所示,介质处理系统SY由介质处理装置I和信息处理装置2构成,其中介质处理装置I进行针对⑶(压缩盘)、DVD(数字多功能盘)、BD(蓝光盘)等光盘(介质,以下,仅称为“盘D(参照图3) ”)的写入、读取以及标签面L(参照图3)的印刷;信息处理装置2与介质处理装置I连接,并控制该介质处理装置I。信息处理装置2由一般的个人计算机或服务器等构成,作为主要的要素,具有盘制作用应用11、数据存储部12、输送处理控制部13、记录处理控制部14、以及印刷处理控制部15。盘制作用应用11是对在盘D的记录面写入的数据进行指定、或对在标签面L上印刷的标签图像(标签图像数据)进行制作(或指定)的应用。另外,通过调度用于制作盘D的一连串的处理(盘制作处理,细节后述),并对输送处理控制部13、记录处理控制部14、以及印刷处理控制部15指示处理执行,来控制介质处理装置I的各部(后述)的动作。此夕卜,盘制作用应用11由信息处理装置2的CPU(省略图示)执行。数据存储部12存储用于写入到盘D的记录面的各种数据、在盘D的标签面L上印刷的各种标签图像(在本实施方式中,指的是作为样本而预先准备的标签图像、由盘制作用应用11制作的标签图像等)、以及在标签面L上印刷的各种错误信息。另外,数据存储部12存储将盘D的错误率与用于识别该盘D的识别信息建立了关联的盘信息(细节后述)。此外,错误信息是指预先由系统的开发者等制作的字符信息,意思是与在盘D的制作处理时(输入写入时)存在产生的可能性的错误相关的信息。输送处理控制部13依照盘制作用应用11的调度,生成用于控制盘处理装置I的盘输送机构45的盘输送命令,并将其发送到盘处理装置I。记录处理控制部14依照盘制作用应用11的调度,生成/发行与介质处理装置I中的数据的写入处理相关的命令,写入命令发行部21具有比对命令发行部22、查毒部23、错误率测定命令发行部24以及错误率判定部25。
写入命令发行部21取得从数据存储部12指定的数据,并将包含了该数据的用于写入到盘D的命令(写入命令)发送到介质处理装置I。比对命令发行部22将用于执行比对处理的命令(比对处理命令)发送到介质处理装置1,其中比对处理是对是否在盘D上正常地写入了数据进行检查的处理。查毒部23执行写入到盘D中的数据的查毒。错误率测定命令发行部24将用于测定盘D的错误率的命令(错误率测定命令)发送到介质处理装置I。错误率判定部25将预先设定的错误率的阈值、和由介质处理装置I测定的错误率的测定结果(错误率的最大值)进行比较,并判定测定结果是阈值以下,还是超过了阈值。印刷处理控制部15依照盘制作用应用11的调度,生成/发行与介质处理装置I中的标签面L的印刷处理相关的命令,其具有印刷数据生成部31和印刷命令发行部32。印刷数据生成部31生成印刷于标签面L上的印刷数据。作为该印刷数据,在盘制 作处理成功的情况下(在比对处理、查毒处理以及错误率判定处理中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基于由用户制作的(或指定的)标签图像、以及与由介质处理装置I测定出的错误率相关的信息(以下,称为“错误率信息”),生成在盘D的标签面L上印刷的印刷数据(后述的由标签印刷部43可处理的形式的印刷数据)。另外,在盘制作处理时产生了错误的情况下(在比对处理、查毒处理以及错误率判定处理的任一个中有问题的情况下),生成基于表示该错误的内容的错误信息(存储于数据存储部12中的错误信息)的印刷数据。印刷命令发行部32将由印刷数据生成部31生成的印刷数据以及用于执行该印刷的命令(印刷命令)发送到介质处理装置I。另一方面,介质处理装置I具备控制部41、数据记录部42、标签印刷部43、盘收纳部44以及盘输送机构54。数据记录部42是对盘D的记录面进行数据的写入、或者从盘D的记录面进行数据的读出的盘驱动器。标签印刷部43是对盘D的标签面L进行印刷处理的打印机。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标签印刷部43具备喷墨头,以喷墨方式进行标签面L的印刷。盘收纳部44对盘D进行收纳,是由以堆叠状态收纳数十张程度的盘D的圆筒形状的收纳盒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供给用储盘盒44a,其收纳未使用的盘D(未实施写入处理以及印刷处理的盘D(空白盘));第I保管用储盘盒44b,其收纳写入处理以及印刷处理正常完成的盘D (成功盘);以及第2保管用储盘盒44c,其收纳在盘D的制作阶段产生了错误的盘D (错误盘)。此外,这些各储盘盒的构成只是一例,能够适当地变更。盘输送机构45是在数据记录部42、标签印刷部43以及盘收纳部44间输送盘D的机构,具有臂部,其握持盘D,使其在水平方向(X轴方向)上移动;导杆,其使臂部在垂直方向(Y轴方向)上移动;以及驱动部,其能沿导杆的轴向滑动,以导杆的轴为中心转动(均省略图示),盘输送机构45随着驱动部的驱动将盘D输送到各部。控制部41用于基于来自信息处理装置2的各种命令来控制介质处理装置I的各部,具有输送控制部51、记录控制部52以及印刷控制部53。输送控制部51基于来自信息处理装置2 (输送处理控制部13)的盘输送命令,控制盘输送机构45的动作。印刷控制部53通过来自信息处理装置2 (印刷处理控制部15)的印刷命令来控制标签印刷部43的动作。
记录控制部52通过来自信息处理装置2 (记录处理控制部14)的各种命令来控制数据记录部42的动作,具有写入处理部61、比对处理部62以及错误率测定部63。写入处理部61基于从信息处理装置2发送来的写入命令,控制将作为对象的数据向盘D写入的写入处理。比对处理部62基于从信息处理装置2发送来的比对命令,将写入到盘D的数据、与作为其原始来源的存储于信息处理装置2中的数据(实际数据)进行比较,由此判定是否正常地将数据写入了盘D。错误率测定部63基于从信息处理装置2发送来的错误率测定命令,测定数据写入结束的盘D的错误率,并将测定结果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2。此外,“数据写入部”是以记录控制部52 (写入处理部61)以及数据记录部42为主要部而构成。接下来,参照图2至图4来说明介质处理系统SY中的盘制作处理。图2是表示盘制作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图3以及图4是表示图2的流程图的处理过程中的对标签面L的印刷结果的图。此外,在此,设为指定了在盘D中记录的数据以及标签图像。另外,设为预先设定了针对错误率的阈值。首先,若信息处理装置2通过用户的操作而接受盘制作处理的开始指示(SOl),则信息处理装置2对介质处理装置I发送盘输送命令,介质处理装置I基于该命令,将收纳在 供给用储盘盒44a中的未使用的盘D (空白盘)输送到数据记录部42 (S02)。其次,信息处理装置2对介质处理装置I发送写入命令(包含作为写入对象的数据),介质处理装置I基于该命令来控制数据记录部42,并对盘D执行数据的写入处理(S03,数据写入步骤)。接着,在写入处理结束后,信息处理装置2对介质处理装置I发送比对命令,介质处理装置I基于该命令来执行比对处理(S04)。在该比对处理中,在写入到盘D的数据、与作为其原始来源的数据(存储于信息处理装置2中的数据)不一致的情况下,即,比对失败的情况下(S05 ;否),信息处理装置2将表示比对失败的印刷数据发送到介质处理装置1,介质处理装置I控制标签印刷部43,基于接收到的印刷数据来在标签面L上进行印刷(S06)。即,在此情况下,如图3(a)所示,在标签面L上印刷表示“比对处理已失败”的意思的错误信息(比对错误信息71)。然后,介质处理装置I基于从信息处理装置2发送来的盘输送指令,将该盘D向错误盘的保管场所即第2保管用储盘盒44c输送(S07)。其后,使用在S03中作为写入对象的数据来执行盘D的再制作处理(盘再制作处理)(S01)。即,执行将在S03中作为写入对象的数据再次写入到其他未使用的盘的处理。在此情况下,SOl的处理不是接受(取得)来自用户的盘制作处理的开始指示,而是自动地执行盘D的再制作(在以下说明的盘再制作处理中也相同)。另一方面,在比对处理中,在写入到盘D的数据、与作为其原始来源的数据(存储于信息处理装置2中的数据)一致的情况下,即,比对成功的情况下(S05 ;是),信息处理装置2执行盘D的查毒(S08)。在查毒中,在检测出病毒的情况下(S09 ;否),信息处理装置2将表示病毒检测结果的印刷数据发送到介质处理装置1,介质处理装置I控制标签印刷部43,基于接收到的印刷数据来在标签面L上进行印刷(S10)。即,在此情况下,如图3(b)所示,在标签面L上印刷表示“检测出病毒”的意思的错误信息(病毒检测信息72)。然后,介质处理装置I基于从信息处理装置2发送来的介质输送指令,将该盘D向错误盘的保管场所即第2保管用储盘盒44c输送(S07)。其后,使用在S03中作为写入对象的数据来执行盘D的再制作处理(盘再制作处理)(S01)。此外,在图3(b)中,可以印刷感染了病毒的文件名。另外,还可以取代使用在S03中作为写入对象的数据,而从信息处理装置I再次发送包含有未检测出病毒的数据的写入命令,来执行盘再制作处理。另一方面,在查毒中未检测出病毒的情况下(S09 ;是),信息处理装置2对介质处理装置I发送错误率测定命令,介质处理装置I基于该命令来测定盘D的错误率(S11,错误率测定步骤)。将该测定结果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2。信息处理装置2若从介质处理装置I接收到错误率的测定结果,则判定该错误率(错误率的最大值)是否为阈值以下(错误率判定步骤)。在错误率超过了阈值的情况下(S12 ;否),信息处理装置2将表示错误率异常的印刷数据发送到介质处理装置1,介质处理装置I控制标签印刷部43,基于接收到的印刷数据来在标签面L上进行印刷(S13)。即,在此情况下,如图3(c)所示,在标签面L上印刷表示“错误率异常(错误率的最大值超过了阈值)”的意思的错误信息(错误率异常信息73)。然后,介质处理装置I基于从信息处理装置2发送来的盘输送指令,将该盘D向错误盘的保管场所即第2保管用储盘盒44c输送(S07)。其后,使用在S03中作为写入对象的数据来执行盘D的再制作处理(盘再制作处理)(SOl)。

另一方面,在错误率为阈值以下的情况下(S12 ;是),信息处理装置2生成将基于从介质处理装置I接收到的错误率的测定结果的错误率信息与由用户制作(或者指定)的标签图像进行合并而得到的印刷数据,并将该印刷数据发送到介质处理装置1,介质处理装置I控制标签印刷部43,基于接收到的印刷数据来在标签面L上进行印刷(S14,标签印刷步骤)。即,在此情况下,在标签面L上,如图4所示,除了标签图像(在图4中,相当于标题81、保存数据格式82、管理编号83、创建年月日84(Create Date)以及所有者名85(制作者名)),还印刷错误率信息(在同图中,错误率测定年月日86(Error Rate Check Date)以及错误率的最大值87 (MAX Error Rate,作为一例,表示DVD的错误率最大值))。另外,此时,信息处理装置2可以将错误率的测定结果与测定了该错误率的盘D的识别信息建立了关联的盘信息存储到数据存储部12。此外,在此所说的识别信息是用于确定盘D的信息,是与在上述S14中印刷于标签面L上的内容(S卩,参照编号81 85的内容)相同的信息。通过使用该盘信息,在管理大量的盘D的情况下,能容易地掌握已制作的盘D的错误率,盘的管理将变得简单。然后,介质处理装置I基于从信息处理装置2发送来的盘输送指令,将该盘D向成功盘的保管场所即第I保管用储盘盒44b输送(S15),其后,执行下一个盘制作处理(使用了作为下一个写入对象的数据的盘制作处理)(SOl)。此外,以预先设定的规定的次数(例如,3次或5次等)重复进行在上述的比对处理、查毒以及错误率判定中的任一个的处理中处于异常的盘D的再制作处理(盘再制作处理),在盘再制作的次数达到了所设定的次数的情况下,停止盘再制作处理,并转移到下一个的盘制作处理,即使用了作为下一个写入对象的数据的盘制作处理。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将规定的数据写入盘D后,测定该盘D的错误率,能判断已制作的盘D的质量(变差程度)。通过该判定,其结果是,能制作确保了适合数据的长期保存的质量的盘D。另外,通过仅在测定出的错误率(错误率的最大值)为阈值以下(针对预先设定的错误率的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在标签面L上印刷标签图像,用户能一眼判断已制作的盘D的质量是好还是坏。即,若印刷了标签图像,则能判断出盘D的质量良好,反之,若未印刷标签图像,则能判断出盘D已变差(是不合格盘)。
另外,由于在标签面L上印刷错误率信息,因此即使在制作多个盘D的情况下,用户也能容易地识别各盘D具有多大的错误率,从而能简化盘管理。此外,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错误率信息,在标签面L上印刷了错误率测定年月日86以及错误率最大值87 (均参照图4),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如图5 (a)所示,印刷错误率的标志G。另外,作为错误率信息,可以将错误率的平均值、总错误率值、或者错误率的阈值一起印刷。另外,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错误率(错误率的最大值)为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在标签面L上除了标签图像还印刷了错误率信息(参照图4),但不限于此。例如,在错误率(错误率的最大值)为阈值以下的情况下,还可以如图5(b)所示,仅印刷标签图像。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针对标签面L的各种信息(标签图像、错误率信息以及错误信息)的印刷位置只不过是一例,并不限于此。另外,构成标签图像的信息(参照编号81 85)也只是一例,并不限于此。这些能基于盘制作时的规格来作适当变更。 另外,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将成功盘和错误盘各自分散在第I保管用储盘盒44b和第2保管用储盘盒44c来进行保管(输送),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将保管用储盘盒设为I个,构成为将成功盘和错误盘双方保管(输送)到该I个保管用储盘盒。另外,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比对、查毒、错误率测定的顺序对写入后的盘D执行了处理,但该顺序只是一例,还能够任意地变更。另外,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标签面L上印刷的内容(图4的参照编号81 85的内容)来作为盘D的识别信息,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是图4的参照编号81 85中任一个的信息(或者,任意信息的组合),或者,可以是其他管理信息(例如,分配给每个盘D的ID等)。即,只要是能唯一确定已制作的盘D的信息即可。另外,可以仅以介质处理装置I来实现本发明的介质处理系统SY。另外,还能将上述的、介质处理系统SY的各构成要素作为程序来提供。另外,还能将该程序容纳在记录介质(省略图示)中提供。作为记录介质,能利用CD-ROM、闪速ROM、存储卡(压缩闪存(注册商标)、智能介质、记忆棒等)、压缩盘、光磁盘、数字多功能盘、以及软盘等。另外,独立于上述实施例,针对介质处理系统SY的装置构成或处理步骤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还能进行适当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介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 数据写入部,其在介质的记录面写入数据; 标签印刷部,其在所述介质的标签面上进行印刷; 错误率测定部,其对由所述数据写入部已进行完数据写入的所述介质的错误率进行测定;和 错误率判定部,其判定由所述错误率测定部得到的测定结果是否为预先设定的规定的阈值以下, 在所述错误率判定部判定的结果是所述测定结果为所述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所述标签印刷部在所述标签面上印刷标签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介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测定结果为所述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所述标签印刷部还在所述标签面上印刷与由所述错误率测定部测定出的所述错误率相关的错误率信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错误率信息中包含有所述错误率的最大值、以及表示所述错误率的图表中的至少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介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由所述错误率测定部得到的测定结果超过了所述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标签印刷部在所述标签面上印刷表示该意思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介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由所述错误率测定部得到的测定结果是所述介质的错误率超过了所述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数据写入部执行将与已写入到该介质的数据相同的数据写入到其他的未使用介质的介质再制作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介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写入部以预先设定的规定次数重复所述介质再制作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介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数据存储部,其将确定所述介质的识别信息、与由所述错误率测定部得到的测定结果建立关联地进行存储。
8.根据权利要求I 7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处理系统由介质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装置构成,其中,所述介质处理装置具有所述数据写入部、所述标签印刷部以及所述错误率测定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具备所述错误率判定部, 所述介质处理装置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按照能通信的方式连接。
9.一种介质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执行如下步骤 数据写入步骤,在介质的记录面写入数据; 错误率测定步骤,对通过所述数据写入步骤已进行完数据写入的所述介质的错误率进行测定; 错误率判定步骤,判定通过所述错误率测定步骤得到的测定结果是否为预先设定的规定的阈值以下;和 标签印刷步骤,在通过所述错误率判定步骤判定的结果是所述测定结果为所述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在所述标签面上印刷标签图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介质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签印刷步骤中, 在所述测定结果为所述阈值以下的情况下,还在所述标签面上印刷与通过所述错误率测定步骤测定出的所述错误率相关的错误率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介质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签印刷步骤中, 在通过所述错误率测定步骤得到的测定结果超过了所述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标签面上印刷表示该意思的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介质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写入步骤中, 在通过所述错误率测定步骤得到的测定结果是所述介质的错误率超过了所述阈值的情况下,执行将与已写入到该介质的数据相同的数据写入到其他的未使用介质的介质再制作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介质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写入步骤中, 以预先设定的规定次数重复所述介质再制作处理。
14.一种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数据写入部,其在介质的记录面写入数据; 标签印刷部,其在所述介质的标签面上进行印刷; 错误率测定部,其对由所述数据写入部已进行完数据写入的所述介质的错误率进行测定;和 错误率判定部,其判定由所述错误率测定部得到的测定结果是否为预先设定的规定的阈值以下, 在所述错误率判定部判定的结果是所述测定结果为所述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所述标签印刷部在所述标签面上印刷标签图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测定结果为所述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所述标签印刷部还在所述标签面上印刷与由所述错误率测定部测定出的所述错误率相关的错误率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由所述错误率测定部得到的测定结果超过了所述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标签印刷部在所述标签面上印刷表示该意思的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介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由所述错误率测定部得到的测定结果是所述介质的错误率超过了所述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数据写入部执行将与已写入到该介质的数据相同的数据写入到其他的未使用介质的介质再制作处理。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介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写入部以预先设定的规定次数重复所述介质再制作处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制作确保了适于数据的长期保存的质量的盘的介质处理系统。该介质处理系统具备数据写入部,其在盘(D)的记录面写入数据;标签印刷部(43),其在盘(D)的标签面(L)上进行印刷;错误率测定部(63),其对数据写入结束的盘(D)的错误率进行测定;和错误率判定部(25),其判定由错误率测定部(63)得到的测定结果是否为预先设定的规定的阈值以下,在错误率判定部(25)判定的结果是测定结果为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标签印刷部(43)在标签面(L)上印刷标签图像。
文档编号G11B23/40GK102682814SQ20121002824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4日
发明者前岛秀俊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