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扩张结构的排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2992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扩张结构的排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扩张结构的排线,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供各种不同规格的连接器插入连接的排线,可由此减少转接器转接的设置成本,避免了接触不良的现象,并能大幅简化排线整体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电子产品日趋精密,计算机、电机的结构越来越精细,将排线应用于上述需要传递信号的场合中,可以使作业者或使用者在安装时能够迅速地实现与电连接器的装配作业,并通过排列状结构的排线设计,使计算机、电机内部配置空间整齐,容易散热,或易于进行维修保养,还能保持良好信号传递效果。
公知用于不同规格(或宽度)的连接器的连接,如

图1所示,其主要包括第一排线11a、第二排线12a、第一连接器13a、第二连接器14a及转接器15a。其中,第一排线11a的宽度小于第二排线12a的宽度,而第一连接器13a与第二连接器14a为不同规格,并且其分别连接在第一排线11a与第二排线12a的一个末端,通过转接器15a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器13a以及第二连接器14a插接结合,由此构成排线与连接器的组合结构。
然而,公知的排线与连接器的组合结构存在下述缺陷,其通过转接器15a的转接以实现不同规格的连接器13a、14a的电连接,经过多次的转接过程,将使该排线所传输的电能大量损耗,且容易在转接器15a与连接器13a、14a之间产生接触不良的现象;另外,由于其构成组件复杂繁多,不仅增加组件的设置成本,而且组装后也将占据大部分有效使用空间,从而不能应用于日益微型化或薄型化的电子产品上,因此大幅限制了其实用性及使用范畴。
本设计人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凭借从事该行业多年的经验,针对可进行改进之处,经过潜心研究并配合实际的运用,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进上述问题的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为了减少转接器转接的设置成本,避免了接触不良的现象,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扩张结构的排线,此具有扩张结构的排线包括第一排线部以及与第一排线部相连接的第二排线部;该第一排线部与第二排线部的宽度不相等,在该第一排线部及第二排线部之间以压出成型方式包覆形成有包覆体。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两宽度不相等的排线进行压出包覆,使该排线能直接与各种不同规格(或宽度)的连接器连接,以由此减少转接器转接的设置成本,避免了接触不良的现象,并可大幅简化排线整体结构。
优选地,该排线的两端分别与两种不同规格的连接器连接。
优选地,该第一排线部的宽度大于该第二排线部的宽度。
优选地,该第一排线部的宽度小于该第二排线部的宽度。
优选地,该第一排线部与该第二排线部分别包括多根芯线以及包覆各上述芯线的绝缘体;其中,该第一排线部的芯线根数与该第二排线部的芯线根数相等。
优选地,该芯线为单一铜线、铜箔或由多条铜丝绞接组合而成的任一种。
优选地,该包覆体以压出成型方式包覆在该第一排线部和第二排线部之间。
优选地,该包覆体由铁氟龙(PTFE)材料构成。
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为公知排线与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连接器的组合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1a-第一排线12a-第二排线13a-第一连接器14a-第二连接器15a-转接器1-排线11-第一排线部111,121-芯线112,122-绝缘体 12-第二排线部21-包覆体3-第一连接器31-壳体 32-插接部33-套盖4-第二连接器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现结合附图对其进行说明,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图2、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及组合剖视图。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扩张结构的排线,排线1主要包括第一排线部11以及与第一排线部11相连接的第二排线部12;第一排线部11与第二排线部12的宽度不相等,在第一排线部11及第二排线部12之间以压出成型方式包覆形成有包覆体21;由此构成本实用新型的排线结构。
其中,第一排线部11的宽度可以大于或小于第二排线部11的宽度,第一排线部11包括多根芯线111以及包覆在各芯线111的绝缘体112;第二排线部12也包括多根芯线121以及包覆在各芯线121的绝缘体122。第一排线部11的芯线111根数与第二排线部12的芯线121根数相等,且各芯线111、121由具有良好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制成,其可以是单一铜线、铜箔或由多条铜丝绞接组合而成的任一形态,本实施例为单一铜线。
另外,包覆体21可由铁氟龙(PTFE)材料构成,该PTFE不但在耐磨、耐高低温、耐腐蚀性方面都相当优良,而且其还具有不可燃性、良好的电气特性(不随频率及温度变化而改变);没有老化问题、抗水气及紫外线;具有无毒性以及极低的磨擦系数。
制作时,将第二排线部12的各芯线121以及绝缘体122剥开分离,并将各芯线121以及绝缘体122设置在预设的模具中,再将熔融状的包覆体21从压出机中送出,以压出成型方式包覆在各芯线121以及绝缘体122的表面上,从而获得本实施例的排线1结构。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连接器的组合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排线结构可用于与两种不同规格(或宽度)的第一连接器3以及第二连接器4连接。第一连接器3具有壳体31,在壳体31的前端设有插接部32,在插接部32内设有多个导电端子(图中未示出)。另外,在壳体31的后方连接有套盖33,将第一排线部11的末端穿设在壳体31上,再用套盖33夹住而使第一连接器3与第一排线部11固定连接,并使各该导电端子与第一排线部11的芯线121电连接;同理,第二连接器4也可如上所述从而与第二排线部12相互连接;由此,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排线1与各连接器3、4的连接,以减少公知技术中需要通过转接器转接的设置成本与接触不良的现象,并可大幅简化排线整体结构。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排线1除了可以为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形态外,还可以将两宽度不相等的第一排线部11以及第二排线部12的末端绝缘体112、122剥除,以使各芯线111、121露出,将第一排线部11以及第二排线部12的各芯线111、121相互绞接,并设置于预设的模具中,再将熔融状的包覆体21从压出机中送出,以压出成型方式包覆在各芯线111、121以及绝缘体112、122的表面上,由此获得本实施例的排线1结构。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排线1的第二排线部12可以直接成型于其末端位置,将第二排线部12的各芯线121以及绝缘体122剥开分离,将各绝缘体122设置于预设的模具中,再以压出成型方式形成有包覆体21,包覆体21将紧密地包覆在各绝缘体122的表面上,并使各芯线121露出在绝缘体122外部,由此获得本实施例的排线1结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扩张结构的排线具有实用性、新颖性与创造性,而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也没有在同类产品中见到以及没有公开使用过,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要求,根据专利法提出申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扩张结构的排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线包括第一排线部;第二排线部,其与所述第一排线部相连接,所述第一排线部与第二排线部的宽度不相等,且在所述第一排线部和第二排线部之间形成有包覆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扩张结构的排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线的两端分别与两种不同规格的连接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扩张结构的排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线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排线部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扩张结构的排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线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排线部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扩张结构的排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线部与所述第二排线部分别包括多根芯线以及包覆各所述芯线的绝缘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扩张结构的排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线部的芯线根数与所述第二排线部的芯线根数相等。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扩张结构的排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线为单一铜线、铜箔或由多条铜丝绞接组合而成的任一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扩张结构的排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体由铁氟龙材料构成。
专利摘要一种具有扩张结构的排线,包括第一排线部以及与第一排线部相连接的第二排线部;该第一排线部与第二排线部的宽度不相等,且在第一排线部和第二排线部之间以压出成型方式包覆形成有包覆体;由此,可使该排线能直接与各种不同规格或宽度的连接器连接,以减少转接器转接的设置成本,避免了接触不良的现象,并可大幅简化排线整体结构。
文档编号H01B7/08GK2819401SQ20052010787
公开日2006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2日
发明者江钦池 申请人:鸿富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