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片的结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4194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片的结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片的结合结构,特别涉及一种使堆栈型的多个散热鳍片的结合结构。
背景技术
为使目前高发热的电子零件(如CPU)等能够有效的散热,以维持电子零件在正常工作温度下运行,通常使用一散热器贴连所述电子零件,以帮助散热,而目前使用有铝挤型及压铸型的散热器,但由于受到预先加工使散热面积有限,不能依照不同电子零件的发热温度去调整散热面积,故,采用一种事先将高传导热薄片(如金属)预先成型,再令所述薄片平行间隔堆栈,以调整增加散热器的散热面积。
上述如大陆专利第03263204.5号揭示有一种组合鳍片式散热器,是由一基座、直立于基座表面的多个平行排列的散热鳍片及二卡合体组成。每一散热鳍片的一边缘弯折延伸一长折边,所述长折边贴设于基座表面,其另一边缘靠向两侧分别弯折延伸一短折边,对应短折边的本体适当位置设一通孔。所述卡合体两端分别垂直向下延伸一止动片,所述止动片内侧分别形成一凸点,所述卡合体一侧垂直向下延伸多个凸片,所述凸片可插入相邻散热鳍片的间隔,并使所述凸点与散热鳍片的通孔嵌合。
上述现有技术在使用上有其问题存在,散热鳍片间的空间是供流体流动,通过流体将散热鳍片传导的热量带走,帮助散热,但是插入相邻散热鳍片间的多个凸片,在所述散热鳍片间的空间形成阻挡,进而干扰散热鳍片间的流体流动状态,使流体不易从所述空间的两侧向外流出,此外,所述卡合体的结构复杂亦即需要更多材料来成形,进而增加制造成本。
于是,有鉴于上述各项缺点,本案的实用新型人遂竭其心智,以从事行业多年的经验,潜心研究加以创新改良,终于成功研发完成本件散热片的结合结构案,实为一具功效增进的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至少一卡接体设有对应接合多个每一散热鳍片边缘的勾接部的受接部,以令多个散热鳍片平行排列间隔固定。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影响相邻两散热鳍片间的空间的卡接体,以令流动于两散热鳍片间的空间的流体不会受到干扰,能顺畅的朝外流出。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不仅降低成本且操作容易的散热片的结合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片的结合结构,包含成平行间隔竖立的多个散热鳍片,所述每一散热鳍片的至少一边缘设有呈与所述散热鳍片水平的至少一勾接部;及呈长条状的至少一卡接体,其对应上述勾接部处设有至少一供所述勾接部接合的受接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勾接部开设在散热鳍片两相对左右侧边缘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勾接部开设在散热鳍片两相对左右侧边缘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多个散热鳍片与一基座连结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多个散热鳍片与一基座连结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形态的多个散热鳍片与一基座结合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形态的多个散热鳍片与一基座结合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受接部另一形式与勾接部结合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受接部另一形式与勾接部结合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勾接部另一形式与受接部结合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勾接部另一形式与受接部结合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13为第一形态卡接体上开设透气孔的示意图;图14为第二种形态卡接体上开设透气孔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散热鳍片;11勾接部;111凹槽;112针体;20卡接体;21受接部;22通气孔;30基座;40卡接体;41受接部;411间距;412板体;42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片的结合结构,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其包含有多个散热鳍片10及至少一卡接体20,其中所述多个散热鳍片10平行间隔竖立,且所述每一散热鳍片10至少一边缘开设有勾接部11,所述勾接部11在本较佳实施中分别开设于每一散热鳍片10两相对上、下边缘,且所述勾接部11包含有一凹槽111,所述凹槽111内设有往散热鳍片10边缘延伸的两相对针体(pin)112;所述卡接体20是呈长条状,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卡接体20数量为四个且分别对应上述上、下两边缘的勾接部11的凹槽111,其对应上述勾接部11位置设有至少一受接部21,所述受接部21在本较佳实施例中为由卡接体20两侧往相对方向凹陷的至少两缺凹口。
将上述至少一卡接体20分别往所述散热鳍片10的上下两边缘的勾接部11的凹槽111卡设,并使凹槽111内的两相对的针体(pin)112朝两缺凹口(即受接部21)方向相对弯折扣接(或夹钳)于卡接体20的实心处,使所述卡接体20成横置与所述每一散热鳍片10接设,而由于每一散热鳍片10扣接于所述卡接体20的受接部21,使得每一散热鳍片10获得一竖立的支撑力,使散热鳍片10成平行相邻间隔定位固定。
另外如图3和图4所示,本较佳实施例所述勾接部11可开设在多个每一散热鳍片10的两相对左、右侧边,再令所述卡接体20的受接部21与所述每一散热鳍片10的勾接部11连接固定,亦可达相同效果。
又,如图5和图6所示,上述两种多个散热鳍片结合形态,可分别与一基座30连结,其连接方式可用黏接或事先在基座30上开设槽口(图中未示)供多个散热鳍片10嵌设等方法来实现。
另外如图7和图8所示,上述第一种形态的勾接部11是仅开设于多个散热鳍片10的上侧边缘,并使所述卡接体20的受接部21与所述勾接部11结合,而多个散热鳍片10相对于上侧的下侧边缘是与一基部30连结,亦可达上述相同效果。
请再参阅图9和图10所示,所述卡接体40的受接部41不仅可为上述表现形态,亦可为贯穿卡接体40的至少一透孔,所述透孔与所述卡接体40的两边缘存在有一间距411,再令勾接部11的两相对的针体(pin)112插穿所述透孔(即受接部41)后朝卡接体20的间距411的实心处弯折卡接;此外,如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勾接部11的两相对的针体112亦可配合所述呈透孔形态的受接部41,而成一与所述透孔形状相同的板体412,利用所述板体412插穿所述透孔(即受接部41)后在朝卡接体20的实心处弯折卡接。
又,如图13和图14所示,所述的的卡接体20、40,其对应两相邻散热鳍片10间的位置处,设有贯穿所述卡接体20、40的至少一通气孔22、42,以令气体可以由所述通气孔22、42进或出所述两相邻散热鳍片10间,以利所述气流能顺畅的流动。
另外上述勾接部11与受接部21、41的连结处涂设有接着剂,以令两者更佳的坚固连结。
由上述的说明,本实用新型改善先前技术施行上所产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利用至少一与多个散热鳍片10分离的卡接体20、40与所述散热鳍片10连结,以令多个散热鳍片10能平行间隔排列固定,且所述卡接体20、40的结构简单以使容易与所述散热鳍片10连结,使得组装方便增加生产效能,且改善现有板状横梁的多个凸片插入相邻散热鳍片间形成阻挡,进而干扰散热鳍片间的流体流动状态,本实用新型的卡接体20、40因为没有插入两相邻散热鳍片10间,不会干扰流动的流体,使流体能顺畅的朝外流动,况且所述卡接体20、40对应相邻两散热鳍片10间的位置处更开设有通气孔,另流体能更顺畅的进出流动,进而将散热鳍片传导的热量往外带出,而提升散热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举凡利用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方法、形状、构造、装置所为的变化,皆应包含于本案的权利要求内。
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片的结合结构,包括多个散热鳍片和至少一卡接体,其特征在于多个散热鳍片,是平行间隔竖立,所述每一散热鳍片的至少一边缘设有至少一勾接部;至少一卡接体,呈长条状,且其对应上述勾接部设有至少一供所述勾接部接合的受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片的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勾接部包含一凹槽及设于所述凹槽内往所述散热鳍片边缘延伸的两相对针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片的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勾接部包含一凹槽及设于所述凹槽内往散热鳍片边缘延伸的至少一板体。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片的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接部为由所述卡接体两侧往相对方向凹陷的至少两缺凹口。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散热片的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接部为贯穿所述卡接体的至少一透孔,且所述透孔与所述卡接体的两边缘存在有一间距。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片的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散热鳍片的一侧与一基座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片的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体对应相邻两散热鳍片间的位置处设有至少一通气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片的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勾接部与受接部的连接处设有接着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片的结合结构,其包含多个散热鳍片及至少一卡接体,所述的每一散热鳍片是平行间隔竖立,且其至少一边缘设有至少一勾接部,而所述卡接体对应上述勾接部处设有供其接合的至少一受接部,以使所述卡接体成横置与所述每一散热鳍片接设,且令所述相邻散热鳍片平行间隔固定。
文档编号H01L23/367GK2847529SQ200520129920
公开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7日
发明者潘文兴 申请人:潘文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