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电线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79853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同轴电线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同轴电线的连接器技术領域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类,特别涉及一种同轴电线的连接器。
技术背景众所周知,就电器产品的导线而言,幾传统的为单心线,但其有杂讯,品质不佳,而且传输速度慢;为此又出现一种同轴电线,以克 服传统单心线的缺点;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一般同轴电线10由 其内层至其外层依序具有芯线11、内绝缘层12、外金属网层13以及 绝缘表皮14;连接器提供作为同轴电线与其他同轴电线或其他物件作接合之 用;在同轴电线与连接器连结时,除了同轴电线10的芯线U要与容 置于连接器内部的端子结合之外,同轴电线的外金属网层13也必须 与连接器作接地结合;以往关于同轴电线的连接器的实施,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其 中,连接器20包括有一接合壳体21、 一接地连接管22、 一扣环23、 一垫醒24以及一绝缘套筒25;其中,接合壳体21内壁具有内蠊紋 211与凹槽212;接地连接管22具有一管体221,且在该管体外周朝 其前端的各不同位置,依序设有一外突环222、 一凹环槽223与一突 肩部224;接地连接管22的前端部容置于接合壳体21的内部,并以 其外突环222抵挡于接合壳体21的后端;扣环23扣容于接地连接菅 22的凹环槽223内之后,再扣容于接合壳体21的凹槽212内,藉由 扣环23达成接地连接管22与接合壳体21的结合;垫圏24容置于接 合壳体21内部,并抵挡于接地连接管22的突肩部224,以进一步限 定接地连接管22的位置;绝缘套銜25容置于接地连接管22的内部, 供同辅电线10的端子15容置于绝缘套筒25内部,并藉由绝缘套简25而与接地连接管22绝缘;如附图3及附图4所示,同轴电线10的芯线U焊接有一端子 15 (公端子或母端子),在同轴电线10与连接器20组装接合时,将 同轴电线10的端子15伸入容置于连接器20的绝缘套筒25的内部, 接着将接地连接管22的管体221套置于同轴电线10的内絶缘层12 与外金属网层B之间,再以一另制的固定套筒30套置于外金厲网层 13的外周,并予铆合固定,而达成外金羼网层13与连接器20接地 连接管22间的接地结合;然而,上述常用连接器20在实施上及使用上有如下储多明显缺 欠 一是接地连接管的外周具有外突环222、凹环槽223与突肩郁224 等诸多不同外径段差结构,其无法以管体模制成型,而必须以棒材用 车床一一加工生产,其产能有限、成本较高,而且其精度控制不易; 二是连接器20的接地连接管22的管体221必须大小适中地套覆于同 轴电线10的内绝缘层12外周,才能保持同轴龟线的同心度及真圆度, 然而对于不同线径的同轴电线,其内绝缘层12的外径也将不同,对 此,常用连接器20必须准备多种不同管体221尺寸的连接器,此增 加整组连接器20的仓储空间及成本,也就是常用连接器20的适用性 不佳,无法以单一种尺寸的连接器适用不同线径的同轴电线,霈要加 以改进。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轴电线的连接器,解决了常用 连接器成本较高、精度控制不易、兼容性及实用性差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同轴电线由其内层至外层依序具有芯 线、内绝缘层、外金属网层以及绝缘表皮,连接器用以接合该同轴电 线与一端子,该端子焊接于该芯线;其中,连接器包括有一接合壳体, 为一筒状壳体,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该第一斓的内壁设有 内蠊纹,且该第一端的内壁较第二端的内壁略大,并在第一端的内壁与第二端的内壁之间设有一凹环槽;一接地连接管,具有一管体与一突环体,其设于该管体一端部的 外周,该接地连接管容置于接合壳体的内部,且该突环体容置于凹环 槽,该管体的一部分突出于接合壳体的外部而形成一突出部,该突出 部通过一连接单元与外金厲网层接合;一垫園,容置于凹环槽,且跨置于突环体朝向接合壳体的第一端 的方向;一绝缘套简,套置于接地连接管的管体的内郁,该端子容置于该 绝缘套筒的内部;其中,连接单元为一保持器,该保持器具有一凸管与一外突环, 其设于该凸管的一端部的外周,该凸管组装介于外金属网层与接地连 接管的突出部之间,与外金属网层及接地连接管相互接合;连接单元包括一内套简,套置于内绝缘层的外周,且在该内套简 的外周依序套鼉接地连接管的突出部与外金展网层;一固定套筒,套 置固定于外金属网层,与该外金羼网层及接地连接管相互接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精度控制容易,兼容性及实 用性强。


图1为常用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常用连接器的组合立体剖视示意图图3为常用连接器与同轴电线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常用连接器与同轴电线的组合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立体剖视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与同轴电线组合关系的实施例分解示意图; 图8为图7的组合剖视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与同轴电线组合关系的另一实施例分解示意图;图10为图9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5及附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40包括一接合壳体 41、 一接地连接管42、一垫圃43以及一绝缘套筒44,其中,接合壳 体41为一筒状壳体,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411与第二端412,该第 一端的内壁设有内鏢纹413,且该第一端的内壁较第二端412的内壁 略大,并在第一端4U的内壁与第二端412的内壁之间设有一凹环權414;接地连接管42具有一管体421与一突环体422,其形成于该管 体421—端部的外周,该接地连接管42为管体型态,可使用模具大 量制造生产,成本低廉,而且精度控制容易,省时又省材;接地连接 管42由接合壳体41第一端4U的方向容置于接合壳体41的内部, 且突环体422容置于凹环槽414内部;接地连接管42管体421的一 部分突出于接合壳体41的外部,而形成一突出郁423,该突出部通 过一连接单元50与同轴电线10的外金属网层13接合;垫圈43也由接合壳体41第一端411的方向容置于接合壳体41 的凹环槽414内部,且跨置于接地连接管42突环体422朝向接合壳 体41的第一端411的方向;垫围43具有较突环体422稍大的外径, 用以限定接地连接管42在接合壳体41内部的位置,并牢画达成接地 连接管42与接合壳体41间的结合;绝缘套简44套置于接地连接管42的管体421的内部,并供作同 轴电线的端子的容置及与接地连接管42绝缘之用。如附图7及附图8所示,同轴电线10的芯线11焊接有一端子 15 (公端子或母端子),上述的连接单元50包括一内套筒51与一画 定套筒52,在同轴电线10与连接器40组装接合时,将内套筒51套 置于同轴电线10内绝缘层12的外周,且在内套筒51的外周依序套覆接地连接管42的突出部413与外金属网层13;同时将同轴电线10 的端子15伸入容置于连接器40的绝缘套筒44的内郁;再将固定套 筒52套置固定于外金属网层13外周,并予铆合,而藉此达成对金属 网层13及接地连接管42的相互接合而且接地;内套筒51在此具有 两种作用,其一为强化同轴电线10内绝缘层12的强度,另一为填补 内绝缘层12与接地连接管42突出部423间的间隙,以保持同轴电线 良好的同心画及真画度;当同轴电线10的线径不同时,仅霱变换内套简51的尺寸即可, 而无霈更换整组的连接器40,也就是以同一连接器40即可适用不同 线径的同轴电线,减少整组连接器的仓储空间及成本。如附图9及附图10所示,连接单元50为一保持器53,其具有 一凸管531与一外突环532,其设于该凸管531的一端部的外周;保 持器53以其凸管531组装介于同轴电线10的外金属网层13与接地 连接管42的突出部423之间,也就是凸管531焊接于外金厲网层13 的外周,再紧配于突出部423的内周,而藉此达成外金属网层13及 接地连接管42的相互接合而且接地;本实施例的连接单元50,其保 持器53无霈铆合作业,而可获得同轴电线更为精准的同心圆及真圆 度;同样,当同轴电线10的线径不同时,仅霱变换保持器53的尺寸 即可,而无霈更换整组的连接器40,减少整组连接器的仓储空间及 成本。
权利要求1. 一种同轴电线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包括有一接合壳体,为一筒状壳体,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该第一端的内壁设有内螺纹,且该第一端的内壁较第二端的内壁略大,并在第一端的内壁与第二端的内壁之间设有一凹环槽;一接地连接管,具有一管体与一突环体,其设于该管体一端部的外周,该接地连接管容置于接合壳体的内部,且该突环体容置于凹环槽,该管体的一部分突出于接合壳体的外部而形成一突出部,该突出部通过一连接单元与外金属网层接合;一垫圈,容置于凹环槽,且跨置于突环体朝向接合壳体的第一端的方向;一绝缘套筒,套置于接地连接管的管体的内部,该端子容置于该绝缘套筒的内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线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 说的连接单元为一保持器,该保持器具有一凸管与一外突环,其设于 该凸管的一端郁的外周,该凸管组装介于外金属网层与接地连接管的 突出部之间,与外金属网层及接地连接管相互接合。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线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 说的连接单元包括一内套筒,套置于内绝缘层的外周,且在该内套筒 的外周依序套ll接地连接管的突出部与外金厲网层; 一固定套筒,套 置固定于外金属网层,与该外金属网层及接地连接管相互接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同轴电线的连接器,属于机电类。它包括有一接合壳体,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一接地连接管,具有一管体与一突环体,其设于该管体一端部的外周,该接地连接管容置于接合壳体的内部;一垫圈,容置于凹环槽,且跨置于突环体朝向接合壳体的第一端的方向;一绝缘套筒,套置于接地连接管的管体的内部,该端子容置于该绝缘套筒的内部。优点在于结构简单,精度控制容易,兼容性及实用性强。
文档编号H01R24/00GK201113054SQ20072009389
公开日2008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2日
发明者胡宇栋 申请人:胡宇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