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3029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电端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导电端子,尤指一种该导电端子所设的一弹性 压入部,可适用在一电路板上所设的一金属化插接孔内,并使该导电端子 与该金属化插接孔达到最佳的结合状态的导电端子。
背景技术
目前的世界正迈入一个科技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各样科技产品不断推 陈出新,可针对人们在使用上所遭遇到的不便,或是针对在设计上不良的 部份,开发出崭新且人性化的产品,不仅带给人们生活无穷的便利性,也 使我们的生活与各样的现代化产品更为密不可分。举例而言, 一般电子设 备的电路板上可增设连接器,使电子设备可用以增加新的功能,或者可符 合某一种新的产品规格,因此连接器即成为电路板在设计生产时所不可忽略的环节之一,而所谓的连接器(Connector), —般是泛指所有使用在传输 各电子装置间的电子讯号与电源上的连接元件,其品质良莠不仅影响电流 与讯号传输的可靠度,也会牵动电子机器整体的运作品质。一般在市面上可见的电子装置,其内的电路板与连接器连接的方式, 是将导电端子设置在电路板上的连接孔内,并利用焊锡熔接的方式,使焊 锡在导电端子与连接孔间被加热成为液态的锡液,即得以附着在导电端子 与连接孔上,待锡液冷却后,即可使连接器牢固地设在电路板上,以进行 电源或讯号传输,然而,电子装置在使用状态下必然会产生高热,若将前 述的电子装置使用在高温环境下(如车辆内),该电路板极易因车内的高 温及电子装置本身所产生的热量,造成该电路板上的焊锡硬度软化,进而造成连接器松动,或其中的导电端子脱离该电路板的憾事发生。承上所述,为解决装设在高温环境下的电子装置,因该电路板上的焊 锡软化,影响导电端子与连接孔间的结构强度,制造商即设计出一种压入 配合端子,请参阅图l所示,该压入配合端子邻近其一端设有一抵制区11, 该抵制区11的宽度略大于一电路板的导电孔10的孔径,用以压入并连接 到该导电孔10内,使得压入配合端子得以被固定在该电路板上,由该抵制区11的横截面观之,其包括二卡抵区块12及一连接区块13,其中该二卡 抵区块12分别设在该抵制区11的两端,且相对称地平行延伸,该连接区 块13的两端分别与该二卡抵区块12连接,且该连接区块13可弹性地变形, 供该二卡抵区块12向内夹合,以縮短该压入配合端子的宽度,使该压入配 合端子得被卡抵在该导电孔10内。又,该二卡抵区块12的横断面呈铃铛形,且其轮廓均是相互对称,并 在该二卡抵区块12两侧缘的轮廓分别靠近该连接区块13处,先是分别在 该卡抵区块12的两侧缘呈现一凸形曲线14,进而分别转为一凹形曲线15, 该凹形曲线15延伸至邻近该卡抵区块12背对该连接区块13的两侧缘,并 在该卡抵区块12远离该连接区块13端缘处曲线呈现另一凸形曲线16,其 特征是该连接区块13呈平直状,该卡抵区块12在该二凸形曲线14间的 宽度,大于该连接区块13的宽度,而尚小于该卡抵区块12在该二另一凸 形曲线16的宽度,如此,由该二卡抵区块12的宽度向该连接区块13的宽 度逐渐缩短,使该连接区块13被该二卡抵区块12夹合时,得以灵活地变 形,该卡抵区块12被该连接区块13推抵,即得以支撑并固定在该导电孔 10内。但,在将该压入配合端子压入该导电孔10内时,却经常发生下述问题 1.由于该连接区块13与该二卡抵区块12的相接处呈平直状,使得该 连接区块13与该二卡抵区块12间在承受夹合应力时,会发生应力集中的 现象,将造成该连接区块13发生较大的变形量,并进而导致该连接区块13与该二卡抵区块12的相接处发生断裂现象。2. 该卡抵区块12及连接区块13的相接处的形状设计不佳,致其在承 受夹合应力时,由于该连接区块13发生较大的变形量,相对的使得该压入 配合端子在插入该导电孔10时,将产生过大的反作用力,使该压入配合端 子破坏该导电孔10的结构。3. 由于该连接区块13的变形量过大,将导致该卡抵区块12及连接区 块13欲插入在导电孔10时,受限于该导电孔10的孔径范围,使该压入配 合端子无法插入该导电孔10。故,如何设计出一种具有适当夹合力的该压入配合端子,且得以顺利 插入该导电孔10内,实乃目前各制造商刻不容缓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有鉴于使用己知的压入配合端子有承受的夹合应力过大、连接区块容 易断裂、导电孔易被破坏等缺失,本发明人经过长久努力研究与实验,终 于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导电端子。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所设的一弹性 压入部,可适用在一电路板上所设的一金属化插接孔内,并使该导电端子 与该金属化插接孔达到最佳的结合状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导电端子,适用在一电路板上 所预设的一金属化插接孔内,该导电端子一端设有一插接部,该插接部与 该导电端子的一弹性压入部连接,该弹性压入部又与该导电端子的一连接 部连接,该弹性压入部的顶面设有一第一凹槽,该弹性压入部的底面则凹 设一第二凹槽,其中该第一凹槽的顶端到该第一凹槽底端间的两侧侧壁, 分别依序对称地设有一曲面及一斜面,而该第二凹槽的底面向该第一凹槽 凹陷,且该二凹槽间形成一桥接面,该第二凹槽与该桥接面在该弹性压入 部的底面共同形成一个连续的凹弧面。由上所述,当该弹性压入部压入该金属化插接孔时,该桥接面向该第 一凹槽发生预期的变形,如此,不仅可防止该桥接面断裂,也可使该导电 端子与该金属化插接孔达到最佳的结合状态。


图l:己知的压入配合端子的横断面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的A-A剖面示意图;图4: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置入该金属化插接孔后的示意图附图标号弹性压入部.........20第二凹槽............202曲面..................204压入曲面............206连接部...............24电路板...............3导电端子…… 第一凹槽…… 桥接面 斜面 插接部 连接块 金属化插接孔'2'201 '203 '205 '22 '24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导电端子,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该导电端子2 是适用于一电路板3上所设有的一金属化插接孔31内,其包括一弹性压入 部20、 一插接部22及一连接部24,其中该插接部22设在该导电端子2的 一端,该连接部24设在该导电端子2的两端间,而该弹性压入部20设在 该插接部22与该连接部24之间,使该弹性压入部20的一端与该插接部22 连接,该弹性压入部20的另端与该连接部24连接,该弹性压入部20是由一第一凹槽201及一第二凹槽202所组成,其中该第一凹槽201设在该弹 性压入部20的顶面上,且该第一凹槽201的形状呈拱形或圆弧形,由该第 一凹槽201顶端到该第一凹槽201底端间的两侧侧壁,分别依序对称地设 有一曲面204及一斜面205,而该第二凹槽202设在该弹性压入部20的底 面,且该第二凹槽202底面是向该第一凹槽201凹陷,并且该第一凹槽201 与该第二凹槽202间形成一桥接面203,该第二凹槽202与该桥接面203在 该弹性压入部20的底面共同形成一个连续的凹弧面,使该桥接面203由该 第一凹槽201观看时呈现凸出状。由于该弹性压入部20的宽度是介于该插接部22的宽度的1. 7倍 2倍 间,因此当该弹性压入部20插入该金属化插接孔31时,该弹性压入部20 受到该金属化插接孔31的孔径的限制,即产生一向该桥接面203推挤的夹 合应力,该桥接面203即因夹合应力而产生变形,该弹性压入部20的外侧 向该桥接面203接近,使得该弹性压入部20可被插入该金属化插接孔31 内,如此,由于该第二凹槽202与该桥接面203是在该弹性压入部20的底 面共同形成一个连续的凹弧面,使得该桥接面203可向该第一凹槽201发 生预期的变形,由于该桥接面203的结构设计,使其变形方向与变形量均 被控制于一定的程度内,不仅可防止该桥接面203断裂,也可使该弹性压 入部20仍具有弹性,令该弹性压入部20可向该金属化插接孔31的内壁适 当的扩张,令该导电端子2与该金属化插接孔31达到最佳、最紧密的结合 状态,即可完全避免该导电端子2或该金属化插接孔31因应力集中而被破 坏。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该曲面204呈 凹形,且该曲面204的半径是介于该桥接面203半径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 一间,此种结构便于加工,又,该桥接面203的宽度是介于该第二凹槽202 宽度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间,此外,该第一凹槽201与该第二凹槽202 在顶面的两相对应外侧分别设有一压入曲面206,使该导电端子2更易于被压入该金属化插接孔31内。如此,由上揭结构的设计,可使均匀分配因插入该金属化插接孔31内所生的夹合应力,使夹合应力得以匀称地施加在该第一凹槽201、该第二凹 槽202及桥接面203上,该弹性压入部20即得以在承受最小力量的状态下 插入该金属化插接孔31内,并使该桥接面203按照预设的变形方式,如图 4所示,该桥接面203被挤压后呈现W形,且向该第一凹槽201变形,如此, 由此种结构的设计,不仅可控制其变形量,并可掌握该弹性压入部20被压 縮的幅度,使该导电端子2得以顺利地插入该金属化插接孔31内,进而提 高该导电端子2的讯号或电源的传导能力。在该实施例中,再请参阅图2所示,该连接部24包括二连接块240, 该二连接块240的一端与该导电端子2连接,另端分别向该导电端子2两 相对应侧边外的方向延伸,如此,该二连接块240分别与另一个导电端子 2(图中未示)相连接,使多数个导电端子2连接成一串,以便利收纳该导电 端子2,又,为辅助该导电端子2得以更顺利地插入该金属化插接孔31内, 该插接部22的一端与该弹性压入部20连接,另端逐渐縮边并形成尖端状。为更进一步地了解本案,由上述该导电端子2被插入该金属化插接孔 31内的目的,以下详细说明该导电端子2与该金属化插接孔31间的最佳使 用环境1. 该弹性压入部20的宽度(如1.18mm)介于该插接部22的宽度(如 0. 64mm)的1. 7倍 2倍间,该金属化插接孔31的孔径介于0. 94mm 1. 09腿 间,该弹性压入部20的宽度也略大于该金属化插接孔31的孔径,如此, 该插接部22在被插入该金属化插接孔31时,即可使该弹性压入部20仍具 有弹性地被压入该金属化插接孔31内。2. 在插入力试验中,该导电端子2是以100 200N的插入力、20 50mm/min的插入速度,以及2mm的插入设定行程以插入该金属化插接孔31 内,又,在推拔力试验中,该导电端子2是以IOON的推拔力、10mm/min的推拔力速度,以及2mm的推拔力设定行程以拔出该导电端子2,上述状态是 本实用新型在实体试验时的较佳状况,可完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该导电端 子2如前所述的所有目的与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具体实施例揭示,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 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的前提下所作 出的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 饰,皆应仍属本专利涵盖之范畴。
权利要求1. 一种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插设在一电路板上所预设的一金属化插接孔内,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端子包括一弹性压入部,该弹性压入部的顶面设有一第一凹槽,该弹性压入部的底面凹设一第二凹槽,该第一凹槽的顶端到该第一凹槽底端间的两侧侧壁,分别对称地依序设有一曲面及一斜面,而该第二凹槽的底面向该第一凹槽凹陷,且该二凹槽间形成一桥接面,且该第二凹槽与该桥接面在该弹性压入部的底面共同形成一个连续的凹弧面;一插接部,设在该弹性压入部的一端;一连接部,设在该弹性压入部的另端。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压入部的宽度 介于该插接部的宽度的1.7倍 2倍间。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 桥接面半径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间。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桥接面宽度介于该 第二凹槽宽度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间。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凹槽与该第二凹槽在顶面的两相对应外侧分别设有一压入曲面。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连接部包括二连接块,该二连接块的一端与该导电端子连接,另端分别向该导电端子的两相 对应侧边外的方向延伸。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插接部的一端与该弹性压入部连接,另端逐渐縮边并形成尖端状。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为拱形 或圆弧形。该曲面呈凹形。 该曲面的半径介于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一端设有一插接部,该插接部与该导电端子的一弹性压入部连接,该弹性压入部又与该导电端子的一连接部连接,该弹性压入部的顶面设有一第一凹槽,该弹性压入部的底面凹设一第二凹槽,由该第一凹槽的顶端到该第一凹槽底端间的两侧侧壁,分别依序对称地设有一曲面及一斜面,该第一凹槽与该第二凹槽间形成一桥接面,该第二凹槽与该桥接面在该弹性压入部的底面共同形成一个连续的凹弧面,当该弹性压入部压入一金属化插接孔时,该桥接面可向该第一凹槽发生预期的变形,使该导电端子顺利地插入该金属化插接孔。
文档编号H01R12/58GK201112709SQ200720153258
公开日2008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15日
发明者张正宽 申请人:及成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