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5804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可用于传输光电信号的线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线缆连接器是电子设备间用于传输信号的重要零组件,经过多年的发展,线缆连接器的种类也日益丰富,形成了符合USB,SATA,HDMI,SAS, Displayport等各种传输协议的线缆连接器,上述各种不同的线缆连接器大多通过线缆内的金属导体和连接器中的金属端子传输信号,然而,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会遇到一些问题首先,数据的传输速率受到限制,不能满足大容量、高速数据传输;其次,随着数据传输速率的增加,对线缆连接器的结构和电气性能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增加线缆连接器制造成本;再次,为了提高线缆连接器的传输速率,金属端子与线缆的数量/尺寸也有增加/增大的趋势,这导致线缆连接器也随之变大,不符合电子产品小型化发展的趋势。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连接界面,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化的传输光电信号的、高速线缆连接器。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线缆连接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第一端子模块、第二端子模块、光电转换模块以及线缆,所述线缆包括金属导线及光纤,所述第一端子模块包括若干第一端子以及位于第一端子两侧的第一附加端子,第二端子模块包括若干第二端子及位于第二端子两侧的第二附加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通过光电转换模块与光纤连接,所述第一附加端子、第二附加端子与金属导线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方式配置的线缆连接器,可兼顾高、低频信号传输,提高线缆连接器的兼容性,减少铜线材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并可减小整个线缆连接器的尺寸。

图1是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的分解图。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的部分组合图。图4是图3另一角度的视图。图5是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的另一部分组合图。图6是图5另一角度的视图。图7是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8是图7所示的线缆线缆连接器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8,本发明线缆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端子模块2,金属壳体 4,绝缘外壳5、线缆6、成型于线缆6前端的应力释放件7以及电路板组件9。绝缘本体1包括主体部10及自主体部10后缘两侧向后延伸的一对彼此分开的安装臂部12。自主体部10后缘的中部向前凹进形成一收容腔102。主体部10上表面的前部设有一凹陷部104,该凹陷部104与收容腔102相连通。主体部10下面的前部设有一凹槽 105,该凹槽105的截面大致成等腰梯形状,当然,该凹槽105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上述一对安装臂部12之间形成收容空间121,每一安装臂部12内侧设有安装槽123。端子模块2包括第一端子模块21及第二端子模块22。第一端子模块21包括塑胶块211以及与塑胶块211结合在一起的若干端子212。 端子212包括成一排排布的六个第一端子21 及布置在第一端子21 两侧的五个第一附加端子212b。第一端子21 包括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其中接地端子的前端部超出信号端子的前端部。第一端子21 具有向前延伸出塑胶块211前缘的对接部2120以及向后延伸出塑胶块211后缘的尾部2122。塑胶块211的上表面上设有一对定位柱2110,而其下表面上形成一对凸块2111。此外,塑胶块211还包括一对分开设置、且向后延伸的翼部2115,该翼部2115的下表面设有五个端子槽2116。每一翼部2115的内侧面上形成凸缘2118。第一端子21 的尾部2122置于该对翼部2115之间,第一附加端子212b包括向前延伸出塑胶块211前缘的对接部2120b以及延伸入端子槽2116的尾部2122b。第一附加端子212b 的尾部2122b较第一端子21 的尾部2122要长些。第二端子模块22包括塑胶块221以及与塑胶块221结合在一起的若干端子222。 端子222包括成一排排布的七个第二端子22 及分别布置在第二端子22 两侧的一对第二附加端子222b。第二端子22 包括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其中接地端子的前端部超出信号端子的前端部。第二端子22 具有向前延伸出塑胶块221前缘的对接部2220以及向后延伸出塑胶块221后缘的尾部2222。塑胶块221的下表面上设有一对定位孔2210,而其上表面形成一凸块2211。此外,塑胶块221还包括一对分开设置、且向后延伸的翼部2215,该翼部2215的上表面设有四个端子槽2216。每一翼部2215的内侧面上形成凸缘2218。第二端子22 的尾部2222置于该对翼部2215之间,第二附加端子222b包括向前延伸出塑胶块221前缘的对接部2220b以及延伸入端子槽2216的尾部2222b。第二附加端子222b 的尾部2222b较第二端子22 的尾部2222要长些。第一端子模块21与第二端子模块22组装在一起,端子212、222的对接部成一排布置,端子212、222的尾部沿上下方向分开。请参阅图3所示端子槽106并结合图1_2,实施例中有二十二个端子槽106,每一个端子槽106用于收容一个相应的端子212、222的对接部,且这些端子槽106长度不完全相同。对于第一端子模块21的端子212,按照从右向左的顺序,以奇数进行编号,依次为cl,. . . c21,对于第二端子模块22的端子222,按照从右向左的顺序,以偶数进行编号,依次为c2,. . . c22, c代表端子,其后面的数字表示该端子所处的位置(即沿从左向右的顺序,端子所在的二十二个位置中的某一个特定位置)。位于第一个 (最右侧)端子槽106内的端子为cl,第二个端子槽106的端子为c2,其他端子槽106内的端子可依次类推。其中,第一附加端子212b,第二附加端子222b占据最右边的五个端子槽 106以及最左边的四个端子槽106,第一端子21 及第二端子22 则占其他十三个端子槽106。定位柱2110收容于定位孔2210内,可使第一、二模块21、22可靠地结合在一起。 第一、二端子模块21、22组装到绝缘本体1上面,端子212、222的对接部延伸入绝缘本体1 的凹陷部104内,塑胶块211、221的前部插入到绝缘本体1的收容腔102内,塑胶块211、 221的侧缘夹置于安装臂部12的安装槽123内。金属壳体4包括第一壳体41、第二壳体42、第三壳体43。第一壳体41包括用于遮蔽绝缘本体1主体部10的框体部411。自框体部411上表面向后延伸形成第一固定部 411a,该第一固定部411a上面设有固定孔4110a,该固定孔4110a可与塑胶块221上面的凸块2211相卡合在一起。框体部411下表面向后延伸形成第二固定部411b,该第二固定部 411b上面设有一对固定孔4110b,该对固定孔4110b与塑胶块221上面的一对凸块2211相卡扣。第二壳体42包括大致成U形的主体部421及与该主体部421下表面后缘相连接的筒状卷曲部423。第三壳体43具有大致成U形的主体部431,自该主体部431上表面向后延伸形成尾部433。第二壳体42与第三壳体43可以扣合在一起。绝缘外壳5包括第一绝缘外壳51及第二绝缘外壳52。第一绝缘外壳51设有第一收容腔511及位于第一收容腔511后方的第二收容腔512。第二绝缘外壳52与第一绝缘外壳51的形状大致相同,设有第一收容腔521及位于第一收容腔521后方的第二收容腔522。线缆6包括若干金属导线61、光纤63以及包覆于金属导线61、光纤63、外面的绝缘外皮60。绝缘块7成型于线缆6的前端的绝缘外皮60上面。绝缘块7容置于第二收容腔 512、522 内。电路板组件9包括基板90、布置于基板90前部上、下面的若干导电片91、以及安装在基板90上面的光电转换模块93。电路板组件9被安装在塑胶块211、221的翼部2115、2216之间,且基板90的侧缘被翼部2115、2216的凸缘2118、2218所夹持。第一端子21 的尾部2122、第二端子22 的尾部2222与电路板组件9的导电片91焊接在一起而形成电性连接,而光电转换模块93 与光纤63连接。金属导线61与端子槽2116内的第一附加端子212b的尾部2122b、端子槽 2216内的第二附加端子222b的尾部2222b焊接在一起形成电性连接。金属导线61用于传输低频电信号或者提供电源传输,并加载于相应的第一附加端子212b、第二附加端子222b上面,从而形成电信号传输线路。光纤63可传输光信号,经光电转换模块93后转变为高频电信号,并加载于相应的第一端子212a、第二端子222b上面, 从而形成光电信号传输线路。采用上述方式配置的线缆连接器,可兼顾高、低频信号传输, 提高线缆连接器的兼容性,减少铜线材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并可减小整个线缆连接器的尺寸。本实施例中的线缆连接器100中的第一端子21 、第二端子222b的排布符合数字高清互动接口(Digital Interactive Interface for Video &Audio,DiiVA)传输标准,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其包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对(differential pair)、用于间隔差分信号端子对的接地端子、以及位于右侧的另外一对用于传输音频信号(低频信号)或者其他信号的端子。三对差分信号端子对用于传输视频信号(高频信号)。
权利要求
1.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第一端子模块、第二端子模块、光电转换模块以及线缆,所述线缆包括金属导线及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模块包括若干第一端子以及位于第一端子两侧的第一附加端子,第二端子模块包括若干第二端子及位于第二端子两侧的第二附加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通过光电转换模块与光纤连接,所述第一附加端子、第二附加端子与金属导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模块还包括与第一端子及第一附加端子结合在一起的塑胶块,第二端子模块还包括与第二端子及第二附加端子结合在一起的塑胶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模块的塑胶块具有一对分开设置、且向后延伸的翼部,且翼部上设有若干端子槽,所述第一端子具有向前延伸出塑胶块前缘的对接部以及向后延伸出塑胶块后缘的尾部,且第一端子的尾部置于一对翼部之间,所述第一附加端子具有向前延伸出塑胶块前缘的对接部以及向后延伸入翼部上端子槽内的尾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模块的塑胶块具有一对分开设置、且向后延伸的翼部,且翼部上设有若干端子槽,所述第二端子具有向前延伸出塑胶块前缘的对接部以及向后延伸出塑胶块后缘的尾部,且第二端子的尾部置于一对翼部之间,所述第二附加端子具有向前延伸出塑胶块前缘的对接部以及向后延伸入翼部上端子槽内的尾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模块与第二端子模块沿上下方向组装在一起,且第一端子的对接部、第一附加端子的对接部与第二端子的对接部、第二端子的对接部成一排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还包括电路板组件,该电路板组件具有基板,所述光电转换模块安装在基板上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模块的塑胶块具有一对分开设置、且向后延伸的翼部,且每一翼部的内侧面上设有凸缘,所述第二端子模块的塑胶块具有一对分开设置、且向后延伸的翼部,且每一翼部的内侧面上设有凸缘,所述基板的侧缘被翼部的凸缘所夹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前部上、下面分别布置有导电片,第一端子的尾部及第二端子的尾部分别焊接到基板的导电片上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包括若干差分信号端子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包括用于间隔差分信号端子对的接地端子。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本体(1)、第一端子模块(21)、第二端子模块(22)、光电转换模块(93)以及线缆(6),所述线缆(6)包括金属导线(61)及光纤(63),所述第一端子模块(21)包括若干第一端子(212a)以及位于第一端子两侧的第一附加端子(212b),第二端子模块(22)包括若干第二端子(222a)及位于第二端子两侧的第二附加端子(222b),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通过光电转换模块与光纤连接,所述第一附加端子、第二附加端子与金属导线连接。
文档编号H01R13/66GK102263335SQ20101018715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31日
发明者吴荣发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