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55626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尤其涉及一种可适用多种不同插头连接器的线缆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线缆连接器是电子设备间用于传输信号的重要零组件,经过多年的发展,线缆连接器的种类也日益丰富,形成了符合USB,SATA,HDMI,SAS, Displayport等各种传输协议的线缆连接器,上述各种不同的线缆连接器大多通过线缆内的金属导体和连接器中的金属端子传输信号,然而,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会遇到一些问题首先,数据的传输速率受到限制,不能满足大容量、高速数据传输;其次,随着各种电子设备上不同功能的增加,连接于不同电子设备之间的电缆连接器也随之增加,如此而来,连接于电子设备后侧的电缆容易缠绕而不方便电缆连接器的插拔,从而造成消费者使用不便。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线缆连接器组合,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适用多种不同插头连接器的线缆连接器组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适用于同时与两种不同介面的对接连接器相插接,所述线缆连接器组合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插头连接器、第二插头连接器及共同连接于第一插头连接器与第二插头连接器后方的线缆,所述第一插头连接器设有第一本体、固持在第一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光纤模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合通过使第一、 第二插头连接器共用一根线缆,从而减少连接到电子设备后侧的线缆数量,防止线缆相互缠绕而造成消费者的使用不便;此外,通过在第一插头连接器上设置光纤模组,可大大提高信号传输速度,延长信号传输距离。

图1为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合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图1中线缆连接器组合的部分分解图。图3为图2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线缆连接器组合的部分立体组合图。图5为图4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6为图1中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7为图6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合100适用于同时与两种不同介面的对接连接器相插接。所述线缆连接器100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插头连接器1及第二插头连接器2、共同连接于第一插头连接器1及第二插头连接器2后方的线缆3、套在线缆3前端的应力释放件4、将第一插头连接器1与第二插头连接器2固定在一起的金属壳体5及遮盖在金属壳体5外侧的塑胶外壳6。在本发明中的所述第一插头连接器1为一种光电插头连接器,从而使得与第一插头连接器1相对接的对接连接器即可以是一种仅传输电信号的对接电连接器(未图示)、也可以是一种仅传输光信号的对接光连接器(未图示),又可以是一种可同时传输电信号和光信号的对接光电连接器(未图示)。所述第一插头连接器1包括第一本体11,固定在第一本体11上的端子模组12、一对锁扣元件13及光学模组14,以及遮盖第一本体1前端周围的第一壳体15。所述第一本体11设有主体部111及自主体部111后端两侧分别向后延伸的一对安装臂部112。所述主体部111整体成一矩型块体。一对收容槽113分别自主体部111上面后部的两侧及安装臂部112的前部向下凹进。所述主体部111设有自后缘中部向前凹进形成的一个收容腔114及自上侧的前部凹陷的凹陷部115。所述凹陷部115与收容腔114 前后贯通。所述主体部111的下侧前部设有一凹槽116。三个挡止部1161形成于凹槽116 前侧且沿横向分开布置。若干通槽117沿前后方向贯穿主体部111下侧后部并与凹槽116 相导通。四个第一定位孔1162分别设置在凹槽116的两侧。第二定位孔1163位于主体部 111下面的后部的中间位置。每一安装臂部112还设有一个自后端向前凹陷的安装孔1121 及自外侧向外突伸以与金属壳体5扣持的凸块1122。端子模组12包括第一端子模组121及第二端子模组122。第一端子模组121包括若干第一导电端子1212及镶埋成型于第一导电端子12周围的第一塑胶块1211。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212包括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其中接地端子的前端部超出信号端子的前端部。 第一导电端子1212具有延伸出第一塑胶块1211前缘的第一对接部1213以及被第一塑胶块1211后部支撑并向上暴露在第一塑胶块1211外侧的第一尾部1214。所述第一塑胶块 1211设有一对自下表面凹陷的定位孔1215及一个自上表面向上突伸而成的凸块1216。第二端子模组122包括若干第二导电端子1222及镶埋成型于第二导电端子1222 周围的第二塑胶块1221。所述第二导电端子1222包括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其中接地端子的前端部超出信号端子的前端部。每一第二导电端子1222具有延伸出第二塑胶块1221前缘的第二对接部1223以及被第二塑胶块1221后部支撑并向下暴露在第二塑胶块1221外侧的第二尾部12M。第二塑胶块1221设有自上表面向上突伸的一对定位柱1225、自下表面的后部向下突伸的凸台1226、及自凸台12 下方向下突伸的一对凸块1227。所述凸台 1226上还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若干光纤通道12观。当所述第一端子模组121与第二端子模组122组装在一起时,所述第一、第二对接部1213、1223沿第一本体11横向方向排列成一排,所述信号端子形成若干对差分信号端子,所述接地端子间隔设置于相邻的两对差分信号端子之间。此外,所述第一、第二对接部 1213、1223的排布与标准的DiiVA插头连接器(未图示)的排布一致并可进行DiiVA信号传输;所述第二尾部1214、12M彼此分开成上下两排。所述定位柱1225固定于定位孔1215 内,以使第一、第二端子模组121、122可靠地结合在一起。当第一、二端子模组121、122组装到第一本体11上后,第一、第二导电端子1212、1222的对接部1213、1223延伸入第一本体11的凹陷部115内,所述第一、第二塑胶块1211、1221的前部插入到第一本体11的收容腔114内,而后部夹置固定于安装臂部112之间。每一锁扣元件13设有一连接部131及分别自连接部131上下两端向前延伸并向内偏置的扣臂132及安装部133。所述安装部133向前插入所述安装臂部112末端的安装孔1121内以将锁扣元件13固定在第一本体11上。所述扣臂132呈悬臂状地向前延伸入安装臂部112及主体部111上的收容槽113内。所述扣臂132设有自前端向上突伸出第一本体11外侧以与对接连接器扣持的扣持部1321,及自后侧向上突伸出第一本体11外侧的按压片1322。所述连接部131位于安装臂部112末端的后方且向外偏离安装臂部112的外表面。所述光纤模组14固定在第一本体11下方的凹槽116内。所述光纤模组14设有向前突伸且并列布置的四个透镜141以及包覆于这些透镜141外面的包覆体142。所述透镜141向前暴露在外界以形成用以与对接连接器进行光信号传输的对接部。所述四个透镜 141沿横向成两对布置,每对透镜141之间形成有一个圆形的定位槽143以与对接连接器相插接定位。所述包覆体142上设有位于每一透镜141正后方、并向后贯穿包覆体142后端的收容孔144。所述第一插头连接器1还设有遮盖在光纤模组14下方的遮蔽件16。所述遮蔽件 16设有板状的遮蔽部161及自遮蔽部161两侧向上延伸的四个与第一本体11相固持的第一定位部162。所述第一壳体15设有用于遮蔽第一本体11的主体部111周围的框体部151。所述框体部151顶部设有一对位于两侧以供扣臂132前端的扣持部1321穿出的开孔1511, 位于该对开孔1511之间以与对接连接器扣持的开口 1512,及向后延伸的第一固定部1513。 所述第一固定部1513设有上下贯穿以与第一塑胶块1211上的凸块1216相卡扣的第一固定孔1514。所述框体部151底部设有向后延伸的第二固定部1515。该第二固定部1515设有一对上下贯穿以与第二塑胶块1221上的凸块1227相卡扣的第二固定孔1516。所述第二插头连接器2为一种电源插头连接器以与一个对接电源插座连接器(未图示)相对接,并且所述第二插头连接器2的对接方向与第一插头连接器1的对接方向相平行。该第二插头连接器2包括有绝缘材料制成的第二本体21及镶埋成型在该第二本体 21上的电源端子22及接地端子23。所述第二本体21形成有一基座211及自基座211向前延伸的环形插接部212。所述基座211大致成矩型块体结构、并设有上顶面2111、下底面 2112及两侧面2113。所述基座211还设有自上顶面2111两侧分别向上突伸以与金属壳体 5相配合定位的两个细长凸肋2114、自上顶面2111中间位置向上突伸的弧形突起2115、及自下底面2112对角线上的两个角落向下突伸的一对定位柱2116。所述插接部212沿对接方向呈一纵长的圆环型结构,并且所述插接部212沿对接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一插头连接器 1的主体部11的长度。所述插接部212中心形成一个沿对接方向向后延伸的固定孔2121。所述电源端子22位于所述固定孔2121内。所述电源端子22成中空型设置以在其中心处形成一用以插接对接电源连接器的对接孔221。所述电源端子22还设有向后延伸出基座211以电性连接线缆3的连接部222。所述接地端子23包覆于插接部212的周围并设有暴露在外界以与对接电源插座连接器上的接地端子电性连接的对接部231及向后延伸出基座211以电性连接线缆3的连接部232。
所述线缆3包括若干用以与第一、第二导电端子1212、1222对应电性连接的第一信号线组31、光纤32、与电源端子22及接地端子23电性连接的第二信号线组33以及包覆于第一、第二信号线组31、33与光纤32外面的绝缘外皮33。所述光纤32向前突伸入透镜 141后方的收容孔144内以与对接光连接器或光电连接器进行光信号传输,从而提高第一插头连接器1的信号传输速度。所述应力释放件4套在线缆3的前端。所述金属壳体5包括沿上下方向相互扣持以遮盖主体部111及基座211外侧的上壳51及下壳52。所述上壳51呈L型结构,并包括有遮盖第一插头连接器1上方的第一部分511及与自第一部分511侧向延伸以遮盖在第二插头连接器2上方的第二部分512。所述第一部分511沿第一插头连接器1的对接方向的延伸长度大于第二部分511沿第一插头连接器1的对接方向的延伸长度。所述第一部分511设有第一顶壁5111及自第一顶壁5111 两侧分别向下延伸的第一臂部5112。所述第一顶壁5111遮盖在所述第一本体11的安装臂部112及端子模组12与线缆3的连接处的上方、并设有与所述锁扣元件13上的按压片 1322相对应扣持的穿孔5113。所述第一臂部5112上设有向外突伸以与下壳52相扣持的第一突片5114,及与安装臂部112两侧的凸块1122相固持的开孔5115。所述穿孔5113与固定在第一本体11上的锁扣元件13上的按压片1322相扣持、所述开孔5115与凸块1122 相固持以将第一插头连接器1定位在第一部分511上。所述第二部分512遮盖在第二插头连接器2的基座211的上顶面2111上。所述第二部分512设有自第一顶壁5111后方侧向延伸的第二顶壁5121、及自第二顶壁5121外侧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二臂部5122。所述第二顶壁5121两侧分别设有与基座211上的凸肋 2114相对应固持的开口 5123,及位于该两个开口 5123之间并向上突伸并与基座211上方的弧形突起2115相对应的弧形突出部5124。所述第二臂部5122上设有向外突伸以与下壳 52相扣持的第二突片5125。所述下壳52设有遮盖在第一插头连接器1下方、并与上壳51对应成L型。所述下壳52设有所述第一部分511相对应的第三部分521、及遮盖在第二插头连接器2下方、并与所述第二部分512相对应的第四部分522。所述第三部分521与第一部分511之间形成用以定位第一插头连接器1的第一收容空间53,所述第二部分512与第四部分522之间形成用以定位第二插头连接器2的第二收容空间54,由此可将第一插头连接器1与第二插头连接器2通过金属壳体5而相互定位。所述第一收容空间53与第二收容空间M并排设置并相互贯通。所述第三部分521设有第三底壁5211及自第三底壁5211两侧分别向上延伸的第三臂部5212。所述第三底壁5211遮盖在安装臂部112及端子模组11与线缆3的连接处的下方。所述第三臂部5212设有与第一臂部5112上的第一突片5114相扣持的第一扣持孔 5213。所述第四部分522设有自第三底壁5211后方侧向延伸的第四底壁5221及自第四底壁5221外侧向下弯折延伸的第四臂部5222。所述第四底壁5221上设有两个向下贯穿以与基座211下方的定位柱2116相配合定位的圆孔5223。所述第四臂部5222上设有与第二臂部5122上的第二突片5125相扣持的第二扣持孔52M。所述塑胶外壳6成一矩形框体结构,并包括有沿上下方向相互粘合的第一外壳61 及第二外壳62。所述第一外壳61设有与金属壳体5形状相对应L型第一收容腔611、与第
6二插头连接器2的插接部212形状相对应的第二收容腔612、及位于第一收容腔611正后方的第三收容腔613以对应固持线缆3的前侧。所述第一外壳61外侧形成有一位于第一插头连接器1正上方的弹性按压部614。所述弹性按压部614可沿上下方向浮动并进入第一收容腔611内、并触动锁扣元件13扣臂132上的按压片1322。使用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合100时,对弹性按压部614施加压力,使该弹性按压部614向塑胶外壳6的内部移动并抵压锁扣元件13上的按压片1322,进而使扣臂132进入收容槽113内而使扣持部1321随之缩进。当撤销对弹性按压部614的作用力后,弹性按压部614及按压片1322恢复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外壳62与第一外壳61的形状大致相同,并设有分别与第一收容腔611、 第二收容腔612及第三收容腔613上下对应的第四收容腔621、第五收容腔622及第六收容腔623。所述第一插头连接器1及第二插头连接器2均向前延伸出塑胶外壳6以与对接插头连接器相对接。所述应力释放件4的前侧夹持固定于所述第三及第六收容腔613、623 内。在本发明的线缆连接器组合100中所述线缆连接器组合100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插头连接器1、第二插头连接器2及共同连接于第一插头连接器1与第二插头连接器2后方的线缆3,从而可减少连接到电子设备后侧的线缆数量,防止线缆相互缠绕而造成消费者的使用不便;所述第一插头连接器 1设有第一本体11、固持在第一本体11上的若干导电端子1212、1222及光纤模组14,则可通过光纤模组14大大提高信号传输速度,延长信号传输距离。所述第一本体11上下侧分别设有凹陷部115与凹槽116,所述导电端子1212、 1222成一排设置于所述凹陷部115内,所述光纤模组14固持于所述凹槽116内,从而可有效利用第一本体11上的空间,减小第一插头连接器1的体积;所述导电端子1212、1222包括若干对差分信号端子及间隔设置于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接地端子,所述导电端子1212、1222设有延伸到凹陷部115内的对接部1213、1223, 所述对接部1213、1223与标准的DiiVA插头连接器上的导电端子排布一致以进行传输 DiiVA信号;由此可见,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合100中的第一插头连接器1是在现有DiiVA 插头连接器的基础上增加设置光纤模组14,实现现有DiiVA插头连接器到光纤连接器(未图示)的一个很好的过渡;所述光纤模组14设有向前暴露在外界以与对接连接器进行光信号传输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包括两对向前突伸的透镜141及位于每一对透镜141之间以与对接连接器插接定位的定位槽143 ;所述第二插头连接器2为一电源插头连接器,该电源插头连接器设有第二本体21 及分别镶埋成型在所述第二本体21内外侧的一个电源端子22和一个接地端子23 ;由此可使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合100在提高信号传输的同时,对对接电子设备(未图示)供应电源,达成一对完美的组合;所述第二本体21设有基座211及自基座211向前延伸的环形插接部212,所述基座211沿前后方向位于第一本体11的后方,所述插接部212向前延伸而未超过第一插头连接器1前端; 所述线缆连接器组合100还包括遮盖在第一插头连接器1及第二插头连接器2外侧的金属壳体5,所述金属壳体5包括沿上下方向相互扣持的上壳51及下壳52,所述上壳 51及下壳52均成L型设置以遮盖在第一本体11的后方及第二本体21的基座211外侧;所述上壳51设有遮盖在第一本体11上方的第一部分511及自第一部分511后方侧向延伸以遮盖在第二本体21的基座211上方的第二部分512,所述第一部分511设有第一顶壁5111及自第一顶壁5111两侧分别向下延伸的第一臂部5112,第一本体11两侧分别设有一向外突伸的凸块1122,所述第一臂部5112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凸块1122相固持的开孔 5115 ;所述第二部分512设有自第一顶壁511侧向延伸的第二顶壁521及自第二顶壁 5121外侧向下延伸的第二臂部5122,所述基座211设有自顶部两侧分别向上延伸的一对凸肋2114及位于凸肋2114之间并向上突伸的一个弧形突起2115,所述第二顶壁5121设有与所述凸肋2114对应固持的开口 5123及与所述弧形突起2115相对应向上突伸的弧形突出部 5124 ;所述下壳52设有与第一部分511相对应的第三部分521、及与第二部分512相对应的第四部分522,所述第三部分521与第一部分511之间形成用以定位第一插头连接器1 的第一收容空间53,所述第二部分512与第四部分522之间形成用以定位第二插头连接器 2的第二收容空间M,所述基座211设有自底部向下突伸的定位柱2116,所述第四部分522 设有与定位柱2116相配合定位的圆孔5223。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适用于同时与两种不同介面的对接连接器相插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合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插头连接器、第二插头连接器及共同连接于第一插头连接器与第二插头连接器后方的线缆,所述第一插头连接器设有第一本体、固持在第一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光纤模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上下侧分别设有凹陷部与凹槽,所述导电端子成一排设置于所述凹陷部内,所述光纤模组固持于所述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若干对差分信号端子及间隔设置于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接地端子,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延伸到凹陷部内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与标准的DiiVA插头连接器上的导电端子排布一致以进行传输 DiiVA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模组设有向前暴露在外界以与对接连接器进行光信号传输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包括两对向前突伸的透镜及位于每一对透镜之间以与对接连接器插接定位的定位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头连接器为一电源插头连接器,该电源插头连接器设有第二本体及分别镶埋成型在所述第二本体内外侧的一个电源端子和一个接地端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设有基座及自基座向前延伸的环形插接部,所述基座沿前后方向位于第一本体的后方,所述插接部向前延伸而未超过第一插头连接器前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合还包括遮盖在第一插头连接器及第二插头连接器外侧的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包括沿上下方向相互扣持的上壳及下壳,所述上壳及下壳均成L型设置以遮盖在第一本体的后方及第二本体的基座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设有遮盖在第一本体上方的第一部分及自第一部分后方侧向延伸以遮盖在第二本体的基座上方的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设有第一顶壁及自第一顶壁两侧分别向下延伸的第一臂部,第一本体两侧分别设有一向外突伸的凸块,所述第一臂部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凸块相固持的开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设有自第一顶壁侧向延伸的第二顶壁及自第二顶壁外侧向下延伸的第二臂部,所述基座设有自顶部两侧分别向上延伸的一对凸肋及位于凸肋之间并向上突伸的一个弧形突起,所述第二顶壁设有与所述凸肋对应固持的开口及与所述弧形突起相对应向上突伸的弧形突出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设有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第三部分、及与第二部分相对应的第四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之间形成用以定位第一插头连接器的第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二部分与第四部分之间形成用以定位第二插头连接器的第二收容空间,所述基座设有自底部向下突伸的定位柱,所述第四部分设有与定位柱相配合定位的圆孔。
全文摘要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适用于同时与两种不同介面的对接连接器相插接,所述线缆连接器组合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插头连接器、第二插头连接器及共同连接于第一插头连接器与第二插头连接器后方的线缆,所述第一插头连接器设有第一本体、固持在第一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光纤模组。
文档编号H01R27/02GK102468567SQ201010533110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5日
发明者吴荣发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