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封极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76620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固封极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固封极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封极柱,特别涉及一种真空断路器用固封极柱。背景技术
现有固封极柱的结构,包括上下出线座,真空灭弧室、环氧树脂绝缘体和安装嵌件 等,上下出线座嵌设在上下出线口内,绝缘体下部的内外壁上设有内外裙边。这种结构的固 封极柱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如下问题1、在安装距离和空间一定的情况下,由于现有结构的 固封极柱受绝缘体形状限止,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出线座背面和断路器金属板之间的距离 过近而易产生放电现象,降低了整个断路器运行的可靠性。2、绝缘体的上端部由于受触头、 产品结构因素影响,实际应用中存在散热能力差和易开裂问题。

发明内容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固封极柱,该固封极柱在 安装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但能有效消除出线座背面和断路器金属板之间的放电现象,从 而有利于提高固封式断路器的整机绝缘水平,而且还能提高产品在运行中散热和抗开裂的 能力。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如下,这种固封极柱包括筒状的绝缘体,绝缘体的一侧设 有上出线口、下出线口,上出线口和下出线口内分别设有上出线座和下出线座,其特征是 与所述上出线口、下出线口相对的绝缘体背部的形状呈凹圆弧形,所述上出线座的外圆面 上具有多条轴向加强筋。具体实施时,为提高产品在运行过程中的散热能力,以及绝缘体的抗蠕变性能,在 所述绝缘体上端部的外围设有多根加强筋。具体实施时,所述绝缘体外围的加强筋具有三种类型,分别为喉部加强筋、后部加 强筋和顶部加强筋。具体实施时,所述上出线座的外圆面上具有6条以上、截面呈半圆状的轴向加强 筋。有益效果与公知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创新一是将所述 与上出线口、下出线口相对的绝缘体背部形状改成凹圆弧形后,在安装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可以增大出线座背面和断路器金属板之间的距离,从而可有效避免放电现象,使整个断路 器的可靠性得以提高。二是在上出线座上增设轴向加强筋后,既有利于在生产时提高上出 线座与环氧的结合能力,又有利于在运行时提高上出线座的散热能力。三是在绝缘体的上 端部增设顶部加强筋、后部加强筋和喉部加强筋后,有利于提高产品在运行过程中的整体 散热能力,既解决了现有产品散热差、容易开裂的问题,又提高了绝缘体的抗蠕变性能。另 外,将容纳上出线座和下出线座的筒臂改成加长筒臂后,有效地增大了爬电距离,使产品可 靠性更高。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仰视图。图4为图1的后视图。图5为图4的左视图。图6为上出线座放大立体图。图中绝缘体1,上出线口 11,加长筒臂111,下出线口 12,喉部加强筋13,后部加 强筋14,顶部加强筋15,内裙边16,外裙边17,背部18。上出线座2,导电面21,触臂联接螺 孔22,外圆面23,轴向加强筋M,螺钉25,下出线座3,真空泡4,安装嵌件5。
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并结合图2-图5。环氧树脂材料制成的绝缘体1整体形状、内部连接 结构基本与现有技术相一致,区别在于所述上出线口 11、下出线口 12相对的绝缘体背部 18(参见图幻的形状呈凹圆弧形,其圆弧大小可视情况而定。另外,在绝缘体1的上端分别 设置喉部加强筋13,后部加强筋14和顶部加强筋15,加强筋的数量可按需而定。所述上出 线口 11和下出线口 12的筒臂为加长筒臂111,使上出线座2和下出线座3的导电面21位 于加长筒臂111的内部,这样可以增大爬电距离。参见图6。具体实施时,上出线座2的外圆面23上具有6条以上、截面呈半圆状的 轴向加强筋M,效果较好。
权利要求1.一种固封极柱,包括筒状的绝缘体(1),绝缘体(1)的一侧设有上出线口(11)、下出 线口(12),上出线口(11)和下出线口(12)内分别设有上出线座(2)和下出线座(3),其特 征是与所述上出线口(11)、下出线口(12)相对的绝缘体(1)背部(18)的形状呈凹圆弧 形;所述上出线座O)的外圆面03)上具有多条轴向加强筋0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封极柱,其特征是所述绝缘体(1)上端部的外围设有多根 加强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封极柱,其特征是所述上出线口(11)和下出线口(12)的 筒臂为加长筒臂(111),上出线座⑵和下出线座⑶的导电面位于加长筒臂(111) 的内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封极柱,其特征是所述上出线座O)的外圆面03)上具有 6条以上、截面呈半圆状的轴向加强筋04)。
专利摘要一种固封极柱,筒状绝缘体一侧设有上出线口、下出线口,并分别嵌有上出线座和下出线座,其要点是绝缘体背部的形状呈凹圆弧形,上出线座的外圆面上和绝缘体上端具有多条加强筋。本实用新型将绝缘体背部形状改成凹圆弧形后,在安装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大下出线座后部和断路器金属板之间的距离,从而可有效避免放电现象,使整个断路器可靠性得到了提高;在上出线座外圆面和绝缘体上端增设加强筋后,既能提高产品的散热能力、抗蠕变性能,还解决了容易开裂的问题;将上出线座和下出线座的筒臂改成加长筒臂后,将导电面位于上出线口和下出线口的内部,有效增大了爬电距离。
文档编号H01H33/66GK201820695SQ201020532219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6日
发明者余永松, 余红英, 应兵荣, 操隆震, 田元元 申请人:浙江迪思威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