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5949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有利于提高导电端子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可靠性的线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ZL200810302574. 9揭露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与端子电性连接的若干导线以及包覆成型在该绝缘本体外的壳体,其中绝缘本体为纵长状,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匹配部,若干端子包括一组信号端子及一组电源端子,若干导线包括一组信号线及一组电源线,所述匹配部包括与两组端子分别对应的第一对接区域和第二对接区域,所述信号端子尾部及所述电源端子尾部焊接有电路板,电路板上对应设置有焊接孔,这些信号端子尾部是插入到焊接孔内再焊接到电路板上, 所述电源线及信号线也焊接于电路板上,且沿与对接方向垂直的方向出线。现有的这种线缆连接器结构的电源线及信号线是焊接在电路板的单侧焊点上,其焊点的排列较密不利于焊线。另一方面,壳体将电路板完全包覆住,由于端子是以插入焊接孔的方式焊接在电路板上的,在包覆成型该壳体时,注入的熔融的塑胶材料将会从电路板的背面对端子的尾部产生顶托的作用,从而可能损害到端子与电路板的正常连接导致出现不良品;另外,这种线缆连接器没有设置外部屏蔽构造,在应用于高速高频数据传输时难以满足电磁兼容性(EMC)的要求,并且这种绝缘本体是通过向后伸出的两卡固臂与电路板的两侧固定在一起,这种与绝缘本体一体成形的卡固臂是用塑料制成的,在组装和受力时较容易断裂,因此实在有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种线缆连接器,其有利于提高导电端子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并且具有较好的电磁兼容性。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一第一连接器以及连接在该第一连接器末端的一线缆,该第一连接器包括一第一连接器本体以及一第一电路板;该第一连接器本体包括一第一绝缘本体和装设在该第一绝缘本体上的多个第一导电端子,每一个第一导电端子包括一对接部及一焊接部;该第一电路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其中在第一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接点,这些第一导电端子的焊接部是分别对应焊接到该第一电路板的第一接点上;该第一电路板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边缘位置处还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二接点,该线缆的多根导线是分别对应焊接到各个第二接点上; 该第一连接器还包括将该第一电路板部分包覆在其内的一第一包覆体,该第一包覆体包括一第一部分和一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包覆在该第一表面所在的一侧以将这些第一接点包覆在其中;该第二部分包覆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边缘位置处以将这些第二接点包覆在其中。[0006]该第一连接器本体还包括设置在该第一绝缘本体外周的一第一屏蔽壳,该第一屏蔽壳延伸出若干固定脚;该第一电路板上设有贯穿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若干固定孔,这些固定脚是对应插设固定到这些固定孔内。该第一连接器本体是设置在该第一表面所在的一侧,该第一屏蔽壳的固定脚突伸出第二表面的尾部是裸露在该第一包覆体之外的。相邻两第一接点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两第一导电端子焊接部之间的间距;而相邻两第二接点之间的间距是大于相邻两第一接点之间的间距。该第一连接器本体的对接方向与该第一电路板的第一表面垂直,该第一包覆体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相交成一夹角地连接在一起,该线缆的出线方向与该第一连接器本体的对接方向相交成一不等于90度的夹角。该第一连接器本体还包括设置在该第一绝缘本体外周的一第一屏蔽壳,该第一连接器还包括设置在该第一电路板与第一包覆体外周的一第一遮蔽罩,该第一遮蔽罩上设置有一开口,该第一屏蔽壳是从该开口向外穿设而出的,该第一遮蔽罩与该第一屏蔽壳相配合以整体屏蔽该第一连接器。该第一遮蔽罩包括相互卡扣配合的一第一金属壳和一第二金属壳;该第一金属壳包括一顶板及由该顶板的侧缘弯折延伸出的侧壁,该顶板上开设有前述的开口,该侧壁上至少设置有一第一卡扣部;该第二金属壳包括一底板及由该底板的侧缘弯折延伸出的侧壁,该侧壁上至少设置有一第二卡扣部,以对应与该第一金属壳的第一卡扣部相扣合。该第一遮蔽罩还包括一第三金属壳,其包围形成供第一屏蔽壳穿设的一腔体,该第三金属壳是从该第一金属壳的开口向外伸出的,其前端至少设置有向内折伸的一第一折片,其后端至少设置有向外折伸的一第二折片以与该第一金属壳的开口的周沿相贴接。该线缆连接器还包括连接在该线缆另一端的一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包括一第二连接器本体、电性连接在第二连接器本体与该线缆之间的一第二电路板以及一第二遮蔽罩;其中该第一连接器本体是一连接器公头,而该第二连接器本体是一连接器母座。这些第一接点是设置在该第一电路板的第一表面的多个焊盘,该第一连接器本体是设置在该第一表面所在的一侧,这些第一导电端子的焊接部是用表面贴装技术对应焊接到这些焊盘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设置多个第二接点,从而可以在不增加第一电路板宽度的前提下增大两相邻的第二接点之间的间距,从而便于准确焊线;通过设计一第一包覆体将该第一电路板部分包覆在其内,该包覆体包括一第一部分和一第二部分以分别从第一表面包覆住第一接点及从相对的第一、第二两表面的边缘包覆住第二接点,可以起到防止外力损害焊接点的作用, 并且在包覆成型该第一包覆体时,注入的热熔胶不会从第一电路板的第二表面顶托固定脚或第一导电端子的尾部以致损害到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一电路板的正常连接,从而有利于提高产品合格率;通过在第一屏蔽壳向后延伸出若干固定脚并将它们焊接固定在第一电路板上,这种金属固定脚具有较强的强度,可以更有效地防止第一连接器本体的导电端子与第一电路板之间的焊接点受到外力作用损毁;通过设置第一遮蔽罩与第一屏蔽壳相配合以整体遮蔽该第一连接器,可以减少第一连接器在工作时受到外界电磁辐射的干扰和减少工作时向外发出的电磁辐射,有利于提高其电磁兼容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和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较佳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以及线缆的两个不同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较佳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本体与第一电路板、第一包覆体以及线缆的立体分解图。图5和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较佳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本体、第一电路板以及线缆的两个不同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较佳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本体的立体分解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较佳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本体进一步的立体分解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较佳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器以及线缆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如图1至图9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其包括一第一连接器1、连接在第一连接器1末端的一线缆2以及连接在该线缆2另一端的一第二连接器3。该线缆2包括多根导线21。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器1是一 Micro-HDMI公头, 该第二连接器3是一 Micro-HDMI母座。该第一连接器1包括一第一连接器本体11、电性连接在该第一连接器本体11与该线缆2之间的一第一电路板12、将该第一电路板12部分包覆在其内的一第一包覆体13以及设置在该第一连接器1外周的一第一遮蔽罩14。参见图7和图8,第一连接器本体11包括一第一绝缘本体111、装设在该第一绝缘本体111上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112以及设置在该第一绝缘本体111外周的一第一屏蔽壳 113。第一屏蔽壳113向后延伸出六个固定脚114。每一个导电端子112包括一对接部1122 及一焊接部1124。参见图5和图6,第一电路板12包括相对的一第一表面125与一第二表面127,其中在第一表面125中部位置处设置有多个第一接点121及贯通第一表面125和第二表面 127的六个固定孔123。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这些第一接点121是排列成两排的多个焊盘,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能是贯通的焊接孔。第一连接器本体11是垂直装设焊接在第一电路板12第一表面125所在的一侧,其对接方向与第一电路板12的第一表面125垂直。其中第一导电端子112的焊接部IlM是用表面贴装技术对应焊接到这些第一接点121上,相邻两第一接点121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两第一导电端子112焊接部IlM之间的间距。第一屏蔽壳113上的六个固定脚114是对应插设焊接固定到六个固定孔123内。如此可以使第一连接器本体11更牢固地固定到第一电路板12上,防止第一导电端子112焊接部IlM与第一电路板12第一接点121之间的焊接处受到外力作用损毁。第一电路板12在第一表面125和第二表面127的边缘位置处还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二接点122,相邻两第二接点122之间的间距大于相邻两第一接点121之间的间距。该线缆2的多根导线21是分别对应焊接到各个第二接点122上,如此设置有利于增大相邻两第二接点122之间的间距,从而可以较为便利地将线缆2中的导线21准确焊接到第一电路板 12的第二接点122上。参见图2、图3和图4,第一包覆体13将该第一电路板12部分包覆在其内,其包括连接在一起且相交成一夹角的一第一部分131和一第二部分132。该第一部分131包覆在该第一电路板12第一表面125的一侧以将这些第一接点121包覆在其中;该第二部分132 包覆在第一表面125和第二表面127的边缘位置处以将这些第二接点122包覆在其中。该第一包覆体13是用热熔胶或熔融的塑胶材料一体射出成型的,其包覆在第一接点121和第二接点122的外周可以起到防止外力损害焊接处的作用。其中该第一屏蔽壳113的固定脚 114突伸出第二表面127的尾部是裸露在该第一包覆体13之外的,这样一来在成型第一包覆体13过程中注入的胶料就不会从第一电路板12的第二表面127向上顶托第一连接器本体11上的固定脚114,导致第一连接器本体11的第一导电端子112与第一电路板12的第一接点121之间的焊接关系受到损害。第一包覆体13的第二部分132还包覆住该线缆2与第一电路板12相连的接线端, 从而起到固定出线方向的作用。由于第一部分131与第二部分132相交成一夹角,因此该线缆2的出线方向与该第一连接器本体11的对接方向可以相交成一锐角,从而提高设计的灵活性。参见图2和图3,第一遮蔽罩14包围在该第一电路板12与第一包覆体13的外周, 其至少包括相互卡扣配合的一第一金属壳15和一第二金属壳16。该第一金属壳15包括一顶板151及由该顶板151的侧缘弯折延伸出的多个侧壁152,该顶板151上开设有供该第一连接器本体11穿设其中的一开口 1514,该侧壁152上至少设置有一第一卡扣部1521 ;该第二金属壳16包括一底板161及由该底板161的侧缘弯折延伸出的多个侧壁162,该侧壁 162上至少设置有一第二卡扣部1621,以对应与该第一金属壳15的第一卡扣部1521相扣合。该第一遮蔽罩14与从该第一遮蔽罩14的开口 1514向外伸出的第一屏蔽壳113相配合,可以为第一连接器1达成一个初步的整体电磁屏蔽作用。该顶板151与该底板161的后端还相向延伸出一第一尾部153和第二尾部163,该第一尾部153和第二尾部163相配合,可以用于包夹线缆2的连接端。第一遮蔽罩14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从第一金属壳15的开口 1514向外伸出的一第三金属壳17,该第三金属壳17包括一本体171、由本体171的前端向内折伸出的至少一第一折片172及由本体171的后端向外折伸出的至少一第二折片173。该本体171由四个侧壁包围成可供第一连接器本体11穿设于其内的一腔体。其中第一折片172是用于以封闭该第一绝缘本体111尚未被该第一屏蔽壳113所完全遮蔽的缺口,而第二折片173是用于与该第一金属壳15的开口 1514的周沿相贴接。这种第一遮蔽罩14通过优化的分块设计, 其加工制造较为容易,并且可以对这种转角形第一连接器1达到整体的屏蔽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第三金属壳17可以取消,只是加上第三金属壳17后,可以进一步增强第一遮蔽罩14的屏蔽效果,提高第一连接器1的电磁兼容性。参见图9,该第二连接器3包括一第二连接器本体31、电性连接在第二连接器本体 31与线缆2之间的一第二电路板32、一第二包覆体33以及一第二遮蔽罩34。第二连接器本体31是水平装设在第二电路板32的上表面上,其对接方向与第二电路板32的上表面平行。第二遮蔽罩34由两个金属壳35、36卡扣连接而成并包围在第二连接器本体31、第二电路板32以及线缆2的接线端的外周。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中第一连接器1的主要装配过程,大致包括以下步骤 先将第一连接器本体11焊接固定到第一电路板12上;再将电缆2的一端焊接到第一电路板12 ;然后将焊接好的第一连接器本体11,第一电路板12及电缆2装设到一注塑模具内 (图未示),再注入熔融的胶料在第一电路板12的外周一体射出成型该第一包覆体13 ;最后将第一遮蔽罩14装设到第一连接器1的外周,其具体包括先将第二金属壳16装设到第一电路板12及第一包覆体13的底部;再将第三金属壳17套设到第一连接器本体11的外周;最后将第一金属壳15从上方扣设在第一电路板12及第一包覆体13的顶部,使第三金属壳17插入收容在顶板151上的开口 1514中,施压后即可将第一金属壳15与第二金属壳 16卡扣结合到一起完成组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的有益效果包括在第一电路板12第一表面125和第二表面127的边缘位置处分别设置多个第二接点122,从而可以在不增加第一电路板12宽度的前提下增大两相邻的第二接点122之间的间距,从而便于准确焊线; 通过设置第一包覆体13将该第一电路板12部分包覆在其内,可以包覆住第一电路板12上的接点起到防止外力损害焊接点的作用,并且第一部分131仅仅是从第一电路板121的第一表面125的一侧包覆住第一电路板12上的第一接点121,而第二部分132是包覆在第一表面125和第二表面127的边缘两侧以将第二接点122包覆在其中。因而成型第一包覆体 13时熔融的胶料就不会从第一电路板12的第二表面127向上顶托第一连接器本体11上的固定脚114,从而可以防止第一导电端子112与第一接点121之间的焊接关系受到损害;并且,第一部分131与第二部分132交接成一夹角还可以方便线缆2与第一连接器1成一不等于90度的夹角出线,从而提高设计的灵活性。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思和精神,可以十分方便地进行相应的变通或修改,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一第一连接器以及连接在该第一连接器末端的一线缆,该第一连接器包括一第一连接器本体以及一第一电路板;该第一连接器本体包括一第一绝缘本体和装设在该第一绝缘本体上的多个第一导电端子,每一个第一导电端子包括一对接部及一焊接部;该第一电路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其中在第一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接点,这些第一导电端子的焊接部是分别对应焊接到该第一电路板的第一接点上;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路板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边缘位置处还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二接点,该线缆的多根导线是分别对应焊接到各个第二接点上;该第一连接器还包括将该第一电路板部分包覆在其内的一第一包覆体,该第一包覆体包括一第一部分和一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包覆在该第一表面所在的一侧以将这些第一接点包覆在其中;该第二部分包覆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边缘位置处以将这些第二接点包覆在其中。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器本体还包括设置在该第一绝缘本体外周的一第一屏蔽壳,该第一屏蔽壳延伸出若干固定脚;该第一电路板上设有贯穿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若干固定孔,这些固定脚是对应插设固定到这些固定孔内。
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器本体是设置在该第一表面所在的一侧,该第一屏蔽壳的固定脚突伸出第二表面的尾部是裸露在该第一包覆体之外的。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第一接点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两第一导电端子焊接部之间的间距;而相邻两第二接点之间的间距是大于相邻两第一点之间的间距。
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器本体的对接方向与该第一电路板的第一表面垂直,该第一包覆体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相交成一夹角地连接在一起,第一包覆体的第二部分还包覆住该线缆与第一电路板相连的接线端,该线缆的出线方向与该第一连接器本体的对接方向相交成一不等于90度的夹角。
6.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器本体还包括设置在该第一绝缘本体外周的一第一屏蔽壳,该第一连接器还包括设置在该第一电路板与第一包覆体外周的一第一遮蔽罩,该第一遮蔽罩上设置有一开口,该第一屏蔽壳是从该开口向外穿设而出的,该第一遮蔽罩与该第一屏蔽壳相配合以整体屏蔽该第一连接器。
7.依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遮蔽罩包括相互卡扣配合的一第一金属壳和一第二金属壳;该第一金属壳包括一顶板及由该顶板的侧缘弯折延伸出的侧壁,该顶板上开设有前述的开口,该侧壁上至少设置有一第一卡扣部;该第二金属壳包括一底板及由该底板的侧缘弯折延伸出的侧壁,该侧壁上至少设置有一第二卡扣部,以对应与该第一金属壳的第一卡扣部相扣合。
8.依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遮蔽罩还包括一第三金属壳,其包围形成供第一屏蔽壳穿设的一腔体,该第三金属壳是从该第一金属壳的开口向外伸出的,其前端至少设置有向内折伸的一第一折片,其后端至少设置有向外折伸的一第二折片以与该第一金属壳的开口的周沿相贴接。
9.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线缆连接器还包括连接在该线缆另一端的一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包括一第二连接器本体、电性连接在第二连接器本体与该线缆之间的一第二电路板以及一第二遮蔽罩;其中该第一连接器本体是一连接器公头,而该第二连接器本体是一连接器母座。
10.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这些第一接点是设置在该第一电路板的第一表面的多个焊盘,该第一连接器本体是设置在该第一表面所在的一侧,这些第一导电端子的焊接部是用表面贴装技术对应焊接到这些焊盘上。
专利摘要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一第一连接器及一线缆,该第一连接器包括一第一连接器本体以及一第一电路板;该第一电路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接点,第一导电端子的焊接部是分别对应焊接到第一接点上;该第一电路板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接点,该线缆的导线是对应焊接到各个第二接点上;该第一连接器还包括将该第一电路板部分包覆在其内的一第一包覆体,该第一包覆体包括一第一部分和一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包覆在该第一表面所在的一侧以将这些第一接点包覆在其中;该第二部分包覆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边缘以将这些第二接点包覆在其中。本实用新型可便于焊线及提高导电端子与电路板的连接可靠性。
文档编号H01R13/6581GK202058996SQ20112019718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日
发明者袁蔚 申请人:东莞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莫列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