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酸蓄电池端子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71467阅读:8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铅酸蓄电池端子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端子密封结构,主要应用于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的输出端子。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早期的铅酸蓄电池以富液电池为主。这类电池只能立式放置和使用,否则游离的酸液会从电池注液口和接线端子处溢出或渗出,造成用电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上个世纪中叶,免维护电池的发明,拓展了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场景。免维护电池终身不需维护,电池出厂后几乎没有游离的电解液,可立式和卧式安装使用,特别是九十年代,AGM (超细玻璃纤维隔板)铅酸蓄电池的快速发展为免维护电池大规模生产及商品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免维护电池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不久的将来, 富液电池将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并终将被免维护电池所替代。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且技术最为成熟的免维护电池无疑是AGM铅酸蓄电池(简称AGM电池)。AGM电池生产工艺简单、 产品价格较低且性能稳定,但是电池端子渗酸或漏酸的问题一直是客户诟病的问题。对于通信用大容量铅酸蓄电池,一般厂家电池的端子结构为底胶护圈与上盖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底胶护圈中倒上底胶,防止上盖与预埋件之间漏酸(漏气),预埋件与极柱通过烧焊达到密封的目的。上盖与底胶护圈(材料均为ABS)配合的螺纹中留有一定的缝隙,铅酸蓄电池生产注酸、化成工序均需要使用稀硫酸,生产过程中酸液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跑、冒、滴、漏” 现象,而酸液一旦进入螺纹的缝隙中,在后道的工序无论如何冲洗,均不能彻底清除牙纹中的滞留酸。而更为严重的是牙纹中滞留酸液的电池,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存放或使用一段时间后,硫酸吸湿,再遇到空气中的灰尘,就会在极柱四周形成“油污”状的黑斑,用户见到类似现象,则往往判断为端子漏酸。虽然酸液进入牙纹中而发生的端子“假漏酸”现象不会对电池性能造成根本性的影响,但是,由于铅酸蓄电池漏酸现象作为电池行业的顽疾,许多电池用户都是谈“酸”色变。因此,如何改进现有铅酸蓄电池端子结构,提高端子的密封性能,杜绝端子的“假漏酸”现象,减少市场用户的担忧和抱怨,是目前铅酸蓄电池厂家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免维护铅酸蓄电池上盖与底胶护圈配合处密封性能不好,易发生因端子处渗酸出现“假漏酸”,引起用户担忧和抱怨的现象,提供一种安全可靠、防渗酸和漏酸的铅酸蓄电池端子密封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铅酸蓄电池端子密封结构,包括电池上盖、铅衬套、底胶护圈和底胶,底胶护圈与电池上盖螺纹连接,其改进之处是所述电池上盖上设有位于螺纹外侧,且高出上盖上表面的环状凸台,凸台顶部有凹槽,凹槽内装0形密封圈。所述凸台高出上盖上表面1. 5 2. 5mm ;所述底胶护圈与凸台配合部位设有与凸台顶部凹槽相对应的凹槽;所述0形密封圈的材质为耐酸、耐压、弹性好的密封材料。[0007]铅衬套作为预埋件在上盖注塑时与上盖一起成型。为防止少量上盖与铅衬套之间可能存在间隙造成端子漏酸,电池生产时在两者结合处上部倒上环氧树脂胶(简称底胶)。 底胶护圈用于容纳底胶,底胶护圈与上盖通过螺纹进行连接。铅衬套上部通过烧焊与电池极柱共熔而密封。[0008]所述的电池上盖端子处有凸台,凸台上留有凹槽,对应的底胶护圈处也有凹槽。两者凹槽的尺寸一致,在安装配合到位后两个凹槽应呈镜面对称。[0009]所述的端子密封结构在上盖与底胶护圈之间通过0形密封圈密封。密封圈须耐酸,且具备一定的耐压回弹性,上述的凹槽用于放置0形密封圈。[0010]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0011]1、本实用新型在上盖与底胶护圈结合的部位,在上盖上设计了水平凸台,有效阻挡了生产过程中“跑冒滴漏”到电池上盖表面的酸液进入底胶护圈牙纹部位。[0012]2、本实用新型在上盖凸台和底胶护圈对应的接触面面上均留有凹槽,凹槽内放置 0形密封圈,底胶护圈旋转到后,通过0型密封圈的形变起到密封作用,从而进一步切断酸液进入牙纹的路径。[0013]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适于电池端子密封性能的改进和提升,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0014]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端子密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0016]如图所示一种铅酸蓄电池端子密封结构,包括电池上盖1、作为上盖1注塑预埋件的铅衬套2,铅衬套2与极柱3通过烧焊而密封;底胶护圈4与上盖1以螺纹6进行配合连接,底胶护圈4用于容纳底胶5 ;上盖1带有高2mm的凸台9,凸台顶部留有凹槽8,底胶护圈4对应于上盖凹槽8位置也有凹槽,凹槽内放置0形密封圈7。[0017]生产时,首先将上盖1预埋的铅衬套2与极柱3烧焊,然后进行密封性能测试。测试合格的电池在上盖凹槽8内放上0形密封圈7,0形圈材质必须耐酸且尺寸设计合理,拧上底胶护圈4后,0形密封圈通过形变起到密封效果,同时还应使上盖1与底胶护圈之间不留下明显的缝隙而影响电池外观。在底胶护圈4内倒上底胶5 ;最后待底胶5固化后,电池即可向下道工序流转,从而完成电池端子密封的生产操作。[0018]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权利要求1.一种铅酸蓄电池端子密封结构,包括电池上盖、铅衬套、底胶护圈和底胶,底胶护圈与电池上盖螺纹连接,其特征是所述电池上盖上设有位于螺纹外侧,且高出上盖上表面的环状凸台,凸台顶部有凹槽,凹槽内装0形密封圈。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端子密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凸台高出上盖上表面 1. 5 2. 5mmο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端子密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底胶护圈与凸台配合部位设有与凸台顶部凹槽相对应的凹槽。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端子密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0形密封圈的材质为耐酸、耐压、弹性好的密封材料。
专利摘要一种铅酸蓄电池端子密封结构,包括电池上盖、铅衬套和与电池上盖螺纹连接的底胶护圈,改进之处在于电池上盖上设有位于螺纹外侧且高出上盖上表面的环状凸台,凸台顶部有凹槽,凹槽内装O形密封圈。所述凸台高出上盖上表面1.5~2.5mm,底胶护圈的相应部位最好也有凹槽。本实用新型用于铅酸蓄电池的端子输出部位,密封可靠,能有效阻挡生产过程中的酸液渗漏到螺纹连接部位,提高电池性能和使用寿命,并避免“假漏酸”现象,使用户放心。
文档编号H01M2/08GK202259476SQ20112037575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8日
发明者张明 申请人:江苏双登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