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支撑工具、布线工具和线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03351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支撑工具、布线工具和线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干支撑连接器的连接器支撑工具、用于以预定形状保持连接有连接器的电线的布线工具、以及包括该布线工具的线束。
背景技术
安装在诸如汽车的车辆中的线束包括由树脂制成且附接到电线的布线工具,并且在许多情况下沿着由布线工具预定的路径敷设所保持的电线。例如,在常规的通用线束中,电线由诸如粘合带或束带构件的捆扎构件固定到板状或条状树脂构件。这样,电线被保持为预定形状。此外,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 2010-27242中公开的线束包括由两个板状树脂构件组成的布线工具,该树脂构件通过热压固定,同时夹住电线束。一个树脂构件是由平板形式的基部和从基部竖立起来的肋组成的基座。另ー个树脂构件是形成有通孔并且在置于基座上的同时固定到基座的基部的覆盖体,基座的肋插入通孔。在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 2010-27242所公开的线束中,电线的中间部分夹在基座和覆盖体之间。安装在一些电线的端部的连接器固定到基座的边缘部。此外,从基座布置到基座外部的其它电线中的一些电线的部分通过捆扎构件结合到形成在基座的外缘部分上的檐部,从而固定到檐部。对于线束的形状重要的是,相应的电线固定在连接对象附近的预定基准位置处。这里,连接对象是布线装置或设置在其它电线的末端的连接器。例如,在能够布置在汽车座椅下方的线束中,重要的是在预定位置(基准位置)处将连接器固定在连接器附近的相应电线的末端或相应电线的一部分上,使得在相应电线的末端上的连接器以正确的比例到达诸如用于驱动座椅的马达的装置或其它电线的连接器。另ー方面,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H08-195253中公开了ー种连接器安装夹具,该夹具用于将连接器固定到诸如汽车的面板的支撑体。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 H08-195253中公开的连接器安装夹具是一体的树脂构件,其由能够通过与形成在连接器的一部分上的联接部接合而联接到连接器的部分和能够通过与支撑体的孔的边缘接合而固定到支撑体的夹具组成。通过采用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 H08-195253中公开的连接器安装夹具,设置在电线末端的连接器可容易地固定在诸如汽车的面板的支撑体上的预定位置处。然而,由于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H08-195253中公开的连接器安装夹具形成为具有相对复杂的三维形状,所以需要使用滑动模的注塑成型エ艺以进行生产。因此,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公布No. H08-195253中公开的连接器安装夹具具有生产所需的相对多的エ时和高的成本的问题。此外,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 H08-195253中公开的ー个连接器安装夹具是每个连接器必需的。因此,在将多个连接器固定到线束的多根电线上的情况中,部件数増加,并且用于将多个连接器经由连接器安装夹具单独地固定到支撑体的操作所需的时间和部件管理的エ时急剧増加。这里想到ー种情況,即,将多个连接器固定在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 2010-27242中公开的线束中的布线工具外缘附近的预定位置处。在这种情况下,在将线束附接到诸如汽车的面板的支撑体的过程中,使用夹具等将布线工具固定到支撑体的操作和使用连接器安装夹具将多个连接器中的每ー个固定到支撑体的操作是必要的。这样的操作是非常麻烦的。应当注意,虽然在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 2010-27242中公开了将连接器临时紧固到基座,但并未示出用于将连接器固定到基座的具体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用于将电线以指定(预定或可预定)形状保持在线束中并保护电线的布线工具以及适用于这样的布线工具的连接器支撑工具中,能够减少将设置在电线上的连接器固定在指定(预定或可预定)位置处的操作所需的时间并減少生产所需的エ时和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ー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支撑工具,其用于通过与附接到相应电线的ー个或多个末端的连接器的联接部接合而支撑连接器,其中,连接器包括成对的平行凸起,该对平行凸起从连接器的外表面凸出,并且大致平行地笔直延伸;梁部,该梁部形成在该对平行凸起之间并且离连接器的外表面一定距离;和对向凸起,该对向凸起形成为从梁部朝连接器的外表面凸出,其中,连接器支撑工具包括至少ー个连接器支撑部,该至少一个连接器支撑部包括成对的平行凹部,该对平行凹部形成从连接器支撑部的外缘大致笔直地向内延伸的成对的平行凹槽,连接器的联接部的该对平行凸起至少部分地装配到该对凹槽中;和中间板部,该中间板部形成在该对平行凹部之间并形成有孔或凹部,当中间板部至少部分地插入在连接器的外表面和联接部的梁部之间的间隙吋,对向凸起至少部分地装配到所述孔或凹部中。根据该方面的特定实施例,连接器支撑部由带有ー个或多个凸起和ー个或多个凹部的板状构件制成或者包括带有ー个或多个凸起和一个或多个凹部的板状构件,并且该对平行凹槽从板状构件的外缘大致笔直地向内延伸。根据另ー个特定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由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支撑工具支撑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联接部,所述联接部带有成对的平行凸起、梁部和对向凸起。该对平行凸起是从安装在电线末端的连接器的外表面凸出且平行地笔直延伸的部分。梁部是形成在该对平行凸起之间离连接器的外表面一定距离的部分。对向凸起是形成为从梁部朝连接器的外表面凸出的部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支撑工具是用于通过与连接器的联接部接合而支撑连接器的工具,并且由带有凸起和凹部的板状构件制成。该板状构件可形成有包括以下所述的成对的平行凹部和中间板部的连接器支撑部。(I)该对平行凹部是形成从板状构件的外缘向内笔直延伸的成对的平行凹槽的部分,并且连接器的联接部的该对平行凸起至少部分地装配到该对凹槽中。(2)中间板部是在该对平行凹部之间的且形成有孔的部分,当中间板部插入连接器的外表面和联接部的梁部之间的间隙吋,对向凸起能够装配到该孔中。
还特别地,在中间板部的两侧和该对平行凹部之间的相应边界部分可以被向内切割。还特别地,带有凸起和凹部的板状构件可进ー步形成有以下所述的内侧凹部。内侧凹部是在中间板部的内侧处形成凹槽的部分,该凹槽连接由该对平行凹部形成的该对凹槽。还特别地,连接器支撑工具可由通过真空形成大致具有平板形式的树脂构件而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凸起和一个或多个凹部的构件制成。根据本发明的另ー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布线工具,其包括板状构件,该板状构件用于以指定(预定或可预定)形状保持一根或多根电线,该ー根或多根电线具有安装在其末端的至少ー个连接器,该连接器形成有联接部,该联接部包括成对的平行凸起,该对平行凸
起从连接器的外表面凸出且大致平行地笔直延伸;梁部,该梁部形成在该对平行凸起之间并且离连接器的外表面一定距离;和对向凸起,该对向凸起形成为从梁部朝外表面凸出,其中板状构件是带有ー个或多个凸起和一个或多个凹部的大致板的形式的构件并且包括布线部,该布线部大致面向能够至少部分地布置一根或多根电线的布线空间;至少ー个框架部,该至少一个框架部形成在布线部的外侧处且形成板状构件的外缘部分;和连接器支撑部,该连接器支撑部形成在框架部的一部分上,并且其上固定在从布线部布置到框架部的电线的末端上的连接器,并且该连接器支撑部形成有成对的平行凹部,该对平行凹部形成从板状构件的框架部的外缘大致笔直地向内延伸的成对的平行凹槽,连接器的联接部的该对平行凸起至少部分地装配到该对凹槽中;和中间板部,该中间板部是在该对平行凹部之间的部分并且形成有孔或凹部,当中间板部至少部分地插入在连接器的外表面和联接部的梁部之间的间隙吋,对向凸起能够至少部分地装配到所述孔或凹部中。根据本发明的该另ー个方面的特定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布线工具,其具有根据本发明的以上方面或其特定实施例的连接器支撑工具的结构。即,根据本发明的该另ー个方面的布线工具特别地包括用于以指定(预定或可预定)形状保持电线的板状构件,该电线具有安装在其末端上的包括以上联接部的至少ー个连接器。该板状构件是大致板的形式的带有凸起和凹部的构件,并且包括以下所述的元件。( I)第一元件是面向能够布置电线的布线空间的布线部。(2)第二元件是形成在布线部的外侧处并且形成板状构件的外缘部分的框架部。(3)第三元件是连接器支撑部,该连接器支撑部形成在框架部的一部分上,并且其上固定在从布线部布置到框架部的电线的末端上的连接器。该连接器支撑部特别地具有根据本发明的以上方面或其特定实施例的连接器支撑工具的结构。特别地,在中间板部的两侧和该对平行凹部之间的相应边界部分被向内切割。还特别地,在中间板部的内侧处进一歩形成内侧凹部,该内侧凹部是形成凹槽的部分,该凹槽连接由该对平行凹部形成的该对凹槽。还特别地,连接器支撑工具由通过真空形成大致平板形式的树脂构件而形成有凸起和凹部的构件制成。根据本发明的又ー个方面,提供了ー种线束,其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以上另ー个方面或其特定实施例的布线工具以及ー根或多根电线,该ー根或多根电线具有安装在其末端上且固定到布线工具的连接器支撑部的至少ー个连接器。
如下所述,由根据上述内容的连接器支撑工具支撑的连接器是常规地已知的连接器,其带有包括成对的平行凸起、梁部和对向凸起的联接部。应当注意,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公布No. H08-195253中公开了这样的连接器。在采用根据上述内容的连接器支撑工具的情况中,通过将联接部的该对平行凸起装配到连接器支撑工具中的该对平行凹部的凹槽内,将中间板部装配到联接部的梁部和连接器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内,以及将联接部的对向凸起装配到中间板部的孔内,将电线的末端上的连接器固定到连接器支撑工具。此外,根据上述内容的连接器支撑工具由通过在其部分中形成凹槽而形成为具有凸起和凹部的板的构件制成。这样的构件通过真空形成具有平板形式的树脂构件或通过使用不包括滑动机构的简单模具注塑成型而获得,并且生产所需エ时和成本较小。此外,通过在ー个布线工具上设置多个连接器支撑部,仅通过将ー个布线工具附接到诸如汽车的面板的支撑体而将多个连接器同时固定在支撑体的指定(预定或可预定)位置处。因此,根据上述情况,可以减少将设置在电线上的连接器固定在预定位置处的操作所需要的时间。此外,在根据上述内容的连接器支撑工具中,在中间板部的两侧和该对平行凹部之间的相应边界部分优选地被向内切割。这导致中间板部能够与连接器的联接部中的梁部以更稳定的状态接合,并且使得连接器较少可能从连接器支撑工具分离。此外,优选地在连接器支撑工具中形成内侧凹部,所述内侧凹部形成了连接成对凹槽的凹槽。这是优选的,因为作为带有凸起和凹部的板状构件的连接器支撑工具的刚度增加。此外,与通过树脂注塑成型获得的构件相比,通过真空形成具有平板形式的构件而获得的构件通常可以更容易且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因此,如果根据上述内容的连接器支撑工具特别地是通过真空形成平板形式的构件而获得的构件,则进ー步减少了生产エ时和生产成本。应当注意,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 2010-27242中公开的包括平板形式的肋的基座和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H08-195253中公开的连接器安装夹具不能通过真空形成平板形式的构件来获得。在具有附接到其上的根据上述内容的布线工具的电线的末端上的连接器通过由连接器支撑部支撑而保持在固定位置处。即,电线的形状被布线工具保持,使得电线的末端上的连接器以正确的比例到达连接对象。此外,仅仅通过用夹具等将布线工具附接到支撑体来将连接器固定在支撑体上的预定位置处,其中布线工具附接到连接有连接器的电线。即,通过采用根据上述内容的布线工具,简化了将连接器固定在支撑体上的预定位置处的操作。如果在布线工具上设置多个连接器支撑部,则这种效果尤其明显。


在阅读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之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显而易见。应当理解,尽管单独地描述了实施例,但其单个特征可以组合成另外的实施例。图I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布线工具10的立体图;图2是带有阴影线的视图,阴影线指示出布线工具10的立体图中的区域分隔;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束100的立体图;图4是布线工具10和电线9的立体图;图5是线束100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示出电线和捆扎带固定到布线工具10的电线捆扎部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其上固定电线的电线捆扎部的前视图;
图8是布线工具10的连接器支撑部的立体图;图9是在电线的末端上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0是其上固定连接器的连接器支撑部的截面的前视图;图11是示出布线工具10中的连接器支撑部的基本结构的立体图;图12是示出可由布线工具10的连接器支撑部支撑的连接器的基本结构的立体图;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支撑工具IOA的立体图;图14是附接到支撑体的连接器支撑工具IOA的前视图;以及图15是根据參考实例的连接器支撑部和连接器的立体图。附图标记列表I基部(基座)2覆盖部(覆盖体)3连接部5 夹具6焊接部7支撑体8捆扎带9 电线10布线工具IOA连接器支撑工具11布线部(底板部或基板部)12第一台阶部13第一框架部14电线捆扎部(电线固定部)15,18连接器支撑部(连接器支撑工具;板状构件)16临时紧固凹部17夹具孔21面对壁部22第二台阶部23第二框架部26临时紧固凸起81 带部90布线空间91连接器
92连接器的联接部100 线束111布线部的凸起121升高台阶部141电线通过部(电线固定部)142通孔(电线固定部)143切ロ部(电线固定部)144 凸起151平行凹部 152中间板部153中间板部的孔154 切 ロ 部I55内侧凹部181配合件182配合件的孔921平行凸起922 梁部923对向凸起924 间隙1420第一带插入部1430第二带插入部1431 外孔1432 内孔1433 台阶1511 底板部1512 侧壁部1521 檐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參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以下实施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例,并非限制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示意性构造〉首先,參考图I至5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布线工具10和线束100的构造。应当注意,图5是沿图3所示D-D平面的剖视图。线束100包括由一根或多根、特别是多根电线9组成或者包括该电线9的电线组和安装到该电线组的布线工具10。线束100能够安装在例如座椅下面的空间内、车顶下面的空间内或车辆的行李箱内,并且能够连接到存在于其附近或周围的ー根或多根其它电线和/或一个或多个布线装置。因此,线束100的电线9是由绝缘电线和安装在绝缘电线的末端上的连接器91组成的连接有连接器的电线。
在线束100中,具体地,多根电线9由布线工具10结合,同时保持在指定(预定或可预定)形状。因此,线束100可使用诸如夹具的固定装置容易地安装在预定位置处。在该实施例中,布线工具10特别地是通过真空形成板状树脂构件获得的构件。布线工具10包括或者是例如由诸如聚丙烯(PP)、聚こ烯(PE)、聚氯こ烯(PVC)、聚对苯ニ甲酸こニ醇酯(PET)和/或聚酰胺(PA)的树脂制成的构件。通常,与通过树脂注塑成型获得的构件相比,通过对平板形的构件进行真空成形而获得的构件通常可以更易于制造,且成本更低。由于布线工具10特别地是通过对平板形构件进行真空成形而获得的构件,因而减少了生产エ时和生产成本。
·
如图I所示,布线工具10包括基部I、能够基本上放置在基部I上(或邻近基部I)的覆盖部2、以及能够连接到基部I和覆盖部2以整体或一体地连接它们的连接部3。连接部3特别地是可弹性弯曲的部分或铰链。覆盖部2与基部I组装,同时将ー根或多根、特别是多根电线9的中间部分夹在基部I和覆盖部2之间。应当注意,基部I和覆盖部2特别地分别是基座和覆盖体的实例。如图3所示,布线工具10通过弯曲连接部3来在连接部3处折叠或弯曲或变形,并且覆盖部2能够基本上放置在基部I上(或邻近基部I)。基部I和覆盖部2能够在将电线9夹在两者之间的同时而被固定,由此布线工具10以指定(预定或可预定)形状保持夹在基部I和覆盖部2之间的电线9。〈基部〉布线工具10的基部I特别地是形成为具有一个或多个凸起和一个或多个凹部的板件的树脂构件。如上所述,基部I在该实施例中特别地通过对大致平板状的树脂构件进行真空成形而获得。如图I和2所示,基部I包括布线部11、第一台阶部12和第一框架部13。在图2所示立体图的基部I中,十字阴影区为布线部11的区域,对角阴影区为第一框架部13的区域。第一台阶部12形成为基本上与布线部11 (特别是外缘)和/或第一框架部13 (特别是内缘)连续。基部I的布线部11特别地大致为面向布线空间90的板状部分,电线9能够布置在所述布线空间中。特别地,在布线部11上未形成用于分割布线空间90的隔板。特别地,在布线部11的相对较宽的区域中形成用于加强的ー个或多个、特别地多个凸起111。凸起111的高度特别地形成为大致等于或小于随后将描述的第一台阶部12的高度。应当注意,布线部11也可称为形成基部I的底表面的底板部或基板部。形成在布线部11上的凸起111特别地为中空部分或限定中空部分,其形成了形成布线部11的底表面的、平板形底板部的一部分,并且朝布线空间90升高。在图I所示实例中,凸起111特别地大致具有从底表面延伸且沿大致平行于底表面的平面切割的截棱锥形状(特别是截正六棱锥)。应当注意,凸起111可具有另ー种形状,例如圆柱形形状。基部I的第一台阶部12是这样的部分其大致沿布线部11的外缘形成,且从布线部I大致朝布线空间90直立以形成台阶。换句话讲,布线部11的外缘特别地大致沿第一台阶部12的内缘形成。第一台阶部12的表面在该实施例中特别地从布线部11的边缘向外傾斜。在图I所示实例中,第一台阶部12特别地不形成为整体上具有恒定的高度,而是包括形成为高于其它部分的部分。例如,图I所示ー个或多个升高台阶部121特别地是第一台阶部12的一部分,且其形成为高于其它部分。第一台阶部12的高度特别地形成为至少大致等于或高于布线部11的凸起111的高度。基部I的第一框架部13特别地是这样的部分其大致沿第一台阶部12的外缘形成和/或形成基部I的外缘部分。除了大致形成为平板之外,第一框架部13可特别地形成为以混合方式包括ー个或多个平坦部分和一个或多个凹部和/或ー个或多个凸起。在图I所示实例中,第一框架部13形成为以混合方式包括平坦部分以及凹部和凸起。此外,如图I所示,一个或多个电线捆扎部14、一个或多个连接器支撑部15和/或一个或多个临时紧固凹部16形成在第一框架部13的部分上。电线捆扎部14和/或连接器支撑部15特别地是固定从布线部11布置到第一框架部13的电线9的部分。电线捆扎部14和连接器支撑部15在随后详细描述,并且形成在基部I上的临时紧固凹部16也在随后描述。应当注意,电线捆扎部14是电线固定部的实例。此外,ー个或多个夹具孔17形成在基部I的第一框架部13的ー个或多个部分中。这些夹具孔17特别地为通孔,在将布线工具10安装在诸如汽车的面板的支撑体上吋,ー个或多个固定构件(例如夹具、带子、铆钉和/或螺栓)穿过或可穿过所述通孔。通过将固定构件(如夹具)穿过基部I的相应夹具孔17和形成在支撑体中的安装孔,布线工具10能够固定到支撑体。〈覆盖部〉布线工具10的覆盖部2特别地是大致形成为具有一个或多个凸起和ー个或多个凹部的板件的树脂构件。如上所述,通过对平板状树脂构件和基部I 一起进行真空成形来获得覆盖部2。如图I和2所示,覆盖部2包括面对壁部21、第二台阶部22和/或第二框架部23。覆盖部2特别地也包括ー个或多个、特别地多个临时紧固凸起26,临时紧固凸起26形成在第二框架部23的部分上和/或形成在第二框架部的外侧处。在图2所示立体图中的覆盖部2中的十字阴影区特别地为面对壁部21的区域,并且对角阴影区为第二框架部23的区域。第二台阶部22特别地形成为与面对壁部21(特别是外缘)和/或第二框架部23 (特别是内缘)基本上连续。应当注意,当在以下描述中相对于基部I描述覆盖部2的元件的位置或形状吋,假设处于覆盖部2置于基部I上并与其组装的状态。如图5所示,覆盖部2的面对壁部21是横过布线空间90大致面向基部I的布线部11的部分。具体地,在面对壁部21上不形成用于分割布线空间90的隔板。面对壁部21在该实施例中特别地大致在整体上具有平板形。然而,在面对壁部21上可形成类似于基部I中布线部11的凸起111的ー个或多个凸起。覆盖部2的第二台阶部22是这样的部分其大致沿面对壁部21的外缘形成,和/或从面对壁部21到大致与基部I相対的ー侧直立,以形成台阶。换句话讲,面对壁部21的外缘特别地大致沿第二台阶部22的内缘形成。第二台阶部22的表面在该实施例中从面对壁部21的边缘向外傾斜。在图I所示实例中,第二台阶部22形成为特别地在整体上具有大致恒定的高度。然而,第二台阶部22也可包括形成为高于其它部分的部分。覆盖部2的第二框架部23特别地是大致沿第二台阶部22的外缘形成的部分,并且形成覆盖部2的外缘部分(或定界部分)。除了特别地形成为大致平板之外,第二框架部23可形成为例如以混合方式包括ー个或多个平坦部分和一个或多个凹部和/或凸起。在图I所示实例中,在第二框架部23的部分上形成朝基部I凸出的凸起。应当注意,随后描述形成在覆盖部2上的一个或多个临时紧固凸起26。在布线工具10中,基部I的第一台阶部12特别地用作增强部,用于增加呈具有一个或多个凸起和一个或多个凹部的板形的基部I的刚度。相似地,覆盖部2的第二台阶部22特别地用作增强部,用于增加具有一个或多个凸起和一个或多个凹部的板形的覆盖部2的刚度。因此,即使基部I和覆盖部2由于节省空间和/或减轻重量而形成为相对较薄,也可以确保较高刚度。因此,可以减小布线工具10的空间和/或重量。〈连接部〉连接部3特别地为这样的板状部分其被折叠和弯曲,以形成大致笔直的凹槽。形成为如此形状的连接部3呈柔性或可变形(特别是在打开和关闭由此形成的凹槽的方向上),且能够弹性弯曲。当连接部3特别地沿凹槽折叠时,覆盖部2在指定(预定或可预定)位置处至少部分地置于基部I上。如上所述,在布线工具10中,基部I和/或覆盖部2特别地通过连接到可弯曲的连接部3而整体地或一体地形成。因此,減少了部件的数量,并进ー步简化了将布线工具10安装到电线9的操作。〈临时紧固机构〉临时紧固凹部16形成在基部I的第一框架部13的一部分上。在图I所示实例中,五个临时紧固凹部16形成在第一框架部13的电线捆扎部14附近和连接部3附近。临时紧固凹部16特别地为形成朝覆盖部2开放的凹陷的部分。另ー方面,能够至少部分地装配或插入到基部I的临时紧固凹部16中的临时紧固凸起26形成在覆盖部2的第二框架部23的一部分上和第二框架部23的外侧处。在图I所示实例中,五个临时紧固凸起26形成在分别面向五个临时紧固凹部16的位置处。在布线工具10中,形成在基部I的一部分上的临时紧固凹部16和形成在覆盖部2的一部分上的临时紧固凸起26形成用于将覆盖部2紧固到基部I的临时紧固机构。临时紧固凸起26的侧表面成形为特别是在略微压缩或变形时,所述侧表面与临时紧固凹部16的内壁表面接触。这样,当临时紧固凸起26被推入临时紧固凹部16内吋,覆盖部2特别地通过临时紧固凸起26的侧表面和临时紧固凹部16的内壁表面之间的摩擦阻力而紧固到基部1,同时至少部分地覆盖基部I的布线部11。如上所述,一个或多个临时紧固凹部16和一个或多个临时紧固凸起26形成临时紧固机构,用于特别地通过凸起/凹部配合结构而将覆盖部2紧固到基部1,同时至少部分地覆盖布线部11。应当注意,虽然在图I所示实例中,一个或多个临时紧固凹部16设置在基部I上,而ー个或多个临时紧固凸起26设置在覆盖部2上,但也可以采用相反或者部分相反的构造。S卩,临时紧固凹部16可设置在覆盖部2上,而临时紧固凸起26可设置在基部I上。此夕卜,临时紧固凹部16和临时紧固凸起26可以以混合方式设置在基部I和覆盖部2中的每ー个上。
< 线束 >如图3和4所示,在线束100中,一根或多根、特别是多根电线9的中间部分布置在基部I的布线部11上。此外,位于例如一些电线9的末端上的一个或多个连接器91固定到基部I的连接器支撑部15。因此,连接到固定到连接器支撑部15的连接器91的电线9的中间部分特别地经由基部I中的第一台阶部12从布线部11布置到第一框架部13。此外,位于例如其它电线9中的一个或ー些电线的末端上的一个或多个连接器91布置在基部I的外面,并且连接到这个/这些连接器91的电线9的中间部分经由基部I中的第一台阶部12和第一框架部13的电线捆扎部14从布线部11布置到第一框架部13的外面。此外,这个/这些电线9特别地例如通过捆扎带固定到电线捆扎部14。如图3所示,基部I和覆盖部2以组装状态被固定,同时将布置在布线部11上的(多根)电线9的中间部分夹在布线部11和面对壁部21之间。在该实施例中,彼此保持接触的临时紧固凹部16的部分与临时紧固凸起26的部分特别地被粘合或焊接(特别地通过·用于诸如超声焊接的局部加热的装置),从而将覆盖部2固定到基部I。这样,覆盖部2与基部I保持在组装状态,同时与基部I 一起夹住(多根)电线9的中间部分。例如,当临时紧固凸起26至少部分地装配或插入到临时紧固凹部16中时,临时紧固凹部16的底表面和临时紧固凸起26的顶表面可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如图3所示,在临时紧固凹部16的底表面和临时紧固凸起26的顶表面接触的地方,一个或多个焊接部6特别地形成在ー个或多个部分处。〈电线捆扎部〉接下来,參考图6和7描述电线捆扎或固定部14。图6是示出电线9和捆扎带8固定到布线工具10的电线捆扎部14的状态的立体图。此外,图7是其上能够固定电线9的电线捆扎部14的前视图。应当注意,在图6和7中,电线9的横截面显示为略去电线9的端部。如图6所示,电线捆扎部14在该实施例中包括位于第一框架部13上的电线通过或布置部141、第一带插入部1420和第二带插入部1430。电线通过部或布置部141是位于第一框架部13上的一部分,在其上通过或布置电线9。在第一框架部13上,第一带插入部1420邻近电线通过部141,并且第二带插入部1430邻近电线通过部141的与第一带插入部1420相対的ー侧。第一带插入部1420是形成有通孔142的部分,捆扎带8的捆扎部81能够至少部分地可插入通孔142中。该通孔142是用于捆扎电线9和电线通过部141的捆扎带8的捆扎部81能够至少部分地穿过其中的孔。因此,通孔142的尺寸被加工成使得捆扎带8的捆扎部81可穿过其中插入。应当注意,捆扎带8是捆扎构件的实例,并且捆扎部81是能够缠绕在待捆扎对象周围的捆扎带8的部分。此外,第二带插入部1430是形成有切ロ部143的部分,切ロ部143具有大于捆扎带8的捆扎部81的厚度的宽度和/或从第一框架部13的外缘向内延伸。切ロ部143形成在第一框架部13的一部分中,该部分在与通孔142相対的ー侧邻近电线通过部141。通孔142和切ロ部143例如通过在进行真空成形之前在平板形式的树脂构件上进行汤普逊加工(Thompson machining)来形成。在图6所示实例中,切ロ部143由从第一框架部13的外缘向内延伸的狭缝状外孔1431和内孔1432组成或包括该外孔1431和内孔1432,内孔1432与外孔1431连通和/或具有比外孔1431的宽度更大的宽度。内孔1432形成在横过电线通过部141面向通孔142的位置处和/或从外孔1431朝电线通过部141变宽。因此,在外孔1431的在电线通过部141侧的边缘与内孔1432的在电线通过部141侧的边缘之间的边界部分处形成台阶1433。S卩,内孔1432从外孔1431经由台阶1433朝电线通过部141变宽。捆扎带8特别地在切ロ部143中首先从外孔1431插入到内孔1432。之后,捆扎带8以其尖端在前的方式插入通孔142中,并且围绕电线通过部141和布置在电线通过部141上的电线9缠绕或弯曲。以上述方式安装的捆扎带8特别地保持或可保持在捆扎电线9和电线通过部141的状态下,并且电线9固定到电线捆扎部14的电线通过部141,如图7所示。在图6所示电线捆扎部14中,通孔142的边缘和切ロ部143的台阶1433防止捆扎带8相对于电线9移动和由于振动等而与第一框架部13分离。应当注意,下面的实例可被视为适用于布线工具10的电线捆扎部14的另ー个实例。根据该另一个实例的电线捆扎部包括在第一框架部13上的电线通过部141和邻近在第一框架部13上的电线通过部141 (特别是在其相对侧)且形成有两个通孔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两个通孔是用于捆扎电线9和电线通过部141的捆扎带8穿过其而被插入的孔。〈连接器支撑部〉接下来,參考图8至12描述连接器支撑部15。图8是布线工具10中的连接器支撑部15的立体图。图9是在电线9的末端上的连接器91的立体图。图10是其上固定连接器91的连接器支撑部15的截面的前视图。这里,在描述连接器支撑部15之前,描述能够固定到连接器支撑部15的连接器91的结构。如图9所示,在电线9的末端上的连接器91形成有能够联接到诸如夹具的另ー个构件的联接部92。联接部92包括ー个或多个、特别是成对的平行凸起921、梁部922和对向凸起923。在该实施例中,该对平行凸起921特别地为形成间隙的成对的平行导轨,能够被联接的配合构件的一部分能够装配到该间隙中。此外,梁部922特别地为桥接在该对平行凸起921之间的桥接部。此外,对向凸起923特别地为从与连接器91的主体的底表面面对的桥接部的表面朝连接器91的主体凸出的凸起。该对平行凸起921从连接器91的外表面凸出并且大致平行地笔直延伸。此外,梁部922特别地在该对平行凸起921之间离连接器91的外表面一定距离处。此外,凸起923特别地从梁部922朝连接器91的外表面凸出。图9所示连接器91广泛用于能够安装在汽车中的线束,如例如在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公布No. H08-195253中公开的。通常,联接部92的配合构件包括配合件,该配合件能够至少部分地装配到由联接部92中的该对平行凸起921形成或限定的间隙内。配合件形成有配合孔,当配合件至少部分地装配到该对导轨921之间的间隙中吋,联接部92的凸起923至少部分地装配到该配合孔中。通过将配合件至少部分地装配到该对平行凸起921之间的间隙中,联接部92和配合构件保持或可保持在联接状态。
另ー方面,如图8所示,连接器支撑部151在该实施例中特别地形成有成对的平行凹部151和中间板部152,中间板部152是在该对平行凹部151之间的部分。在连接器支撑部15中,该对平行凹部151特别地是形成从基部I中的第一框架部13的外缘大致笔直地向内延伸的成对的平行凹槽的部分。更具体而言,每个平行凹部151由从第一框架部13的外缘大致笔直地向内延伸的底板部1511和两个侧壁部1512组成或包括该底板部1511和两个侧壁部1512,所述两个侧壁部1512形成在底板部1511的两侧处或附近和/或连接到底板部1511。侧壁部1512特别地在底板部1511的ー侧(或两侧)处形成从底板部1511直立的ー个或多个台阶。连接器91的联接部92中的该对平行凸起921特别地能够至少部分地装配到由该对平行凹部151形成的该对凹槽中。此外,在连接器支撑部15中,中间板部152特别地大致为在该对平行凹部151之间的板状部分和/或该部分能够至少部分地插入到在连接器91的主体的外表面和联接部92的梁部922之间的间隙中。在该实施例中,中间板部152特别地大致为平板。此外,中间板部152特别地形成有至少ー个配合孔153,当中间板部152至少部分地插入在连接器91的主体的外表面和联接部92的梁部922之间的间隙中时,形成在梁部922上的凸起923至少部分地装配到该至少ー个配合孔153中。如图10所示,在连接器91特别地固定到连接器支撑部15的状态下,在连接器91的联接部92中的该对平行凸起921至少部分地装配到连接器支撑部15中的该对平行凹部151内。此外,连接器支撑部15的中间板部152至少部分地插入在连接器91的主体的外表面和联接部92的梁部922之间的间隙中,和/或形成在联接部92的梁部922上的凸起923至少部分地装配到形成在中间板部152中的孔153中。在连接器支撑部15中,该对平行凹部151特别地限制连接器91在垂直于该对平行凹部151的凹槽的纵向的方向上的移动。此外,通过至少部分地插入在连接器91的主体的外表面和联接部92的梁部922之间的间隙中,中间板部152特别地限制连接器91在该对平行凹部151的凹槽的深度方向上的移动。此外,中间板部152中的孔153的边缘特别地限制连接器91在该对平行凹部151的凹槽的纵向上的移动。此外,在该实施例中,邻近中间板部152和平行凹部151地(特别是在中间板部152的两侧和该对平行凹部151之间的边界部分处)形成一个或多个向内凹陷的切ロ部154。这样,中间板部152的在第一框架部13的外缘侧处的端部形成特别地以悬臂方式凸出的檐部1521。在图9所示连接器91的联接部92中,特别地在该对平行凸起921和梁部922之间形成一个或多个间隙924,该(对平行)凹部151的侧壁部1512的部分能够至少部分地插入该ー个或多个间隙924中。在这种情况下,在连接器支撑部15中形成切ロ部154不是必需的。在该实施例中,切ロ部154特别地在中间板部152的两侧上形成,使得中间板部152可至少部分地更深地插入在连接器91的主体的外表面和联接部92的梁部922之间的间隙中。这特别地导致中间板部152与梁部922以更稳定的状态接合和/或使得连接器91较少可能与连接器支撑部15分离。然而,如果在连接器91的联接部92中不形成间隙924,有利的是在连接器支撑部15中形成切ロ部154。这使得中间板部152能够至少部分地插入连接器91的主体的外表面和联接部92的梁部922之间的间隙中。此外,在图8所示的连接器支撑部15中,在中间板部152的内侧特别地进一步形成有内侧凹部155,所述内侧凹部是这样的部分其形成的凹槽连接由该对平行凹部151形成的成对凹槽。该内侧凹部155特别地实现提高作为带有凸起和凹部的板状部分的连接器支撑部15的刚度的效果,特别地实现提高抵抗作用为扭转连接器支撑部15的外力的刚度的效果。如上所述,连接器91由连接器支撑部15支撑和/或固定到第一框架部13的一部分。即,连接器支撑部15特别地通过与形成在安装于电线9的末端上的连接器91的外表面上的联接部92接合而支撑连接器91。这样,在电线9的末端上的连接器91特别地通过非常简单的操作固定在第一框架部13上的指定(预定或可预定)位置处。应当注意,形成有连接器支撑部15的布线工具10也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 接器支撑工具的实例。接下来,参考图11和12描述连接器支撑部15的基本结构。图11是示出连接器支撑部15的基本结构的立体图。图12是示出可由连接器支撑部15支撑的连接器91的基本结构的立体图。即,图11和12是用图解法或示意性地仅示出图8所示连接器支撑部15和图9所示连接器91的具体构造的立体图。应当注意,在图11和12中,与图8和9中所示的那些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如图12所示,该对平行凸起921不必具有形成或限定在能够由连接器支撑部15支撑的连接器91的联接部92中的间隙的导轨的形式,配合的板状部分能够至少部分地插入所述间隙中。连接器支撑部15特别地采用在形成在连接器91上的已知的联接部92中的该对导轨作为该对平行凸起921。相似地,在能够由连接器支撑部15支撑的连接器91的联接部92中,梁部922不必是桥接在该对平行凸起921之间的桥接部。图12所示梁部922特别地为从支撑柱凸出的(特别地大致悬臂形的)部分,其中支撑柱从连接器91的外表面凸出。连接器支撑部15特别地采用在形成在连接器91上的已知联接部92中的凸出部分作为梁部922。此外,如图11所示,在连接器支撑部15中,该对平行凹部151只能是形成从板状第一框架部13的外缘向内笔直延伸的成对的凹槽的部分,并且连接器91的联接部中的该对平行凸起装配到该对凹槽中。此外,在连接器支撑部15中,中间板部152特别地可以是在该对平行凹部151之间的板状部分,该板状部分形成有孔153,当中间板部152至少部分地插入连接器的外表面和联接部的梁部之间的间隙中时,对向凸起923能够至少部分地装配到所述孔153中。此外,在连接器支撑部15中,内侧凹部155特别地是设置成增加连接器支撑部15的刚度的部分。因此,如果由于板状构件或另一结构的足够的厚度而为连接器支撑部15确保足够刚度,则可以不设置如图11所示的内侧凹部155。在线束100中,一根或多根电线9至少部分地夹在形成布线工具10的基部I和覆盖部2之间。此外,在板状基部I中从内侧上的布线部11布置到外侧上的第一框架部13的电线9特别地由电线捆扎部14和/或设置在第一框架部13上的指定(预定或可预定)位置处的连接器支撑部15来固定。因此,具有附接其上的布线工具100且由电线捆扎部14和/或连接器支撑部15固定的电线9的部分保持在指定(预定或可预定)位置处,和/或电线的位于由电线捆扎部14和/或连接器支撑部15固定的部分的外侧处的部分的长度特别地保持恒定。即,电线9的形状由布线工具10保持,使得电线9的末端以正确的比例到达连接对象。此外,电线9由基部I和覆盖部2保护。另一方面,具有附接其上的布线工具100且大致布置在布线部11上的电线9的部分,g卩,在基部I的第一框架部13之前的中间部分容纳在布线空间90内,该布线空间90特别地没有被分割和/或位于占据基部I的内部区域的布线部11和占据覆盖部2的内部区域的面对壁部21之间。因此,在将电线9布置在基部I的布线部11上的操作中,允许将电线9以任意路径布置在布线部11中。即使电线9从布线部11升高,也能仅通过将覆盖部2抵靠基部I放置和按压而将电线9特别地容纳在布线部11和面对壁部21之间的布线空间90内。即,不必要进行如下复杂操作在朝着布线部11按压从布线部11升高的电线9的同时、布置电 线9。换句话讲,通过采用线束100,可以简化将布线工具10附接到电线9的操作。<连接器支撑部的效果>在布线工具10的连接器支撑部15处,在电线9的末端上的连接器91特别地通过以下方式固定到连接器支撑部15 :将联接部92的该对平行凸起921至少部分地装配到该对平行凹部151的该对凹槽中;将中间板部152至少部分地装配到在联接部92的梁部922和连接器91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中;和/或将联接部92的对向凸起923至少部分地装配到中间板部152的孔153中。此外,连接器支撑部15特别地由这样的构件制成该构件通过在其一部分中形成一个或多个凹槽而形成为带有一个或多个凸起和一个或多个凹部的板。这样的构件通过真空形成具有大致平板形式的树脂构件和/或通过使用不包括滑动机构的简单模具注塑成型而获得或能够获得,并且生产所需工时和成本较小。此外,通过特别地在一个布线工具10上设置多个连接器支撑部15,仅特别地通过将一个布线工具10附接到支撑体,多个连接器91基本上同时地固定在或可固定在诸如汽车的面板的支撑体的指定(预定或可预定)位置处。因此,通过采用布线工具10,可以减少将设置在电线9上的连接器固定在预定位置处的操作所需的时间。此外,在布线工具10的连接器支撑部15中,在中间板部152的两侧和该对平行凹部之间的相应边界部分特别地向内。这导致中间板部152能够与连接器91的联接部92中的梁部922以更稳定的状态接合并使得连接器91较少可能与连接器支撑部15分离。此外,在布线工具10的连接器支撑部15中特别地形成了内侧凹部155,所述内侧凹部形成连接成对凹槽的凹槽。这增加了作为带有凸起和凹部的板状构件的布线工具中的连接器支撑部15的刚度。此外,与通过树脂注塑成型获得的构件相比,通过真空形成具有平板形式的构件而获得的构件通常可以更容易且以更低的成本生产。由于包括连接器支撑部15的布线工具10特别地是通过真空形成大致平板形式的构件而获得的构件,所以进一步减少了生产工时和生产成本。此外,在具有附接其上的布线工具10的电线9的末端上的连接器91特别地通过由连接器支撑部15支撑而保持在固定位置处。即,电线9的形状特别地由布线工具10保持,使得在电线9的末端上的连接器91以正确的比例到达连接对象。此外,仅仅通过特别地用夹具、带子、铆钉和/或螺栓等将附接到电线9的布线工具10附接到支撑体,将连接器91特别地固定在支撑体上的指定(预定或可预定)位置处。即,通过采用布线工具10,简化了将连接器91固定在支撑体上的指定(预定或可预定)位置处的操作。该效果特别值得注意,因为布线工具10包括多个连接器支撑部15。<根据参考实例的连接器支撑部>这里,参考图15描述将与连接器支撑部15比较的根据参考实例的连接器支撑部18。图15是连接器支撑部18和连接器91的立体图。如图15所示,连接器支撑部18包括配合件181,配合件181能够装配到在连接器
91的联接部92中的该对平行凸起921之间的间隙中。配合件181是在形成于第一框架部13的边缘部分中的成对切口之间的部分。此外,配合件181形成有配合孔182,当配合件 181装配到该对平行凸起921之间的间隙中时,联接部92的凸起923能够装配到该配合孔182 中。通过将配合件181装配到联接部92中的该对平行凸起921之间的间隙内,连接器91固定到连接器支撑部18。即,连接器支撑部18与形成在安装到电线9的末端上的连接器91上的联接部92接合以支撑连接器91。如图15所示的连接器支撑部18适用于由带有凸起和凹部的板状构件制成的布线工具10。然而,连接器支撑部18仅通过配合件181的檐状部分支撑连接器91。因此,在经受振动的环境下,难以确保连接器支撑部18的足够的耐久性。另一方面,在图8所示的连接器支撑部15中,该对平行凹部151和中间板部152基本上完全支撑连接器91。此外,在该对平行凹部151之间的部分和作为平行凹部151之间的中间部分的中间板部152在整体上不平坦,并且具有较高刚度。因此,在经受振动的环境下,也能确保连接器支撑部15的足够的耐久性。〈连接器支撑工具〉接下来,参考图13和14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支撑工具10A。图13是连接器支撑工具IOA的立体图。图14是连接器支撑工具IOA的前视图,该连接器支撑工具IOA附接到诸如形成汽车车身的一部分的面板或仪表板的板状支撑体7。类似于布线工具10,连接器支撑工具IOA特别地大致为带有一个或多个凸起和一个或多个凹部的板状树脂构件。类似于布线工具10,连接器支撑工具IOA形成有一个或多个、特别地多个连接器支撑部15。形成在连接器支撑工具IOA上的连接器支撑部15的结构特别地类似于图8所示的连接器支撑部15的结构或与该结构相同。应当注意,虽然图14所示连接器支撑工具IOA包括五个连接器支撑部15,但其可包括两个至四个连接器支撑部15或六个或更多个连接器支撑部15。类似于布线工具10,连接器支撑工具IOA也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夹具孔17。如图14所示,连接器支撑工具IOA在多个连接器支撑部15中支撑一个或多个、特别地多个连接器91。此外,在连接器支撑工具IOA支撑多个连接器91的状态下,一个或多个夹具5特别地至少部分地插入连接器支撑工具IOA的夹具孔17和形成在支撑体7中的安装孔71内,从而连接器支撑工具IOA固定到或可固定到支撑体7。如果将图14所示的一个连接器支撑工具IOA附接到支撑体7,则一个或多个、特别地多个连接器91特别地同时被固定在支撑体7的指定(预定或可预定)位置处。因此,通过采用连接器支撑工具10A,可以减少将设置在电线9上的连接器91固定在指定(预定或可预定)位置的操作所需的时间。图13所示连接器支撑工具IOA特别地包括夹具孔17,夹具5插入穿过该夹具孔17以将连接器支撑工具IOA附接到支撑体7。然而,连接器支撑工具IOA可具有能够联接到诸如支撑体7或布线工具的另一个构件的联接结构。因此,在用于将电线以预定形状保持在线束中并保护电线的布线工具和适用于这样的布线工具的连接器支撑工具中,为了使得能够减少将设置在电线上的连接器固定在预定位置的操作所需的时间,并且减少用于生产所需的工时和成本,连接器支撑部15大致具有带有一个或多个凸起和一个或多个凹部的板的形式,并且通过与连接器91的联接部92接合而支撑至少一个连接器91。在连接器支撑部15中,该对平行凹部151大致形成或限定从板状构件的外缘大致笔直地向内延伸的成对平行凹槽,并且联接部92的该对平行凸起
921至少部分地装配到该对凹槽中。在连接器支撑部15中,中间板部152是在该对平行凹部151之间的部分,其至少部分地插入在连接器91的外表面和联接部92的梁部922之间的间隙中并且形成有孔153,形成在梁部922上的对向凸起923能够至少部分地装配到或插入到该孔153中。〈其它〉在上述布线工具10中,基部I和覆盖部2通过经由至少一个连接部3连接而整体地或一体地形成。然而,基部I和覆盖部2可由不同构件形成,这些构件可以整体地或可以不整体地连接到彼此。此外,可以在布线工具10的基部I中使用不形成有凸起111的大致平坦的布线部
11。此外,基部I的布线部11可形成有特别地大致以网眼状或网状图案连续的一个或多个凸起和/或一个或多个凹槽。这样的凸起或凹槽也实现了增加布线部11的刚度的效果。此外,基部I和覆盖部2可以是通过树脂注塑成型获得的构件。布线工具10和连接器支撑工具IOA特别地是这样的构件该构件大致形成为特别地基本上仅在竖直方向(线性方向)上带有一个或多个凸起和一个或多个凹部的板,并且该构件容易通过真空形成板状树脂构件而获得。因此,就生产工时和生产成本而言,布线工具10和连接器支撑工具IOA为优选地通过真空形成平板形式的构件而获得的构件。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支撑工具(10A),用于通过与连接器(91)的联接部(92)相接合来支撑所述连接器(91),所述连接器(91)与相应的电线(9)的一个或多个端部相连, 其中,所述连接器(91)包括 成对的平行凸起(921),所述平行凸起(921)从所述连接器(91)的外表面凸出,并且大致平行地笔直延伸; 梁部(922),所述梁部(922)形成为与所述连接器(91)的外表面相隔一定距离,并且位于该对平行凸起(921)之间,和 对向凸起(923),所述对向凸起(923)形成为从所述梁部(922)朝着所述连接器(91)的外表面凸出, 其中,所述连接器支撑工具(10A)包括至少ー个连接器支撑部(15 ; 18),所述连接器支撑部(15 ;18)包括 成对的平行凹部(151 ),所述平行凹部(151)形成从所述连接器支撑部(15 ; 18)的外缘大致笔直地向内延伸的成对的平行凹槽,所述连接器(91)的联接部(92)的成对平行凸起(921)至少部分地装配到所述成对凹槽中,和 中间板部(152),所述中间板部(152)形成在所述成对的平行凹部(151)之间,并形成有孔或凹部(153),当所述中间板部(152)至少部分地插入到位于所述连接器(91)的外表面和所述联接部(92)的梁部(922)之间的间隙中时,所述对向凸起(923)能够至少部分地装配到所述孔或凹部(153)中。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器支撑工具,其中,所述连接器支撑部(15;18)由具有一个或多个凸起和一个或多个凹部的板状构件制成或者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凸起和ー个或多个凹部的板状构件,并且所述成对的平行凹槽从所述板状构件的外缘大致笔直地向内延伸。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支撑工具,其中,位于所述中间板部(152)的两侧和所述成对的平行凹部(151)之间的相应的边界部分被向内切割。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连接器支撑工具,其中,所述中间板部(152)的内侧还形成有内侧凹部(155),所述内侧凹部是这样的部件其形成的凹槽连接由所述成对的平行凹部(151)所形成的成对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支撑工具,其中,所述中间板部(152)的内侧还形成有内侧凹部(155),所述内侧凹部是这样的部件其形成的凹槽连接由所述成对的平行凹部(151)所形成的成对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连接器支撑工具,其中,所述连接器支撑工具(10A)由这样的部件制成所述部件通过对大致呈平板状的树脂构件进行真空成形而形成有凸起和凹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支撑工具,其中,所述连接器支撑工具(10A)由这样的部件制成所述部件通过对大致呈平板状的树脂构件进行真空成形而形成有凸起和凹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支撑工具,其中,所述连接器支撑工具(10A)由这样的部件制成所述部件通过对大致呈平板状的树脂构件进行真空成形而形成有凸起和凹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支撑工具,其中,所述连接器支撑工具(10A)由这样的部件制成所述部件通过对大致呈平板状的树脂构件进行真空成形而形成有凸起和凹部。
10.一种布线工具(10),所述布线工具(10)包括用于将ー根或多根电线(9)保持在指定形状的板状构件,所述ー根或多根电线(9)的端部上安装有至少ー个连接器(91),所述连接器(91)形成有联接部(92),所述联接部(92)包括 成对的平行凸起(921),所述平行凸起(921)从所述连接器(91)的外表面凸出,并大致平行地笔直延伸; 梁部(922),所述梁部(922)形成在该对平行凸起(921)之间,并且与所述连接器(91)的外表面相隔一定距离;和 对向凸起(923),所述对向凸起(923)形成为从所述梁部(922)朝着所述外表面凸出,其中 所述板状构件是具有一个或多个凸起和一个或多个凹部的大致板形的构件,并且包括 布线部(11),所述布线部(11)大致面向能够至少部分地布置所述ー根或多根电线(9 )的布线空间(90); 至少ー个框架部(13),所述至少一个框架部(13)形成在所述布线部(11)的外侧,且形成所述板状构件的外缘部分;和 连接器支撑部(15 ;18),所述连接器支撑部(15 ;18)形成在所述框架部(13)的一部分上,并且位于从所述布线部(11)布置到所述框架部(13)的所述电线(9)的端部上的所述连接器(91)固定至所述连接器支撑部(15 ;18);并且 所述连接器支撑部(15 ;18)形成有 成对的平行凹部(151),所述平行凹部(151)形成从所述板状构件的框架部(13)的外缘大致笔直地向内延伸的成对的平行凹槽,所述连接器(91)的联接部(92)的成对的平行凸起(921)至少部分地装配到所述成对凹槽中;和 中间板部(152),所述中间板部(152)是位于所述成平行凹部(151)之间的部分,并且形成有孔或凹部(153),当所述中间板部(152)至少部分地插入到位于所述连接器(91)的外表面和所述联接部(92)的梁部(922)之间的间隙时,所述对向凸起(923)能够至少部分地装配到所述孔或凹部(153)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布线工具,其中,位于所述中间板部(152)的两侧和所述成对的平行凹部(151)之间的相应的边界部分被向内切割。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布线工具,其中,所述中间板部(152)的内侧还形成有内侧凹部(155 ),所述内侧凹部是这样的部件其形成的凹槽连接由所述成对的平行凹部(151)所形成的成对凹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布线工具,其中,所述连接器支撑工具(IOA)由这样的部件制成所述部件通过对大致呈平板状的树脂构件进行真空成形而形成有凸起和凹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布线工具,其中,所述连接器支撑工具(10A)由这样的部件制成所述部件通过对大致呈平板状的树脂构件进行真空成形而形成有凸起和凹部。
15.一种线束(100),包括 一根或多根电线(9),所述ー根或多根电线(9)的端部上安装有连接器(91),所述连接器(91)形成有联接部(92),所述联接部(92)包括成对的平行凸起(921),所述平行凸起(921)从所述连接器(91)的外表面凸出,并大致平行地笔直延伸; 梁部(922),所述梁部(922)形成在所述平行凸起(921)之间,并且与所述连接器(91)的外表面相隔一定距离;和 对向凸起(923),所述对向凸起(923)形成为从所述梁部(922)朝着所述外表面凸出; 以及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0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布线工具(1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支撑工具、布线工具和线束。连接器支撑部(15)呈具有凸起和凹部的板形,且通过与连接器(91)的联接部(92)接合而支撑连接器。在连接器支撑部中,成对平行凹部(151)形成从板状构件的外缘向内笔直延伸的成对平行凹槽,并且联接部的成对平行凸起(921)装配到该对凹槽中。在连接器支撑部中,中间板部(152)是位于该对平行凹部(151)之间的部分,其插入在连接器的外表面和联接部的梁部之间的间隙中,并且形成有孔(153),形成在梁部(922)上的对向凸起(923)能够装配到该孔中。
文档编号H01R13/73GK102868073SQ20121023224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5日
发明者藤冈良辅, 山野能章, 笠松敦志, 山下浩 申请人: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