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电缆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46398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压电缆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电缆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用于传输较高电压的电力电缆一般采用专用的高压电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压电缆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高压电缆中,对电缆的致密度要求非常高,要求内部导电层外层之间没有间隙。 如果导体中内部导电层之间存在间隙,则导体中内部各个导电层之间的接触面为不规则形状,这就可以能导致不规则接触面处电场增大,从而在高压电力传输时电缆被击穿。
因此,如何在现有高压电缆的结构基础上,通过结构优化设计提高高压电缆导体中内部各个导电层之间的致密度,消除间隙而造成电缆被击穿的风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在于提出一种高压电缆及其生产工艺,高压电缆导体中内部各个导电层之间的致密度非常高,从而消除了间隙而造成电缆被击穿的风险。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种高压电缆,所述高压电缆包括导体和围绕所述导体的导电层以及围绕所述导电层的绝缘层,其中,所述导体包括线芯以及围绕所述线芯设有直导线层,从所述直导线层向外依次螺旋缠绕至少第一螺旋导线层、第二螺旋导线层、第三螺旋导线层、第四螺旋导线层和第五螺旋导线层,在所述导体中,第四螺旋导线层和第五螺旋导线层的层绞方向相同, 第一螺旋导线层、第二螺旋导线层和第三螺旋导线层中至少一个与第四螺旋导线层和第五螺旋导线层的层绞方向相反。
优选地,第一螺旋导线层、第二螺旋导线层、第三螺旋导线层、第四螺旋导线层和第五螺旋导线层的螺旋角度为15-40度。
优选地,所述第五螺旋导线层的绞距小于第四螺旋导线层的绞距,并且,第五螺旋导线层与第四螺旋导线层的绞距之差不小于所述导体外径的两倍。
优选地,所述导体的横截面积为800mm2以上。
优选地,所述导线层为在所述导体外周的挤出型导电层。
一种高压电缆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在导线外周缠绕直导线层,在直导线层的外周从内到外依次螺旋缠绕至少第一螺旋导线层、第二螺旋导线层、第三螺旋导线层、第四螺旋导线层和第五螺旋导线层得到导体,其中,第四螺旋导线层和第五螺旋导线层的层绞方向相同,第一螺旋导线层、第二螺旋导线层和第三螺旋导线层中至少一个与第四螺旋导线层和第五螺旋导线层的层绞方向相反;
在所述导体的外周挤出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与所述导体的第五螺旋导线层接触;
在所述导电层的外周挤出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覆所述导电层,得到所述高压电缆。
优选地,第一螺旋导线层、第二螺旋导线层、第三螺旋导线层、第四螺旋导线层和第五螺旋导线层在螺旋缠绕过程中,其螺旋角度为15-40度。
优选地,在螺旋缠绕过程中,所述第五螺旋导线层的绞距小于第四螺旋导线层的绞距,第五螺旋导线层与第四螺旋导线层的绞距之差不小于所述导体外径的两倍。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公开,本发明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压电缆中,所述高压电缆包括导体和围绕所述导体的导电层以及围绕所述导电层的绝缘层,所述导体包括线芯和围绕所述线芯设有直导线层以及所述直导线层从内到外依次螺旋缠绕至少第一螺旋导线层、第二螺旋导线层、第三螺旋导线层、 第四螺旋导线层和第五螺旋导线层,在所述导体中,第四螺旋导线层和第五螺旋导线层的层绞方向相同,第一螺旋导线层、第二螺旋导线层和第三螺旋导线层中至少一个与第四螺旋导线层和第五螺旋导线层的层绞方向相反。通过上述结构设计,高压电缆导体中内部各个导电层之间的致密度非常高,从而消除了间隙而造成电缆被击穿的风险。


图I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压电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I所示,图I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压电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压电缆,包括导体和围绕所述导体的导电层8以及围绕所述导电层8的绝缘层9,其中,所述导体包括线芯I以及围绕所述线芯I设有直导线层2,从所述直导线层2向外依次螺旋缠绕至少第一螺旋导线层3、第二螺旋导线层4、第三螺旋导线层5、第四螺旋导线层6和第五螺旋导线层7,在所述导体中,第四螺旋导线层6和第五螺旋导线层7的层绞方向相同,第一螺旋导线层3、第二螺旋导线层4和第三螺旋导线层5中至少一个与第四螺旋导线层6和第五螺旋导线层7的层绞方向相反。
在上述基础技术方案中,第一螺旋导线层3、第二螺旋导线层4、第三螺旋导线层 5、第四螺旋导线层6和第五螺旋导线层7的螺旋角度为15-40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螺旋导线层7的绞距小于第四螺旋导线层6的绞距,并且,第五螺旋导线层7与第四螺旋导线层6的绞距之差不小于所述导体外径的两倍。
所述导体的横截面积为800mm2以上。
在上述高压电缆中,设置在导体外层的所述导线层为在所述导体外周的挤出型导电层8。
上述高压电缆中,所述高压电缆包括导体和围绕所述导体的导电层8以及围绕所述导电层8的绝缘层9,所述导体包括线芯I和围绕所述线芯I设有直导线层2以及所述直导线层2从内到外依次螺旋缠绕至少第一螺旋导线层3、第二螺旋导线层4、第三螺旋导线层5、第四螺旋导线层6和第五螺旋导线层7,在所述导体中,第四螺旋导线层6和第五螺旋导线层7的层绞方向相同,第一螺旋导线层3、第二螺旋导线层4和第三螺旋导线层5中至少一个与第四螺旋导线层6和第五螺旋导线层7的层绞方向相反。通过上述结构设计,高压电缆导体中内部各个导电层8之间的致密度非常高,从而消除了间隙而造成电缆被击穿的风险。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上述高压电缆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I、在导线外周缠绕直导线层2,在直导线层2的外周从内到外依次螺旋缠绕至少第一螺旋导线层3、第二螺旋导线层4、第三螺旋导线层5、第四螺旋导线层6和第五螺旋导线层7得到导体,其中,第四螺旋导线层6和第五螺旋导线层7的层绞方向相同,第一螺旋导线层3、第二螺旋导线层4和第三螺旋导线层5中至少一个与第四螺旋导线层6和第五螺旋导线层7的层绞方向相反;
S2、在所述导体的外周挤出导电层8,所述导电层8与所述导体的第五螺旋导线层 7接触;
S3、在所述导电层8的外周挤出绝缘层9,所述绝缘层9包覆所述导电层8,得到所述高压电缆。
在步骤SI中,第一螺旋导线层3、第二螺旋导线层4、第三螺旋导线层5、第四螺旋导线层6和第五螺旋导线层7在螺旋缠绕过程中,其螺旋角度为15-40度。
在步骤SI中,在螺旋缠绕过程中,所述第五螺旋导线层7的绞距小于第四螺旋导线层6的绞距,第五螺旋导线层7与第四螺旋导线层6的绞距之差不小于所述导体外径的两倍。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发明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高压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电缆包括导体和围绕所述导体的导电层(8) 以及围绕所述导电层(8)的绝缘层(9),其中,所述导体包括线芯(I)以及围绕所述线芯(I) 设有直导线层(2),从所述直导线层(2)依次向外螺旋缠绕至少第一螺旋导线层(3)、第二螺旋导线层(4)、第三螺旋导线层(5)、第四螺旋导线层(6)和第五螺旋导线层(7),在所述导体中,第四螺旋导线层(6)和第五螺旋导线层(7)的层绞方向相同,第一螺旋导线层(3)、 第二螺旋导线层(4)和第三螺旋导线层(5)中至少一个与第四螺旋导线层(6)和第五螺旋导线层(7)的层绞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压电缆,其特征在于,第一螺旋导线层(3)、第二螺旋导线层(4)、第三螺旋导线层(5)、第四螺旋导线层(6)和第五螺旋导线层(7)的螺旋角度为 15-40 度。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压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螺旋导线层(7)的绞距小于第四螺旋导线层(6)的绞距,并且,第五螺旋导线层(7)与第四螺旋导线层(6)的绞距之差不小于所述导体外径的两倍。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压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的横截面积为800mm2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压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层为在所述导体外周的挤出型导电层(8)。
6.一种高压电缆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导线外周缠绕直导线层(2),在直导线层(2)的外周从内到外依次螺旋缠绕至少第一螺旋导线层(3)、第二螺旋导线层(4)、第三螺旋导线层(5)、第四螺旋导线层(6)和第五螺旋导线层(7)得到导体,其中,第四螺旋导线层(6)和第五螺旋导线层(7)的层绞方向相同,第一螺旋导线层(3)、第二螺旋导线层(4)和第三螺旋导线层(5)中至少一个与第四螺旋导线层(6)和第五螺旋导线层(7)的层绞方向相反;在所述导体的外周挤出导电层(8),所述导电层(8)与所述导体的第五螺旋导线层(7) 接触;在所述导电层(8 )的外周挤出绝缘层(9 ),所述绝缘层(9 )包覆所述导电层(8 ),得到所述高压电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压电缆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螺旋导线层(3)、第二螺旋导线层(4)、第三螺旋导线层(5)、第四螺旋导线层(6)和第五螺旋导线层(7)在螺旋缠绕过程中,其螺旋角度为15-40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压电缆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螺旋缠绕过程中,所述第五螺旋导线层(7)的绞距小于第四螺旋导线层(6)的绞距,第五螺旋导线层(7)与第四螺旋导线层(6)的绞距之差不小于所述导体外径的两倍。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电缆,所述高压电缆包括导体和围绕所述导体的导电层以及围绕所述导电层的绝缘层,其中,所述导体包括线芯以及围绕所述线芯设有直导线层,从所述直导线层向外依次螺旋缠绕至少第一螺旋导线层、第二螺旋导线层、第三螺旋导线层、第四螺旋导线层和第五螺旋导线层,在所述导体中,第四螺旋导线层和第五螺旋导线层的层绞方向相同,第一螺旋导线层、第二螺旋导线层和第三螺旋导线层中至少一个与第四螺旋导线层和第五螺旋导线层的层绞方向相反。通过上述结构设计,高压电缆导体中内部各个导电层之间的致密度非常高,从而消除了间隙而造成电缆被击穿的风险。
文档编号H01B13/00GK102982881SQ20121049702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9日
发明者张元船, 华齐东 申请人:安徽徽宁电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