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34796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结构。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供电源泉,比如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及其他很多特种设备等等,都需要大容量,大功率的动力电池来提供电力支撑,这类电池不需要经常取出电池和更换,所以对电池的形状限制也不苛刻,然而现有的电池形状一般都是圆柱体或者长方体,当设计选用这些电池时,需要提前对其预留空位,给其他零件的设计带来了很苛刻的要求,既不利于空间的利用,也限制了载体电池容量的增加,圆柱体或者长方体的结构并不有利于电池容量和电池能量密度的增加,生产、制造、安装、维护也不方便,迫切需要电池结构和外形能更加自由、实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结构,本实用新型可根据载体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载体空间,可设置为任意平面体形状,既让载体的空间利用率最大化,也让电池可用容量最大化,还可以通过调整极性层、介质层的厚度或材质,为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留有进化空间,本结构适用新能源锂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结构,极性板可以多点设置,也可以设置为包裹式、带状等,极性板和极性块大小的选择,可以调配充电的均衡性和充电速度。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结构,包括能量交换核心块,所述能量交换核心块与层叠累积误差补偿兼散热层和极性块连接,所述的极性块与极性板连接,所述的极性板与电池外壳和外接电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能量交换核心块由介质层、极性层和层叠累积误差补偿兼散热层组成,所述介质层与极性层相互层叠设置,并且在层叠单元最外层设置有层叠累积误差补偿兼散热层。进一步的,所述的极性块正向设置则为正极性块,倒置则为负极性块,所述极性板与正极性块连接作为正极板,与负极性块连接作为负极板。进一步的,所述极性块由极性块介质层、极性块极性层和层叠累积误差补偿兼散热层组成,所述极性块介质层与极性块极性层相互层叠设置,并且在层叠单元最外层设置有层叠累积误差补偿兼散热层。进一步的,所述介质层、极性层、极性块介质层和极性块极性层厚度都为同一个基准厚度的倍数,所述介质层、极性层和极性块极性层为一个基准厚度,所述极性块介质层的中间层为三个基准厚度,边缘层为两个基准厚度。进一步的,所述的层叠累积误差补偿兼散热层还与能量交换核心块和电池外壳连接。[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根据载体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载体空间,可设置为任意平面体形状,既让载体的空间利用率最大化,也让电池可用容量最大化,还可以通过调整极性层、介质层的厚度或材质,为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闻留有进化空间。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单个能量交换单元的截面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极性块的截面正向设置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能量交换核心块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池组的截面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外形为任意平面体形状时的截面图。图中标号说明:1、能量交换核心块,2、极性块,3、电池外壳,4、介质层,5、极性层,
6、层叠累积误差补偿兼散热层,7、极性块介质层,8、极性块极性层,9、极性板,10、外接电路,201、正极性块,202、负极性块,701、中间层,702、边缘层,901、正极板,902、负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参照图1至图4所示,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结构,包括能量交换核心块1,所述能量交换核心块I与层叠累积误差补偿兼散热层6和极性块2连接,所述的极性块2与极性板9连接,所述的极性板9与电池外壳3和外接电路10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能量交换核心块I由介质层4、极性层5和层叠累积误差补偿兼散热层6组成,所述介质层4与极性层5相互层叠设置,并且在层叠单元最外层设置有层叠累积误差补偿兼散热层6。进一步的,所述的极性块2正向设置则为正极性块201,倒置则为负极性块202,所述极性板9与正极性块201连接作为正极板901,与负极性块202连接作为负极板902。进一步的,所述极性块2由极性块介质层7、极性块极性层8和层叠累积误差补偿兼散热层6组成,所述极性块介质层7与极性块极性层8相互层叠设置,并且在层叠单元最外层设置有层叠累积误差补偿兼散热层6。进一步的,所述介质层4、极性层5、极性块介质层7和极性块极性层8厚度都为同一个基准厚度的倍数,所述介质层4、极性层5和极性块极性层8为一个基准厚度,所述极性块介质层7的中间层701为三个基准厚度,边缘层702为两个基准厚度。进一步的,所述的层叠累积误差补偿兼散热层6还与能量交换核心块I和电池外壳3连接。[0028]如图5所示,进一步的,所述能量交换核心块I的形状为任意形状,根据需求对其设计。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本实用新型可根据零件排版完成后预留的空间进行设计电池,并且无需考虑空间的形状,通过不规则形状的设计,可以很好的使用预留空间。如图1所示,当电池量需求较小时,使用单个能量交换核心块单元组成的电池即可。如图4所示,当电池量需求较大时,只需将多个单个能量交换核心块单元堆叠组合连接即可,这样大大减小了堆叠产生的堆叠误差,提闻了生广良率。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能量交换核心块(1),所述能量交换核心块(I)与层叠累积误差补偿兼散热层(6)和极性块(2)连接,所述的极性块(2)与极性板(9)连接,所述的极性板(9)与电池外壳(3)和外接电路(1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交换核心块(I)由介质层(4)、极性层(5)和层叠累积误差补偿兼散热层(6)组成,所述介质层(4)与极性层(5)相互层叠设置,并且在层叠单元最外层设置有层叠累积误差补偿兼散热层(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极性块(2)正向设置则为正极性块(201),倒置则为负极性块(202),所述极性板(9)与正极性块(201)连接作为正极板(901 ),与负极性块(202 )连接作为负极板(902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块(2)由极性块介质层(7)、极性块极性层(8)和层叠累积误差补偿兼散热层(6)组成,所述极性块介质层(7)与极性块极性层(8)相互层叠设置,并且在层叠单元最外层设置有层叠累积误差补偿兼散热层(6)。
5.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层(4 )、极性层(5 )、极性块介质层(7 )和极性块极性层(8 )厚度都为同一个基准厚度的倍数,所述介质层(4)、极性层(5)和极性块极性层(8)为一个基准厚度,所述极性块介质层(7)的中间层(701)为三个基准厚度,边缘层(702)为两个基准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层叠累积误差补偿兼散热层(6 )还与能量交换核心块(I)和电池外壳(3 )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结构,包括能量交换核心块,所述能量交换核心块与层叠累积误差补偿兼散热层和极性块连接,所述的层叠累积误差补偿兼散热层与所述的能量交换核心块和电池外壳连接,所述的极性块与极性板连接,所述极性板与电池外壳和外接电路连接,所述的极性块正向设置即为正极性块,倒置则为负极性块,所述极性板与正极性块连接则为正极板,与负极性块连接则为负极板。本实用新型基于现有的制造工艺,制作简便,结构简单,容易安装、拆卸和维护,可根据实际载体的需要,制造出适合载体的任意平面体形状动力电池,充分利用载体的有效空间,将载体空间利用最大化,也让动力电池可用容量最大化。
文档编号H01M10/04GK202996971SQ20122052383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3日
发明者征茂德, 陈巧云, 征建高 申请人:苏州征之魂专利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