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用液口栓以及具备该蓄电池用液口栓的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30071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蓄电池用液口栓以及具备该蓄电池用液口栓的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蓄电池用液口栓及具备其的蓄电池,该蓄电池用液口栓能够维持补充效率且抑制过滤器的性能下降。该蓄电池用液口栓具备:栓主体(40),其装配在形成于电池壳体(10)的注液口(25)上,并且是延伸到所述电池壳体的电解液中的中空形状,且具有连通内部空间(S)和外部的开口(41A);以及盖体(90),其开闭自如地封盖所述开口,所述栓主体具有:通过孔(55),其形成在所述电池壳体内的电解液面的上方,连通所述内部空间和所述电池壳体内,并供在所述电池壳体内产生的气体通过;以及连通孔(65),其形成在所述电池壳体内的电解液中,并连通所述内部空间和所述电池壳体内,该蓄电池用液口栓还具备堵塞所述通过孔的过滤器(80)。
【专利说明】蓄电池用液口栓以及具备该蓄电池用液口栓的蓄电池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蓄电池的注液口设置的液口栓。
【背景技术】
[0002]例如,铅蓄电池的液口栓具有将因充放电反应而在电池内部产生的气体排出到外部的排气通路,在该排气通路上设置过滤器。在下述专利文献I的液口栓中,是一种设置过滤器以堵塞液口栓的内部空间的构造。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液口栓中,是一种在盖的内表面设置过滤器,在液口栓的盖上形成排气口的构造。
[0003]在先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20980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52-22530号公报
[0007]铅蓄电池等蓄电池通过排出因充电反应而产生的气体,电解液减少,因此,例如需要定期进行精制水等的补充。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I的液口栓的构造中,由于液口栓的内部空间由过滤器堵塞,所以补充效率差。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液口栓的构造中,过滤器被安装在每次补充时开闭的盖体上。因此,在打开盖体时,过滤器露出到外部,灰尘或尘垢容易附着,过滤器的性能容易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要解决的问题是,维持补充效率,且抑制过滤器的性能下降。
[0009]本说明书公开的蓄电池用液口栓,其具备:
[0010]栓主体,该栓主体装配在形成于电池壳体的注液口,并且是延伸到所述电池壳体的电解液中的中空形状,且具有连通内部空间和外部的开口 ;以及
[0011]盖体,该盖体开闭自如地封盖所述栓主体的所述开口,
[0012]所述栓主体具有:
[0013]通过孔,该通过孔形成在所述电池壳体内的电解液面的上方,并使所述内部空间和所述电池壳体内连通,且供在所述电池壳体内产生的气体通过;以及
[0014]连通孔,该连通孔形成在所述电池壳体内的电解液中,并连通所述内部空间和所述电池壳体内,
[0015]所述蓄电池用液口栓还具备堵塞所述通过孔的第一过滤器。
[0016]实用新型效果
[0017]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维持补充效率,且抑制过滤器的性能下降。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实施方式I的铅蓄电池的立体图。[0019]图2是液口栓的侧视图。
[0020]图3是液口栓的后视图(从B方向观察图2的图)。
[0021]图4是图1的A-A线剖面图(表示盖上盖体的状态)。
[0022]图5是表示过滤器的安装构造的剖面图。
[0023]图6是图1的A-A线剖面图(表示打开盖体的状态)。
[0024]图7是实施方式2的液口栓的分解立体图(表示从栓主体将过滤器分离的状态)。
[0025]图8是其他实施方式的液口栓的侧视图。
[0026]图9是其他实施方式的液口栓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实施方式的概要)
[0028]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池用液口栓的概要进行说明。本蓄电池用液口栓具备栓主体和盖体,所述栓主体装配于在电池壳体上形成的注液口,并是延伸到所述电池壳体的电解液中的中空形状,且具有使内部空间与外部连通的开口 ;所述盖体开闭自如地封盖所述栓主体的开口。所述栓主体具有:使所述栓主体的内部空间与外部连通的开口 ;开闭自如地封盖所述开口的盖体;形成在所述电池壳体内的电解液面的上方,且使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电池壳体内连通,并供在所述电池壳体内产生的气体通过的通过孔;以及形成在所述电池壳体内的电解液中,且使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电池壳体内连通的连通孔,另外,还具备堵塞所述通过孔的过滤器。
[0029]在该构成中,在电池壳体内的电解液面的上方形成的通过孔由过滤器堵塞,在电解液中形成的连通孔未被过滤器堵塞。因此,在从液口栓补充时,补充液从没有过滤器的连通孔被补充到电池壳体内,因此过滤器不会成为障碍,补充效率不会下降。另外,在电池壳体内产生的气体并不是从电解液中的连通孔排出,而是从电解液的上方的通过孔经由过滤器而排出。因此,能够利用过滤器除去气体中所含的电解液酸雾等不需要成分,因此可以防止这些不需要成分与气体一起被排出到外部。而且,该过滤器配置在栓主体内,灰尘或尘垢难以附着。由以上可知,能够维持补充效率,且能够抑制过滤器的性能下降。
[0030]在本蓄电池用液口栓中,所述通过孔朝向上方延伸。若将通过孔做成朝向上方延伸的形状,则能够确保从通过孔的上端到液面的距离。因此,即便在电解液的液面比想定的变高时,通过孔或过滤器的一部分也确保比电解液的液面高的位置。因此,能够将在电池壳体内产生的气体通过栓主体的过滤器而可靠地排出到外部。
[0031 ] 在本蓄电池用液口栓中,相对于所述栓主体设有多个所述通过孔。在该构成中,与将通气孔仅设于I部位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在电池壳体内产生的气体高效导入栓主体的内部空间,气体的排气性能提高。另外,通过设有多个通过孔,过滤器也设有多个,与将过滤器仅设于I部位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抑制过滤器的性能下降。
[0032]在本蓄电池用液口栓中,所述栓主体呈柱体状,将所述通过孔相对于所述栓主体的周侧面在周向上等间隔设置。在该构成中,能够将在电池壳体内产生的气体从栓主体的整个周围导入,气体的排气性能提高。进而,相对于栓主体的内部空间能够在周向上均等导入,能够降低多个过滤器的性能的偏差。
[0033]在本蓄电池用液口栓中,所述栓主体呈柱体状,所述通过孔相对于所述栓主体的周侧面在周向上形成有多个,所述过滤器呈环状形状,并装配在所述栓主体的周侧面,且覆盖所述多个通过孔。在该构成中,由于过滤器的表面积大,所以能够增大过滤器的容量。
[0034]在本蓄电池用液口栓中,所述栓主体具有与所述电池壳体内的电解液面大致平行的底部,所述连通孔贯穿所述底部而形成。在该构成中,补充液容易流入电池壳体内,能够提高补充效率。
[0035]在本蓄电池用液口栓中,在所述盖体上设有:将通过了所述内部空间的气体排出至IJ外部的排气孔;以及从所述内部空间侧堵塞所述排气孔的过滤器。在该构成中,能够进一步防止不需要成分与气体一起被排出到外部。
[0036]在本蓄电池用液口栓中,在所述栓主体上设有密封与所述电池壳体的所述注液口之间的间隙的环状的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的剖面是矩形。在该构成中,与剖面是圆状的所谓O形环相比,成形加工性优越,能够实现低成本化。
[0037]<实施方式1>
[0038]通过图1至图6说明实施方式I。
[0039]1.铅蓄电池I与液口栓30的构造
[0040]铅蓄电池I是搭载于例如叉车等上的通气式铅蓄电池(也称为开放式铅电池),如图1所示,其具备电池壳体10、正极端子27A、负极端子27B、液口栓30。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设电池壳体10的横宽度方向为X方向,设电池壳体10的进深方向为Y方向,设电池壳体10的上下方向为Z方向。
[0041]电池壳体10具备上表面开放的呈箱型的电槽11、以及盖部件21。电槽11例如是合成树脂制的,在槽内,如图4所示配置有电解液Q和极板群(相当于发电要素)15。极板群15由正极板15A、负极板15B、及隔开两极板15A、15B的隔板15C构成,极板群15沿着电槽11的进深方向(Y方向)排列。
[0042]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不使极板15A、15B从电解液Q露出,电解液Q的液面F被管理在图4所示的下限L与上限H之间。如此管理电解液Q的液面F的理由是因为:如果在极板12A、15B的一部分从电解液Q露出的状态下使用电池,则极板15A、15B劣化,缩短电池的寿命。在此所谓的“管理”,是指定期地确认液面F的位置,在电解液Q减少而液面F接近下限L时,补充精制水,将电解液Q的液面保持于上限H与下限L的范围内。
[0043]盖部件21是树脂制的,且形成为可以封盖电槽11的大小,从而封盖住电槽11的上表面。盖部件21在组装到电槽11上后,相对于电槽11通过热熔敷等而将整周熔敷。
[0044]在盖部件21的X方向两侧,如图1所示,设有正极端子27A和负极端子27B。正极端子27A和负极端子27B将盖部件21上下贯穿,并通过图外的带状件相对于收容于电槽11内部的正负的极板15A、15B电连接。
[0045]而且,在通气式铅蓄电池I中,因充放电反应而在电池壳体10的内部产生气体,伴随着气体的排气,电解液Q减少,从而需要补充电解液,在盖部件21设有注液口 25。液口栓30安装在注液口 25,起到封闭注液口 25的功能,并且具备将在电池壳体10内部产生的气体G排出到壳体外的功能。
[0046]以下,参照图2?图6详细说明液口栓30的构造。
[0047]液口栓30如图2所示,具备栓主体40、密封圈70、以及盖体90。栓主体40是合成树脂制的,且呈中空的柱体状。具体地说,是一种在上表面形成开口 41A,在下表面形成底面壁62的有底筒型,且是通过在上表面形成的开口 41A,使得内部空间S与外部连通的构造。另外,栓主体40是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具有三段台阶的带台阶形状,其具备头部41、轴部51、前端部61。头部41、轴部51、前端部61的外径尺寸顺次形成得越来越小。
[0048]如图4所示,栓主体40在使前端部61朝下的状态下,组装于注液口 25,在将头部41留在盖部件21的上表面侧的同时,轴部51和前端部61贯穿注液口 25而被插通到电池壳体10内侧。而且,通过将在轴部51的外周面设置的拧入式的卡止部53卡止于盖部件21的内表面,由此,栓主体40成为相对于电池壳体10的盖部件21防止脱落的构造。
[0049]在头部41与轴部51的边界组装有密封圈70。密封圈70例如是橡胶制的,是剖面矩形的平衬垫,其呈圆环状。密封圈70如图4所示,通过在盖部件21和头部41之间弹性变形、并同时相对于轴部51的外周面密接,由此,起到对注液口 25和轴部51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的功能。需要说明的是,在密封圈70的剖面为矩形的情况下,与剖面为圆状的所谓O形环相比,成形加工性优越,可以实现低成本化。另外,密封圈70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密封部件”。
[0050]盖体90是合成树脂制的,呈与栓主体40的头部外径大致相同大小的圆形。盖体90相对于头部41的上缘部以可以旋转操作的方式连结,从而开闭自如地封盖在栓主体40的上表面形成的开口 41A。具体地说,如图3所示,在头部41的后部外周面的上缘部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铰链轴47。另一方面,在盖体90的后端部,设有左右一对的剖面C字型的连结部91。左右的连结部91相对于铰链轴47以可旋转的方式连结。因此,通过以铰链轴47为中心旋转,如图4、图6所示,可使盖体90在如下两个位置之问变位,其一是封盖栓主体40的头部41的位置,其二是打开栓主体40的头部41的位置。
[0051]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所示,在盖体90的内表面,形成有无间隙地嵌合于栓主体40的头部41的内周面的环状的肋92。而且,在肋92的外周面形成突起93,另一方面在头部41的内周面形成卡合槽43。在关闭盖体90时,设于肋92的外周面的突起93卡合于在头部41的内周面形成的卡合槽43,由此,成为盖体90相对于头部41被锁止的构造。
[0052]另外,如图1所示,在盖体90上形成有多个排气孔45 (本实施方式中有四个)。具体地说,排气孔45贯穿盖体90,从而起到将导入到栓主体40的内部空间S中的气体G排出到外部的功能(参照图4)。
[0053]另外,在栓主体40的轴部51与填充在电池壳体10内部的电解液Q之间的关系方面,栓主体40的轴部51的尺寸被设定成始终高于电解液Q的液面F。S卩,轴部51的下端的位置被设计成与电解液Q的液面F的上限H相对应,轴部51的整体被设定成未浸在电解液Q中。
[0054]在轴部51的外周面(周侧面)形成有通过孔55。通过孔55呈朝向上方(Z方向)延伸的形状,且在周方向上等间隔形成。具体地说,如图4所示,通过孔55以轴部51的下端为始端朝向上方延伸,上端位置与盖部件21的下表面大致一致。而且,通过孔55以避开卡止部53的方式,在周方向上以90°间隔形成于四处。
[0055]这些通过孔55起到使电池壳体10内与栓主体40的内部空间S连通,并使在电池壳体10内产生的气体G通过到栓主体40的内部空间S的功能。栓主体40的内部空间S构成气体G的排气路径(图4中以粗箭头线表示),通过了通过孔55而被导入栓主体40的内部空间S的气体G如图4所示,在内部空间S内上升后,从形成于盖体90的排气孔45被排出到外部。
[0056]另外,栓主体40具有过滤器80。过滤器80分别装配于各通过孔55,并分别堵塞各通过孔55。过滤器80通过由具有防水性的聚丙烯等塑料构成的塑料烧结多孔质体、氧化铝等多孔质陶瓷或多孔质玻璃形成。过滤器80是模仿通过孔55的形状的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长的形状,并相对于各通过孔55无问隙地嵌合。过滤器80具有相比于气体、液体更难以通过的大量的孔,从而起到从通过了通过孔55的气体G之中除去电解液酸雾等不需要成分的功能。
[0057]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相对于通过孔55的过滤器80的安装构造,如图5所示,可以采用利用在通过孔55的内壁上形成的槽部56和在过滤器80的侧面壁形成的突起86的卡
止构造。
[0058]另外,栓主体40的前端部61呈朝向下方平缓倾斜的锥状。前端部61对应于电解液Q的管理范围U,即对应于从下限L到上限H,如图4所示,当液面F在上限H时,前端部61的整体浸在电解液Q中,当液面F在下限L时,只是在前端部61的下表面形成的底面壁62浸在电解液Q中,除此以外,为从电解液Q露出的状态。底面壁62与电池壳体10内的电解液面大致平行,若电解液Q处于管理范围U,则始终是浸在电解液Q中的设定。需要说明的是,底面壁62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底部”。
[0059]在底面壁62的中央部形成有连通孔65。连通孔65上下贯穿底面壁62。连通孔65如图4所示,形成在电池壳体10内的电解液中,并连通栓主体40的内部空间S与电池壳体10内。连通孔65和栓主体40的内部空间S —起构成补充路径。即,在伴随着电解液Q的减少而进行补充的情况下,在打开盖体90后,只要从头部41的上表面侧向栓主体40的内侧补充即可,注入的补充液如图6所示,通过栓主体40的内部空间S,从连通孔65补充到电池壳体10的内部。
[0060]需要说明的是,将连通孔65设于前端部61的底面壁(液面的高度即使变化,相对于电解液Q也始终是浸在其中的部位)62的意图在于,若将连通孔65形成于从电解液Q露出的部位(例如,前端部61的外周面等),则在电池壳体10内产生的气体G的一部分不会通过过滤器80侧,而通过连通孔65进入内部空问S,因此与气体G —起将电解液酸雾一部分排出。若反着说,则对于栓主体40的外周面(更具体地说,是贯穿电池壳体10的部分的外周面)之中的、未浸在电解液Q中的部位,除通过孔55以外,预先形成为无孔形状,由此,必然能够使在电池壳体10内产生的气体G通向通过孔55。因此,能够利用过滤器80无遗漏地除去气体中所含的电解液酸雾。
[0061]另外,前端部61作为计量电解液Q的液面F的高度的指示器起作用。S卩,从打开盖体90的状态,往里看栓主体40的内部空间S时,通过看电解液Q的液面F是在轴部51和前端部61的台阶57的上方还是在台阶57的下方,由此能够判别液面F是在上限H的上方还是在下方。另外,通过看电解液Q的液面F是在底面壁62的上方还是在下方,由此可以判别液面F是在下限L的上方还是在下方。
[0062]2.效果说明
[0063]在本实施方式的液口栓30中,如图4所示,能够将在电池壳体10内产生的气体G按照栓主体40的通过孔55、栓主体40的内部空间S、排气孔45的路径排出到外部。另外,由于在通过孔55安装有过滤器80,因此在通过通过孔55时,能够除去气体G中所含的电解液酸雾等不需要成分。因此,能够防止电解液酸雾等不需要成分与气体G—起排出到外部。
[0064]而且,过滤器80安装在形成于轴部51的外周面的通过孔55上,因此,过滤器80不会堵塞栓主体40的内部空间S。因此,如图6所示,只要打开盖体90,从栓主体40的内部空间S通过形成于前端部61的底面壁62的连通孔65,就能向电池壳体10内补充,即便不将栓主体40从电池壳体10卸下,过滤器80也不会成为障碍,补充效率不会下降。另外,过滤器80配置在栓主体40内,灰尘或尘垢难以附着,能够抑制性能下降。
[006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液口栓30中,通过孔55是朝向上方延伸的形状。如果将通过孔55形成为向上方延伸的形状,则能够确保从通过孔55的上端到液面F的距离L (参照图4)。因此,即便在电解液Q的液面F比设想的高的情况下,通过孔55、过滤器80的一部分也可以确保比电解液Q的液面F高的位置。因此,能够将在电池壳体10内产生的气体G通过栓主体40的过滤器80可靠地排出到外部。
[0066]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使通过孔55的上端与盖部件21的下表面一致。盖部件21的下表面由于正位于液面F的物理的上限,所以通过使通过孔55的上端与盖部件21的下表面一致,从而即便在电池壳体10内产生的气体G超过管理上的上限H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栓主体40的内部空问S向外部可靠地排气。
[0067]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液口栓30中,相对于栓主体40的轴部51设有多个通过孔55。如此,与将通气孔55仅设于I部位的情况相比,能够高效地将在电池壳体10内产生的气体G导入栓主体40的内部空间S,气体G的排气性能提高。另外,通过设置多个通过孔55,也设置多个过滤器80,与将过滤器80仅设于I部位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抑制过滤器80的性能下降。
[0068]而且,通过孔55和过滤器80由于相对于栓主体40的外周面在周向上以等间隔设置,因此,可将在电池壳体10内产生的气体G从栓主体40的整个周围导入,气体的排气性能提高。进而,相对于栓主体40的内部空间S能够在周向上均等导入,能够减少多个过滤器80的性能的偏差。
[0069]进而,从形成于底面壁62的连通孔65注入补充液,因此,补充液容易流入电池壳体10内,能够提高补充效率。
[0070]<实施方式2>
[0071]通过图7说明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2的液口栓130相对于实施方式I的液口栓30而言,改变了过滤器的构造,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I共通。以下,说明相对于实施方式I而言的变更点。
[0072]实施方式2的液口栓130如图7所示,相对于栓主体140的轴部151,在周向上以等间隔形成有多个通过孔155。而且,相对于栓主体140的轴部151的外周面(周侧面),通过装配呈圆筒形状的过滤器180,从而成为由过滤器180 —并覆盖多个通过孔155的构造。
[0073]在该构造中,通过了通过孔155的气体G由于通过所有过滤器180,因此与实施方式I同样,能够从在电池壳体10内产生的气体G中除去电解液酸雾等不需要成分。另外,过滤器180由于设置于栓主体140的外周面,因此,过滤器180不会堵塞栓主体140的内部空问S。因此,与实施方式I同样,即便不将栓主体40从电池壳体10卸下,也可以进行辅充液的辅充作业。另外,实施方式2的过滤器180与实施方式I那样的直线形状的过滤器80相比,由于表面积大,因此能够增大过滤器的容量。
[0074]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方式2中,对于轴部151的外周面之中的、装配过滤器180的部位,与一般面之问带有台阶156。如此,在安装过滤器180时,由于其嵌在台阶156上,过滤器180的位置被限制,因此,能够防止过滤器180相对于通过孔155错位。
[0075]<其他实施方式>
[0076]本实用新型不限于由上述记载以及【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下面这样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
[0077](I)在实施方式I中,例示了相对于栓主体40,设置多组通过孔55和过滤器80,但通过孔55和过滤器80也可以只有一个。
[0078](2)在实施方式I中,例示了相对于盖体90设置排气孔45,但如图8所示,也可以在头部41的外周面设置多个排气孔145。
[0079](3)在实施方式I中,例示了过滤器80只设于通过孔55,但进一步地,其可以设于任意的部位。例如,作为任意的部位,如图9所示,可在形成于盖体90的环状的肋92的内侧安装从内部空间S侧堵塞盖体90的排气孔45的过滤器180。由此,能够进一步防止不需要成分与气体一起被排出到外部。
[0080]符号说明
[0081]I...铅蓄电池
[0082]10...电池壳体`
[0083]11…电槽
[0084]15...极板群(发电要素)
[0085]21...盖部件
[0086]25...注液口
[0087]30...液口栓
[0088]40...栓主体
[0089]41...头部
[0090]51...轴部
[0091]55...通过孔
[0092]61...前端部
[0093]62.--底部(底部)
[0094]65...连通孔
[0095]80...过滤器
[0096]90...盖体。
【权利要求】
1.一种蓄电池用液口栓,其具备: 栓主体,该栓主体装配在形成于电池壳体的注液口,并且是延伸到所述电池壳体的电解液中的中空形状,且具有连通内部空间和外部的开口 ;以及盖体,该盖体开闭自如地封盖所述栓主体的所述开口, 所述栓主体具有: 通过孔,该通过孔形成在所述电池壳体内的电解液面的上方,并使所述内部空间和所述电池壳体内连通,且供在所述电池壳体内产生的气体通过;以及 连通孔,该连通孔形成在所述电池壳体内的电解液中,并连通所述内部空间和所述电池壳体内, 所述蓄电池用液口栓还具备堵塞所述通过孔的第一过滤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用液口栓,其中, 所述通过孔朝向上方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用液口栓,其中, 相对于所述栓主体设有多个所述通过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池用液口栓,其中, 所述栓主体呈柱体状, 相对于所述栓主体的周侧面在周方向上以等间隔设置所述通过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池用液口栓,其中, 所述栓主体呈柱体状, 相对于所述栓主体的周侧面在周方向上形成多个所述通过孔, 所述第一过滤器呈环状形状,并装配在所述栓主体的所述周侧面,并覆盖所述多个通过孔。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用液口栓,其中, 所述栓主体具有与所述电池壳体内的电解液面大致平行的底部, 所述连通孔贯穿所述底部而形成。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用液口栓,其中, 在所述盖体上设有将通过了所述内部空间的气体排出到外部的排气孔以及从所述内部空间侧堵塞所述排气孔的第二过滤器。
8.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用液口栓,其中, 在所述栓主体上设有对与所述电池壳体的所述注液口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的环状的密封部件, 所述密封部件的剖面是矩形。
9.一种蓄电池,其具备: 收容电解液和发电要素的电池壳体;以及 装配在形成于所述电池壳体的注液口上的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用液口栓。
【文档编号】H01M2/12GK203536493SQ201320725462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3日
【发明者】榎本朋之, 田中阳子 申请人: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