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34771阅读:77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其能够防止端子接头相对于壳体的松动,并使得端子接头相对于壳体位于正确的位置。该连接器(1)具有:设置有端子收容室(11)和抵接部(13)的壳体(3);设置有被抵接部(15)的端子(5),当该端子(5)被收容并设置于端子收容室(11)时,被抵接部(15)与抵接部(13)抵接;设置有弹性凸部(17)、被收容并设置于端子收容室(11)的密封部件(7);和被设置于壳体(3),将弹性凸部(17)压缩,从而对端子(5)施加力,以使得被抵接部(15)推压抵接部(13)的后支架(9)。
【专利说明】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涉及使用密封部件以防止水等浸入壳体的端子收容室内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已知有图9所示的连接器301。该连接器301具有端子接头303、壳体305、后支架307、橡胶栓309和衬套(spacer ) 311。
[0003]端子接头303设有环状的凸缘部313。壳体305设有端子收容室315,在端子收容室315内设置有抵接部317。当端子接头303被设置于端子收容室315内时,凸缘部313与抵接部317抵接。
[0004]衬套311在壳体305设有端子接头303的状态下被设置于端子收容室315内。在该状态下,衬套311的一端与凸缘部313抵接。
[0005]橡胶栓309在壳体305设有端子接头303和衬套311的状态下被设置于端子收容室315内。在该状态下,橡胶栓309的一端与衬套311接触。而且,橡胶栓309和端子收容室315的内壁之间,以及橡胶栓309和从端子接头303延伸出的电线319之间被密封。
[0006]后支架307以壳体305设有端子接头303、衬套311以及橡胶栓309的状态下被设置于壳体305。由此防止端子接头303、衬套311以及橡胶栓309从端子收容室315脱落。
[0007]当连接器301接合有配对侧连接器(未图示)时,端子接头303的端部(如图9所示的比凸缘部313更靠左侧的端部)与配对侧连接器的端子相连接。
[0008]此外,作为上述现有连接器相关的技术文献,例如,可举出专利文献I。
[0009]在先技术文献
[0010]专利文献
[001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85961号公报实用新型内容
[0012]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3]然而,连接器301还期望消除端子接头303相对于壳体305的松动。S卩,还期望使抵接部317与凸缘部313接触、使凸缘部313与衬套311接触、使衬套311与橡胶栓309接触、使橡胶栓309与后支架307接触,以消除在图9的左右方向上的端子接头303相对于壳体305的松动。
[0014]为了消除端子接头303相对于壳体305的松动,需要端子接头303、壳体305、后支架307、橡胶栓309、衬套311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但是,将端子接头303等全部制成高精度部件在成本等方面非常困难。
[0015]因此,在实际的连接器301中,例如,在后支架307与橡胶栓309之间具有以尺寸L表不的微小间隙。
[0016]另外,在实际的连接器301中,使设于抵接部317处的穿设有端子接头303的部位323的小径部321的内径比端子接头303的部位323的外径稍大。
[0017]由此,不仅在图9中的左右方向,而且在以沿着图9的上下方向延伸的预定轴为中心的摆动和以沿着垂直于图9的纸面方向延伸的预定轴为中心的摆动的状态下,也将产生立而子接头303的松动。
[0018]而且还存在有端子接头303相对于壳体305的位置有可能变得不正确的问题。
[0019]本实用新型即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端子接头相对于壳体的松动,并使得端子接头相对于壳体位于正确的位置的连接器。
[0020]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21]技术方案I所述的实用新型为一种连接器,具有:壳体,该壳体设置有端子收容室和抵接部;端子,该端子设置有被抵接部,当该端子被收容并设置于上述端子收容室时,上述被抵接部与上述抵接部抵接;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设置有弹性凸部,被收容并设置于上述端子收容室;和后支架,通过将该后支架设置于上述壳体而将上述弹性凸部压缩,从而对上述端子施加力,以使得上述被抵接部推压上述抵接部。
[0022]技术方案2所述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I所述的连接器中,上述密封部件包括刚性部和形成上述弹性凸部的弹性部,当上述密封部件被收容并设置于上述端子收容室时,通过上述刚性部与端子收容室的内壁的卡合,对上述密封部件进行定位。
[0023]技术方案3所述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I或2所述的连接器中,上述弹性凸部被设置在上述密封部件的外周侧。
[0024]技术方案4所述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I?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中,上述弹性凸部沿上述密封部件的圆周方向断续(间断)设置。
[0025]技术方案5所述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I?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中,在上述被抵接部和上述密封部件之间,具有设置在上述端子收容室的衬套,当上述后支架被设置于上述壳体时,上述抵接部与上述后支架共同夹持上述被抵接部、上述衬套和上述密封部件,且上述衬套和上述密封部件形成为一体。
[0026]实用新型的效果
[0027]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端子接头相对于壳体的松动、使得端子接头相对于壳体位于正确位置的连接器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简要结构剖视图。
[0029]图2是由前侧观察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连接器所用密封部件的立体图。
[0030]图3是由后侧观察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连接器所用密封部件的立体图。
[003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连接器所用密封部件的主视图。
[0032]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连接器所用密封部件的剖视图。
[0033]图6是由前侧观察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连接器所用密封部件和衬套的立体图。
[0034]图7 Ca)是图5中的VII部的放大图,图7 (b)?图7 (g)是与图7 Ca)相应的弹性凸部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0035]图8是由前侧观察到的变形例的连接器所用密封部件和衬套的立体图。[0036]图9是现有连接器的剖视图。
[0037]符号说明
[0038]I连接器
[0039]3壳体
[0040]5端子
[0041]7密封部件
[0042]9后支架
[0043]11端子收容室
[0044]13抵接部
[0045]15被抵接部
[0046]17弹性凸部
[0047]19衬套
[0048]21弹性部
[0049]23刚性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5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I是例如构成布设于汽车的配线的构件,如图1所示,其具有壳体3、端子5、密封部件7和后支架9。
[0051]壳体3设置有端子收容室11和抵接部13。抵接部13设置于端子收容室11的内部。
[0052]端子5上设置有被抵接部15。当端子5被收容(插入)于端子收容室11并设置于壳体3时,被抵接部15与壳体3的抵接部13抵接。而且,在端子5向端子收容室11插入的方向,进行端子5相对于壳体3的定位。
[0053]此处,为了便于说明,将端子5向端子收容室11插入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端子5通过相对于壳体3向前侧移动从而设置于壳体3,并通过相对于壳体3向后侧移动而从壳体3中拔出。
[0054]密封部件7设置有弹性凸部17 (参照图3、图5)。密封部件7在比端子5的被抵接部15更靠近后侧的位置,被收容于设置有端子5的壳体3的端子收容室11内,并被设置于壳体3。
[0055]后支架9在比密封部件7更靠后侧的位置,被设置于设置有端子5和密封部件7的壳体3。通过将后支架9设置于壳体3,由壳体3的抵接部13与后支架9共同夹持端子5的被抵接部15和密封部件7。另外,通过将后支架9设置于外壳3,使后支架9与例如弹性凸部17抵接并将弹性凸部17压缩,以使弹性凸部17发生弹性变形。
[0056]而且,通过后支架9和密封部件7向端子5施加朝向前侧的力,使得端子5的被抵接部15推压壳体3的抵接部13。
[0057]另外,连接器I设有衬套19。衬套19在端子5的被抵接部15和密封部件7之间,被设置于端子收容室11内。而且,当后支架9被设置于壳体3时,壳体3的抵接部13与后支架9共同夹持端子5的被抵接部15、衬套19和密封部件7,并藉助衬套19向端子5的被抵接部15施加朝向前侧的力。[0058]密封部件7具有刚性部23和形成弹性凸部17的弹性部21(参照图2?图5)。弹性部21由例如硅橡胶等橡胶材料制成,被施加外力时容易发生弹性变形。
[0059]刚性部23由使用中等情况下被视为刚体的硬质合成树脂等材料制成。因此,刚性部23与弹性部21相比,即使被施加外力也几乎不发生弹性变形。
[0060]当密封部件7被收容于端子收容室11并被设置于壳体3时,刚性部23与端子收容室11的内壁卡合,从而实现相对于壳体3的定位。上述定位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密封部件7及端子收容室11等的径向进行。
[0061]弹性部21的一部分形成凸缘(lip)25,当端子5和密封部件7被收容设置于端子收容室11时,利用凸缘25将端子收容室11的内壁与密封部件7之间密封。
[0062]另外,密封部件7呈例如圆形的环状,弹性凸部17在密封部件7的后端被设置于密封部件7的外周侧(例如最外侧)。另外,弹性凸部17沿密封部件7的圆周方向(外周方向)断续设置。
[0063]壳体3由绝缘性合成树脂等材料一体成型,呈长方体等预定形状。
[0064]端子收容室11呈圆柱状等柱状,端子收容室11的中心轴的延伸方向为前后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
[0065]抵接部13呈厚壁圆筒状等筒状,在前后方向上,被设置于端子收容室11的中间部。通过设置抵接部13,能够将端子收容室11分为后侧大径部27、小径部29和前侧大径部31。后侧大径部27的中心轴、小径部29的中心轴和前侧大径部31的中心轴互相一致,从后侧朝向前侧,按照后侧大径部27、小径部29和前侧大径部31的顺序排列。
[0066]另外,在后侧大径部27和小径部29的交界处形成有台阶部33,端子5的被抵接部15与该台阶部33抵接。
[0067]端子5由金属等导电材料制成,呈圆柱状等柱状。在端子5的长度方向(中心轴的延伸方向,即图1的左右方向)的中间部,设置有呈圆板状的预定形状的凸肩部(法兰部)35。通过设置凸肩部35,端子5可分为后侧小径部37、构成被抵接部15的凸肩部35和前侧小径部39。后侧小径部37的中心轴、凸肩部35的中心轴和前侧小径部39的中心轴互相一致,从后侧朝向前侧,按照后侧小径部37、凸肩部35和前侧小径部39的顺序排列。
[0068]端子5上连接有电线41。电线41具有:由金属等导电材料制成的芯线43和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制成并覆盖芯线43的被覆部45。在电线41的长度方向的前端部,除去预定长度的被覆部45。此外,电线41的外形呈例如圆柱状。
[0069]在端子5的后侧小径部37的后端部(后端面),形成有凹部(电线连接部)47。将电线41的芯线43插入端子5的凹部47,并将凹部47处的后侧小径部37紧固,从而使端子5和电线41形成一体,以将电线41连接在端子5上。另外,电线41的被覆部45的前端,与端子5的后侧小径部37的后端相接。
[0070]连接于端子5的电线41从端子5的后侧小径部37的后端向后方伸出。端子5的中心轴与电线41的中心轴互相一致。
[0071]端子5的后侧小径部37和前侧小径部39的外径稍小于抵接部13(端子收容室11的小径部29)的内径,且稍大于电线41 (被覆部45)的外径或等于电线41 (被覆部45)的外径。端子5的凸肩部35的外径稍小于端子收容室11的后侧大径部27和前侧大径部31的内径。[0072]在连接有电线41的端子5被设置于壳体3的状态下,端子5的凸肩部35与壳体3的抵接部13 (台阶部33)抵接,以使端子5不能进一步向前侧移动。
[0073]在连接有电线41的端子5设置于壳体3的状态下,端子5的前侧小径部39的后方部位贯通抵接部13的小径部29,端子5的前侧小径部39的前方部位从抵接部13向前侧突出。但是,前侧小径部39收容于端子收容室11的前侧大径部31内。
[0074]另外,在连接有电线41的端子5设置于壳体3的状态下,端子5的后侧小径部37与电线41 (被覆部45)的前侧部位,收容于端子收容室11的后侧大径部27内,电线41的后侧部位从端子收各室11的后侧大径部27的后端进一步向后方延伸。
[0075]衬套19由绝缘性合成树脂等材料一体成型,呈圆筒状等筒状。衬套19的外径等于或略小于端子5的凸肩部35的外径,衬套19的内径大于端子5的后侧小径部37的外径。在衬套19的后端部,设置有小径部49。小径部49的内径等于或略大于电线41 (被覆部45)的外径。
[0076]另外,在衬套19形成有切口 51。切口 51沿衬套19的母线形成于衬套19的整个长度方向上。并且,通过使电线41穿过切口 51,能够将衬套19设置于连接有电线41的端子5上。
[0077]在设有连接有电线41的端子5的壳体3内设置有衬套19的状态下,衬套19的前端与端子5的凸肩部35抵接,端子5的后侧小径部37和电线41的前侧部位的一部分进入筒状衬套19的内侧。
[0078]另外,在设有连接有电线41的端子5的壳体3内设置有衬套19的状态下,电线41(被覆部45)贯通小径部49,衬套19被收容于壳体3的端子收容室11的后侧大径部27内。
[0079]如上所述,密封部件7具有弹性部21和刚性部23。刚性部23具有例如呈圆筒状的主体部53和呈圆板状的法兰部55。此外,在刚性部23的主体部53和法兰部55的局部设置有切口,通过该切口,刚性部23的主体部53的内侧的弹性部21的部位与刚性部23的主体部53的外侧的弹性部21的部位互相连接。
[0080]此外,刚性部23的主体部53的内侧的弹性部21的部位的壁厚(径向厚度)和刚性部23的主体部53的外侧的弹性部21的部位的壁厚(径向厚度)大于刚性部23的主体部53的壁厚(径向厚度)。
[0081]弹性部21具有主体部57、弹性凸部17、凸缘(外侧凸缘)25和凸缘(内侧凸缘)59,与刚性部23同轴并与刚性部23形成一体。
[0082]假设不存在弹性凸部17、外侧凸缘25和内侧凸缘59,刚性部23和弹性部21的主体部57则呈厚壁圆筒状。另外,刚性部23的前后方向(中心轴的延伸方向)的尺寸值,与弹性部21的前后方向(中心轴的延伸方向)的尺寸值相等,刚性部23的法兰部55在前端露出,刚性部23的主体部53在后端露出。
[0083]另外,假设不存在弹性凸部17、外侧凸缘25和内侧凸缘59,则弹性部21的主体部57的外径与刚性部23的法兰部55的外径大致相等,弹性部21的主体部57的内径小于刚性部23的主体部53的内径。由此,刚性部23的法兰部55在前端部的外周露出。
[0084]外侧凸缘25呈环状,并从弹性部21的主体部57的外周向径。
[0085]向外侧略微突出,且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弹性部21的主体部57的中间部。
[0086]内侧凸缘59呈环状,并从弹性部21的主体部57的内周向径向内侧略微突出,且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弹性部21的主体部57的中间部。
[0087]密封部件7的刚性部23的法兰部55的外径以及主体部57的外径,稍小于端子收容室11的后侧大径部27的内径。外侧凸缘25的外径稍大于端子收容室11的后侧大径部27的内径。内侧凸缘59的内径稍小于电线41 (被覆部45)的外径。
[0088]弹性凸部17的剖面呈例如等腰三角形等三角形,三角形的底边与密封部件7的弹性部21的主体部57的后端相接。由此使弹性凸部17在密封部件7的后端部向后方略微突出。
[0089]弹性凸部17大致呈圆环状,弹性凸部17的外径大致等于密封部件7的弹性部21的主体部57的外径,或者稍小于密封部件7的弹性部21的主体部57的外径。弹性凸部17的内径与密封部件7的刚性部23的主体部53的外径大致相等。由此将弹性凸部17在密封部件7的后端设置在密封部件7的外周侧。
[0090]另外,在圆环状的弹性凸部17,在对其圆周进行分割(例如等分)的位置上,设置有多个切口 61,在这些切口 61处不存在弹性凸部17。
[0091]密封部件7的弹性部21的主体部57与外侧凸缘25、内侧凸缘59和弹性凸部17
一体成型。
[0092]在设有附带电线41的端子5和衬套19的壳体3内设置有密封部件7的状态下,密封部件7位于壳体3的端子收容室11的后侧大径部27内,密封部件7的前端(刚性部23的法兰部55)与衬套19的后端抵接,使弹性凸部17位于后侧(衬套19的相反侧)。
[0093]在设有附带电线41的端子5和衬套19的壳体3内设置有密封部件7的状态下,电线41 (被覆部45)贯穿环状密封部件7的中心孔,内侧凸缘59被电线41压迫而变形并与电线41密合,从而将电线41与密封部件7之间密封。
[0094]另外,在设有附带电线41的端子5和衬套19的壳体3内设置有密封部件7的状态下,外侧凸缘25被端子收容室11的后侧大径部27压迫而变形并与后侧大径部27的内壁密合,从而将端子收容室11与密封部件7之间密封。
[0095]后支架9具有例如呈方形的主体部63和呈矮圆柱状的密封部件卡合部65,由绝缘性合成树脂等材料一体成型。
[0096]主体部63具有筒状的侧壁部67和平板状的底壁部69。侧壁部67和密封部件卡合部65从底壁部69向前侧突出。但是,密封部件卡合部65的突出高度变低。另外,密封部件卡合部65位于底壁部69的中央部,密封部件卡合部65的中央设置有贯通孔71。
[0097]密封部件卡合部65的外径稍小于端子收容室11的后侧大径部27的内径,侧壁部67的内径大于壳体3的外径。
[0098]在设有附带电线41的端子5、衬套19和密封部件7的壳体3内设置有后支架9的状态下制成连接器I,在该状态下,密封部件卡合部65进入端子收容室11的后侧大径部27内,电线41穿过贯通孔71向后方延伸,底壁部69的前端与壳体3的后端相接,侧壁部67覆盖在壳体3的后方的部位上。
[0099]另外,在连接器I中,密封部件卡合部65的前端与密封部件7的弹性凸部17抵接,以压缩弹性凸部17。由此,在如后方向上,由壳体3的抵接部13和后支架9夹持端子5、衬套19和密封部件7,向端子5施加朝向前侧的力,端子5的被抵接部15对壳体3的抵接部13施加向前侧推压的力。[0100]此外,在连接器I中,在密封部件7的主体部53、57的后端与后支架9的密封部件卡合部65的前端之间形成有间隙75。间隙75形成于没有弹性凸部17的部位。
[0101]另外,只要端子收容室11的后侧大径部27的深度尺寸(图1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在允许公差内、端子5的凸肩部35的厚度尺寸(图1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在允许公差内、衬套19的长度尺寸(图1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在允许公差内、密封部件7的厚度尺寸(图1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在允许公差内、后支架9的密封部件卡合部65的高度尺寸(图1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在允许公差内,则将它们组装后,弹性凸部17发生弹性变形,从而能够吸收上述各部件的公差。
[0102]在设有附带电线41的端子5、衬套19和密封部件7的壳体3设置有后支架9的状态下,通过将设置于后支架9的被卡止部(未图示)与设置于壳体3的卡止部(未图示)卡止,使壳体3、端子5、衬套19、密封部件7和后支架9成为一体。
[0103]在连接器I中,位于端子收容室11的前侧大径部31内的端子5的前侧小径部39构成配对侧端子连接部,前侧大径部31构成配对侧端子卡合部。
[0104]而且,将配对侧连接器(未图示)与连接器I连接后,配对侧连接器的壳体的一部分与端子进入配对侧端子卡合部(前侧大径部31内),使配对侧连接器的端子与配对侧端子连接部相连接。
[0105]接着说明连接器I的组装步骤。
[0106]首先,将电线41穿过后支架9的贯通孔71,并将电线41穿过密封部件7,设置衬套19。
[0107]接着,将电线41的芯线43插入端子5的凹部47,通过将凹部47的外周紧固,从而将电线41设置在端子5上。
[0108]接着,将端子5、衬套19、密封部件7和电线41插入壳体3的端子收容室11。
[0109]接着,将后支架9设直于壳体3。
[0110]由此使得端子5的凸肩部35、衬套19和密封部件7由壳体3的抵接部13和后支架9夹持,弹性凸部17被压缩而发生弹性变形。而且,凸肩部35沿图1的左方向对抵接部13施加力,密封部件7沿图1的右方向对后支架9施加力。
[0111]由此,端子5相对于壳体3不仅沿前后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不会松动,在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图1的上下方向和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也不会发生松动,而且,围绕沿图1的上下方向延伸的轴晃动的松动消失,围绕沿着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轴晃动的松动也消失。
[0112]根据连接器I,通过将后支架9设置于壳体3,将弹性凸部17压缩,从而对端子5施加力,以使得被抵接部15推压抵接部13。而且,利用密封部件7的弹性凸部17的反弹力,使端子5由被抵接部13和后支架9夹持。由此使壳体3和端子5完全一体化,使端子5在其前后方向的相对于壳体3的松动消失,使端子5位于相对于壳体3的正确的位置。
[0113]另外,即使在壳体3的端子收容室11的小径部29的内径形成为比端子5的前侧小径部39的外径略大的情况下,由于端子5被加力,从而使得被抵接部15推压抵接部13,所以如上所述,端子5相对于壳体3的倾斜(围绕沿图1的上下方向延伸的预定轴的倾斜,围绕沿垂直于图1的纸面的方向延伸的预定轴的倾斜)所引起的松动消失,使端子5位于相对于壳体3的正确的位置。[0114]由此使配对侧连接器(未图示)与连接器I的接合变得容易。即,由于端子5相对于壳体3的松动消失且端子5位于相对于壳体3的正确的位置,因此,在将配对侧连接器设置于连接器I时,配对侧连接器不会发生卡阻等不利状况,使配对侧连接器与连接器I的接合变得容易。
[0115]另外,根据连接器1,通过设置衬套19,使得抵接部13和被抵接部15互相接触的位置与后支架9和密封部件7的弹性凸部17互相接触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变大。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端子5相对于壳体3的倾斜所引起的松动的发生。
[0116]另外,根据连接器1,由于当密封部件7被收容并设置于端子收容室11时,通过刚性部23与端子收容室11的内壁的卡合进行密封部件7的定位,因此能够容易且正确地将密封部件7定位于端子收容室11,而且,使用密封部件7和后支架9能够使设置于壳体3的端子5相对于壳体3的位置更正确。
[0117]另外,当将密封部件7插入端子收容室11时,由于一开始是与端子收容室11间的摩擦系数较小的密封部件7的刚性部23的法兰部55进入端子收容室11,因此,以此为引导,容易将密封部件7设置于端子收容室11。
[0118]另外,根据连接器1,密封部件7的弹性部21形成有凸缘25、59,在将端子5和密封部件7收容并设置于端子收容室11时,由凸缘25、59进行密封,因此防水性得到提高。
[0119]另外,根据连接器1,由于弹性凸部17设置于密封部件7的外周部,因此,与将弹性凸部17设置于密封部件7的内周侧的情况相比,能够以后支架9在密封部件7稳定的状态下对其推压,使用密封部件7和后支架9能够使设置于壳体3的端子5相对于壳体3的位置更正确。
[0120]另外,根据连接器1,由于弹性凸部17沿密封部件7的圆周方向断续设置,因此,当以后支架9推压时,弹性凸部17容易变形,连接器I的组装变得容易。
[0121]S卩,通过以后支架9进行推压,使弹性凸部17沿前后方向发生弹性变形。此时,在泊松比的作用下,弹性凸部17沿其径向和周向也发生变形。但是,如果将弹性凸部17沿密封部件7的圆周方向连续设置成环状,则弹性凸部17不易沿其径向和周向发生变形。由此,弹性凸部17沿其前后方向也不容易发生弹性变形。
[0122]但在连接器I中,由于弹性凸部17沿密封部件7的圆周方向断续设置,因此,当弹性凸部17被后支架9推压而沿前后方向发生弹性变形时,其径向和周向也容易发生变形。结果使得弹性凸部17容易沿前后方向发生弹性变形。
[0123]此外,在上述说明中,弹性凸部17的剖面形状为图7 (a)所示的三角形,但也可以适当改变弹性凸部17的剖面形状。S卩,也可为图7 (b)所示的等腰梯形等梯形,也可为图7 (c)所示的矩形。
[0124]另外,也可以如图7 (d)所示,设定为一个斜边相对于上底和下底倾斜、另一边垂直于上底和下底,并使上述斜边位于外周侧的梯形,还可以如图7 (e)所示,设定为一个斜边相对于上底和下底倾斜、另一边垂直于上底和下底,并使上述斜边位于内周侧的梯形。
[0125]另外,还可如图7 (f)所示设定为半圆形,或如图7 (g)所示设定为基端侧为矩形而顶端侧为半圆或半椭圆形的形状。
[0126]另外,在上述说明中,虽然密封部件7和衬套19如图6所示分体构成,但也可如图8所示,使衬套19和密封部件7形成为一体。在该情况下,密封部件7的刚性部23和衬套19由同一材料一体成型。由此,使得密封部件7起到衬套19的作用,减少了部件数目,从而使得连接器I的组装变得更容易。
[0127]此外,在图8所示的例中,衬套19设置有U形切口 73。该切口 73的宽度大于端子5的后侧小径部37的外径和电线41 (被覆部45)的外径。
[0128]另外,在上述说明中,采用一个壳体设有一个端子5的结构,但也可采用一个壳体设置多个端子5的结构。在该情况下,既可采用针对每个端子5使用一个衬套19、一个密封部件7和一个后支架9,也可采用针对各端子5使用一个或者比端子5的数目少的适当数目的衬套19、一个或者比端子5的数目少的适当数目的密封部件7和一个或者比端子5的数目少的适当数目的后支架9,将各端子5设置于壳体3的结构。
[0129]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I也可以是用于例如具有大型端子5的充电连接器。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I),其特征在于,具有: 壳体(3),所述壳体设置有端子收容室(11)和抵接部(13); 端子(5),所述端子设置有被抵接部(15),当该端子被收容并设置于所述端子收容室时,所述被抵接部与所述抵接部抵接; 密封部件(7),所述密封部件设置有弹性凸部(17),所述密封部件被收容并设置于所述端子收容室;和 后支架(9),通过将所述后支架设置于所述壳体而将所述弹性凸部压缩,从而对所述端子施加力,以使得所述被抵接部推压所述抵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包括刚性部(23)和形成所述弹性凸部的弹性部(21),当所述密封部件被收容并设置于所述端子收容室时,通过所述刚性部与所述端子收容室的内壁卡合,对所述密封部件进行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凸部被设置在所述密封部件的外周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凸部沿所述密封部件的圆周方向断续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凸部沿所述密封部件的圆周方向断续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被抵接部和所述密封部件之间,具有设置于所述端子收容室的衬套(19),当所述后支架被设置于所述壳体时,所述抵接部与所述后支架共同夹持所述被抵接部、所述衬套和所述密封部件,且所述衬套和所述密封部件形成为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被抵接部和所述密封部件之间,具有设置于所述端子收容室的衬套(19),当所述后支架被设置于所述壳体时,所述抵接部与所述后支架共同夹持所述被抵接部、所述衬套和所述密封部件,且所述衬套和所述密封部件形成为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被抵接部和所述密封部件之间,具有设置于所述端子收容室的衬套(19),当所述后支架被设置于所述壳体时,所述抵接部与所述后支架共同夹持所述被抵接部、所述衬套和所述密封部件,且所述衬套和所述密封部件形成为一体。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被抵接部和所述密封部件之间,具有设置于所述端子收容室的衬套(19),当所述后支架被设置于所述壳体时,所述抵接部与所述后支架共同夹持所述被抵接部、所述衬套和所述密封部件,且所述衬套和所述密封部件形成为一体。
【文档编号】H01R13/40GK203707418SQ201320865014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5日
【发明者】福岛宏高, 铃木刚寿, 增田倫丈, 渡边裕美 申请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