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45871阅读:95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复数个讯号端子、一电源端子以及一接地端子。绝缘本体具有一胶芯以及一舌板,该舌板自该胶芯向外延伸,该等讯号端子、该电源端子以及该接地端子固定于该胶芯并定位于该舌板,电源端子及接地端子分别具有一突缘,使得电源端子及接地端子的宽度大于讯号端子的宽度,如此电源端子及接地端子的阻抗降低,而能通过较大的电流。
【专利说明】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创作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增加端子的宽度而容许较大电流通过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在习知的通用序列汇流排(USB)的连接器的应用中,除了传输讯号之外,也可以供电子装置进行充电,若欲进行快速充电,通过的电流希望在3.0安培与5.0安培以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增加端子的数量,使连接器可以通过较大的电流,但是增加端子数量容易增加制造成本,另外增加端子数量在有限的结构空间中也会增加设计上的负担。

【发明内容】

[0003]本创作的目的在提出一种连接器,其电源端子与接地端子的宽度较讯号端子大,如此宽度较大的电源端子与接地端子可以通过较大的电流。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创作提出一种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复数个讯号端子、一电源端子以及一接地端子。绝缘本体具有一胶芯以及一舌板,该舌板自该胶芯向外延伸。每一讯号端子具有一讯号端子本体,讯号端子本体具有一讯号接触部、一讯号连接部以及一讯号焊接部,该讯号连接部固定于该胶芯并连接该讯号接触部以及该讯号焊接部,该讯号接触部定位于该舌板。电源端子系邻近于该等讯号端子设置,并具有电源端子本体,电源端子本体具有电源接触部、电源连接部以及电源焊接部,该电源连接部固定于该胶芯并连接该电源接触部以及该电源焊接部,该电源接触部定位于该舌板。接地端子系邻近于该等讯号端子设置,并具有接地端子本体,接地端子本体具有接地接触部、接地连接部以及接地焊接部,该接地连接部固定于该胶芯并连接该接地接触部以及该接地焊接部,该接地接触部定位于该舌板。该电源端子具有一第一突缘,该第一突缘自电源端子本体向外延伸,使该电源端子的宽度大于该等讯号端子的宽度,该接地端子具有一第二突缘,该第二突缘自接地端子本体向外延伸,使该接地端子的宽度大于该等讯号端子的宽度。
[0005]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该第一突缘自该电源连接部与该电源焊接部朝远离该等讯号端子的方向延伸,该第二突缘自该接地连接部与该电源焊接部朝远离该等讯号端子的方向延伸。
[0006]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该电源端子更具有一第三突缘,该第三突缘自该电源连接部朝接近该等讯号端子的方向延伸,该接地端子更具有一第四突缘,该第四突缘自该接地连接部朝接近该等讯号端子的方向延伸。
[0007]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在该等讯号端子中最接近该电源端子的讯号端子,其讯号连接部形成一第一凹部,以回避该第三突缘,在该等讯号端子中最接近该接地端子的讯号端子,其讯号连接部形成一第二凹部,以回避该第四突缘。
[0008]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该第一突缘自该电源连接部与该电源接触部朝接近该等讯号端子的方向延伸,该第二突缘自该接地连接部与该电源接触部朝接近该等讯号端子的方向延伸。
[0009]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在该等讯号端子中最接近该电源端子的讯号端子,其讯号连接部及讯号接触部形成一第一凹部,以对该第一突缘做让位,在该等讯号端子中最接近该接地端子的讯号端子,其讯号连接部及讯号接触部形成一第二凹部,以对该第二突缘做让位。
[0010]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该等讯号接触部的前端、该电源接触部的前端以及该接地接触部的前端的宽度约略相同。
[0011]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该等讯号端子包括至少一对差分讯号端子。
[0012]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该连接器为属于通用序列汇流排2.0规范的连接器。
[0013]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该连接器为属于通用序列汇流排3.0规范的连接器。
[0014]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该等讯号端子系设置在该电源端子与该接地端子之间。
[0015]本创作一实施例更包括一金属壳体,围绕该绝缘本体、该等讯号端子、该电源端子以及该接地端子设置。
[0016]本创作因采用具有较大宽度的电源端子与接地端子,本创作的连接器可容许较大电流,例如5.0安培以上的电流通过,可以较大的电流经由本创作之连接器通过所连接的电子装置,藉此对该电子装置做快速充电。
[0017]为了让本创作之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做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创作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0019]图2为本创作的连接器的构造中移除金属壳体的立体图。
[0020]图3为本创作的连接器的一实施例的构造中移除金属壳体的仰视图。
[0021]图4为图3的实施例的端子的排列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创作的连接器的另一实施例的构造中移除金属壳体的仰视图。
[0023]图6为图5的实施例的端子的排列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创作的连接器的另一实施例的构造中移除金属壳体的仰视图。
[0025]图8为图7的实施例的端子的排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请参阅图1、2,其表示本创作的连接器100的一实施例。本创作的连接器100包括一金属壳体10、一绝缘本体12以及五个端子40、50、60。金属壳体10包覆于绝缘本体12以及端子40、50、60的外部,一方面可以保护绝缘本体12与端子40、50、60,另一方面可以发挥电磁屏蔽的功效。绝缘本体12包括一胶芯20以及一舌板30,舌板30自胶芯20向外延伸,端子40、50、60系设置于胶芯20及舌板30上。
[0027]请参阅图3、4,其表示本创作的连接器100的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属于通用序列汇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2.0规范的连接器,精确地说,本实施例的连接器为mini USB介面的连接器,一共具有五个端子,包括了一电源端子40、一接地端子50以及三个讯号端子60,在三个讯号端子60中可包括一对差分讯号(differential signaling)端子。藉由嵌入成型(insert molding)的方式,使电源端子40、接地端子50以及讯号端子60结合于绝缘本体12,并且排列成电源端子40及接地端子50分别位于讯号端子60的两侦U。电源端子40具有电源端子本体41,电源端子本体41具有电源接触部42、电源连接部44以及电源焊接部46,电源连接部44连接电源接触部42以及电源焊接部46,电源连接部44固定于绝缘本体12的胶芯20内并藉由突起的固持部45提供卡合力而加强固持于胶芯20,电源接触部42则定位于舌板30的沟槽32中,电源端子40更具有一第一突缘47,第一突缘47自电源端子本体41的电源连接部44以及电源焊接部46的侧边朝远离讯号端子60的方向(朝向图4的X轴方向)延伸。同样地,接地端子50具有接地端子本体51,接地端子本体51具有接地接触部52、接地连接部54以及接地焊接部56,接地连接部54连接接地接触部52以及接地焊接部56,接地连接部54固定于绝缘本体12的胶芯20内并藉由突起的固持部55提供卡合力而加强固持于胶芯20,接地接触部52则定位于舌板30的沟槽32中,接地端子50更具有一第二突缘57,第二突缘57自接地端子本体51的接地连接部54以及接地焊接部56的侧边朝远离讯号端子60的方向(朝向图4的X轴反方向)延伸。另外,每一讯号端子60具有讯号接触部62、讯号连接部64以及讯号焊接部66,讯号连接部64连接讯号接触部62以及讯号焊接部66,讯号连接部64固定于绝缘本体12的胶芯20内并藉由突起的固持部65提供卡合力而加强固持于胶芯20,讯号接触部62则定位于舌板30的沟槽32中。
[0028]在上述的结构中,电源端子40的电源连接部44以及电源焊接部46连同第一突缘47的宽度会大于讯号端子60的讯号连接部64以及讯号焊接部66的宽度,同样地,接地端子50的接地连接部54以及接地焊接部56连同第二突缘57的宽度会大于讯号端子60的讯号连接部64以及讯号焊接部66的宽度,由于电源端子40及接地端子50的宽度增加,使得电源端子40及接地端子50的阻抗变低,可以容许更大的电流通过,因此本创作的连接器可以应用于快速充电。
[0029]请参阅图5、6,其表示本创作的连接器100的另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连接器亦为mini USB介面的连接器,一共具有五个端子,包括了一电源端子40、一接地端子50以及三个讯号端子60,藉由嵌入成型(insert molding)的方式,使电源端子40、接地端子50以及讯号端子60结合于绝缘本体12,并且排列成电源端子40及接地端子50分别位于讯号端子60的两侧。电源端子40具有一电源端子本体41,电源端子本体41具有电源接触部42、电源连接部44以及电源焊接部46,电源连接部44连接电源接触部42以及电源焊接部46,电源连接部44固定于绝缘本体12的胶芯20内并藉由突起的固持部45提供卡合力而加强固持于胶芯20,电源接触部42则定位于舌板30的沟槽32中,与图3、4的实施例相同,电源端子40更具有一第一突缘47,第一突缘47自电源端子本体41的电源连接部44以及电源焊接部46的侧边朝远离讯号端子60的方向(朝向图6的X轴的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电源端子40更具有一第三突缘48,第三突缘48自电源接触部42以及电源连接部44的侧边朝讯号端子60的方向(朝向图6的X轴的反方向)延伸。同样地,接地端子50具有接地端子本体51,接地端子本体51具有接地接触部52、接地连接部54以及接地焊接部56,接地连接部54连接接地接触部52以及接地焊接部56,接地连接部54固定于绝缘本体12的胶芯20内并藉由突起的固持部55提供卡合力而加强固持于胶芯20,接地接触部52则定位于舌板30的沟槽32中,与图3、4的实施例相同,接地端子50更具有一第二突缘57,第二突缘57自接地端子本体51的接地连接部54以及接地焊接部56的侧边朝远离讯号端子60的方向(朝向图6的X轴的反方向,即朝向连接器100的外部)延伸,在本实施例中,接地端子50更具有一第四突缘58,第四突缘58自接地接触部52以及接地连接部54的侧边朝讯号端子60的方向(朝向图6的X轴的方向,即朝向连接器100的内部)延伸。另外,每一讯号端子60具有讯号接触部62、讯号连接部64以及讯号焊接部66,讯号连接部64连接讯号接触部62以及讯号焊接部66,讯号连接部64固定于绝缘本体12的胶芯20内并藉由突起的固持部65提供卡合力而加强固持于胶芯20,讯号接触部62则定位于舌板30的沟槽32中。
[0030]在上述的结构中,由于电源端子40具有朝讯号端子60延伸的第三突缘48,因此在与电源端子40相邻的讯号端子60的讯号接触部62以及讯号连接部64上形成一第一凹部68,以便对第三突缘48做让位,同样地,由于接地端子50具有朝讯号端子60延伸的第四突缘58,因此在与接地端子50相邻的讯号端子60的讯号接触部62以及讯号连接部64上形成一第二凹部68’,以便对第四突缘58做让位。另外由于电源端子40连同第一突缘47及第三突缘48的宽度会大于讯号端子60的的宽度,同样地,接地端子50连同第二突缘57及第四突缘58的宽度会大于讯号端子60的宽度,由于电源端子40及接地端子50的宽度增力口,使得电源端子40及接地端子50的阻抗变低,可以容许更大的电流通过,因此本创作的连接器可以应用于快速充电。
[0031]本实施例中第三突缘48虽自电源接触部42以及电源连接部44的侧边朝讯号端子60的方向(朝向图6的X轴的反方向)延伸,然而第三突缘48亦可以仅自电源连接部44的侧边朝讯号端子60的方向(朝向图6的X轴的反方向)延伸(未显不于图上)。相对应地在与电源端子40相邻的讯号端子60的讯号连接部64上形成一第一凹部68,以便对第三突缘48做让位(未显示于图上)。
[0032]同样地,本实施例中第四突缘58虽自接地接触部52以及接地连接部54的侧边朝讯号端子60的方向(朝向图6的X轴的方向,即朝向连接器100的内部)延伸,然而第四突缘58亦可以仅自接地连接部54的侧边朝讯号端子60的方向(朝向图6的X轴的方向,即朝向连接器100的内部)延伸(未显示于图上)。相对应地在与接地端子50相邻的讯号端子60的讯号连接部64上形成一第二凹部68’,以便对第四突缘58做让位(未显示于图上)。
[0033]请参阅图7、8,其表示本创作的连接器100的另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连接器亦为mini USB介面的连接器,一共具有五个端子,包括了一电源端子40、一接地端子50以及三个讯号端子60,藉由嵌入成型(insert molding)的方式,使电源端子40、接地端子50以及讯号端子60结合于绝缘本体12,并且排列成电源端子40及接地端子50分别位于讯号端子60的两侧。电源端子40具有一电源端子本体41,电源端子本体41具有电源接触部42、电源连接部44以及电源焊接部46,电源连接部44连接电源接触部42以及电源焊接部46,电源连接部44固定于绝缘本体12的胶芯20内并藉由突起的固持部45提供卡合力而加强固持于胶芯20,电源接触部42则定位于舌板30的沟槽32中,电源端子40更具有一第一突缘49,第一突缘49自电源端子本体41的电源接触部42以及电源连接部44的侧边朝接近讯号端子60的方向(朝向图8的X轴的反方向)延伸。同样地,接地端子50具有接地端子本体51,接地端子本体51具有接地接触部52、接地连接部54以及接地焊接部56,接地连接部54连接接地接触部52以及接地焊接部56,接地连接部54固定于绝缘本体12的胶芯20内并藉由突起的固持部55提供卡合力而加强固持于胶芯20,接地接触部52则定位于舌板30的沟槽32中,接地端子50更具有一第二突缘59,第二突缘59自接地端子本体51的接地接触部52以及接地连接部54的侧边朝接近讯号端子60的方向(朝向图8的X轴的方向)延伸。另外,每一讯号端子60具有讯号接触部62、讯号连接部64以及讯号焊接部66,讯号连接部64连接讯号接触部62以及讯号焊接部66,讯号连接部64固定于绝缘本体12的胶芯20内并藉由突起的固持部65提供卡合力而加强固持于胶芯20,讯号接触部62则定位于舌板30的沟槽32中。
[0034]在上述的结构中,由于电源端子40具有朝讯号端子60延伸的第一突缘49,因此在与电源端子40相邻的讯号端子60的讯号接触部62以及讯号连接部64上形成一第一凹部68,以便对第一突缘49做让位,同样地,由于接地端子50具有朝讯号端子60延伸的第二突缘59,因此在与接地端子50相邻的讯号端子60的讯号接触部62以及讯号连接部64上形成一第二凹部68’,以便对第二突缘59做让位。另外由于电源端子40连同第一突缘49的宽度会大于讯号端子60的的宽度,同样地,接地端子50连同第二突缘59的宽度会大于讯号端子60的宽度,由于电源端子40及接地端子50的宽度增加,使得电源端子40及接地端子50的阻抗变低,可以容许更大的电流通过,因此本创作的连接器可以应用于快速充电。
[0035]上述的实施例虽然是以符合通用序列汇流排2.0规范的mini USB介面为例做说明,但本创作不限于此,符合通用序列汇流排2.0规范的标准USB介面的连接器、通用序列汇流排2.0规范的micix) USB介面的连接器、通用序列汇流排3.0规范的连接器或者是其他介面的连接器皆可适用。此外,本案藉实施例虽以嵌入成型(insert molding)的方式,使电源端子、接地端子以及讯号端子结合于绝缘本体,然而本技术特征之实施并不侷限使用于嵌入成型(insert molding)的方式,亦可采用组装方式将电源端子、接地端子以及讯号端子结合于绝缘本体。
[0036]本创作的连接器的电源端子40与接地端子50设计成具有比讯号端子大的宽度,使得电源端子40及接地端子50的阻抗变低,可以容许更大的电流通过,例如5.0安培因此本创作的连接器可以应用于快速充电。
[0037]虽然本创作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创作,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创作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创作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之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0038]符号说明
10:金属壳体 12:绝缘本体 20:胶芯
30:舌板 32:沟槽
40:电源端子
41:电源端子本体
42:电源接触部 44:电源连接部46:电源焊接部
47:第一突缘
48:第三突缘
49:第一突缘
50:接地端子
51:接地端子本体
52:接地接触部54:接地连接部
56:接地焊接部
57:第二突缘
58:第四突缘
60:讯号端子
61:讯号端子本体
62:讯号接触部64:讯号连接部66:讯号焊接部68:第一凹部68’:第二凹部100:连接器。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包括: 一绝缘本体,具有一胶芯以及一舌板,该舌板自该胶芯向外延伸; 复数个讯号端子,每一讯号端子具有一讯号端子本体,该讯号端子本体具有一讯号接触部、一讯号连接部以及一讯号焊接部,该讯号连接部固定于该胶芯并连接该讯号接触部以及该讯号焊接部,该讯号接触部定位于该舌板; 一电源端子,邻近于该等讯号端子设置,并具有一电源端子本体,该电源端子本体具有一电源接触部、电源连接部以及电源焊接部,该电源连接部固定于该胶芯并连接该电源接触部以及该电源焊接部,该电源接触部定位于该舌板;以及 一接地端子,邻近于该等讯号端子设置,并具有一接地端子本体,该接地端子本体具有一接地接触部、接地连接部以及接地焊接部,该接地连接部设置于该胶芯并连接该接地接触部以及该接地焊接部,该接地接触部定位于该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子具有一第一突缘,该第一突缘自该电源端子本体向外延伸,使该电源端子的该电源端子本体的宽度大于该等讯号端子的该讯号端子本体的宽度,该接地端子具有一第二突缘,该第二突缘自该接地端子本体向外延伸,使该接地端子的该接地端子本体的宽度大于该等讯号端子的该讯号端子本体的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缘自该电源连接部与该电源焊接部朝远离该等讯号端子的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突缘自该接地连接部与该接地焊接部朝远离该等讯号端子的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突缘自该接地连接部与该接地焊接部朝远离该等讯号端子的方向延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子更具有一第三突缘,该第三突缘自该电源连接部及该电源接触部朝接近该等讯号端子的方向延伸。
6.如权利要求4所述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子更具有一第三突缘,该第三突缘自该电源连接部及该电源接触部朝接近该等讯号端子的方向延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更具有一第四突缘,该第四突缘自该接地连接部及该接地接触部朝接近该等讯号端子的方向延伸。
8.如权利要求6所述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更具有一第四突缘,该第四突缘自该接地连接部及该接地接触部朝接近该等讯号端子的方向延伸。
9.如权利要求6所述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等讯号端子中最接近该电源端子的讯号端子,其讯号连接部及讯号接触部形成一第一凹部,以对该第三突缘做让位。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等讯号端子中最接近该接地端子的讯号端子,其讯号连接部及讯号接触部形成一第二凹部,以对该第四突缘做让位。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等讯号接触部的前端、该电源接触部的前端以及该接地接触部的前端的宽度约略相同。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子更具有一第三突缘,该第三突缘自该电源连接部朝接近该等讯号端子的方向延伸。
13.如权利要求4所述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子更具有一第三突缘,该第三突缘自该电源连接部朝接近该等讯号端子的方向延伸。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更具有一第四突缘,该第四突缘自该接地连接部朝接近该等讯号端子的方向延伸。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更具有一第四突缘,该第四突缘自该接地连接部朝接近该等讯号端子的方向延伸。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等讯号端子中最接近该电源端子的讯号端子,其讯号连接部形成一第一凹部,以对该第三突缘做让位。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等讯号端子中最接近该接地端子的讯号端子,其讯号连接部及讯号接触部形成一第二凹部,以对该第四突缘做让位。
18.如权利要求12至17中任一项所述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等讯号端子系设置在该电源端子与该接地端子之间。
19.如权利要求12至17中任一项所述之连接器,其更包括一金属壳体,围绕该绝缘本体、该等讯号端子、该电源端子以及该接地端子设置。
【文档编号】H01R13/02GK104009308SQ201410136640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31日
【发明者】简敏隆, 张明勇, 谢宗勋 申请人: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