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80545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电池组件由八层结构组成,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在一起的常规光伏背板层、第一封装材料层、金属导电线路层、密封绝缘材料层、导电介质连接点层、背接触式电池片层、第二封装材料层以及钢化玻璃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市场上常规的背板和封装材料,一方面降低了材料成本、简化了生产工艺,另一方面也保证了组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非常有利于背接触式光伏组件的规模化量产需要。
【专利说明】一种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组件,属于太阳能电池组件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组件因为外观好、遮光少、效率高和封装损失小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荷兰国家能源研究中心(ECN)等研究机构提出一种基于导电箔线路的封装互联方式,其使用导电背板替代了现有的常规聚合物背板,产品的基本结构为:铜基导电背板/打孔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导电胶/电池片/EVA/钢化玻璃,但目前导电背板价格昂贵且市场上尚无成熟的产品。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01310215117.7公开了一种易于实现的无焊带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导电背板/导电胶/电池片/封装材料/钢化玻璃,其中导电背板由含氟聚合物层、PET材料层、金属导电层和密封材料层构成。以上两种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汇流金属层在封装EVA下方,距离背表面很近,容易产生水汽侵入和局部放电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0003]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较低成本、易于实现和可靠性好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组件。
[0004]技术方案:一种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在一起的背板层、第一封装材料层、金属导电线路层、密封绝缘材料层、导电介质连接点层、背接触式电池片层、第二封装材料层以及钢化玻璃层。
[0005]所述导电介质连接点与所述背接触式电池片的电极一一对应,所述密封绝缘材料层上设有与所述导电介质连接点相匹配的通孔,背接触式电池片通过导电介质连接点与金属导电线路相连。
[0006]所述背板层是氟基背板或者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背板或者玻璃背板,厚度优先为 100 至 5000um。
[0007]所述第一封装材料层优选为EVA、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或聚烯烃类等膜,厚度优先为50至400um。
[0008]所述金属导电线路层由铜或铝制成,其厚度优先为20至200um。
[0009]所述密封绝缘材料层优先为PVB或EVA,为增强绝缘性可添加玻璃纤维、无纺布或PET,厚度优选为50至400um。
[0010]所述导电介质连接点层的导电介质优选为导电胶水或者锡膏,每个导电介质连接点优选为圆柱形或圆台形,底盘直径为I至4mm,高度为0.1至0.5mm。
[0011]所述第二封装材料层优选为EVA、PVB或聚烯烃类等膜,厚度优先为50至500um。
[0012]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在于该背接触式电池组件使用了市场上常规的背板和封装材料,降低了材料成本、简化了生产工艺,并且采用两层密封材料把导电金属电路层包裹在中间,有效起到隔绝水汽作用,保证了组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非常有利于背接触式光伏组件的规模化量产需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层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0016]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组件由八层结构组成,常规光伏背板层1、第一封装材料层2、金属导电线路层3、密封绝缘材料层4、导电介质连接点层5、背接触式电池片层6、第二封装材料层7以及钢化玻璃层8由下至上依次层叠在一起的。
[0017]光伏背板层I采用市场上常规的含氟基背板或者PET背板或者玻璃背板,厚度为100至5000um。第一封装材料层2为EVA、PVB或聚烯烃类等膜,厚度为50至400um。金属导电线路层3由铜或铝制成,金属表面可经过适当处理以防氧化和有利于导电介质欧姆接触,其厚度为20至200um。密封绝缘材料层4为PVB或EVA,为增强绝缘性可添加玻璃纤维、无纺布或PET,厚度为50至400um,密封绝缘材料层4上设有与导电介质连接点相匹配的通孔。导电介质连接点5可采用导电胶水或者锡膏制成,通过密封绝缘材料层4上的通孔连接在导电金属线路层3上,导电介质连接点5与背接触式电池片的电极点一一对应,背接触式电池片6通过导电介质连接点5与金属导电线路3相连,每个导电介质连接点可为圆柱形或圆台形,底盘直径在I至4mm,高度在0.1至0.5mm。第二封装材料层7优选为EVA、PVB或聚烯烃类等膜,厚度优先为50至500um。
【权利要求】
1.一种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在一起的背板层(I)、第一封装材料层(2)、金属导电线路层(3)、密封绝缘材料层(4)、导电介质连接点层(5)、背接触式电池片层(6)、第二封装材料层(7)以及钢化玻璃层(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层(I)是采用含氟基背板或者苯二甲酸乙二酯背板或者玻璃背板的常规光伏背板层,厚度为100至5000umo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装材料层(2)的厚度为50至400u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电线路层(3)为铜或铝制成的导电线路层,其厚度为20至200u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绝缘材料层(4)为聚乙烯醇缩丁醛或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制成的密封绝缘层,厚度为50至400u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绝缘材料层(4)为聚乙烯醇缩丁醛或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并添加玻璃纤维或无纺布或苯二甲酸乙二酯制成的密封绝缘层,所述密封绝缘材料层的厚度为50至400u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介质连接点层(5)的导电介质连接点为导电胶水或者锡膏制成的圆柱形或圆台形连接点,所述导电介质连接点的底盘直径为I至4_,高度为0.1至0.5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封装材料层(7)的厚度为50至500um。
【文档编号】H01L31/048GK203967100SQ201420325690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8日
【发明者】路忠林, 李质磊, 盛雯婷, 张凤鸣 申请人:南京日托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