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绕式锂离子电池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92098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卷绕式锂离子电池构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卷绕式锂离子电池构造,其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及隔膜,所述正极片、负极片及隔膜经卷绕形成电芯,所述电芯间设置有气囊片。本实用新型卷绕式锂离子电池构造通过在正极片、负极片及隔膜经卷绕形成的电芯内部设置气囊片,以此增加电芯内部的空间间隔,在给产品注入电解液静置后化成前,对电池进行冷热压或夹具整形将气囊片内的气体排出,同时也保证了电芯的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的间距,使得产品在循环充放电后仍保持电芯厚度不变,即消除了卷绕式锂离子电池在循环充放电后的变形问题,进而保证产品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卷绕式锂离子电池构造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卷绕式锂离子电池构造。

【背景技术】
[0002]锂离子电池具有高电压、高容量的重要优点,且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使其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空间技术、国防工业等多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近几年广为关注的研究热点。
[0003]目前锂离子电池主要采用传统的卷绕式和层叠式两种结构,其中层叠结构工艺复杂、效率低且安全隐患相对较多,而卷绕结构虽然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安全性和一致性好,但传统的卷绕式电池充放电循环后,电池内部极片厚度增加,电池主体产生形变,电池主体呈扭曲状态,电池厚度明显增加,对用电设备造成破坏。
[0004]同时,电池内部极片间隙变大,电池厚度在1mm以上极片吸液困难,吸液不足,充放电使用时,电池内部极片充电、放电不均匀,会减短电池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解决电池循环充放电后的变形问题的卷绕式锂离子电池构造,增加电池能量密度,改善电池充放电性能和循环寿命。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卷绕式锂离子电池构造,其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及隔膜,所述正极片、负极片及隔膜经卷绕形成电芯,所述电芯间设置有气囊片。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极片的正极耳位于所述电芯一端一侧,所述负极片的负极耳位于所述电芯一端另一侧。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囊片采用PE膜密封围设形成。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PE膜的厚度为11.98μπι?12.02 μ m。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PE膜的厚度为12 μ m。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囊片设置在所述电芯的卷绕圈数的1/3?1/2处。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囊片设置在所述电芯的正面或背面。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囊片中容置有5?1ml气体。
[001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卷绕式锂离子电池构造通过在正极片、负极片及隔膜经卷绕形成的电芯内部设置气囊片,以此增加电芯内部的空间间隔,在给产品注入电解液静置后化成前,对电池进行冷热压或夹具整形将气囊片内的气体排出,同时也保证了电芯的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的间距,使得产品在循环充放电后仍保持电芯厚度不变,即消除了卷绕式锂离子电池在循环充放电后的变形问题,进而保证产品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卷绕式锂离子电池构造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卷绕式锂离子电池构造的截面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囊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9]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卷绕式锂离子电池构造包括正极片10、负极片20及隔膜(图未示),所述正极片10、负极片20及隔膜经卷绕形成电芯100,所述正极片10的正极耳11位于所述电芯100 —端一侧,所述负极片20的负极耳21位于所述电芯100 —端另一侧。
[0020]所述电芯100间设置有气囊片30,所述气囊片30采用PE膜密封围设形成,所述气囊片30中容置有5?1ml气体,所述PE膜的厚度为11.98μπι?12.02 μ m,优选厚度为12 μ m0
[0021]具体地,所述气囊片30设置在所述电芯100的卷绕圈数的1/3?1/2处,以此增加电芯100内部的空间间隔,在给产品注入电解液静置后化成前,对电池进行冷热压或夹具整形将气囊片30内的气体排出,同时也保证了电芯100的正极片10与负极片20之间的间距,使得产品在循环充放电后仍保持电芯100厚度不变,即消除了卷绕式锂离子电池在循环充放电后的变形问题,进而保证产品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使用寿命。
[0022]所述气囊片30设置在所述电芯100的正面或背面,以防止气囊片30设置在电芯100侧面破裂时造成电芯100厚度分布不均,进而避免造成产品电池内部充电、放电的不均匀。
[0023]本实用新型具体制作时,手动将裁切好的正极片10、负极片20及隔膜依次叠好,并将其起始端卷绕在主卷针上,主卷针驱动机构驱动主卷针旋转,带动起始端已定位好的正极片10、负极片20及隔膜卷绕至预定的厚度后,驱动机构停止,手动将气囊片30平行地定位在所述预定厚度的电芯100表面,驱动机构工作,带动主卷针继续旋转完成对电芯100的制作,其中,气囊片30所处位置在电芯100的卷绕圈数的1/3?1/2处;在给产品注入电解液静置后化成前,对电池进行冷热压或夹具整形将气囊片30内的气体排出,同时也保证了电芯100的正极片10与负极片20之间的间距,使得产品在循环充放电后仍保持电芯100厚度不变,即消除了卷绕式锂离子电池在循环充放电后的变形问题,进而保证产品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使用寿命。
[002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卷绕式锂离子电池构造通过在正极片10、负极片20及隔膜经卷绕形成的电芯100内部设置气囊片30,以此增加电芯100内部的空间间隔,在给产品注入电解液静置后化成前,对电池进行冷热压或夹具整形将气囊片30内的气体排出,同时也保证了电芯100的正极片10与负极片20之间的间距,使得产品在循环充放电后仍保持电芯100厚度不变,即消除了卷绕式锂离子电池在循环充放电后的变形问题,进而保证产品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使用寿命。
[002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卷绕式锂离子电池构造,包括正极片(10)、负极片(20)及隔膜,所述正极片(10)、负极片(20)及隔膜经卷绕形成电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100)间设置有气囊片(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锂离子电池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10)的正极耳(11)位于所述电芯(100) —端一侧,所述负极片(20)的负极耳(21)位于所述电芯(100) —端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卷绕式锂离子电池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片(30)采用PE膜密封围设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绕式锂离子电池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PE膜的厚度为11.98 μ m ?12.02 μ 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绕式锂离子电池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PE膜的厚度为12 μ 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卷绕式锂离子电池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片(30)设置在所述电芯(100)的卷绕圈数的1/3?1/2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卷绕式锂离子电池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片(30)设置在所述电芯(100)的正面或背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卷绕式锂离子电池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片(30)中容置有5?10ml气体。
【文档编号】H01M10/0587GK204156039SQ201420597372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5日
【发明者】段兴祎 申请人:东莞市能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