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端子的电线和具有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31689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具有端子的电线和具有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具有一种端子的电线,其中,端子与电线的压接连接部由树脂制成的防腐蚀材料覆盖,并且涉及该具有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不同类型的金属的连接部由于水和氯离子的浸入而容易受到腐蚀。因此,例如,当被覆电线的导体的材料与压接端子的材料互不相同时,电线与压接端子的压接连接部的周边由树脂制成的防腐蚀材料覆盖。

近年来,已经越来越多地存在这样的实例:为了减轻车辆的重量,使用铝电线(将铝或铝合金用作内部导体的被覆电线)代替铜线(将铜或铜合金用作内部导体的被覆电线)。因此,提出了一种具有端子的电线,其中,铝电线与传统一般使用的由铜制成的压接端子的连接部由防腐蚀材料覆盖(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4-26796)。

将参考图1至5描述传统的具有端子的电线及其制造方法。

如图1和3所示,该具有端子的电线包括:电线w,其具有导体(芯线)wa和覆盖导体wa的绝缘被覆wb;压接端子10,其连接于电线w的末端;和由树脂制成的防腐蚀材料20,其设置成覆盖电线w与压接端子10的连接部。

压接端子10在其前部具有电连接部(端子连接部)11,该电连接部11装配于配合端子从而电连接于配合端子,并且压接端子10在其后部经过连接部15具有导体压接部12,该导体压接部12压接于电线w的导体wa。压接端子10在其更后部具有被覆夹紧部13,该被覆夹紧部13夹紧于电线w的具有被覆电线wb的部分。

在压接端子10中,共用的端子底板10a在前后方向上从电连接部11延伸到被覆夹紧部13。具有u状截面的连接部15包括:底板15a,其与端子底板10a是共用的;以及左右侧板15a和15b,其从底板15a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缘直立。

在电线w的末端中,从绝缘被覆wb向前突出的导体wa的露出部置于端子底板10a上的状态下,将导体压接部12压接连接于导体wa。在该压接连接部12a的后面,导体夹紧片13被夹紧从而包裹电线w的被覆电线wb。

防腐蚀材料20利用模具与电线w和压接端子10一体地注射成型,从而覆盖导体wa、压接端子10的压接连接部12a的周边以及与压接连接部12a相邻的绝缘被覆wb的周边。

具体地,防腐蚀材料20形成为覆盖如下的整个部分,即,从覆盖在导体夹紧片13的后方延伸的电线w的绝缘被覆wb的外周的位置,经过导体压接部12的压接连接部12a的前端,直到电连接部11前方的连接部15的中间点的位置的整个部分。

当制造具有该端子的电线时,首先,如图1所示,将压接端子10与电线w压接连接(压接步骤)。

然后,如图2所示,以将要进行防腐蚀处理的电线w与压接端子10的压接连接部12a、被覆夹紧部13等的全部范围布置在由用于模制防腐蚀材料20的上模具101和下模具102所构成的用于模制的模具100的腔体110内的状态,将压接端子10和电线w放置在用于注射成型的该模具100中(端子放置步骤)。

然后,在端子放置步骤之后,利用熔融的树脂22填充模具100的腔体110的内部,并从而模制防腐蚀材料20(模制步骤)。

在模制之后,对模具100脱模(分离上模具101与下模具102),并从而将成型品取出(脱模步骤)。

通过上述步骤,能够得到如图3和4所示的具有端子的电线。防腐蚀材料20的前端部位于压接端子10的连接部15中,并且其截面形成为如图5所示。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4-26796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2-124100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顺便提及,当模制防腐蚀材料20时,为了使压接端子10与用于防腐蚀材料20的树脂22互相强力地产生紧密接触,通常利用底漆(附着增强材料)覆盖压接端子10。

然而,由于施加底漆的步骤麻烦,所以能够考虑预先选择容易与金属产生紧密接触的树脂,并且将其用作防腐蚀材料20的材料。

在该情况下,发现:在对模具脱模时,当模具与树脂的密着力大于端子与树脂的密着力时,很可能在端子与树脂的界面处发生分离,在防腐蚀材料与端子之间形成间隙,并且水通过间隙而浸入压接连接部的内部。

具体地,首先,如图6(a)所示,闭合上模具101与下模具102,利用树脂22填充腔体110,并从而模制防腐蚀材料20。其后,如图6(b)所示,对模具100脱模。这里,当模具100与树脂22之间的界面n2的密着力大于压接端子10与树脂22之间的界面n1的密着力时,在压接端子10与树脂22之间的界面n1发生分离,并从而在防腐蚀材料20与压接端子10之间形成间隙s1。因此,如图7所示,很可能水如箭头ys所示通过间隙s1而浸入压接连接部12a中的不同类型的金属之间的接触面(压接端子10与导体wa之间的界面),从而腐蚀压接连接部12a。特别地,发现:当所述间隙s1是形成在压接端子10的连接部15的位置,即防腐蚀材料20的前端部中的水浸入路径的入口侧时,更可能发生腐蚀。

已经鉴于前述情况做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端子的电线,其中,当在防腐蚀材料成型之后进行模具脱模时,防止在端子和树脂之间的界面发生分离,并且其中由此能够确保防腐蚀性,以及该具有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具有端子的电线包括:电线,所述电线包括导体和覆盖所述导体的绝缘被覆;压接端子,所述压接端子包括导体压接部,在从所述电线的末端处的所述绝缘被覆向前伸出的所述导体的露出部放置于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端子底板上的状态下,所述导体压接部压接于所述导体;防腐蚀材料,所述防腐蚀材料由树脂制成,并且与所述电线和所述压接端子一体地成型,从而覆盖所述导体、所述压接端子的压接连接部的周边以及与所述压接连接部相邻的所述绝缘被覆的周边;和脱模促进部件,所述脱模促进部件布置在所述压接连接部和所述导体的前端的前侧并且布置在所述防腐蚀材料的前端部的上表面的位置,当模制所述防腐蚀材料时,所述脱模促进部件与用于模制所述防腐蚀材料的模具中的腔体的内壁的上表面产生紧密接触,并且当对所述模具脱模时,所述脱模促进部件促进所述模具从形成所述防腐蚀材料的树脂的脱离。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具有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中,所述具有端子的电线包括:电线,所述电线包括导体和覆盖所述导体的绝缘被覆;压接端子,所述压接端子包括导体压接部,在从所述电线的末端处的所述绝缘被覆向前伸出的所述导体的露出部放置于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端子底板上的状态下,所述导体压接部压接于所述导体;以及防腐蚀材料,所述防腐蚀材料由树脂制成,并且与所述电线和所述压接端子一体地成型,从而覆盖所述导体、所述压接端子的压接连接部的周边以及与所述压接连接部相邻的所述绝缘被覆的周边,所述方法包括:压接步骤:将所述压接端子与所述电线压接连接;端子放置步骤:在所述压接步骤之后,将所述压接端子和所述电线放置在所述模具中,处于所述电线与所述压接端子的所述压接连接部布置在用于模制所述防腐蚀材料的模具的腔体内的状态;模制步骤:在所述端子放置步骤之后,利用熔融的树脂填充所述模具的所述腔体的内部,从而模制所述防腐蚀材料;以及脱模步骤:在所述模制步骤之后,对所述模具脱模并且取出成型品,其中,在所述端子放置步骤中,将用于在对所述模具脱模时促进所述模具从形成所述防腐蚀材料的树脂脱离的脱模促进部件,布置在所述腔体中的与所述压接连接部和所述导体的前端的前侧上的所述防腐蚀材料的前端部的上表面相对应的位置,处于在所述模具的闭合状态下所述脱模促进部件的上表面与用于模制所述防腐蚀材料的上表面的所述腔体的内壁的上表面产生紧密接触,并且在所述模具与所述压接连接部及所述导体之间和所述模具与所述端子底板之间确保由所述树脂填充的空间的状态。

在该具有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中,所述压接端子设置有具有u状横截面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导体压接部与位于所述导体压接部前方的用于配合端子的电连接部,并且所述连接部包括与所述导体压接部的所述端子底板共用的底板以及从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缘直立的左右两侧板,并且在所述端子放置步骤中,以所述脱模促进部件放置成桥接在所述连接部的所述左右两侧板的上端之间的状态,将所述压接端子和所述电线放置在所述模具中。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具有端子的电线包括:电线,所述电线包括芯线和覆盖所述芯线的绝缘被覆;压接端子,所述压接端子包括:端子连接部,其连接于配合端子;芯线压接部,其压接于从所述电线的端部露出的所述芯线;和被覆压接部,其压接于所述电线的所述端部的绝缘被覆;和防腐蚀材料,所述防腐蚀材料从连接所述压接端子的所述端子连接部与所述芯线压接部的连结部的周边一体地成型至所述被覆压接部的周边,其中,用于与树脂紧密接触的槽形成在所述连结部的内表面中。

在该具有端子的电线中,所述连结部形成有底板部以及从所述底板部的两侧缘延伸的一对侧板部,并且所述槽在所述底板部的内表面中形成为凹状。

而且,在该具有端子的电线中,在所述底板部的所述内表面中形成多个凹状的所述槽,使得该多个凹状的所述槽与垂直于所述压接端子的纵向的方向平行地延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当在防腐蚀材料的成型之后对模具脱模时,脱模促进部件用作分离的起点,从而能够促进在脱模促进部件的后侧上的树脂与模具的分离。因此,即使当将对金属具有强附着性的树脂用作防腐蚀材料的材料而不应用底漆时,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在脱模时,用于防腐蚀材料的树脂与模具产生紧密接触、在端子与树脂之间的界面发生分离以及由此氯离子和水通过端子与树脂之间的间隙浸入压接连接部的内部从而腐蚀电线,结果,能够提高防腐蚀性能。特别地,脱模促进部件仅布置在防腐蚀材料的前端,从而,能够使得脱模促进部件的尺寸最小化,结果,不需要担心阻碍树脂的填充。此外,由于能够提高在分离时最成问题的连接部的位置的稳定性,所以能够制造高度可靠的具有端子的电线。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方面,能够仅通过将脱模促进部件放置在连接部上而将脱模促进部件布置在适当位置。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用于与树脂紧密接触的槽形成在连接压接端子的端子连接部与芯线压接部的连结部的内表面中。以这种方式,能够可靠地防止压接端子与防腐蚀材料在树脂模制后的脱模时互相分离,结果,能够提高端子与电线的芯线的连接部的防腐蚀性能,而不在压接端子与防腐蚀材料之间形成间隙。

此外,水浸入路径的入口侧上的连结部形成有底板部和从底板部的两侧缘延伸的一对侧板部,并且槽在底板部的内表面中形成为凹状横截面。以这种方式,能够在防腐蚀材料的树脂的模制后的脱模时提高连结部的底板部与防腐蚀材料的附着力,并且能够可靠地防止在连结部的底板部的内表面上的水浸入路径的位置形成间隙,结果,能够提高防腐蚀性能。

另外,在水浸入路径的入口侧上的连结部的底板部的内表面中形成多个凹状的槽,使得该多个凹状的槽与垂直于压接端子的纵向的方向平行地延伸。以这种方式,在防腐蚀材料的树脂的模制后的脱模时,能够通过由多个凹状的垂直槽引起的滑动摩擦力可靠地提高连结部的底板部与防腐蚀材料之间的附着力。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在连结部的底板部的内表面上的水浸入路径的位置形成间隙,并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防腐蚀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具有端子的电线的制造过程的一部分的说明图。

图2是传统的具有端子的电线的制造过程中的模制步骤的说明图。

图3是传统的具有端子的电线的完成品的立体图。

图4是传统的具有端子的电线的完成品的侧视图。

图5是沿着图4中的线f5-f5截取的截面图。

图6是传统的具有端子的电线的制造过程中的脱模步骤的说明图,图6(a)是示出在脱模之前的状态的图,并且图6(b)是示出在脱模时的状态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在传统的具有端子的电线中可能发生的问题的侧截面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具有端子的电线的制造过程的一部分的说明图。

图9是该具有端子的电线的制造过程中的模制步骤的说明图。

图10是该具有端子的电线的制造过程中的脱模步骤的说明图,图10(a)是示出在脱模之前的状态的图,并且图10(b)是示出在脱模时的状态的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具有端子的电线的完成品的立体图。

图12是该具有端子的电线的完成品的截面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具有端子的电线的制造过程的一部分的说明图。

图14(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具有端子的电线的立体图,并且图14(b)是示出在防腐蚀材料的成型之前的具有端子的电线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5是在具有端子的电线中使用的压接端子的展开图。

图16(a)是压接端子的连结部的底板部的截面图,图16(b)是连结部的底板部的另一个实例的截面图,并且图16(c)是连结部的底板部的再一个实例的截面图。

图17是当在防腐蚀材料一体地成型在压接端子与电线的连接部的周边之后对模具脱模时的截面图。

图18是防腐蚀材料一体地成型在压接端子与电线的连接部的周边的具有端子的电线的截面图。

图19是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具有端子的电线中使用的压接端子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如图8、11和12所示,在这里制造的具有端子的电线1(完成品参见图11)包括:电线w,其具有导体(芯线)wa和覆盖导体wa的绝缘被覆wb;压接端子10,其连接于电线w的末端;由树脂制成的防腐蚀材料20,其设置成覆盖电线w与压接端子10的连接部;以及脱模促进部件50。

下面将描述各个材料,并且电线w的导体wa由铝或铝合金制成。此外,电线w的绝缘被覆wb由聚乙烯、聚丙烯、乙烯共聚物、丙烯共聚物、聚氯乙烯等制成。此外,压接端子10由铜、铜合金、不锈钢、镀锡铜、镀锡铜合金、镀锡不锈钢等制成。而且,防腐蚀材料20由主要成分是热塑性聚酰胺树脂的树脂材料制成。脱模促进部件50由与压接端子10同种的金属板制成。

对于前述的具有端子的电线,压接端子10在其前部具有电连接部(端子连接部)11,该电连接部11装配于配合端子从而电连接于配合端子。压接端子10在其后部经过连接部15具有导体压接部12,该导体压接部12通过压接而连接于电线w的导体wa。压接端子10在其更后部具有被覆夹紧部13,该被覆夹紧部13夹紧于电线w的具有被覆电线wb的部分。

共用的端子底板10a在前后方向上从电连接部11延伸到被覆夹紧部13。如图10所示,具有u状截面的连接部15包括:端子底板10a;共用的底板15a;以及左右侧板15b,其从底板15a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缘直立。

在电线w的末端,从绝缘被覆wb向前突出的导体wa的露出部置于端子底板10a上的状态下,将导体压接部12压接连接于导体wa。在这种压接连接部12a的后面,被覆夹紧部13被夹紧从而包裹电线w的被覆电线wb。

防腐蚀材料20利用模具与电线w和压接端子10一体地注射成型,从而覆盖导体wa、压接端子10的压接连接部12a的周边以及与压接连接部12a相邻的绝缘被覆wb的周边。

具体地,防腐蚀材料20形成为覆盖如下部分,即从覆盖在被覆夹紧部13的后方延伸的电线w的绝缘被覆wb的外周的位置,经过导体压接部12的压接连接部12a的前端,直到电连接部11的前方的连接部15的中间点的位置的这部分。

此外,在防腐蚀材料20的前端部的上表面上,布置了将在下面详细描述的固体的脱模促进部件50。虽然脱模促进部件50可以在作为商品的具有端子的电线中留到最后,但是如果能够移除该脱模促进部件50,可以将其移除。

然后将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具有端子的电线1的制造方法。

当制造具有端子的电线1时,首先,如图8所示,将压接端子10与电线w压接连接(压接步骤)。

然后,如图9所示,将压接端子10和电线w放置在用于注射成型的模具100中,处于要进行防腐蚀处理的该电线w与压接端子10的压接连接部12a、被覆夹紧部13等的全部范围都布置在由用于模制防腐蚀材料20的上模具101和下模具102所构成的用于模制的该模具100的腔体110内的状态(端子放置步骤)。

那时,如图8所示,将脱模促进部件50预先放置成桥接在压接端子10中的连接部15的左右两侧板15b的上端之间。然后,在该状态下,将压接端子10与电线w的连接部放入腔体110内,并且将压接端子10和电线w放置在模具100中。

在该情况下,脱模促进部件50布置在压接连接部12a和导体wa的前端的前部,并且布置在腔体110内的与防腐蚀材料20的前端部的上表面对应的位置。

脱模促进部件50的目的在于在模具100脱模时促进形成防腐蚀材料20的树脂22与模具100的分离,并且脱模促进部件50由与压接端子10同种材料的金属板形成。当从上方观看时,脱模促进部件50具有宽的底边51位于前侧并且窄的上边52位于后侧的梯形形状。

脱模促进部件50形成为使得在模具100闭合的状态下,其上表面50a与用于模制防腐蚀材料20的上表面20a的腔体110的内壁的上表面产生紧密接触。换句话说,脱模促进部件50形成为使得该脱模促进部件50的上表面50a与防腐蚀材料20的上表面20a齐平。

而且,将脱模促进部件50布置成这样的状态:在该脱模促进部件50与压接连接部12a及导体wa之间并且在该脱模促进部件50与压接端子10的端子底板10a之间确保由树脂22填充的空间s。

然后,将压接端子10放置在模具100中,同时将脱模促进部件50一起插入,如上所述。其后,利用熔融的树脂22填充模具100的腔体110的内部,并从而模制防腐蚀材料20(模制步骤)。

在模制之后,对模具100脱模(分离上模具101与下模具102),并从而将成型品取出(脱模步骤)。

通过上述步骤,能够得到如图11和12所示的具有端子的电线1。

在具有端子的电线1的制造方法中,如上所述地布置脱模促进部件50,并从而当在防腐蚀材料20的成型之后对模具100脱模时,脱模促进部件50用作分离的起点,结果,能够积极地促进在脱模促进部件50的后侧上的树脂22与模具100的分离。

换句话说,如图10(a)所示,在防腐蚀材料20的前端部的上表面上,脱模促进部件50的上表面50a与模具100中的腔体110的内壁的上表面产生紧密接触,并且由于在模具100与脱模促进部件50之间的界面n3中,金属与金属互相产生紧密接触,所以几乎不产生附着力。另一方面,由于脱模促进部件50的下表面与树脂22产生紧密接触,所以大的密着力作用在脱模促进部件50与树脂22之间的界面n1上。而且,在脱模促进部件50的后侧,树脂22与模具100互相产生紧密接触,并从而在该界面n2中产生大的密着力。

然而,如图10(b)所示,当如箭头y1所示地将上模具101与下模具102脱模时,脱模促进部件50与模具100之间的界面n3用作起点,并从而积极地促进脱模促进部件50的后侧的树脂22与模具100之间的界面n2的分离。因此,即使当将对金属具有强附着性的树脂用作防腐蚀材料20的材料而不施加底漆时,也能够防止在脱模时用于防腐蚀材料20的该树脂22与模具100产生紧密接触。

因此,特别地,在作为压接端子10中的水浸入路径的入口侧的连接部15中,能够防止由于形成防腐蚀材料20的树脂22与压接端子10之间的界面中的分离而形成间隙。具体地,由于能够防止在由图12中的s2表示的位置形成间隙,所以能够解决水通过间隙浸入压接连接部12a的内部而腐蚀电线的问题,并且能够提高防腐蚀性能。

特别地,脱模促进部件50仅布置在防腐蚀材料20的前端(水浸入路径的入口侧),并从而能够使脱模促进部件50的尺寸最小化,并且不存在阻碍用于防腐蚀材料20的树脂22的填充的问题。

此外,由于能够提高对于分离最成问题的作为水浸入路径的入口侧的连接部15的位置的稳定性,所以能够制造高度可靠的具有端子的电线1。

而且,根据该实施例,能够仅通过将脱模促进部件50布置在连接部15上而将该脱模促进部件50布置在适当位置,并因此其操作容易进行。

另外,脱模促进部件50由与压接端子10相同类型的金属材料形成,并从而防止了在不同类型的金属之间发生的问题。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脱模促进部件50由与压接端子10同种材料的金属板形成的情况,但是只要材料具有促进脱模的效果,则可以使用除了金属之外的材料。

注意,作为第二实施例,脱模促进部件50能够与压接端子10一体地形成。

图13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具有端子的电线的制造过程的一部分。在该压接端子130中,对应于脱模促进部件的桥状的框架部150与连接部15一体地设置在电连接部11与导体压接部12之间。框架部150与前述实施例中的脱模促进部件50起相同的作用。

这里,压接端子10和130的类型可以是阳型端子或阴型端子。

然后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如图14(a)和14(b)所示,具有端子的电线210包括铝电线(电线)211以及由铜或铜合金制成的阴型压接端子220。铝电线211包括由铝或铝合金制成的芯线(导体)212和由绝缘树脂制成以覆盖芯线212的绝缘被覆213。压接端子220包括:端子连接部(电连接部)221,其连接于未示出的配合端子;芯线压接部223,其压接于从铝电线211的端部露出的芯线212;和被覆压接部225,其压接于铝电线211的端部处的绝缘被覆213。

此外,如图14(a)、14(b)和17所示,从连接压接端子220的端子连接部221与芯线压接部223的连结部(连接部)222的周边到被覆压接部225的周边,利用上下成型模具231和232使由绝缘树脂制成的防腐蚀材料(防腐蚀树脂部件)230一体地成型。

如图14(a)所示,端子连接部221通过被弯曲成盒状而形成,并且在端子连接部221中通过弯曲而形成有与配合端子接合的弹簧片221a。

而且,如图14(b)所示,连结部222形成为具有底板部222a以及设置成从底板部222a的左右两侧缘向上延伸的一对侧板部222b和222b的u状。如图15和16(a)所示,在底板部222a的内表面222c中,形成多个(在该实施例中是三个)凹状的用于与树脂紧密接触的垂直槽(槽)226,该多个垂直槽226与垂直于压接端子220的纵向的方向平行地延伸。用于与树脂紧密接触的槽不限于两侧壁面是垂直面的垂直槽226,并且如图16(b)所示,可以是两侧壁面倾斜的锥状槽226’,或者如图16(c)所示,可以是锥状槽226’形成在两侧的垂直槽226与226之间的槽。由于滑动摩擦力作用,所以垂直槽226比锥状槽226’有效。

如图14(b)和15所示,芯线压接部223的横截面形成为具有底板部223a以及一对导体夹紧片223b和223b的大致u状,该一对导体夹紧片223b和223b设置成从底板部223a的左右两侧缘向上延伸并且夹紧和包裹从布置在底板部223a的内表面上铝电线211的端部露出的芯线212。在底板部223a的内表面中,形成多个(在该实施例中是三个)凹槽状的齿部227,该多个凹槽状的齿部227与垂直于压接端子220的纵向的方向平行地延伸。各个齿部227的目的在于提高与芯线212的电连接性以及电线牵引力。

而且,如图14(b)和15所示,被覆压接部225的横截面形成为具有底板部225a以及一对被覆夹紧片225b和225b的大致u状,该一对被覆夹紧片225b和225b设置成从底板部225a的左右两侧缘向上延伸并且夹紧和包裹布置在底板部225a的内表面上的铝电线211的端部处的绝缘被覆213。这里,芯线压接部223与被覆压接部225通过连结部224连接。

当制造该实施例的具有端子的电线210时,如图17所示,将通过压接而连接于电线211的阴型压接端子220放置在上下成型模具231和232的腔体内。然后,将用作防腐蚀材料230的材料的液态的热塑性聚酰胺树脂填充在上下成型模具231和232的腔体的内部并且使其固化,并且其后,从上下成型模具231和232取出,从而防腐蚀材料230一体地成型。

当对上下成型模具231和232脱模时,在防腐蚀材料230附着于上下成型模具231和232的状态下临时牵拉防腐蚀材料230,从而压接端子220与防腐蚀材料230趋向于互相分离。然而,由于形成在压接端子220中的连结部222的底板部222a的内表面222c中的用于与树脂紧密接触的垂直槽226所引起的防腐蚀材料230的附着力超过了该分离的趋势。因此,具体地,如图17所示,当对上下成型模具231与232脱模时,用于与压接端子220中的树脂紧密接触的垂直槽226与防腐蚀材料230的树脂之间的界面n2的密着力比上下成型模具231和232的腔体与防腐蚀材料230的树脂之间的界面n1的密着力大。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在水浸入路径(图18所示的参考标记k)的入口侧上的连结部222的底板部222a与防腐蚀材料230之间形成间隙。以这种方式,由于在防腐蚀材料230的模制后对模具脱模时能够可靠地防止压接端子220与防腐蚀材料230互相分离,如图18所示,所以在压接端子220中的连结部222的底板部222a的内表面222c上的水浸入路径k的入口侧不形成间隙。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引起腐蚀的水和氯离子的浸入,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压接端子220的芯线压接部223与电线211的芯线212的连接部的腐蚀,所述连接部即是不同种金属的接触面。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例中,在作为水浸入路径k的入口侧的压接端子220中的连结部222的底板部222a的内表面222c中,形成多个用于与树脂紧密接触的垂直槽226。以这种方式,在防腐蚀材料230的树脂的模制后对模具脱模时,能够通过由于多个凹状的垂直槽226引起的滑动摩擦力可靠地提高在水浸入路径k的入口侧上的连结部222的底板部222a与防腐蚀材料230的附着力(压接端子220与防腐蚀材料230之间的接触界面的密着力)。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在连结部222的底板部222a的内表面222c上的水浸入路径k的入口侧形成间隙。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压接端子220的芯线压接部223与电线211的芯线212的连接部的防腐蚀性能,所述连接部即是不同种金属的接触面。

图19是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具有端子的电线中使用的压接端子的展开图。

在第四实施例中,在压接端子220’中的连结部222的底板部222a的内表面222c中,形成有多个(在该实施例中是三列、每列三个槽)用于与树脂紧密接触的垂直槽(槽)226,该多个垂直槽(槽)226在与压接端子220的纵向垂直的方向上形成为以预定距离互相平行隔开的多列。注意,由于其它构造与第三实施例中的构造相同,所以将利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的构成部件,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同样在第四实施例中,如在第三实施例中一样,在作为水浸入路径的入口侧的连结部222的底板部222a的内表面222c中,形成用于与树脂紧密接触的多列的多个垂直槽226。以这种方式,在防腐蚀材料230的树脂的模制后对模具脱模时,能够通过由于多列的多个凹状的垂直槽226引起的滑动摩擦力而可靠地提高水浸入路径的入口侧上的连结部222的底板部222a与防腐蚀材料230的附着力(密着力)。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在连结部222的底板部222a的内表面222c上的水浸入路径k的入口侧形成间隙。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压接端子220的芯线压接部223与电线211的芯线212的连接部的防腐蚀性能,所述连接部即是不同种金属的接触面。

注意,虽然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电线的芯线(导体)由铝或铝合金制成,但是其可以由铜或铜合金等制成。而且,虽然压接端子由铜或铜合金制成,但是其可以由铝或铝合金、不锈钢等制成。另外,压接端子不限于阳型,并且可以是阴型或阳/阴型。另外,虽然作为防腐蚀材料(防腐蚀树脂体)的材料,使用了热塑性聚酰胺树脂,但是可以使用诸如聚丙烯树脂这样的其它绝缘树脂。此外,虽然在作为水浸入路径的入口侧的连结部的底板部的内表面中,形成多个用于与树脂紧密接触的凹槽,使得该多个凹槽在与端子的纵向垂直的方向上互相平行地延伸,但是在连结部中的一对侧板部的各个内表面中,可以凹状地形成多个用于与树脂紧密接触的凹槽,该多个凹槽在端子的纵向上互相平行地延伸。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