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83216发布日期:2018-11-09 18:20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适于电子设备等的各种输入的旋转型电气部件。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检测对操作轴的旋转操作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特别是内置有检测对操作轴的按压操作的按钮开关的旋转型电气部件,适合用作例如用于进行汽车的空调的温度、音响的音量等的调整的旋转型编码器。

内置有按钮开关的旋转型电气部件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被公开。图11是表示现有的旋转型电气部件900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表示现有的旋转型电气部件900的剖面图。操作轴902例如为金属制,下端部成为嵌入于驱动体906的驱动体卡止部902A。此外,在驱动体卡止部902A的稍稍靠上方的部分形成了防脱落凹部。主体930在绝缘壳体904的上部组合轴承构件903而构成,在内部具有旋转体收纳部904B。轴承构件903例如由铝压铸件形成,形成为圆筒状。在轴承构件903上形成了小径圆筒部903A和大径圆筒部903B。在旋转体收纳部904B内,以可旋转的方式配设了旋转体905。旋转体905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形成为中空的圆盘状。操作轴902以插通状态被嵌合于小径圆筒部903A,将环形件910嵌入到防脱落凹部,由此能够在小径圆筒部903A的下缘部防止操作轴902脱落。若旋转操作轴902则驱动体906也旋转,经由驱动体906从而旋转体905进行旋转。旋转体905的上部与驱动体906一起嵌合于大径圆筒部903B,旋转体905由大径圆筒部903B内壁面引导来进行旋转。在绝缘壳体904上,埋设了1对固定接点构件911、912和3个滑动接点构件913、914、915。橡胶件909由橡胶材料形成,若受到按压则会向下方发生弹性变形,按压部909B按压可动接点构件916。

1对固定接点构件911、912经由可动接点构件916而成为导通、非导通,从而构成开关单元。若旋转体905进行旋转则滑动接点构件913、914、915的接触部与设置于旋转体905的下表面的导电图案接触/分离,从而滑动接点构件913、914、915的端子部间成为导通、非导通,输出脉冲信号。

为了使得能够进行对操作轴902的按压操作以及旋转操作,操作轴902的上部被支撑于轴承构件903的前端部,下部隔着驱动体906以及旋转体905被间接地支撑于轴承构件903。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1-21050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解除了操作轴(轴构件)的向轴线方向的按压操作时,轴构件恢复成初始状态,安装于轴构件的防脱落用环形件会与轴承构件抵接,从而发出声音,使品质受损。特别是在轴承构件和防脱落用环形件由金属材料构成的情况下,该抵接声音很大。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解除对轴构件的按压操作而恢复成初始状态时产生的声音来提高品质的旋转型电气部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具备:轴承构件,其具有筒状部;轴构件,其能旋转地保持于该轴承构件;防脱落构件,其固定于该轴构件的下部,防止该轴构件从所述轴承构件脱落;旋转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轴构件的旋转动作;和按钮开关,其设置于所述轴构件的下方,伴随所述轴构件向轴线方向的按压操作而被驱动,所述旋转型电气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构件具有能旋转地引导所述轴构件的轴承部和在该轴承部的下部形成为比该轴承部大的容纳部,在所述容纳部的顶部设置有具有平坦面的承接部,所述防脱落构件配置于所述容纳部并且具有与所述承接部以能够抵接的方式对置的板状部,在所述承接部与所述板状部之间设置有润滑剂。

根据该构成,在轴承构件的承接部与防脱落构件的板状部之间,由于设置有润滑剂,因此能够减小解除轴构件向轴线方向的按压操作而恢复到初始状态、板状部与承接部抵接时的声音。

此外,本发明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防脱落构件由金属材料构成,并具备环状的所述板状部和与所述板状部的内缘侧相连形成并能够与所述轴构件卡合的多个卡合片。

根据该构成,能够可靠并且容易地将防脱落构件安装于轴构件。

此外,本发明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轴构件具有:卡合轴部,其在下端部侧与所述防脱落构件的所述卡合片卡合;和限制部,其与所述板状部的上侧抵接,所述防脱落构件在所述板状部与所述限制部抵接的状态下,被固定于所述轴构件。

根据该构成,由于防脱落构件相对于轴构件的安装位置固定,因此能够抑制轴构件从轴承构件突出的量的偏差。

此外,在本发明的旋转型电气部件中,优选在所述承接部,从与所述板状部对置的所述平坦面向上方凹进地设置有凹部,在所述凹部中保持有所述润滑剂。

根据该构成,由于在承接部形成了凹部,因此能够防止由于润滑剂而使防脱落构件粘贴于承接部的平坦面的情况。此外,能够将凹部用作润滑剂的储存部。

此外,在本发明的旋转型电气部件中,优选所述凹部在未进行对所述轴构件的按压操作的初始状态下,由所述板状部覆盖。

根据该构成,由于保持润滑剂的凹部在初始状态下由板状部覆盖,因此能够减少润滑剂从凹部的流出,能够长期地保持润滑剂,从而进行声音的抑制。

此外,在本发明的旋转型电气部件中,优选在所述筒状部的内表面,在前端部与所述容纳部之间的位置,设置段差部,该段差部形成为相比于所述容纳部侧在所述前端部侧与所述轴构件的旋转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更大,在所述轴构件,设置能够插通到所述段差部的下部侧的细轴部和能够插通到所述筒状部的所述前端部侧且比所述细轴部粗的粗轴部,并且在所述细轴部与所述粗轴部之间形成与所述段差部对置的抵接部,在所述段差部与所述抵接部之间设置有润滑剂,在所述轴构件沿所述轴线方向受到按压操作时,所述抵接部与所述段差部抵接。

根据该构成,在轴构件受到了按压操作时,轴构件的抵接部碰到段差部从而轴构件的移动停止时,虽会产生抵接声音,但通过在段差部与抵接部之间设置润滑剂,从而能够减小该抵接声音。此外,由于能够将段差部以及抵接部设置于从简状部的前端部离开的位置,因此润滑剂不易流出到外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具有筒状部的轴承构件具有可旋转地引导轴构件的轴承部、和在该轴承部的下部形成为比该轴承部大的容纳部,在容纳部的顶部设置有具有平坦面的承接部。防脱落构件配置于容纳部并且具有与承接部以能够抵接的方式对置的板状部,在承接部与板状部之间设置有润滑剂。由此,能够减小解除轴构件向轴线方向的按压操作从而板状部与承接部抵接时的声音。因此,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解除对轴构件的按压操作而恢复到初始状态时产生的声音来提高品质的旋转型电气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立体图。

图2是从斜上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斜下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主视图。

图5是按图4的V-V线切断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在与图5相同的剖面中轴构件向轴线方向受到按压操作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轴承构件的外观图,图7(a)是俯视图,图7(b)是仰视图。

图8是表示轴构件的外观图,图8(a)是侧视图,图8(b)是仰视图。

图9是表示防脱落构件的外观图,图9(a)是俯视图,图9(b)是主视图。

图10是按图4的X-X线切断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现有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表示现有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为了容易理解,附图适当变更了尺寸。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的立体图。图2是从斜上方观察旋转型电气部件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从斜下方观察旋转型电气部件1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旋转型电气部件1的主视图。图5是按图4的V-V线切断的剖面图。图6是表示在与图5相同的剖面中轴构件10向轴线10a方向受到按压操作的状态的剖面图。图7是表示轴承构件20的外观图,图7(a)是俯视图,图7(b)是仰视图。图8是表示轴构件10的外观图,图8(a)是侧视图,图8(b)是仰视图。图9是表示防脱落构件16的外观图,图9(a)是俯视图,图9(b)是主视图。图10是按图4的X-X线切断的剖面图。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如图1~图5所示,具备轴构件10、轴承构件20、旋转检测单元30和按钮开关40,被组装于壳体构件50。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使以下的说明容易理解,将图1的Z1侧设为上方,将Z2侧设为下方。

轴构件10由铝等金属材料构成,例如通过切削加工而构成,具有剖面呈圆形状的第1轴部11以及第2轴部12和形成为比第1轴部11更大的形状的操作部13。如图2以及图3所示,轴构件10形成为在轴构件10的轴线10a方向上上方侧较粗,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轴部11构成比第2轴部12粗的粗轴部10e,第2轴部12构成了细轴部10d。在细轴部10d与粗轴部10e之间,如图3所示,由于段差而形成了抵接部10f。该抵接部10f具有与轴线10a正交的平坦的面。此外,在轴构件10的下端部侧,形成了非圆形状的卡合部14。而且,轴构件10在第2轴部12与卡合部14之间,具有卡合轴部10b和限制部10c。另外,卡合轴部10b形成为圆形状。此外,限制部10c在与轴线10a正交的平坦的面形成。

轴承构件20为金属制,例如由锌压铸件构成,如图1~图4所示,具有筒状部25和设置于该筒状部25的下方侧的矩形的凸缘部26。本实施方式的轴承构件20如图2所示,在筒状部25的前端部25a侧设置有第1轴承部21。此外,如图3以及图5所示,具有相比于第1轴承部21在轴构件10的轴线10a方向上位于下部的第2轴承部22。然后,在筒状部25的内表面,在第1轴承部21与第2轴承部22之间的位置,设置有段差部23,该段差部23形成为相比于第2轴承部22侧在第1轴承部21侧与轴构件10的旋转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较大。段差部23的上表面成为与轴构件10的抵接部10f对应的平行的面。而且,在轴承构件20,在第2轴承部22的下部设置有形成为比第2轴承部22大的容纳部27。本实施方式的容纳部27的顶部27a平坦地形成,在该顶部27a设置有具有平坦面24a的承接部24。在本实施方式的承接部24,如图3以及图5所示,从平坦面24a向上方凹进地设置有凹部24b。本实施方式的设置于承接部24的凹部24b如图7(b)所示为多个(8个)。此外,轴承构件20具有引导部20b,该引导部20b相比于第2轴承部22位于下方,以可旋转的方式保持后述的旋转构件31。另外,轴构件10的旋转中心轴与轴线10a一致。

驱动体15是对合成树脂进行成型而得到的。驱动体15如图2所示,形成为轴构件10的卡合部14进行嵌合的形状。此外,驱动体15在外周具有凹凸形状,如图2以及图3所示,具备在轴线10a方向上与后述的旋转构件31滑动接触的形状。通过压入来使驱动体15嵌合于轴构件10的卡合部14,由此能够进行轴构件10相对于旋转构件31的希望的动作。

防脱落构件16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材料构成,如图2、图3以及图9所示,具备环状的板状部16a和与板状部16a的内缘侧相连形成的多个卡合片16b。防脱落构件16在环状的板状部16a与轴构件10的限制部10c抵接的状态下,具有弹性的卡合片16b与轴构件10的卡合轴部10b卡合,从而固定于轴构件10的下端部。由此,能够可靠并且容易地将防脱落构件16安装于轴构件10。

轴构件10的第1轴部11与第1轴承部21能够滑动接触地对置配置,第2轴部12与第2轴承部22能够滑动接触地对置配置,可旋转地支撑于轴承构件20的第1轴承部21以及第2轴承部22。此外,如后所述,轴构件10被支撑为在操作部13受到按压操作时能够沿着轴线10a方向移动。

然后,轴构件10的下端部位于轴承构件20的容纳部27,嵌入有驱动体15以及防脱落构件16。由此,能够防止轴构件10从轴承构件20抽出,并且在操作部13未受到按压操作时能够保持为防脱落构件16的板状部16a与容纳部27的顶部27a的承接部24抵接的初始状态。此外,由于防脱落构件16相对于轴构件10的安装位置由限制部10c来决定,因此能够抑制轴构件10从轴承构件20突出的量的偏差。

另外,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承接部24与板状部16a之间设置有润滑剂61。承接部24由于具有凹部24b,因此在凹部24b保持了润滑剂61。此外,能够将凹部24b作为润滑剂61的储存部来利用。此外,在第1轴部11与第1轴承部21之间、以及第2轴部12与第2轴承部22之间、段差部23与抵接部10f之间设置有润滑剂62。润滑剂61以及润滑剂62优选为润滑脂等润滑油。此外,虽未图示,但在容纳部27的引导部20b也设置了润滑剂61。另外,润滑剂61和润滑剂62使用了相同的润滑剂。

旋转检测单元30用于检测轴构件10的旋转动作,具备:能够以轴构件10的轴线10a为中心而旋转的旋转构件31、固定于旋转构件31的滑动件32、和具有固定接点33a、34a、35a的导电构件33、34、35。旋转构件31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在容纳驱动体15的部分形成了贯通孔。该贯通孔在驱动体15向下方移动时使驱动体15能够移动,并且具有在驱动体15以轴线10a为中心而旋转时使旋转构件31与驱动体15一体地旋转的突起31c。由此,轴构件10的旋转动作经由驱动体15而传递给旋转构件31。滑动件32是对金属的板簧进行加工而得到的。此外,在旋转构件31的上表面形成有凹凸部31b。然后,金属制的弹簧构件36被固定于轴承构件20,使得能够与该凹凸部31b弹性接触。

导电构件33、34、35是对导电性的金属板进行加工而得到的。导电构件33、34、35固定于后述的第1壳体构件51,导电构件33、34、35的固定接点33a、34a、35a沿圆周方向分割配置。此外,导电构件33、34、35具备从第1壳体构件51向外部露出的端子部33b、34b、35b。

按钮开关40具备可动接点构件41、固定接点构件42、支撑构件43和弹性构件45。可动接点构件41由导电性的金属板构成,如图2以及图3所示,具备可动接点部41a、和以可弹性变形的方式支撑可动接点部41a的支撑部41b。固定接点构件42由导电性的金属板构成,固定于后述的第1壳体构件51,具有作为切换固定接点的固定接点部42a和端子部42b。支撑构件43由导电性的金属板构成,固定于后述的第1壳体构件51,具有作为公共固定接点的支撑接点部43a和端子部43b。弹性构件45例如是将硅酮橡胶成型为圆顶状的构件,在上下方向上可弹性变形。该弹性构件45是经由驱动体15使轴构件10恢复到按压操作前的初始状态的施力构件(复位构件)。即,本实施方式的按钮开关40具备作为使轴构件10恢复到初始状态的复位构件的弹性构件45。另外,根据可动接点的构成,也能够使可动接点构件具有复位构件的功能。

壳体构件50由对导电构件33、34、35、固定接点构件42以及支撑构件43进行保持的第1壳体构件51和将第1壳体构件51以及轴承构件20一体地保持的盖体53构成。

第1壳体构件51由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如图2以及图3所示,其与导电构件33、34、35、固定接点构件42以及支撑构件43一体地嵌件成型(insert molding)。

盖体53是对金属板进行折弯加工而得到的。盖体53被折弯为对轴承构件20的凸缘部26和第1壳体构件51进行夹持。

旋转型电气部件1能够进行轴构件10的旋转操作和按压操作。旋转检测单元30构成为通过安装于旋转构件31的滑动件32的3个接点部与导电构件33、34、35的固定接点33a、34a、35a进行滑动接触,从而能够检测旋转构件31的旋转。通过轴构件10的旋转操作而使旋转构件31旋转,导电构件33、34、35的固定接点33a、34a、35a与滑动件32的接点部接触/分离,从而导电构件33、34、35之间的导通状态切换。由此,在导电构件33、34、35的端子部33b、34b、35b,输出与滑动件32的滑动接触位置相应的信号。这样,能够通过所输出的信号的变化来检测旋转操作。此时,弹簧构件36被固定于轴承构件20,与旋转构件31的凹凸部31b进行弹性接触。由此,旋转构件31的旋转所需要的载荷伴随旋转而发生变化。另外,也能够由使用了电阻体图案的角度传感器来构成旋转检测单元30。

另一方面,按钮开关40如图5所示,被配置为可动接点构件41的可动接点部41a在初始状态下与固定接点部42a不接触。支撑构件43配置于与固定接点构件42不接触的位置,支撑接点部43a支撑着可动接点构件41的支撑部41b。弹性构件45的圆顶部45b的下部配置为与可动接点构件41的支撑部41b抵接,弹性构件45的中央部45a如图5所示,在初始状态下与可动接点部41a分离。

按钮开关40如图6所示,通过轴构件10向轴线10a方向的按压操作而被驱动。在从图5所示的初始状态对操作部13进行了按压操作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弹性构件45的裙状(末端扩展状)的圆顶部45b发生压曲地弹性变形,弹性构件45的中央部45a按压可动接点部41a。由此,可动接点构件41的可动接点部41a与固定接点构件42的固定接点部42a接触。这样,固定接点构件42的端子部42b和支撑构件43的端子部43b经由可动接点构件41而导通。因此,能够检测轴构件10的按压操作。此外,若从按压操作状态释放,则如图5所示,弹性构件45恢复到初始状态,并且可动接点部41a从固定接点部42a离开。因此,能够检测返回到了非按压操作状态。

旋转型电气部件1被组装于电子设备等,用于其各种输入。另外,安装于电子设备等的状态下的轴线10a方向例如也可以是水平方向。

接着,详细叙述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的特征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中,轴构件10具备:与轴承构件20的第1轴承部21可滑动接触地对置配置的第1轴部11、和与轴承构件20的第2轴承部22可滑动接触地对置配置的第2轴部12。第1轴部11以及第2轴部12具有圆形的剖面形状。轴承构件20的第2轴承部22的内周面如图7(a)所示,具有圆形的剖面形状。如图5以及图6所示,能够减小第2轴部12与第2轴承部22之间的间隙。另一方面,第1轴承部21的内表面的剖面形状呈具有多个边的多边形状,更具体而言,如图2以及图7(a)所示,具有正八边形的角部被弄圆的剖面形状。由此,如图10所示,将第1轴部11可旋转地引导至与构成第1轴承部21的多边形状的多个边对应的部分。

本实施方式中的第1轴承部21的内表面的剖面形状呈具有多个边的多边形状,通过压铸件等的模具铸造法等容易获得高精度。通过压铸件等的模具铸造法等对轴承构件20的第1轴承部21和第2轴承部22这2个部位同时进行正圆加工是很难的,通过将至少一方的第1轴承部21设为多边形状,从而能够提高第1轴承部21和第2轴承部22的尺寸精度。由此,能够减小第1轴部11与第1轴承部21之间的间隙。另一方面,旋转构件31与引导部20b之间的间隙大于第1轴部11与第1轴承部21之间的间隙以及第2轴部12与第2轴承部22之间的间隙。由此,引导部20b中的旋转构件31的旋转动作不会影响到轴构件10,能够可靠地由轴承构件20的第1轴承部21以及第2轴承部22可旋转地引导轴构件10。另外,配置于轴承构件20的容纳部27的各构件处于固定或由弹性力而被施力的状态,不会产生晃动。

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由轴承构件20的第1轴承部21以及第2轴承部22直接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着轴构件10,所以在轴构件10与轴承构件20之间并不存在其他构件,能够减小轴构件10的晃动。进而,通过将第1轴承部21的剖面形状设为多边形状,从而第1轴部11与第1轴承部21之间的间隙以及第2轴部12与第2轴承部22之间的间隙同时减小,能够减小轴构件10的晃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中,第2轴承部22的内表面具有圆形的剖面形状,但只要是不妨碍第2轴部12的旋转动作的形状则并不限定于圆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中,轴承构件20将轴构件10支撑为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至少在第1轴部11与第1轴承部21之间以及第2轴部12与第2轴承部22之间,设置有润滑剂62。由于第2轴部12与第2轴承部22之间的间隙较小,并且设置有润滑剂62,因此在想要使轴构件10沿轴线方向移动时空气的移动会受到阻碍。即使在该情况下,第1轴承部21的多边形状的角部与轴构件10之间的间隙也较大。因此,能够使第1轴承部21的角部分成为与第1轴承部21和第2轴承部22之间的空间的连通部。因此,即使在第1轴承部21与第1轴部11之间、以及第2轴承部22与第2轴部12之间设置润滑剂62,空气也能够移动,不会妨碍轴构件10的按压操作的动作。

如图5所示,与轴承构件20的段差部23对置的抵接部10f形成于轴构件10,在段差部23与抵接部10f之间设置有润滑剂62。而且,构成为在轴构件10在轴线方向上受到按压操作时,如图6所示,在按钮开关40被驱动后抵接部10f与段差部23抵接。在轴构件10受到按压操作时,轴构件10的抵接部10f碰到段差部23从而轴构件10的移动停止时,会产生抵接声音,但通过在段差部23与抵接部10f之间设置润滑剂62,从而能够减小该抵接声音。根据这样的构成,可以认为会产生缓冲轴构件10的运动的制动力。此外,由于能够将段差部23以及抵接部10f设置于从简状部25的第1轴承部21离开的位置,因此润滑剂62不易流出到外部。

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在容纳部27的顶部27a设置了具有平坦面24a的承接部24。而且,防脱落构件16配置于容纳部27并且具有与承接部24以能够抵接的方式对置配置的板状部16a。因此,在解除按压操作,通过弹性构件45的作用力(恢复力)而恢复到初始状态时,如图5所示,板状部16a与承接部24抵接。进而,在轴承构件20的承接部24与防脱落构件16的板状部16a之间,由于设置有润滑剂61,因此能够减小板状部16a与承接部24抵接时的声音。

此外,由于在承接部24形成了凹部24b,因此能够防止由于润滑剂61而使防脱落构件16粘贴于承接部24的平坦面24a的情况。此外,能够将凹部24b用作润滑剂61的储存部。而且,凹部24b在承接部24形成有多个,并且如图5所示,在未进行对轴构件10的按压操作的初始状态下,由板状部16a覆盖。这样,能够减少润滑剂61从凹部24b的流出,能够长期地保持润滑剂61,从而进行声音的抑制。另外,凹部24b并不限定于图6以及图7(b)所示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在周向上连续的1个环状槽。此外,只要是凹部24b的一部分被板状部16a覆盖的形状即可,无需凹部24b的整体由板状部16a来覆盖。

以下,说明采用了本实施方式所取得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具备:具有筒状部25的轴承构件20、以可旋转的方式保持于该轴承构件20的轴构件10、固定于该轴构件10的下部并防止该轴构件10从轴承构件20脱落的防脱落构件16、检测轴构件10的旋转动作的旋转检测单元30、和设置于轴构件10的下方并伴随轴构件10的向轴线10a方向的按压操作而被驱动的按钮开关40。而且,轴承构件20具有:可旋转地引导轴构件10的第2轴承部22、和在该第2轴承部22的下部形成为比该第2轴承部22大的容纳部27,在容纳部27的顶部27a设置有具有平坦面24a的承接部24。进而,防脱落构件16配置于容纳部27并且具有与承接部24以能够抵接的方式对置的板状部16a,在承接部24与板状部16a之间设置有润滑剂61。

根据该构成,在轴承构件20的承接部24与防脱落构件16的板状部16a之间,由于设置有润滑剂61,因此能够减小解除轴构件10的向轴线10a方向的按压操作而恢复到初始状态、板状部16a与承接部24(平坦面24a)抵接时的声音。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中,防脱落构件16由金属材料构成,并具备:环状的板状部16a、和与板状部16a的内缘侧相连形成并能够与轴构件10卡合的多个卡合片16b。根据该构成,能够可靠并且容易地将防脱落构件16安装于轴构件10。

而且,轴构件10具有:在下端部侧与防脱落构件16的卡合片16b进行卡合的卡合轴部10b、和与板状部16a的上侧抵接的限制部10c,防脱落构件16在板状部16a与限制部10c抵接的状态下,被固定于轴构件10。根据该构成,由于防脱落构件16相对于轴构件10的安装位置固定,因此能够抑制轴构件10从轴承构件20突出的量的偏差。

此外,优选在承接部24从与板状部16a对置的平坦面24a向上方凹进地设置有凹部24b,并在凹部24b中保持有润滑剂61。

根据该构成,由于在承接部24形成有凹部24b,因此能够防止由于润滑剂61而使防脱落构件16粘贴于承接部24的平坦面24a的情况。此外,能够将凹部24b用作润滑剂61的储存部。

此外,优选凹部24b在不进行对轴构件10的按压操作的初始状态下,由板状部16a进行了覆盖。

根据该构成,由于保持润滑剂61的凹部24b在初始状态下由板状部16a覆盖,因此能够减少润滑剂61从凹部24b的流出,能够长期地保持润滑剂61,从而进行声音的抑制。

此外,优选在筒状部25的内表面,在前端部25a与容纳部27之间的位置,设置段差部23,该段差部23形成为相比于容纳部27侧在前端部25a侧与轴构件10的旋转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更大,在轴构件10,设置能够插通到段差部23的下部侧的细轴部10d和能够插通到筒状部25的前端部25a侧且比细轴部10d粗的粗轴部10e,并且在细轴部10d与粗轴部10e之间形成与段差部23对置的抵接部10f,在段差部23与抵接部10f之间设置有润滑剂62,在轴构件10在轴线方向上受到按压操作时,抵接部10f与段差部23抵接。

根据该构成,在轴构件10受到了按压操作时,轴构件10的抵接部10f碰到段差部23从而轴构件10的移动停止时,虽会产生抵接声音,但通过在段差部23与抵接部10f之间设置润滑剂62,从而能够减小该抵接声音。此外,由于能够将段差部23以及抵接部10f设置于从简状部25的前端部25a离开的位置,因此润滑剂62不易流出到外部。

如上所述,具体说明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例如能够如下变形来实施,这些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在本实施方式中,防脱落构件16具备板状部16a和卡合片16b,但也可以将与卡合轴部10b卡合的卡合片16b变更为基于螺纹固定等其他的卡止方法的构成。

(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容纳部27设置具有平坦面24a的承接部24即可,顶部27a在承接部24以外的位置也可以具有段差。此外,承接部24以外的壁面也可以是圆顶状。

(3)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轴构件10的第1轴部11能够滑动接触地设置的第1轴承部21的内表面具有多边形状的剖面形状,与第2轴部12能够滑动接触地设置的第2轴承部22的内表面具有圆形的剖面形状,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对于通过切削加工而形成的轴承构件而言,能够将与轴构件10的第1轴部11能够滑动接触地设置的第1轴承部的内表面设为具备圆形的剖面形状并设置了螺旋状的退刀槽的内表面。

(4)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构件10的第1轴部11以及第2轴部12分别与轴承构件20的第1轴承部21以及第2轴承部22直接对置,以可旋转的方式被引导,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下侧的轴部经由旋转构件,间接地被轴承构件引导。

符号说明

1 旋转型电气部件

10 轴构件

10a 轴线

10b 卡合轴部

10c 限制部

10d 细轴部

10e 粗轴部

10f 抵接部

11 第1轴部

12 第2轴部

13 操作部

14 卡合部

15 驱动体

16 防脱落构件

16a 板状部

16b 卡台片

20 轴承构件

20b 引导部

21 第1轴承部

22 第2轴承部

23 段差部

24 承接部

24a 平坦面

24b 凹部

25 筒状部

25a 前端部

26 凸缘部

27 容纳部

27a 顶部

30 旋转检测单元

31 旋转构件

31b 凹凸部

31c 突起

32 滑动件

33 导电构件

33a 固定电极

33b 端子部

34 导电构件

34a 固定电极

34b 端子部

35 导电构件

35a 固定电极

35b 端子部

36 弹簧构件

40 按钮开关

41 可动接点构件

41a 可动接点部

41b 支撑部

42 固定接点构件

42a 固定接点部

42b 端子部

43 支撑构件

43a 支撑接点部

43b 端子部

45 弹性构件

45a 中央部

45b 圆顶部

50 壳体构件

51 第1壳体构件

53 盖体

61 润滑剂

62 润滑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