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座及移动通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0019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耳机座及移动通讯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机座及移动通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移动通讯设备的普及,移动通讯设备内部的空间结构也不断的变化,通常设备内部的堆叠通常都是采用断板方案,即采用主板配合小板的方式,然而随着智能移动通讯设备4G项目的普及,尤其天线方案增加了对于分级天线的需求,这对天线的净空要求进一步提高,一般而言,5至6寸大小的移动通讯设备由于设备整机宽度(70-80mm)较窄,主板端有效净空面积较少,主板端净空影响因素有耳机座、听筒、摄像头等,在摄像头、如附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中沉板式耳机座的剖面图,由于弹片的内弹脚在耳机插头两侧面接触,导致弹片结构需要二次折弯,这样使耳机座的宽度比较宽;在堆叠方案中,耳机座的外弹脚靠近天线馈点,占用了天线的净空区,导致天线面积不能达到需求。

因此,在如今听筒等器件已经标准化的前提下,尽量减窄耳机座的宽度是增加天线有效净空面积的一个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座,包括耳机座本体、基座和弹片,所述耳机座本体设有耳机接口以容纳耳机插头,所述基座用于固定所述耳机座本体并设有弹片插座以固定所述弹片,所述弹片包括外弹角结构、弹片本体及内弹角结构,所述内弹角结构用于与所述耳机插头连接,所述外弹角结构设置于所述基座外用于与外部印刷电路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 述弹片本体具有一弯折部与所述弹片插座相匹配,使所述外弹角结构至所述弯折部的所述弹片本体贯通所述弹片插座与所述基座在第一方向上相固定,所述内弹角结构至所述弯折部的所述弹片本体与所述基座在第二方向上相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基座分别固定于所述耳机座本体两侧,与所述耳机座本体形成T型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弹片为L型结构,所述弹片插座被设定为与所述L型结构相匹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所述耳机座本体顶部内设有注塑钢片,所述注塑钢片设有折角,分别与所述耳机座本体两侧的所述基座相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注塑钢片厚度为0.10~0.2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耳机座底面包覆有麦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耳机座尾端采用绝缘材料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提供一种移动通讯设备,包括壳体、印刷电路板以及耳机座,所述耳机座用以匹配外部耳机设备,包括耳机座本体、基座和弹片,所述耳机座本体设有耳机接口以容纳耳机插头,所述基座用于固定所述耳机座本体并设有弹片插座以固定所述弹片,所述弹片包括外弹角结构、弹片本体及内弹角结构,所述内弹角结构用于与所述耳机插头连接,所述外弹角结构设置于所述基座外用于与所述印刷电路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本体具有一弯折部与所述弹片插座相匹配,使所述外弹角结构至所述弯折部的所述弹片本体贯通所述弹片插座与所述基座在第一方向上相固定,所述内弹角结构至所述弯折部的所述弹片本体与所述基座在第二方向上相固定。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弹片的一次弯折结 构使本实用新型在空间利用率提升,使减少由以往弹片在耳机座内由之前的二次弯折所造成的空间浪费,耳机座在宽度上能尽量缩到最窄,最终增加了移动通讯设备内天线的净空区域,是谐振效果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沉板耳机座的安装结构图

图2为现有技术沉板耳机座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耳机座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耳机座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耳机座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弹片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耳机座的仰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耳机座的安装结构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耳机座:1 耳机插头:2 耳机座本体:10

基座:11 弹片:12 注塑钢片:100

弹片插座:110 外弹角结构:120 弹片本体:121

内弹角结构:122 弯折部:1210 弹片上半部:1211

弹片下半部:12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参照附图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下述各种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组件。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 制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此外,附图仅仅用于示意性地加以说明,并未依照其原尺寸进行绘制。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各个方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耳机座的立体图,耳机座1由耳机座本体10、基座11以及复数个弹片12所构成;耳机座本体10为一槽体,其作为耳机接口匹配并容纳耳机插头2;本实用新型中,耳机座本体10容纳3.5mm规格的耳机插头。

进一步的,结合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耳机座主视图,耳机座本体10顶部内设有注塑钢片100,注塑钢片100的长度包覆整个耳机座本体,且注塑钢片100两端部设有折角,可以分别与耳机座本体10两侧的基座11部分相互卡固。优选的,设置于耳机座本体10顶部的注塑钢片100厚度采用0.10~0.20mm,该厚度设置使耳机座10的结构相比传统的破孔耳机座单体结构强度得到极大的提高。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耳机座的俯视图,基座11设置在耳机座本体10底部,主要利用两侧支撑、固定耳机座本体10,基座11的内部,由耳机接口处往接口底部分别设置有复数个弹片插座110用于容纳并固定弹片12,弹片插座110的数量与弹片12数量相一致。

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弹片的结构图,本实用新型具体设置有五个弹片,五个弹片分别用以设置为与移动通讯设备的印刷电路板连接以及与耳机插头2的左声道、右声道、地线、麦克风以及检测端相连接;弹片12包括有外弹角结构120、弹片本体121以及内弹角结构122,内弹角结构122用于与前述的耳机插头2弹性连接,外弹角结构120则暴露在基座11外用于与外部的印刷电路板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弹片本体121具有一弯折部1210,弯折的形状与基座11内的弹片插座110相匹配。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耳机座的仰视图,请参考并结 合图3,安装时,以外弹角结构120至弯折部1210的弹片本体为弹片上半部1211,插入弹片插座110内,而以内弹角结构122至弯折部1210的弹片本体为弹片下半部1212卡固在基座11的底部。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通过弹片插座110与弹片本体121的一次弯折的设计使弹片1弹片上半部1211贯通弹片插座110与基座11在第一方向上相固定,弹片下半部1212与基座11在第二方向上相固定。

进一步的参考图6,前述内弹角结构120及外弹角结构121分别由触点与支撑部件组成,其中触点与支撑部件可根据各个弹角结构的实际应用需要进行改变,使弹角结构可以节省更多空间以及提升与耳机插头接触效果;如本实用新型中与耳机插头2的左声道及检测端相接触的内弹角结构,支撑部件设计为竖起的支撑壁,触点两端与支撑壁一体成型,中部镂空且拱起,起到可以弹性接触的效果,较之于现有方案支撑壁通过弯折与触点连接的状态减小了宽度,并与其他弹片从整体上减少了耳机座1宽度。

进一步的参考图3,第一方向指弹片上半部1211在基座11内的所受合力方向,第二方向指弹片下半部1212在基座11底部的所受合力方向,即外弹角结构120至弯折部120的弹片本体和对应的弹片插座110可以根据安装需要设置带有一点倾斜角度,同样,内弹角结构120至弯折部1210的弹片本体和对应的基座11的底部也可以根据安装需要设置带有一点倾斜角度,但前述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是相互垂直的。

优选的参考图3所示,弹片12为L型结构,弹片插座110被设定为与所述L型结构相匹配,此结构使本实用新型在空间利用率最高,使减少由以往弹片12在耳机座1内由之前的二次弯折所造成的空间浪费,耳机座1在宽度上能尽量缩到最窄,达到占用的宽度空间比传统的结构减少了至少2mm及以上。所述弹片的内弹角结构122被设定为从基座底部与耳机插头2相接触。

进一步的参考图3,基座11因为用于固定所述耳机座本体10的两侧,所以从本实用新型的耳机座1截面看,基座11与耳机座本体10形成了一个倒T型结构。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暴露在外的弹片12外弹角结构120可利用基座11与耳机座1间的高度差不额外占用空间。

进一步的参考图5,耳机座1底面包覆有麦拉,耳机座1尾端采用绝缘材料密封,耳机座1整体可以形成封闭环境,结构设计可节省设计泡棉密封需要也能有效防汗液、盐雾,具有一定的防水效果。

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耳机座安装结构图,根据前述的耳机座1,本实用新型还有一种配置有该耳机座1的移动通讯设备,包括了壳体、印刷电路板与前述的耳机座1,耳机座1所采用技术方案与前述一致,因此不再赘述。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出各种的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