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9965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也得到广泛普及,并且其样式也多样化。但终端电池耐用量还是不够,尤其是智能终端,几乎需要每天都充电。一般而言,同类系统的充电结构相同,以安卓系统为例,其充电连接结构是通用的,但对于苹果系统则不能通用。因此市面上缺少用一种连接器就能兼容各种手机充电、数据传输接口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连接器,其结构简单,为终端充电、数据连接提供便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连接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互配合的前壳和后壳,并且所述壳体内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导电接触片、第二导电接触片及第三导电接触片,并且所述第一导电接触片、第二导电接触片及第三导电接触片分设于三层不同的基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连接器,所述前壳和后壳通过插接结构相互插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连接器,所述第一导电接触片和第三导电接触片的末端相对应,并延伸到所述后壳的外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连接器,所述第二导电接触片的末端位于所述后壳的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连接器,所述前壳具有一矩形连接孔,所述第二导电接触片的前端金手指位于所述连接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连接器,所述第一导电接触片和第三导电接触片末端均具有8个连接枝。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连接器,所述第二导电接触片的前端金手指的数量为5个。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互配合的前壳和后壳,并且所述壳体内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导电接触片、第二导电接触片及第三导电接触片,并且所述第一导电接触片、第二导电接触片及第三导电接触片分设于三层不同的基板。借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为终端充电、数据连接提供便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连接器,其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包括相互配合的前壳11和后壳12,并且所述壳体10内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导电接触片13、第二导电接触片14及第三导电接触片15,并且所述第一导电接触13片、第二导电接触片14及第三导电接触片15分设于三层不同的基板。

较佳的,所述前壳11和后壳12通过插接结构相互插接,借此使得本实用新型方便拆装及维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连接器,所述第一导电接触片13和第三导电接触片15的末端相对应,并延伸到所述后壳12的外部。作为优选,第一导电接触片13和第三导电接触片15末端均具有8个连接枝,以便满足电气要求。

第二导电接触片14的末端位于所述后壳12的内部。

前壳11具有一矩形连接孔111,第二导电接触片14的前端金手指位于所述连接孔111。并且第二导电接触片14的前端金手指的数量为5个。

另外,外壳10采用合金材料,其它各导电接触片采用镀铜及阻燃材料。借此,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兼容性手机充电、数据传输连接器是由若干技术特征集合构成,它由安卓和苹果手机充电、数据接口集成组合在一起,采用3片导电接触片组合兼容技术,实现一种连接器就可以达到安卓、苹果手机通用的充电、数据功能。解决了现有连接器充电、数据线单一性的不足之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互配合的前壳和后壳,并且所述壳体内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导电接触片、第二导电接触片及第三导电接触片,并且所述第一导电接触片、第二导电接触片及第三导电接触片分设于三层不同的基板。借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为终端充电、数据连接提供便利。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