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体绝缘隔离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7338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体绝缘隔离开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离开关,特别涉及一种固体绝缘隔离开关,属于高压开关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固体绝缘隔离开关包括相互适配的隔离刀和静触头,隔离刀和静触头与真空管等安装在固体绝缘装置的内部,同时固体绝缘装置的上部或下部配有进线或出线套管,以便与母线或电缆相连,因此只可实现单一的进线接地或出线接地。通过隔离刀的分合实现主回路的合闸和接地操作。由于绝缘装置本体的体积,同时增加了安装难度,且不便于操作,较为费力。同时主回路合闸或接地时,隔离刀等金属装配件与真空管的动端连接处或接地静触头连接处接通,在同一绝缘装置内部易出现两导体相互影响导致的电场分布不均,局部场强增大等现象,加大了周围环境的危险系数。

此外,隔离触臂的导电段在与隔离静触头或接地静触头接触时,希望两者准确共轴线地进行接触,而且希望两者之间的接触电阻越小越好。由于隔离触臂的行程较大,在插入静触头时往往两者的轴线存在一定的误差,造成隔离触臂整个圆周上的镀银层磨损不均匀,越是磨损大的部位,接触电阻越大,越容易发热烧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固体绝缘隔离开关,隔离与接地开关一体化设计,结构紧凑,且动作可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固体绝缘隔离开关,包括绝缘筒,所述绝缘筒的内腔设有沿竖向延伸的隔离触臂,所述隔离触臂自上而下依次包括隔离触臂连接段、隔离触臂绝缘段和隔离触臂导电段,所述隔离触臂连接段与所述隔离触臂绝缘段的直径相等,所述隔离触臂导电段的直径大于所述隔离触臂绝缘段的直径,所述绝缘筒的腔体底部固定有与所述隔离触臂导电段的下端相适配的隔离静触头,所述绝缘筒高度方向的中部设有中间触头,所述中间触头抱在所述隔离触臂导电段的外周,所述中间触头的一侧设有中间触头固定爪,所述中间触头固定爪固定在所述绝缘筒腔体的内台阶上;所述绝缘筒的顶部设有绝缘筒挡板,所述绝缘筒挡板的上方连接有接地触头座,所述接地触头座呈开口向下且顶面封闭的圆筒状,所述接地触头座的顶壁下方连接有接地静触头,所述隔离触臂连接段从所述接地静触头和所述接地触头座的中心孔中穿过,所述隔离触臂连接段的顶端与隔离触臂驱动板相连,所述接地触头座的中心孔处设有与所述隔离触臂连接段相适配的导向套。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隔离触臂驱动板牵引隔离触臂上行,使隔离触臂导电段的下端脱离隔离静触头,中间触头仍抱在隔离触臂导电段的中部,隔离触臂绝缘段位于接地静触头中,此时处于隔离分的状态。通过隔离触臂驱动板牵引隔离触臂继续上行,使中间触头抱在隔离触臂导电段的下端,隔离触臂导电段的上端插入接地静触头中,隔离触臂绝缘段伸出接地触头座的中心孔外,此时处于接地合的状态。通过隔离触臂驱动板驱动隔离触臂下行,使隔离触臂导电段的下端插入隔离静触头,中间触头抱在隔离触臂导电段的上部,隔离触臂连接段位于接地静触头中,此时处于隔离合的状态。导向套可以提高隔离触臂上下移动时的精确性,保证其始终与隔离静触头和接地静触头共轴线。本实用新型的开关主体为三相独立分体式,安装在固体绝缘三相分体独立的绝缘筒内,隔离开关的传动为三相同步传动,实现了隔离合、隔离分、隔离接地三工位操作;实现了隔离与接地开关的一体化,无需另外再投入一台接地开关,三相独立的隔离开关体积较小,实现了小型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中间触头通过多个触指弹簧与所述隔离触臂导电段相接触,各触指弹簧均匀分布在所述隔离触臂导电段的外周。触指弹簧可以保证中间触头与隔离触臂导电段的接触良好,且操作时的摩擦力小,减小接触电阻,避免发热熔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离触臂导电段的外周覆盖有镀银层。镀银层可以提高导电性能,进一步降低接触电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离静触头设有圆形底部,所述圆形底部的中心设有螺钉孔,螺钉穿过所述螺钉孔将所述隔离静触头固定在所述绝缘筒的底部,所述圆形底部的圆周外缘均匀连接有多个向上伸出的隔离静触头瓣状卡爪,相邻的所述隔离静触头瓣状卡爪之间留有缝隙且整体合围成圆形,各隔离静触头瓣状卡爪的上端内缘分别设有弧形倒角。隔离静触头瓣状卡爪具有一定弹性,既可以保证与隔离触臂导电段接触良好,又便于隔离触臂导电段的插拔,弧形倒角利于隔离触臂导电段下端的顺利插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离静触头上设有八至十二个所述隔离静触头瓣状卡爪。八至十二瓣的圆整度比较好且制作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固体绝缘隔离开关处于隔离分时的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体绝缘隔离开关处于接地合时的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体绝缘隔离开关处于隔离合时的状态图。

图4为图3中A部位的放大图。

图5为隔离静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接地静触头处的放大图。

图中:1.绝缘筒;2.绝缘筒挡板;3.隔离触臂驱动板;4.隔离触臂;4a.隔离触臂导电段;4b.隔离触臂绝缘段;4c.隔离触臂连接段;5.中间触头;5a.中间触头固定爪;5b.触指弹簧;6.隔离静触头;6a.隔离静触头瓣状卡爪;7.接地静触头;8.接地触头座;9.导向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固体绝缘隔离开关包括绝缘筒1,绝缘筒1的内腔设有沿竖向延伸的隔离触臂4,隔离触臂4自上而下依次包括隔离触臂连接段4c、隔离触臂绝缘段4b和隔离触臂导电段4a,隔离触臂连接段4c与隔离触臂绝缘段4b的直径相等,隔离触臂导电段4a的直径大于隔离触臂绝缘段4b的直径,绝缘筒1的腔体底部固定有与隔离触臂导电段4a的下端相适配的隔离静触头6,绝缘筒1高度方向的中部设有中间触头5,中间触头5抱在隔离触臂导电段4a的外周,中间触头5的一侧设有中间触头固定爪5a,中间触头固定爪5a固定在绝缘筒腔体的内台阶上;绝缘筒1的顶部设有绝缘筒挡板2,绝缘筒挡板2的上方连接有接地触头座8,接地触头座8呈开口向下且顶面封闭的圆筒状,接地触头座8的顶壁下方连接有接地静触头7,隔离触臂连接段4c从接地静触头7和接地触头座8的中心孔中穿过,隔离触臂连接段4c的顶端与隔离触臂驱动板3相连,接地触头座8的中心孔处设有与隔离触臂连接段4c相适配的导向套9。

通过隔离触臂驱动板3牵引隔离触臂4上行,使隔离触臂导电段4a的下端脱离隔离静触头6,中间触头5仍抱在隔离触臂导电段4a的中部,隔离触臂绝缘段4b位于接地静触头7中,此时处于隔离分的状态。通过隔离触臂驱动板3牵引隔离触臂4继续上行,使中间触头5抱在隔离触臂导电段4a的下端,隔离触臂导电段4a的上端插入接地静触头7中,隔离触臂绝缘段4b伸出接地触头座8的中心孔外,此时处于接地合的状态。通过隔离触臂驱动板3驱动隔离触臂4下行,使隔离触臂导电段4a的下端插入隔离静触头6,中间触头5抱在隔离触臂导电段4a的上部,隔离触臂连接段4c位于接地静触头7中,此时处于隔离合的状态。导向套9可以提高隔离触臂上下移动时的精确性,保证其始终与隔离静触头6和接地静触头7共轴线。

中间触头5通过多个触指弹簧5b与隔离触臂导电段4a相接触,各触指弹簧5b均匀分布在隔离触臂导电段4a的外周。触指弹簧5b可以保证中间触头5与隔离触臂导电段4a的接触良好,且操作时的摩擦力小,减小接触电阻,避免发热熔焊。

隔离触臂导电段4a的外周覆盖有镀银层,以提高导电性能,进一步降低接触电阻。

隔离静触头6设有圆形底部,圆形底部的中心设有螺钉孔,螺钉穿过螺钉孔将隔离静触头6固定在绝缘筒1的底部,圆形底部的圆周外缘均匀连接有多个向上伸出的隔离静触头瓣状卡爪6a,相邻的隔离静触头瓣状卡爪6a之间留有缝隙且整体合围成圆形,各隔离静触头瓣状卡爪6a的上端内缘分别设有弧形倒角。隔离静触头6上设有八至十二个隔离静触头瓣状卡爪6a。八至十二瓣的圆整度比较好且制作成本低。

隔离静触头瓣状卡爪6a具有一定弹性,既可以保证与隔离触臂导电段4a接触良好,又便于隔离触臂导电段4a的插拔,弧形倒角利于隔离触臂导电段4a下端的顺利插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