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触头装置及带有该动触头装置的高压隔离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0019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动触头装置及带有该动触头装置的高压隔离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电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触头装置及带有该动触头装置的高压隔离开关。



背景技术:

垂直半剪刀式隔离开关是一种典型的户外设备,这种设备数量多,应用广泛。由于我国南方地区湿热天气的影响,潮湿、炎热、老化、锈蚀、机械疲劳等因素的存在会降低户外设备的使用寿命,甚至可能导致接触不良发热、机械拒动、机械误动,引发电力系统电气事故等恶性事件。

在长期的运行检修过程中,检修人员发现220kV垂直半剪刀式隔离开关钳式动触头中的关键零部件压力弹簧出现了严重锈蚀的问题。压力弹簧原始设计共有8个,每一边4个,共2边,每一个压力弹簧受力280N±10%。压力弹簧严重锈蚀的后果,会使得其受力不在280N±10%范围内,可能导致钳式动触头与环形静触头压合不紧,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电阻过大,长时间大电流流过接触面会导致其发热,进而烧坏接触面,最终烧坏整个动触头与静触头。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防止高压隔离开关中压力弹簧锈蚀以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系数的动触头装置。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带有该动触头装置的高压隔离开关。

一种动触头装置,其包括动触头及设置于所述动触头上防护组件,所述动触头包括转轴、动触片以及弹性组件,所述动触片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转轴上,所述弹性组件的一端抵压于所述动触片上,所述防护组件包括防护外罩,所述动触片和所述弹性组件全部罩设于所述防护外罩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外罩包括罩檐,所述罩檐包括第一檐板和第二檐板,所述第一檐板与所述第二檐板的一端相互连接,另一端沿相互背离的方向倾斜并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外罩包括与所述罩檐连接的罩壁,所述罩壁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中间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所述中间壁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罩檐遮挡于所述动触片和所述弹性组件的顶部,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以及所述中间壁共同围设于所述动触片和所述弹性组件外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罩壁上开设有漏水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触头装置包括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一端与所述动触片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罩檐倾斜伸出于所述罩檐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触头装置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上的转动机构,所述弹性组件位于所述动触片与所述转动机构之间,所述罩壁围设于所述动触片、所述弹性组件以及所述转动机构的外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弹性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防护内罩,所述防护内罩包括第一防护板、与所述第一防护板呈一定角度连接的第二防护板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防护板与所述第二防护板之间的连接板,所述第一防护板、所述第二防护板、所述连接板以及所述转动连接机构共同围合形成遮挡所述弹性件的封闭式防护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连接机构包括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转轴上的固定座,所述防护罩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动触片之间,所述弹性件沿轴向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防护罩之间;所述第一防护板沿平行于所述弹性件轴线方向遮挡于所述弹性件的上方,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防护板垂直连接并遮挡于所述弹性件靠近所述动触片的一面,所述第二防护板为连接于所述第一防护板和所述连接板之间相对两侧的两片,两片所述第二防护板和所述固定座对接并共同遮挡于所述弹性件的两侧及底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夹持件,所述夹持件沿所述弹性件压缩方向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夹持件的一端并抵接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连接板之间,所述夹持件的另一端凸出于所述连接板外并夹持所述动触片。

一种高压隔离开关,其包括静触头装置及动触头装置,所述动触头装置中所述动触片可在外力作用下夹紧于所述静触头装置上,且所述动触头装置为上述所述的动触头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动触头装置上设置有防护外罩,防护外罩罩设于动触片和弹性组件的四周,用以为两者进行防风防雨,避免因弹性组件的损坏使动触头装置与静触头装置压合不紧而被烧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动触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带防护内罩的动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带防护内罩的动触头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装配有弹性组件的防护内罩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带导向板的防护外罩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带导向板的防护外罩另一角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高压隔离开关(图未示)包括静触头装置(图未示)及通过开合闸方式与静触头装置电性连接的动触头装置100。在本具体实施例中,高压隔离开关为用于户外的垂直半剪刀式隔离开关。

动触头装置100包括动触头(未标号)及设置于动触头上的防护组件50。动触头包括转轴10、动触片20、转动连接机构30以及弹性组件40(如图3所示)。其中,转轴10大体呈圆柱形,动触片20可转动地连接于转轴10上。转动连接机构30转动连接于转轴10上,弹性组件40的一端固定于转动连接机构30上,另一端抵压于动触片20上,用于在动触片20与静触头装置夹紧时提供夹紧力。防护组件50罩设于弹性组件40外,用于起到为弹性组件40防风防雨的作用,避免因弹性组件40的损坏使动触头装置100与静触头装置压合不紧而被烧坏。

具体地,转轴10为沿轴线方向平行设置的两根,动触片20包括分别设置于两根转轴10上的两组,每组动触片20可转动连接于每根转轴10上,且数量为四片。两组动触片20相对两根转轴10朝同一方向延伸,并可在外力作用下向背离或相向的方向进行开合,以夹持或松开静触头装置。

请一并参看图3,转动连接机构30转动连接于两根转轴10上,以当两组动触片20在外力作用下开合时,绕两根转轴10转动。转动连接机构30包括支撑架31、固定座33以及转动臂35。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固定座33设置于两组动触片20外侧,且数量为两个。转动臂35铰接于每个固定座33相对两端与支撑架31之间。

具体地,支撑架31大体呈I字型,其包括主架310及设置于主架310相对两端的支架312。主架310沿平行于转轴10轴线方向分隔设置于两组动触片20之间,两个支架312沿垂直于转轴10轴线方向相对设置于两组动触片20首尾两端。

每个固定座33大体呈T字型,其包括第一固定部330、与第一固定部330连接的第二固定部332以及连接轴334。第一固定部330沿平行转轴10轴线方向设置于动触片20的外侧,第二固定部332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部330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于转轴10上。连接轴334沿平行转轴10轴线方向设置于第一固定部330靠近动触片20的一侧,并穿设于同侧的四片动触片20之间,以当动触片20在外力作用下绕转轴10进行开合时,推拉对应侧的固定座31。

转动臂35铰接于第一固定部330与支架312的相邻端之间。如此,当动触片20在外力作用下进行合闸时,拉动两侧固定座33向相向的方向运动,转动臂35与支架312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小,支撑架31整体向远离转轴10方向上升;当动触片20在外力作用下进行开闸时,推动两侧固定座33向相背离的方向运动,转动臂35与支架312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大,支撑架31整体向靠近转轴10方向下降。

请一并参看图4,弹性组件40包括弹性件41及夹持件43。弹性件41设置于转动连接机构30与动触片20之间,且套设于夹持件43上并始终处于压缩状态,以为动触片20提供夹持于静触头装置上的夹紧力。夹持件43的一端夹持于动触片20上,用以固定弹性组件40。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弹性件41的数量与动触片20的数量一一对应,即两组八个。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弹性件41为压力弹簧。

请参看图5及图6防护组件50包括防护内罩51及与防护内罩51配合的防护外罩53。防护内罩51罩设于弹性件41外,防护外罩53罩设于对应的动触片20及防护内罩51外,用于与防护内罩51配合,对弹性件41实施双重保护。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每个防护内罩51对应罩设相邻两个弹性件41,其数量为四个。防护外罩53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包括与两组动触片20对应的两个,每个防护外罩51分别罩设于同侧的动触片20及防护内罩51外。

其中,防护内罩51卡设于固定座33与动触片20之间,且包括第一防护板510、第二防护板512以及连接板513。第一防护板510与第二防护板512呈一定角度连接,连接板513连接于第一防护板510与第二防护板512之间。第一防护板510、第二防护板512以及连接板513分别由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遮挡弹性组件40,并与转动连接机构30共同围合形成遮挡弹性件41的封闭式防护空间(图未示)。

具体地,第一防护板510与连接板513垂直连接呈倒L型,第二防护板512连接于第一防护板510和连接板513之间相对的两侧。夹持件43沿弹性件41压缩方向设置于连接板513上,其相对的两端分别凸出于连接板513外。弹性件41沿轴向套设于夹持件43面向第一防护板510的一端,并抵接于第一固定部330与连接板513之间。

第一防护板510沿平行于弹性件41轴线方向遮挡于弹性件41的上方,连接板513与第一防护板510垂直连接并遮挡于弹性件41靠近动触片20的一面,两片第二防护板512和第一固定部330对接并共同遮挡于弹性件41的两侧及底部。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夹持件43与防护内罩51中连接板513一体成型,以替代原有钳式动触头装置100中弹性件41的橡胶套头,且夹持件43与防护内罩51均为橡胶材质制成。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夹持件43亦可与防护内罩51单独设置,在弹性件41套设于夹持件43后,防护内罩51过盈穿设于夹持件43上,使得在不改变原有动触头装置100结构的基础上,增加防护内罩51对弹性件41进行防护即可。

此外,防护内罩51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而定,只需起到对弹性件41的防护作用即可,例如防护内罩51仅设置第一防护板510,第一防护板510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部330上,以搭设于弹性件41的上方,在此不作限定。

夹持件43凸出于连接板513外的另一端沿动触片20的延长方向开设有一字形夹槽430,以夹持对应动触片20。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夹持件43包括分别与八片动触片20一一对应的八个,每相邻两个夹持件43设置于同一个防护内罩51上,且夹持于对应的动触片20上。

防护外罩53包括罩檐530及罩壁532。罩檐530遮挡于对应侧一组动触片20及防护内罩51的顶部,罩壁532与罩檐530连接,并围设于动触片20、弹性组件40以及转动机构30的外周。

具体地,罩檐530大体呈倒V字形,其包括第一檐板5301及第二檐板5303。第一檐板5301和第二檐板5303的一端相互连接,另一端沿相互背离的方向倾斜并分离呈开口状。在本具体实施例中,防护外罩53为与两组动触片20对应的两个,两个防护外罩53的两个罩檐530中第一檐板5301相互靠近呈内八字型,两个第二檐板5303相互远离呈外八字型,从而有利于将掉落于罩檐530上的水沿第一檐板5301及第二檐板5303滑落,防止其落入动触头装置100内部,引起内部部件生锈或损坏。

罩壁532连接于罩檐530呈开口的一端,其包括第一侧壁5321、第二侧壁5323以及中间壁5325。第一侧壁5321与第二侧壁5323相对,中间壁5325连接于第一侧壁5321与第二侧壁5323之间,从而使罩壁532整体呈侧卧式的U字型,并围设于动触片20、罩设有防护内罩51的弹性件41以及转动机构30的外周。在本具体实施例中,防护外罩53亦由橡胶制成。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防护组件50可仅设置罩设于动触片20与弹性组件40外的防护外罩53,而省略防护内罩51亦可,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罩壁532的漏水,罩壁532上开设有漏水孔5327。

更进一步地,动触头装置100包括导向板70,导向板70用于当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时,引导动触头滑入并夹持于静触头上。为了在不改变原动触头装置的基础上进行防护外罩53的设置,导向板70设置于罩檐530上,其一端连接于对应地动触片20上,另一端穿过罩檐530倾斜伸出于罩檐530外。同时,导向板70的倾斜方向与对应侧罩檐530中第一檐板5301的方向平行,从而使第一檐板5301亦具有导向功能。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导向板70与罩檐530可以单独或一体设置,在此不作限定。

请参看图2,动触头装置100还包括设置于动触片20上的导流杆60,导流杆60用于在动触片20与静触头装置接触导电的瞬间进行导流,以保护动触片20与静触头装置,避免因电流过大而烧坏。

在本实用新型中,动触头装置100上设置有防护外罩53,防护外罩53罩设于动触片20和弹性组件40的四周,用以为两者进行防风防雨,避免因弹性组件40的损坏使动触头装置100与静触头装置压合不紧而被烧坏;另外,防护内罩51与防护外罩53采用内外结合的方式对弹性组件40进行双重保护,且防护内罩51与防护外罩53均采用橡胶制成,抗老化且绝缘性能好;此外,防护内罩51可替代原有钳式动触头装置100中压力弹簧的橡胶套头并与压力弹簧实现无缝连接,防护外罩53可以替代原有钳式动触头装置100中导向板70,并拥有导向板70的导向功能。如此,防护组件50可在不需要改变原有钳式动触头装置100的基础上进行设置,装配简单且方便。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个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