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冷却控制系统的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0269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压器,尤其涉及一种带冷却控制系统的变压器。



背景技术:

变压器冷却器采用三相异步电机驱动油泵或风扇,因为机械卡涩,缺相或绝缘故障等原因经常导致电机损坏。在电机损坏前,往往会出现电机三相电流不平衡,电流增大的情况。如果,在电机电流出现异常时,就能告知运行维护人员,在电机完全损坏前,就及时维修,就不会影响变压器的安全运行。但传统的变压器冷却器控制系统,由于采用分立的电气元件,不能监测冷却器电机电流信号,所以在冷却器电机存在异常时,不能发出信号,往往直到冷却器损坏了,冷却器保护空开跳闸,或变压器油温高报警了,才发出信号,严重的影响了变压器的可靠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与改进,提供一种带冷却控制系统的变压器,以达到提高变压器工作安全性的目的。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冷却控制系统的变压器,包括内设变压器的变压器箱体、设于变压器箱体上的散热片和冷却器、设于冷却器旁的控制箱,所述的冷却器包括多个三相异步电机、及由三相异步电机驱动的油泵和/或风扇,所述的控制箱中设有控制器、用于与主控室相连的通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相异步电机的三相线上均设有电流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模拟量采集通道相连,所述的控制器通过通讯模块与主控室相连以上传三相异步电机异常信息。电流传感器可为穿芯式电流传感器,穿芯式电流传感器采集冷却器电机的三相电流,并对其进行实时分析判断,当出现异常增大,或三相不平衡时,就能发出报警,及时告知维护人员。提高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两个或三个三相异步电机并联接线后与一复合开关串联,所述的三相异步电机通过复合开关与三相电源相连;所述的控制器与复合开关相连以控制复合开关的通断。复合开关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并联有可控硅开关和磁保持继电器。可控硅开关可延时过零断开,实现电流过零切除。采用复合开关进行控制有效减少切换时产生的火花,提高安全性,特别是油浸式变压器。

两个三相异步电机与一复合开关组合形成一冷却组,每一冷却组由控制器单独控制。有利于减少控制器端口,同时,多个冷却组可以单独工作,在温度高时,增加投入的冷却组,在温度低时,降低投入的冷却组,有效节约能源。一冷却组的异步电机过多,冷却效果差异过大,不利于节约能源。

有益效果:电流传感器采集冷却器电机的三相电流,并对其进行实时分析判断,当出现异常增大,或三相不平衡时,就能发出报警,及时告知维护人员。提高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采用复合开关进行控制有效减少切换时产生的火花,提高安全性。

每一冷却组由控制器单独控制。有利于减少控制器端口,同时,多个冷却组可以单独工作,在温度高时,增加投入的冷却组,在温度低时,降低投入的冷却组,有效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原理图。

图中:1- 电机 ;2- 电流传感器;3-复合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内设变压器的变压器箱体、设于变压器箱体上的散热片和冷却器、设于冷却器旁的控制箱,所述的冷却器包括多个三相异步电机1、及由三相异步电机1驱动的油泵和/或风扇,所述的控制箱中设有控制器、用于与主控室相连的通讯模块,所述的三相异步电机1的三相线上均设有电流传感器2,电流传感器2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模拟量采集通道相连,所述的控制器通过通讯模块与主控室相连以上传三相异步电机1异常信息。电流传感器2可为穿芯式电流传感器2,穿芯式电流传感器2采集冷却器电机1的三相电流,并对其进行实时分析判断,当出现异常增大,或三相不平衡时,就能发出报警,及时告知维护人员。提高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在节约能源的同时能降低成本,两个或三个三相异步电机1并联接线后与一复合开关3串联,所述的三相异步电机1通过复合开关3与三相电源相连;所述的控制器与复合开关3相连以控制复合开关3的通断。复合开关3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并联有可控硅开关和磁保持继电器。可控硅开关可延时过零断开,实现电流过零切除。采用复合开关3进行控制有效减少切换时产生的火花,提高安全性,特别是油浸式变压器。

为方便控制,两个三相异步电机1与一复合开关3组合形成一冷却组,每一冷却组由控制器单独控制。有利于减少控制器端口,同时,多个冷却组可以单独工作,在温度高时,增加投入的冷却组,在温度低时,降低投入的冷却组,有效节约能源。一冷却组的异步电机1过多,冷却效果差异过大,不利于节约能源。

以上图1所示的一种带冷却控制系统的变压器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已经体现出本实用新型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对其进行形状、结构等方面的等同修改,均在本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