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比能量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2187阅读:5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高比能量电池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高比能量电池。



背景技术:

铅酸电池已经有130年的历史,具有性能可靠,生产工艺成熟,成本低等优点。目前的电动自行车绝大多数是采用密封式铅酸电池。密封式铅酸电池是将正、负极板交错叠放排列在电池盒内,正、负极板之间用绝缘隔板进行隔离。当电解液充入电池盒内,电解液与正、负极板上的铅膏进行化学反应,当电池充电时,正板板铅膏转化成二氧化铅,负板上的铅膏转化成海绵状铅,铅膏中的硫酸成分释放到电解液中,电解液中的硫酸浓度不断增加,电池电压上升,积蓄能量;当电池放电时,正板活性物质转化成硫酸铅,负板活性物质也转化成硫酸铅,并吸收电解液中的硫酸,电解液中的硫酸浓度不断降低,电池电压下降,电池对外输出能量。故电池的循环充放电是电能与化学能不断转换的一个过程,最终实现能量的存储和释放。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电池的持续能力及大电流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更高比能量的电池适应电动车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比能量电池。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高比能量电池,包括外壳、正极板、负极板、边负极板、负极汇流排、正极汇流排、正极柱、负极柱、隔板,所述外壳内分为若干个并行排列的单格,每一单格内依次插入正极板和负极板,在所述的每一单格的左、右边侧插入边负极板,所述每一单格内的正极板、负极板、边负极板间均由隔板间隔,所述隔板包覆正极板的两个大面,所述的隔板呈U型,所述正极板的顶面均连接正极汇流排,正极汇流排连接正极柱一端,正极柱另一端伸出外壳顶面,所述负极板、边负极板的顶面均连接负极汇流排,负极汇流排连接负极柱一端,负极柱另一端伸出外壳顶面。

进一步,所述的正极汇流排与若干个单格内若干个正极板间采用直线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负极汇流排与若干个单格内若干个负极板、边负极板间采用直线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正极汇流排、负极汇流排位于外壳内部,且位于正极板、负极板、边负极板顶面上平行排列。

进一步,通过对隔板厚度的改变,电池的含酸量得到提升,电池的活性物质利用率得到改善。

进一步,该电池采用了电介质扩散极化原理,电池组装时采用薄的边负板,节约电池的厚度方向上的装配空间,从而增加隔板的厚度,电池的含酸量得到提升,电池的活性物质利用率得到改善,提升了电池的比容量。另外,极板高度增加,电池的活性物质增加,极板参加反应的面积增加,提升了电池的比容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传统蓄电池相比具有电池内阻小、结构独特、电池比能量高,该电池从结构上进行了改变,提高极板高度,增加体积比能量,电池容量增加;无中联,减小了汇流排用铅量,电池的重量降低,电池的内阻降低;使用边负极板,增加电池的隔板用量及电池的含酸量,提高电池的活性物质利用率,重量比能量,电池容量增加。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新型高比能量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新型高比能量电池一个单格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新型高比能量电池,包括外壳1、正极板2、负极板3、边负极板4、负极汇流排6、正极汇流排5、正极柱8、负极柱7、隔板9,所述外壳1内分为6个并行排列的单格,每一单格内依次插入正极板2和负极板3,在所述的每一单格的左、右边侧插入边负极板4,所述每一单格内的正极板2、负极板3、边负极板4间均由隔板9间隔,所述隔板9包覆正极板2的两个大面,所述的隔板9呈U型,所述正极板2的顶面均连接正极汇流排5,正极汇流排5连接正极柱8一端,正极柱8另一端伸出外壳1顶面,所述负极板3、边负极板4的顶面均连接负极汇流排6,负极汇流排6连接负极柱7一端,负极柱7另一端伸出外壳1顶面。

进一步,所述的正极汇流排5与若干个单格内若干个正极板2间采用直线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负极汇流排6与若干个单格内若干个负极板3、边负极板4间采用直线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正极汇流排5、负极汇流排6位于外壳1内部,且位于正极板2、负极板3、边负极板4顶面上平行排列。

进一步,所述正极板2的尺寸为:宽66.6mm;高143.5mm;厚2.7mm;所述负极板3的尺寸为:宽66.5mm;高144.5mm;厚1.8mm;所述边负极板4的尺寸为:宽66.5mm;高144.5mm;厚1.6mm;其中每一单格正极板4片,负极板3片,边负极板2片,正、负极板交错叠放,正、负极板之间均有隔板9进行隔离,2片边负极板4分别位于每一单格的左、右边侧,所述的正极板2、负极板3、边负极板4间相互平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