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灯电线插头拆装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3444阅读:19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插头组装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彩灯电线插头拆装工装。



背景技术:

现有的插头装配大多依赖于纯手工作业,辅助工具也多停留在螺丝刀或者是风批等器材上面,而用于插头装配的工艺装备并不多。特别是对于彩灯的插头装配,彩灯的插头有外壳和内芯组成,内芯插装卡接与外壳内,装配时,需要将内芯对准外壳的定位点,然后人工的将内芯插入外壳内固定。现有的人工操作中,无辅助定位的工作,造成插头的拆装十分不方便,容易伤及装配人员的手指,而且拆装效率低,生产效率的提高严重依靠工人的熟练度,严重制约了插头的拆装效率,制约了插头的装配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彩灯电线插头拆装工装,可以对插接式插头进行拆卸和组装,拆装方便,大大提高插头拆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彩灯电线插头拆装工装,其关键在于:包括横截面呈“n”字形的定位板,该定位板的顶面中部开有至少一对用于定位插头两铜片的条形孔,该定位板顶面的两端分别开有用于定位插头外壳中部的限位缺口。采用上述结构,彩灯插头装配时,先将带铜片的内芯初步插入到外壳内,然后通过铜片与条形孔进行定位并置于所述定位板上,然后通过工具将内芯轻敲即可将内芯卡入外壳内,完成组装;彩灯拆卸时,铜片一端朝上将插头外壳卡入限位缺口,通过工具轻敲铜片或两铜片之间的部位即可将带铜片的内芯从外壳内敲出,完成拆卸;整个彩灯插头的拆装十分方便,插头定位后,无需人工用手定位,不会伤及人工手指,提高拆装效率。

上述限位缺口的宽度大于另一个限位缺口的宽度。采用上述结构,对于同一外壳,可将外壳宽的一侧卡入宽的限位缺口,外壳窄的一侧卡入窄的限位缺口,定位更加稳定,外壳两端的限位环受力更加均匀,不易损坏;即便对于不同大小的外壳也能够应用,提高了该工装的实用范围。

上述定位板的槽口内设有能推入和拉出的收集槽。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收集拆卸时,掉落的零部件,防止零部件散落丢失。

上述定位板的外侧对称设有底板,该底板与所述定位板一体成型。采用上述结构,增大定位板顶面的受力面积,放置稳定,不易滑动。

上述底板上开有用于固定拆装手锤的卡接槽,所述定位板的顶面空余处开有观察口。采用上述结构,卡接槽便于放置拆卸插头的工具,观察口,利于观察定位板顶面下的内部情况,如观察是否有零件掉落等。

上述底板的底面设有防滑缓冲胶垫。采用上述结构,进一步提高底板与工作台的摩擦力,防止滑动,而且还能起到缓冲的作用。

上述定位板由高强度的钢板或铁板制成。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彩灯电线插头拆装工装,可以对插接式插头进行拆卸和组装,拆装方便,大大提高插头拆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定位板、2为条形孔、3为限位缺口、4为收集槽、5为底板、6为卡接槽、7为观察口、8为防滑缓冲胶垫、9为内芯、10为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彩灯电线插头拆装工装,由横截面呈“n”字形的定位板1组成,该定位板1的顶面中部开有一对用于定位插头两铜片的条形孔2,该定位板1顶面的两端分别开有用于定位插头外壳中部的限位缺口3。其中一个所述限位缺口3的宽度大于另一个限位缺口3的宽度。所述定位板1的槽口内设有能推入和拉出的收集槽4。

所述定位板1由高强度的钢板或铁板制成,所述定位板1的外侧对称设有底板5,该底板5与所述定位板1一体成型。所述底板5上开有用于固定拆装手锤的卡接槽6,所述定位板1的顶面空余处开有观察口7。所述底板5的底面设有防滑缓冲胶垫8。

工作原理:彩灯插头装配时,先将带铜片的内芯9初步插入到外壳10内,然后通过铜片与条形孔进行定位并置于所述定位板上,然后通过拆装手锤将内芯9轻敲即可将内芯9卡入外壳10内,完成组装;彩灯拆卸时,铜片一端朝上将插头外壳10卡入限位缺口,通过拆装手锤轻敲铜片或两铜片之间的部位即可将带铜片的内芯9从外壳10内敲出,完成拆卸。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如条形孔的对数等,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