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锻式插头导电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7868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冷锻式插头导电端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端子,尤指一种导电用端子。



背景技术:

一般日常生活与工业生产中所使用的电器或电气用具是采用交流电作为电力来源,通过一电线插头与插座接合并传导电流至电器或电气用具。该电线插头主要设有两个端子或者另外包含一接地端子,该端子可与插座接合并用于导电。

现有的一种与本案较为相关的插头导电端子包括一柱体,该柱体包括一插入段,设定该插入段的方向为前方,相对的另一方向为后方,该插入段依序向后为一较窄的本体段,该本体段近后端的一段部外缘为一多折缘,且该多折缘的后端设一凸出部,该凸出部后端延伸一铆线段,该现有的凸出部朝向后方的外缘往往为直角或因有含铅的黄铜条车削工艺所产生毛边,该直角或毛边在日后制成插头而需要先制作内架时,在金属柱体(通常为铜制的铜棒)进入模穴的过程,该直角容易与模穴周边产生摩擦,从而导致有一些金属(铜)屑被刮落而进入内架,导致内架成形时可能含有一些金属(铜)屑的导电成分,进而影响插头的成形塑料应该有的绝缘性和安全性,虽然只有细微的差异,但是对于插头的电器产品,安全性应特别重视的情况下,皆可能于检测时被视为存在瑕疵。



技术实现要素:

本案发明人鉴于前述问题,设计出一种冷锻式插头导电端子,该冷锻式插头导电端子包括一柱体,该柱体包括一插入段,设定该插入段的方向为前方,相对的另一方向为后方,该插入段依序向后为一较窄的本体段,该本体段近后端的一段部外缘为一多折缘,且该多折缘的后端设一凸出部,该凸出部后端延伸一铆线段,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在于该凸出部朝向后方的外缘具有一第一弧缘,其中该凸出部是由较窄的本体段受挤压而塑性成型(为冷锻工艺中的一个步骤),同时形成该第一弧缘。本实用新型中的凸出部朝向后方的外缘为第一弧缘,当要制成插头而需要先制作内架时,在金属柱体(通常为铜制的铜棒)进入模穴的过程,该第一弧缘不容易与模穴周边产生摩擦,因此可以降低金属(铜)屑被刮落而进入内架的几率,避免内架成形时可能含有一些金属(铜)屑的导电成分,从而提升插头的成形塑料应该有的绝缘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平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平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平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平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柱体;10-第五弧缘;11-插入段;12-本体段;13-多折缘;14-凸出部;15-铆线段;16-第一弧缘;17-第二弧缘;18-第三弧缘;19-第四弧缘;2-中空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冷锻式插头导电端子,该冷锻式插头导电端子包括一柱体1,该柱体1包括一插入段11,设定该插入段11的方向为前方,相对的另一方向为后方,该插入段11依序向后为一较窄的本体段12,该本体段12近后端的一段部外缘为一多折缘13,且该多折缘13的后端设一凸出部14,该凸出部14后端延伸一铆线段15,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在于该凸出部14朝向后方的外缘具有一第一弧缘16。本实用新型中的凸出部朝向后方的外缘为第一弧缘16,当要制成插头而需要先制作内架时,在金属柱体(通常为铜制的铜棒)进入模穴的过程,该第一弧缘16不容易与模穴周边产生摩擦,因此可以降低金属(铜)屑被刮落而进入内架的几率,避免内架成形时可能含有一些金属(铜)屑的导电成分,从而提升插头的成形塑料应该有的绝缘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虽非以制造方法为保护点,值得一提的是,可以主要以无含铅的黄铜条冷间锻造(即一般所称冷锻)所制造,在通常温度下,以金属柱体(通常为铜制的铜棒)材料在模具中施加力挤压塑性变形成预设形状。与用含铅的快削黄铜条机械车削加工的方式相比更容易加工,且可以减少大量的车削加工所产生的金属废料而较为经济,约可省下下料25-30%的下料,若无含铅冷锻式插头导电端子而采用具有环保效果的铜制铜棒,更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该铆线段15的后端端面至该多折缘13的局部内部形成一中空区2,使得本实用新型兼具实心、可较为坚固、具有部分空心而节省材料的优点。

其中该凸出部14朝向前方的外缘具有一第二弧缘17。于制成插头时,有助于成形过程中导流塑料融料。

其中该凸出部14与该铆线段15相接处具有一第三弧缘18。以强化该相接处的强度。

其中该凸出部14与该多折缘13相接处具有一第四弧缘19。以强化该相接处的强度。

其中该本体段12与该插入段11相接处具有一第五弧缘10。以强化该相接处的强度。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柱体可以为各种不同的柱体1A、1B、1C,以供广泛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