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子与应用该端子的插头端子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2606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端子与应用该端子的插头端子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端子与应用该端子的插头端子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插头端子组件在装配过程中,最后需要将端子的插置段与接线端之间进行扭转,但是现有的插头端子组件在进行扭转步骤后,如端子的插置段的之间的距离符合国家标准时,则端子的接线端距离会过近,容易发生危险,而如果端子的接线端距离达到要求时,端子的插置段之间的距离则过大。且现有的端子的在扭转工艺过后,端子分左右脚,在装配时容易混淆,不利于装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端子与应用该端子的插头端子组件。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端子,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插置段、包覆段和接线端,所述的插置段、包覆段和接线端一体成型,所述的包覆段内还包括有用于将插置段与接线端扭转呈90°夹角的扭转段,所述的扭转段为十字形,所述的扭转段包括连接插置段与接线端的连接部和与连接部垂直的夹紧部,所述的连接部的两侧与夹紧部和插置段之间均形成有凹槽。

一种插头端子组件,所述的插头端子组件包括基座,所述的基座上垂直设置有两个端子,所述的端子的插置段位于基座上侧,所述的接线端位于基座下侧,所述的包覆段位于基座内侧,所述的接线端上设有开口槽,所述的开口槽的开口方向与插置段整体表面方向相平行。

所述的基座上设有两个对称的凸台,所述的两个端子分别固定在两个凸台内部。

所述的夹紧部与与插置段呈垂直关系。

所述的基座一体注塑在两个端子上。

所述的基座上设有垂直的插接槽,所述的两个端子插接在插接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端子与应用该端子的插头端子组件及装配工艺,通过设置具有将插置段与接线端扭转呈90°夹角的扭转段,扭转段为十字形,所述的扭转段包括连接插置段与接线端的连接部和与连接部垂直的夹紧部,所述的连接部的两侧与夹紧部和插置段之间均形成有凹槽的端子,在插头端子组件在进行扭转步骤后,端子的插置段的之间的距离符合国家标准时,且端子的接线端距离也符合国标要求,不会发生危险,且扭转后的端子不分左右脚,在装配时不容易混淆,有利于装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未扭转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扭转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插头端子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中1-插置段,2-包覆段,3-接线端,4-基座,21-扭转段,22-连接部,23-夹紧部,24-凹槽,31-开口槽,41-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图1、图2、图3、图4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一种端子,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插置段(1)、包覆段(2)和接线端(3),所述的插置段(1)、包覆段(2)和接线端(3)一体成型,所述的包覆段(2)内还包括有用于将插置段(1)与接线端(3)扭转呈90°夹角的扭转段(21),所述的扭转段(21)为十字形,所述的扭转段(21)包括连接插置段(1)与接线端(3)的连接部(22)和与连接部(22)垂直的夹紧部(23),所述的连接部(22)的两侧与夹紧部(23)和插置段(1)之间均形成有凹槽(24)。

一种端子的插头端子组件,所述的插头端子组件包括基座(4),所述的基座(4)上垂直设置有两个端子,所述的端子的插置段(1)位于基座(4)上侧,所述的接线端(3)位于基座(4)下侧,所述的包覆段(2)位于基座(4)内侧,所述的接线端(3)上设有开口槽(31),所述的开口槽(31)的开口方向与插置段(1)整体表面方向相平行。

所述的基座(4)上设有两个对称的凸台(41),所述的两个端子分别固定在两个凸台(41)内部。

所述的夹紧部(23)与与插置段(1)呈垂直关系。

所述的基座(4)一体注塑在两个端子上。

所述的基座(4)上设有垂直的插接槽,所述的两个端子插接在插接槽内。

一种插头端子组件的装配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端子一次冲压成型,其中端子的接线端上的开口槽开口方向与插置段整体表面方向相垂直;

(2)通过转扭机夹紧一次冲压成型的端子的夹紧部,将端子的插置段扭转90°,使插置段整体表面与开口槽开口方向相平行,插置段整体表面与夹紧部相垂直;

(3)将插头端子组件的基座一体注塑在两只扭转后的端子上,得到所述的插头端子组件。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具有将插置段与接线端扭转呈90°夹角的扭转段,扭转段为十字形,所述的扭转段包括连接插置段与接线端的连接部和与连接部垂直的夹紧部,所述的连接部的两侧与夹紧部和插置段之间均形成有凹槽的端子,在插头端子组件在进行扭转步骤后,端子的插置段的之间的距离为12.7mm符合国家标准时,且端子的接线端距离也符合国标要求,不会发生危险,且扭转后的端子不分左右脚,在装配时不容易混淆,有利于装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