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29067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磁性部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变压器、电感、阻流线圈等磁性部件。



背景技术:

以往,用于磁性部件的变压器、阻流线圈等磁性部件已被普遍认知。作为变压器,一般被熟知的是多个线圈基板重叠的变压器,并且线圈基板之间是通过绝缘片绝缘。在特开2014-56868号专利中,将第一印刷线圈基板与第二印刷线圈基板之间设置有绝缘片的变压器作为以往技术进行了列举。并且,在特开2014-56868号专利中,还提出了一种:取代该绝缘片,在由具有电气绝缘性的树脂等绝缘部件构成的基板的内部埋入有由铜等金属构成的导体的变压器。

关于以往已被知晓的变压器,特别是在使用绝缘片和绝缘部件的情况下,将产生的热量进行逃散的效果并不充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高散热效果的磁性部件。

本发明所涉及的磁性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核心,具有脚部;

线圈构造体,具有:由被卷装在所述脚部周围的导体构成的线圈、以及被设置在所述导体之间的两个以上的散热绝缘片;以及

散热体,与所述核心的端面相接触的同时,朝所述散热绝缘片延伸从而与所述散热绝缘片的表面相接触。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磁性部件中,也可以是:

两个以上的所述散热绝缘片具有:第一散热绝缘片、以及比所述第一散热绝缘片的面方向的面积更大的第二散热绝缘片,

其中,所述第一散热绝缘片比所述第二散热绝缘片更加位于所述散热体一侧,

所述散热体与所述第一散热绝缘片以及所述第二散热绝缘片的表面相接触。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磁性部件中,也可以是:

所述散热绝缘片被设置有三个以上,

三个以上的所述散热绝缘片具有:第一散热绝缘片、比所述第一散热绝缘片的面方向的面积更大的第二散热绝缘片、以及比所述第二散热绝缘片的面方向的面积更大的第三散热绝缘片,

其中,所述第一散热绝缘片比所述第二散热绝缘片更加位于所述散热体一侧,

所述第二散热绝缘片比所述第三散热绝缘片更加位于所述散热体一侧,

所述散热体与所述第一散热绝缘片、所述第二散热绝缘片以及所述第三散热绝缘片的表面相接触。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磁性部件中,也可以是:

两个以上的所述散热绝缘片具有:低传导率绝缘片、以及比所述低传导率绝缘片的传导率更高的高传导率绝缘片,

并且至少是所述高传导率绝缘片的表面与所述散热体相接触。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磁性部件中,也可以是:

所述散热体具有:与所述核心的第一端面相接触的第一散热体、以及与所述核心的第二端面相接触的第二散热体,

所述第一散热体朝所述散热绝缘片延伸从而与所述散热绝缘片的所述第一散热体一侧的表面相接触,

所述第二散热体朝所述散热绝缘片延伸从而与所述散热绝缘片的所述第二散热体一侧的表面相接触。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磁性部件中,也可以是:

所述线圈构造体具有:第一线圈构造体、以及与所述第一线圈构造体隔开设置的第二线圈构造体,

所述第一线圈构造体以及所述第二线圈构造体各自具有:所述线圈、以及两个以上的所述散热绝缘片,

所述散热体具有:与所述核心的第一端面相接触的第一散热体、以及与所述核心的第二端面相接触的第二散热体,

所述第一散热体朝所述第一线圈构造体的所述散热绝缘片延伸从而与该散热绝缘片的所述第一散热体一侧的表面相接触,

所述第二散热体朝所述第二线圈构造体的所述散热绝缘片延伸从而与该散热绝缘片的所述第二散热体一侧的表面相接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散热体朝散热绝缘片延伸从而与散热绝缘片的表面相接触,因此,就能够实现高散热效果。

简单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性部件的侧方截面图。

图2是可用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构造体的形态一的侧方截面图。

图3是可用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构造体的形态二的侧方截面图。

图4是可用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构造体的形态三的侧方截面图。

图5是可用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构造体的形态四的侧方截面图。

图6是可用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构造体的形态五的侧方截面图。

图7是可用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构造体的形态六的侧方截面图。

图8是可用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构造体的形态七的侧方截面图。

图9是可用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构造体的形态八的侧方截面图。

图10是可用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构造体的形态九的侧方截面图。

图11是可用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构造体的形态十的侧方截面图。

图12是可用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构造体的形态十一的侧方截面图。

图13是可用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构造体的形态十二的侧方截面图。

图14是可用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构造体的形态十三的侧方截面图。

图15是可用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构造体的形态十四的侧方截面图。

图16是可用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构造体的形态十五的侧方截面图。

图17是可用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构造体的形态十六的侧方截面图。

图18是可用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构造体的形态十七的侧方截面图。

图19是可用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构造体的形态十八的侧方截面图。

图20是可用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构造体的形态十九的侧方截面图。

图21是可用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构造体的形态二十的侧方截面图。

图22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性部件的侧方截面图。

图23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性部件的侧方截面图。

图24是可用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线圈构造体的形态一的侧方截面图。

图25是可用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线圈构造体的形态二的侧方截面图。

图26是可用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线圈构造体的形态三的侧方截面图。

图27是可用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线圈构造体的形态四的侧方截面图。

图28是可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线圈构造体的另一种形态的侧方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构成》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磁性部件具有:具有胴体部82以及脚部81的核心80、以及被卷装在脚部81上的线圈构造体。作为磁性部件的一例,可以列举的有:变压器、电感、阻流线圈等。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以下将主要使用变压器作为磁性部件来进行说明,但是并不仅限于此。

如图2至图2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线圈构造体具有:由铜等导体构成的线圈150、以及被设置在构成线圈150的导体之间的两个以上的散热绝缘片100。两个以上的散热绝缘片100如后述般,至少具有两种以上不同热传导率或介电常数的散热绝缘片100。另外,还设置有:沿线圈150的线轴(假象的直线)卷装的,并且用于使被卷装在散热绝缘片100的表面上的线圈150通过的通过孔(未图示)。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压器具有:一次线圈10以及二次线圈20。并且,一次线圈10以及二次线圈20各自被卷装在核心80的脚部81上。在图1所示的形态中,虽然一次线圈10被设置有两个,二次线圈20也被设置有两个,但是并不仅限于此形态,也可以是一次线圈10以及二次线圈20各自分别被设置有一个的形态,也可以是一次线圈10以及二次线圈20各自分别被设置有三个以上的形态。

本实施方式的磁性部件还具有:与核心80的端面接触的同时,朝散热绝缘片延伸从而与散热绝缘片的表面相接触的散热片(fin)等的散热体91、92。

在图1所示的形态中,散热体91、92具有:与核心80的第一端面(图1中的上侧端面)接触的第一散热体91、以及与核心80的第二端面(图1中的下侧端面)接触的第二散热体92。并且,第一散热体91具有:朝散热绝缘片100延伸从而与散热绝缘片100的第一散热体一侧的表面相接触的第一突出部91a(后述)。第二散热体92具有:朝散热绝缘片100延伸从而与散热绝缘片100的第二散热体92一侧的表面相接触的第二突出部92a(后述)。

线圈构造体具有:第一线圈构造体、以及被与第一线圈构造体隔开设置的第二线圈构造体。第一线圈构造体以及第二线圈构造体各自具有:线圈、以及两个以上的散热绝缘片。在图1所示的形态中,第一线圈构造体构成一次线圈10,第二线圈构造体构成二次线圈20。

散热体91、92与胴体部82形成面接触,其周缘部上具有朝散热绝缘片100的表面延伸的突出部91a、92a。在图1中虽然只显示截面形状,但是突出部91a、92a也可以被设置为断续地或连续地包围核心80的周缘。具体来说,第一散热体91具有:朝第一线圈构造体(一次线圈)10的散热绝缘片100延伸从而与该散热绝缘片100的第一散热体91一侧的表面相接触的第一突出部91a。同样的,第二散热体92具有:朝第二线圈构造体(二次线圈)20的散热绝缘片100延伸从而与该散热绝缘片100的第二散热体92一侧的表面相接触的第二突出部92a。在图1中虽然只显示截面形状,但是第一突出部91a可以被设置为断续地或连续地包围核心80的周缘,第二突出部92a也可以被设置为断续地或连续地包围核心80的周缘。

另外,不限于图1中所示的形态,也可以是如图28中所示般,第一突出部91a与包含在一个线圈构造体15中的散热绝缘片100的第一散热体91一侧的表面相接触,第二突出部92a与包含在该线圈构造体15中的散热绝缘片100的第二散热体92一侧的表面相接触。

两个以上的散热绝缘片100可以全部由相同性质的片构成。不过并不仅限于此,两个以上的散热绝缘片100也可以具有:低热传导率绝缘片120、以及比低热传导率绝缘片120的热传导率更高的高热传导率绝缘片110。另外,两个以上的散热绝缘片100也可以具有:低介电常数绝缘片130、以及比低介电常数绝缘片130的介电常数更高的高介电常数绝缘片140。

以下,在无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将在不区分一次线圈10与二次线圈20的情况下进行说明。

另外,高热传导率绝缘片110也可以具有填充物(filler),并且由于该填充物使得其热传导率比低热传导率绝缘片120的热传导率更高。另外,也可以通过高热传导率绝缘片110以及低热传导率绝缘片120各自具有填充物,并且在填充物的性质、填充物的定向方向、填充物的含量等方面各有不同,从而使得高热传导率绝缘片110的热传导率比低热传导率绝缘片120的热传导率更高。另外,低介电常数绝缘片130也可以具有填充物,并且由于该填充物使得其介电常数比高介电常数绝缘片140的介电常数更低。另外,也可以通过低介电常数绝缘片130以及高介电常数绝缘片140各自具有填充物,并且在填充物的性质、填充物的含量等方面各有不同,从而使得低介电常数绝缘片130的介电常数比高介电常数绝缘片140的介电常数更低。

一般来说,在使用氮化硼、氮化硅等陶瓷或是由类似陶瓷的材料构成的填充物的情况下,能够在提高热传导率的同时提高介电常数。另一方面,在使用由硅系、苯烯酸系等构成的填充物的情况下,能够在将热传导率抑制在低水平的同时降低介电常数。另外,在使用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填充物的情况下,能够在提高热传导率的同时降低介电常数。

在散热绝缘片100被设置有三个以上的情况下,高热传导率绝缘片110的数量可以比低热传导率绝缘片120的数量更多。不过,并不仅限于此,低热传导率绝缘片120的数量也可以比高热传导率绝缘片110的数量更多。

高热传导率绝缘片110的热传导率可以是低热传导率绝缘片120的热传导率的两倍以上,也可以进一步达到其十倍以上。

如图2以及图4所示,高热传导率绝缘片110可以位于多个散热绝缘片100中两端的最外层。另外,并不仅限于这样的形态,如图3以及图5所示,位于多个散热绝缘片100中两端的最外层的也可以是低热传导率绝缘片120。另外,如图6以及图7所示,高热传导率绝缘片110以及低热传导率绝缘片120也可以不必相对于与线圈150的轴线垂直相交的面对称配置。作为一例,可以是:在核心80的胴体部82一侧上高热传导率绝缘片110位于最外层,而在与核心80的胴体部82相反的一侧上则是低热传导率绝缘片120位于最外层。相反的,也可以是:在核心80的胴体部82一侧上低热传导率绝缘片120位于最外层,而在与核心80的胴体部82相反的一侧上则是高热传导率绝缘片110位于最外层。

另外,如图3、图4、图6以及图7所示,高热传导率绝缘片110也可以位于三个以上的散热绝缘片100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上。这里的中央部分,指的是三个以上的散热绝缘片100的片数的约半数的位置,例如多个散热绝缘片100为偶数片(n0片)时则是第n0/2片或第n0/2+1片为中央部分,多个散热绝缘片100为奇数片(n1片)时则是第(n1+1)/2片为中央部分。举具体例来说,多个散热绝缘片100为六片时则是第三片或第四片为中央部分,多个散热绝缘片100为七片时则是第四片为中央部分。

另外,如图4、图6以及图7所示,高热传导率绝缘片110也可以是既位于最外层,同时还位于三个以上的散热绝缘片100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上。

两个以上的散热绝缘片100也可以具有:低介电常数绝缘片130、以及比低介电常数绝缘片130的介电常数更高的高介电常数绝缘片140。

在散热绝缘片100被设置有三个以上的情况下,低介电常数绝缘片130的数量可以比高介电常数绝缘片140的数量更多。不过,并不仅限于此,低介电常数绝缘片130的数量也可以比高介电常数绝缘片140的数量更多。

高介电常数绝缘片140的介电常数可以是低介电常数绝缘片130的介电常数的两倍以上。

如图8以及图10所示,在多个散热绝缘片100中两端,低介电常数绝缘片130可以位于最外层。另外,并不仅限于这样的形态,如图9以及图11所示,位于多个散热绝缘片100中两端的最外层的也可以是高介电常数绝缘片140。另外,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低介电常数绝缘片130以及高介电常数绝缘片140也可以不必相对于与线圈150的轴线垂直相交的面对称配置。作为一例,可以是:在核心80的胴体部82一侧上低介电常数绝缘片130位于最外层,而在与核心80的胴体部82相反的一侧上则是高介电常数绝缘片140位于最外层。相反的,也可以是:在核心80的胴体部82一侧上高介电常数绝缘片140位于最外层,而在与核心80的胴体部82相反的一侧上则是低介电常数绝缘片130位于最外层。

另外,如图9、图10、图12以及图13所示,低介电常数绝缘片130也可以位于三个以上的散热绝缘片100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上。

另外,图10、图12以及图13所示,低介电常数绝缘片130也可以是既位于最外层,同时,还位于三个以上的散热绝缘片100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上。

《作用·效果》

接下来,将以由上述构成组成的本实施方式所带来的未作过说明的作用·效果为中心进行说明。另外,“作用·效果”中所记载的形态能够适用于上述“构成”中。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1以及图28所示,由于散热体91、92朝散热绝缘片100延伸从而与散热绝缘片100的表面相接触,因此,能够实现高散热效果。

在采用将高热传导率绝缘片110设置于最外层的形态的情况下,由于能够通过该高热传导率绝缘片110以及散热体91、92使热量逃散至外部,因此能够期待具有高散热性。特别是,在高热传导率绝缘片110与散热体91、92相接触的情况下,其效果非常大。

另外,高热传导率绝缘片110也可以被设置于多个散热绝缘片100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上。虽然在中央部分上容易聚集线圈150所发出的热量,但是因为通过采用高热传导率绝缘片110,就能够将容易聚集的热量高效地进行传导。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散热体91、92与散热绝缘片100相接触,因此即便是在低热传导率绝缘片120被设置在最外层的情况下,也能够期待一定程度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在采用将高热传导率绝缘片110设置于多个散热绝缘片100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上,并且,将高热传导率绝缘片110设置于最外层从而与散热体91、92相接触的形态的情况下,在能够将热量从容易聚集的部位高效地传导至散热体91、92这一点上是有益的。

另外,在低热传导率绝缘片120位于与散热体91、92相接触的一侧的最外层,并且高热传导率绝缘片110位于不与散热体91、92相接触的一侧的最外层的情况下,在能够从两个方向上将一定程度的热量进行散热这一点上是有益的。

在采用第一散热体91朝散热绝缘片100延伸从而与散热绝缘片100的第一散热体一侧的表面相接触,第二散热体92朝散热绝缘片100延伸从而与散热绝缘片100的第二散热体92一侧的表面相接触的形态的情况下,在能够期待第一散热体91以及第二散热体92各自的散热效果这一点上是有益的。如图1所示,根据第一散热体91的第一突出部91a与第一线圈构造体(一次线圈)10的散热绝缘片100相接触,第二散热体92的第二突出部92a与第二线圈构造体(二次线圈)20的散热绝缘片100相接触的形态,就能够期待相对于第一线圈构造体(一次线圈)10以及第二线圈构造体(二次线圈)20各自的散热效果。另一方面,如图28所示,根据第一散热体91的第一突出部91a与线圈构造体15的一个散热绝缘片100相接触,第二散热体92的第二突出部92a与线圈构造体15的该散热绝缘片100相接触的形态,就能够期待将一个线圈构造体15中的热量通过第一散热体91以及第二散热体92各自进行散热。

在采用两个以上的散热绝缘片100具有低介电常数绝缘片130和高介电常数绝缘片140的形态的情况下,即便是采用mhz和ghz这样的高频率,也能够减少其影响。

就此点进行说明。在采用高频率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电流只在表面流通的集肤效应。一旦产生该集肤效应,电阻就会进一步升高(作为一例,电阻值会达到十倍以上),从而发热量就会增加。另外,在采用高频率的情况下,介质损耗角正切也可能会变大。

介电常数ε使用ε=δd/δe来表示(d为电通量密度,e为电场强度)。并且,在采用多个散热绝缘片100的情况下,其介电常数为各散热绝缘片100的介电常数之和。但是,只要包含低介电常数的散热绝缘片100(低介电常数绝缘片130),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该低介电常数的散热绝缘片100的影响。即,通过低介电常数的散热绝缘片100,就能够减小采用高频率时的集肤效应所带来的影响、防止介质损耗角正切变大。

因此,在采用两个以上的散热绝缘片100具有低介电常数绝缘片130的形态的情况下,就能够减小集肤效应所带来的影响,另外,能够防止介质损耗角正切变大。

在采用低介电常数绝缘片130的数量比高介电常数绝缘片140的数量更多的形态的情况下,即便是采用高频率,也能够通过数量多的低介电常数绝缘片130更加切实地减少集肤效应所带来的影响,还能够更加切实地防止介质损耗角正切变大。另外,通过增加低介电常数绝缘片130的数量,对于能够减少散热绝缘片100整体的电容量这点来说也是有益的(特别是在采用高频率的情况下具备有益的效果)。

再有,通过使散热绝缘片100持有厚度从而来提高耐压是比较容易。因此,即便是增加高热传导率绝缘片110的数量或是增加低介电常数绝缘片130的数量,通过将这些绝缘片的厚度总和维持在固定的程度上,就能够防止耐压下降过大。

另外,如图14至图18所示,也可以是:设置有三个以上的散热绝缘片100,并且三个以上的散热绝缘片100具有第一绝缘片160、第二绝缘片170、以及第三绝缘片180。并且,第一绝缘片160的热传导率比第二绝缘片170的热传导率更高,第二绝缘片170的热传导率比第三绝缘片180的热传导率更高。

前述中的高热传导率绝缘片110和低热传导率绝缘片120的关系,以及,低介电常数绝缘片130和高介电常数绝缘片140的关系是相对的。因此,例如,低热传导率绝缘片120与高介电常数绝缘片140理所当然有可能为同一片。另外,同样的,低热传导率绝缘片120与高介电常数绝缘片140也理所当然有可能为同一片。在图14至图18中所示的形态中,作为一例所展示的形态为:低热传导率绝缘片120与高介电常数绝缘片140为同一第三绝缘片180,作为第一绝缘片160使用的是高热传导率绝缘片110,作为第二绝缘片170使用的是低介电常数绝缘片130。

如图14所示,也可以将第一绝缘片160配置在最外层,第三绝缘片180配置在中央部分上,第二绝缘片170配置在第一绝缘片160与第三绝缘片180之间。在采用这种形态的情况下,对于能够将来自于外部的冷却效果按照热传导率从高向低的顺序带向线圈150的中央部这一点来说是有益的。

另外,如图15所示,也可以将第一绝缘片160既配置在最外层,同时也配置在中央部分上,并且在这些第一绝缘片160之间配置第二绝缘片170以及第三绝缘片180。在采用这种形态的情况下,对于能够通过热传导率高的第一绝缘片160带来来自于外部的冷却效果,并且将容易集聚热量的线圈150的中央部分上的热量通过第一绝缘片160进行传导这一点来说是有益的。

另外,如图16所示,也可以将第三绝缘片180配置在最外层,将第一绝缘片160配置在中央部分上,将第二绝缘片170配置在第一绝缘片160与第三绝缘片180之间。这种情况下,对于能够将来自于容易集聚热量的线圈150的中央部分上的热量通过第一绝缘片160更加高效地进行传导这一点来说是有益的。

也可以是第一绝缘片160、第二绝缘片170、以及第三绝缘片180中任意的两个以上的绝缘片具有不同的厚度。该厚度可以基于介电常数来决定,也可以是介电常数高的散热绝缘片100的厚度变厚,介电常数低的散热绝缘片100的厚度变薄。

另外,绝缘片的数量理所当然地不仅限于6片、7片,可以是这些之外的片数,可以是两片~五片,例如也可以是一百片的程度。作为一例,如图17所示,也可以是第一绝缘片160被配置在两端的最外层,在其之间配置第二绝缘片170以及第三绝缘片180,如图18所示,也可以是第二绝缘片170被配置在两端的最外层,在其之间配置第一绝缘片160以及第三绝缘片180。

另外,也可以是:三个以上的散热绝缘片100具有两个低热传导率绝缘片120、以及比低热传导率绝缘片120的热传导率更高的高热传导率绝缘片110,在两个低热传导率绝缘片120之间设置有高热传导率绝缘片110(参照图19)。另外,也可以是高热传导率绝缘片110的周缘部的厚度比高热传导率绝缘片110的中心部的厚度更薄。

另外,也可以是:三个以上的散热绝缘片100具有两个高介电常数绝缘片140、以及比高介电常数绝缘片140的介电常数更低的低介电常数绝缘片130(参照图20)。并且,也可以是:在两个高介电常数绝缘片140之间设置有低介电常数绝缘片130,并且低介电常数绝缘片130的周缘部的厚度比低介电常数绝缘片130的中心部的厚度更薄。

作为一例,如图19所示,也可以是:构成线圈150的导体之间各自设置有两个低热传导率绝缘片120、一个高热传导率绝缘片110。也可以是:高热传导率绝缘片110的中心部的厚度比周缘部的厚度更厚,极端情况下,也可以是周缘部上不存在有高热传导率绝缘片110(厚度为“0”)。

另外,如图20所示,也可以是:构成线圈150的导体之间各自设置有两个高介电常数绝缘片140、一个低介电常数绝缘片130。也可以是:低介电常数绝缘片130的中心部的厚度比周缘部的厚度更厚,极端情况下,也可以是周缘部上不存在有低介电常数绝缘片130(厚度为“0”)。

再有,如图21所示,也可以是:构成线圈150的导体之间各自设置有两个高介电常数绝缘片140以及一个低介电常数绝缘片130,或是,两个低热传导率绝缘片120以及一个高热传导率绝缘片110。

一般情况下,会考虑为了规格的安全,在离开周缘部离开一定的距离(例如0.4mm)以上则不能使用高热传导率绝缘片110或低介电常数绝缘片130或是有必要将其厚度变薄。从这一点来说,根据图19至图21所示的形态,在能够在满足安全规格的情况下,提高热传导性或降低介电常数这一点上是有益的。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形态进行说明。

如图2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以上的散热绝缘片100具有:第一散热绝缘片210、以及比第一散热绝缘片210的面方向的面积更大的第二散热绝缘片220。其中,第一散热绝缘片210比第二散热绝缘片220更加位于散热体91、92一侧,并且散热体91、92与第一散热绝缘片210以及第二散热绝缘片220的表面相接触。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散热绝缘片220只要比第一散热绝缘片210的面方向的面积更大即可。其性质可以与第一散热绝缘片210相同也可以与之不同。

举一个例子的话,在图2乃至图16所示的形态中,将图2至图16中由上向下从第一个开始直至第n1个(n1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6的任意整数)的散热绝缘片100的面方向的面积的值定为a1,则只要是:从第n1+1个直至第七个的散热绝缘片100的面方向的面积的值为a2(a2>a1)即可。

另外,在图17以及图18所示的形态中,将图17以及图18中由上向下从第一个开始直至第n2个(n2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3的任意整数)的散热绝缘片100的面方向的面积的值定为a3,则只要是:从第n1+1个直至第四个的散热绝缘片100的面方向的面积的值为a4(a4>a3)即可。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其他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形态几乎为同一形态。

根据本实施方式,散热体91、92能够与第一散热绝缘片210以及第二散热绝缘片220这两个散热绝缘片100的表面相接触。因此,能够实现更高的散热效果。再有,本实施方式还能够利用于图28所示的形态中。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形态进行说明。

如图2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绝缘片100被设置有三个以上,

三个以上的散热绝缘片100具有:第一散热绝缘片210、比第一散热绝缘片210的面方向的面积更大的第二散热绝缘片220、以及比第二散热绝缘片220的面方向的面积更大的第三散热绝缘片230,其中,第一散热绝缘片210比第二散热绝缘片220更加位于散热体91、92一侧,第二散热绝缘片220比第三散热绝缘片230更加位于散热体91、92一侧,散热体91、92与第一散热绝缘片210、第二散热绝缘片220以及第三散热绝缘片230的表面相接触。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散热绝缘片220只要比第一散热绝缘片210的面方向的面积更大即可,其性质可以与第一散热绝缘片210相同也可以与之不同。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三散热绝缘片230只要比第二散热绝缘片220的面方向的面积更大即可,其性质可以与第一散热绝缘片210以及/或是第二散热绝缘片220相同也可以与之不同。

举一个例子的话,在图2乃至图16所示的形态中,将图2至图16中由上向下从第一个开始直至第m1个(m1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5的任意整数)的散热绝缘片100的面方向的面积的值定为s1,则只要是:从第m1+1个直至第m2个(m2为大于等于m1+1小于等于6的任意整数)的散热绝缘片100的面方向的面积的值为s2(s2>s1),并且从第m2+1个直至第七个的散热绝缘片100的面方向的面积的值为s3(s3>s2)即可。

另外,在图17以及图18所示的形态中,将图17以及图18中由上向下从第一个开始直至第m4个(m4为1或2)的散热绝缘片100的面方向的面积的值定为s4,则只要是:从第m4+1个直至第m5个(m5为大于等于m4+1小于等于3的整数)的散热绝缘片100的面方向的面积的值为s5(s5>s4),并且从第m5+1个直至第四个的散热绝缘片100的面方向的面积的值为s6(s6>s5)即可。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其他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形态几乎为同一形态。

根据本实施方式,散热体91、92能够与第一散热绝缘片210、第二散热绝缘片220以及第三散热绝缘片230这三个散热绝缘片100的表面相接触。因此,能够进一步实现更高的散热效果。再有,本实施方式还能够利用于图28所示的形态中。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形态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散热绝缘片100的大小各有不同,并且位于与散热体91、92相反一侧的散热绝缘片100比位于散热体91、92一侧的散热绝缘片100的面方向的面积更大。并且,散热体91、92与各散热绝缘片100的表面相接触。

举一例来说,在图2至图16所示的形态中,可以是图2至图16中的散热绝缘片100的面方向的面积自上而下逐渐增大。另外,在图17以及图18所示形态中,也可以是图17以及图18中的散热绝缘片100的面方向的面积自上而下逐渐增大。另外,在图19至图21所示形态中,也可以是图19至图21中的散热绝缘片100的面方向的面积自上而下逐渐增大。

如将第一实施方式中图4所示的形态变更为本实施方式中的形态,则会变为如图24所示的形态。如将第一实施方式中图10所示的形态变更为本实施方式中的形态,则会变为如图25所示的形态。如将第一实施方式中图15所示的形态变更为本实施方式中的形态,则会变为如图26所示的形态。如将第一实施方式中图17所示的形态变更为本实施方式中的形态,则会变为如图27所示的形态。

根据本实施方式,散热体91、92能够与各散热绝缘片100的表面相接触。因此,能够更进一步实现更高的散热效果。

再有,本实施方式还能够利用于图28所示的形态中。此情况下,如图24至图27所示,虽然可以是图2至图21中的散热绝缘片100的面方向的面积自上而下逐渐增大,但也可以是通过散热绝缘片100的面方向的面积从第一散热体91一侧向中央部分逐渐增大,同样的,也可以是通过散热绝缘片100的面方向的面积从第二散热体92一侧向中央部分逐渐增大,从而使散热体91、92能够与各散热绝缘片100的表面相接触。

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的记载以及附图中公开的内容、仅为用于说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发明的一例,因此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发明不受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的记载以及附图中公开的内容所限定。

符号说明

80核心

91第一散热体(散热体)

92第二散热体(散热体)

110高热传导率绝缘片(绝缘片)

120低热传导率绝缘片(绝缘片)

130低介电常数绝缘片(绝缘片)

140高介电常数绝缘片(绝缘片)

150线圈

160第一绝缘片(绝缘片)

170第二绝缘片(绝缘片)

180第三绝缘片(绝缘片)

210第一散热绝缘片

220第二散热绝缘片

230第三散热绝缘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