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插拔式连接器模块的保持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4826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用于插拔式连接器模块的保持框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用于保持插拔式连接器模块的保持框架。



背景技术:

这样的保持框架用于保持插拔式连接器模块,其中,保持框架装备有不同的插拔式连接器模块并且接着插入到插拔式连接器壳体中并且与其拧紧。在此,保持框架必须是机械稳定的,以便能够经受住在接合或者分离插拔连接时出现的插接力和拉力。

由gb-ps965560公开一种矩形的、分开的保持框架,所述保持框架具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将单元固定在插拔式连接器壳体中。形状锁合地进行插拔式连接器模块在该框架中的固定。

此外,由hartingelektronikgmbh在1995年6月20日的公司杂志“schweresteckverbinder,han-modular,163”中公开一种基本上矩形的保持框架,所述保持框架设置有垂直于装配平面延伸的侧壁。插拔式连接器模块在此设有卡锁钩,所述卡锁钩在将插拔式连接器模块插入到保持框架中时与侧壁卡锁,因此被固定保持在保持框架中。

此外,由de19707120c1公开一种用于保持插拔式连接器模块的保持框架,所述保持框架由两个彼此铰接连接的半件组成。插拔式连接器模块在此被插入到弯折的保持框架的一长侧中并且由于两个长侧的彼此平行取向由第二长侧固定。长侧在此垂直于固定面取向。

由现有技术公开的保持框架的不利之处在于:仅能从保持框架的限定侧将插拔式连接器模块插入到保持框架中或者从保持框架移除。此外,已知的保持框架仅能接收有限数量的插拔式连接器模块。较大的构造形式太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如下地构造开始时提及类型的保持框架:插拔式连接器模块能够以尽可能可变的方式安装和拆卸。应能够实现从保持框架的两侧安装具有衔接的线缆的插拔式连接器模块。但是在此应确保,保持框架具有高的机械稳定性,以便经受住在接合或者分离插拔式连接时的插接力和拉力。

该任务通过独立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的特征解决。

本发明的有利的构型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保持插拔式连接器模块的保持框架。该保持框架设置用于安装到插拔式连接器壳体中或者用于旋拧到壁面上。在此,保持框架具有两个对置的侧(边),所述两个对置的侧具有空隙部,所述空隙部适合于接收插拔式连接器模块。插拔式连接器模块可以以相应的结构形状锁合地插入到空隙部中。

为了将插拔式连接器模块装配在保持框架中,保持框架包括四个部分:构成保持框架的侧面的两个对置的侧部和两个布置在侧部的端侧的头部。头部在此使侧部彼此以机械的方式连接。在头部中设置留空部,所述留空部能够作为接收部接收侧部的连接区域。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中,接收部构造成缝隙,侧部的连接区域能够被推入所述缝隙中。侧部的连接区域又能借助于固定件彼此连接。适宜地,这里可以使用螺栓(schraube)和螺母作为固定件,以便能够实现连接区域彼此拧紧。

另一优选的实施形式设置侧部和头部之间的纯机械的卡锁连接。为此头部的接收部构造成梯形的留空部。梯形的留空部的较短的基侧在此用作接收部的开口。

侧部的连接区域为了装配可以一侧插入到梯形的留空部中。通过侧部的倾翻运动,连接区域完全卡扣到梯形的留空部中并且这样在梯形的留空部的较大的基侧的区域中卡住。

为了阻止连接区域侧面地从接收部中拉出,在连接区域中构造两个对置的留空部。连接区域在两个留空部之间卡在接收部中,从而不能侧面地拉出。

通过本发明实现的优点尤其在于,能够实现在没有特别工具的情况下装配和拆卸插拔式连接器模块。保持框架可以拆分成四个构件并且围绕插拔式连接器模块组合到一起。在此,插拔式连接器模块甚至能够连接到线缆上并且保持与配对插拔式连接器模块接触。另一优点在于,插拔式连接器模块在保持框架安装到插拔式连接器壳体中之后形状锁合地固定在保持框架中并且因此整体上存在用于接收或者传递插拔式连接的插接力和拉力的高的机械稳定性。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示出并且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两个实施例。其示出:

图1根据本发明的保持框架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第一实施例的头部的细节图;

图3第一实施例的具有插入的侧部的头部;

图4具有第二实施例的插入的侧部的头部;

图5第二实施例的头部;

图6第二实施例的侧部;和

图7第二实施例的保持框架的剖视透视图。

附图包括部分简化的示意的视图。部分地,对于相同的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但是必要时对不同的元件也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相同元件的不同视图可能以不同的比例绘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保持框架1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保持框架1包括两个长形构造的侧8。这些侧由第一侧部4以及第二侧部5构成。侧部4、5平行地布置并且具有空隙部11(ausnehmung),所述空隙部设置用于接收插拔式连接器模块。插拔式连接器模块相应地构造,以便同时被接收在侧部4、5的空隙部11中。

在第一侧部4以及第二侧部5的分别两个端部上构造连接区域7。连接区域7用于使侧部4、5与第一头部2和第二头部3连接。为此,每个头部2、3具有两个接收部6,所述接收部构造成缝隙分别接收侧部4、5的连接区域7。为了使侧部4、5彼此固定并且为了夹紧在头部2、3上,侧部4、5分别具有固定件10、12。

固定件10、12构型为,使得第一侧部4和第二侧部5的对置的固定件10、12能够分别彼此连接。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10构造成螺栓并且第二固定件12构造成具有内螺纹的螺栓套筒。第一固定件10的螺栓可以旋拧到第二固定件12的螺纹中。第一侧部4因此可以这样与第二侧部5连接并且同时将头部2、3夹紧在侧部4、5之间。

固定端部9构造在头部2、3上。固定端部用于将整个保持框架1固定在插拔式连接器壳体中或者壳体或者仪器开口上。

在图2中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头部2的细节图。第一头部2具有构造成缝隙的接收部6的局部。第二侧部5的连接区域7插入在接收部6中。

为了将连接区域7更好地连接在接收部6中,缝隙s形地构造。缝隙的开口6.1比端部6.2更远地位于第一头部2的外部区域中。也就是说,第一头部2的两个接收部6的缝隙的端部6.2比开口6.1更靠近在一起。缝隙的该构型保证,在借助于固定件10、12连接侧部4、5时,连接区域7不能从接收部6中滑出。连接区域7位于缝隙的端部6.2中。通过固定件不能实现两个侧部4、5的彼此拉开。因此,连接区域7不可能滑过缝隙的彼此相隔更远的开口6.1。

图3再次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具有插入的侧部4、5的第一头部2。在此,固定件10、12不完全地彼此连接。侧部4、5的连接区域7这样彼此隔开,使得它们位于接收部6的开口6.1中并且能够被取出。第一侧部4和第二侧部5之间的插拔式连接器模块可以在该装配位置中被取出或者插入。

具有第二实施例的插入的侧部4、5的第一头部2在图4中以与图3相同的视角示出。但是在该视图中,侧部4、5完全地与第一头部2连接。插拔式连接器模块插入并且固定在第一侧部4和第二侧部5之间。

在该特别的实施形式中没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使侧部4、5彼此连接。在该实施形式中,第一侧部4和第二侧部5的连接区域7直接卡锁在第一头部2的接收部6中。由此,节省附加的装配步骤:该附加的装配步骤是在第一实施例的侧部4、5中的旋拧。

图5示出第一头部2的视图。这里看出接收部6,所述接收部在该实施例中构成梯形的留空部(aussparung,凹空部)。在此,接收部6这样构造在第一头部2中,使得梯形的留空部的各短的基侧6.3用作接收部6的开口。通过该开口,侧部4、5的连接区域7插入到接收部中。

为此,梯形的留空部在较长的基侧6.4的上部示出区域中具有比在下区域中更尖的角。连接区域7可以这样插在上区域中并且然后转靠(einkappen)在下区域中,直到连接区域7贴靠在梯形的留空部的较长的基侧6.4上(参见图7)。

侧部4、5的连接区域7在该实施例中补充两个留空部,如图6中所示。在连接区域7的上部示出区域中的第一留空部7.1,以及在连接区域7的下部示出区域中的第二留空部7.2。留空部7.1、7.2这样宽,使得它们与头部2、3的厚度一致。因此头部2、3在装配状态中可以位于留空部7.1、7.2中并且避免侧部4、5在侧面地从头部2、3中滑出。

第二实施例的装配的保持框架1在图7中以立体的剖视图示出。在该视图中,第一侧部4和第二侧部5的端部区域未示出。因此该视图能够看出侧部4、5的连接区域7插入到第一头部2的接收部6中。连接区域7贴靠在梯形的留空部的较长的基侧6.4上,所述留空部构成接收部6。

留空部的梯形形状使得连接区域7卡锁在接收部6中并且在不耗费力的情况下不能取出。为了拆卸保持框架1,侧部4、5必须在下部示出区域中被拉开并且从接收部6中拉出。之后侧部4、5可以在上部区域中拉出并且完全移开。

附图标记列表

1保持框架

2第一头部

3第二头部

4第一侧部

5第二侧部

6接收部

6.1缝隙的开口

6.2缝隙的端部

6.3较短的基侧

6.4较长的基侧

7连接区域

7.1第一留空部

7.2第二留空部

8侧

9固定端部

10第一固定件

11空隙部

12第二固定件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保持框架(1),用于保持插拔式连接器模块并且用于安装到插拔式连接器壳体中或者用于旋拧到壁面上,其中,在所述保持框架(1)的两个对置的侧(8)上设置用于接收所述插拔式连接器模块的缺口(11),其中,所述缺口(11)构造成在所述保持框架(1)的侧(8)中的侧面闭合的、贯通的开口,其中,所述保持框架(1)由四个彼此连接的部分(2、3、4、5)构成,其中,两个对置的侧部(4、5)构成所述保持框架(1)的侧(8),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4、5)通过两个头部(2、3)彼此连接,所述头部(2、3)分别构成所述保持框架(1)的固定端部(9),在所述头部(2、3)上分别构造两个留空部作为接收部(6),并且所述侧部(4、5)分别构造两个端部侧的连接区域(7),其中,所述连接区域(7)能够插入到所述接收部(6)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框架(1)的侧部(4、5)在所述连接区域(7)中能够借助于第一固定件(10)和第二固定件(12)彼此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持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10)是螺栓并且所述第二固定件(12)是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持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部(6)构造成在所述头部(2、3)中的分别具有开口(6.1)和端部(6.2)的缝隙,其中,所述缝隙的开口(6.1)比所述缝隙的端部(6.2)更远地彼此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持框架(1),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接收部(6)的缝隙构造成s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部(6)构造成在所述头部(2、3)中的梯形的留空部,其中,所述梯形的留空部的较短的基侧(6.3)分别用作所述接收部(6)的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持框架(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部(4、5)的连接区域(7)中分别构造两个对置的留空部(7.1、7.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持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区域(7)在所述留空部(7.1、7.2)之间的区域中能够插入到所述接收部(6)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