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ERC太阳能电池的抛光刻蚀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79055阅读:19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光伏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ERC太阳能电池的抛光刻蚀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规PERC太阳能高效电池的生产流程一般包括:制绒、扩散、刻蚀去PSG、原子层沉积背面镀氧化铝薄膜、PECVD、激光开孔、丝网印刷及烧结、退火、测试分选。其中刻蚀是利用HNO3和HF的混合溶液对扩散后硅片下表面和边缘进行腐蚀,去除边缘的N型硅,使得硅片的上下表面相互绝缘。去PSG是利用HF去除硅片表面的磷硅玻璃,避免发射区电子的复合,导致少子寿命的降低,进而降低电池片效率。

在现有技术中PERC电池一般采用链式设备抛光刻蚀,即将硅片放置在滚轮上向前运送,滚轮下方设置有反应槽,这种抛光刻蚀方式存在以下几个缺陷:

1、滚轮接触,尤其是换液及保养后,滚轮表面的脏污很难清洗干净,肉眼无法判定,复机后要跑大量假片清理滚轮,然后一边跑普通电池片,一边验证PERC电池片EL至无滚轮印及其它不良,保证EL不良比例在可接受范围内,耗时12H以上;

2、皮带接触,不能与电池片背面有任何相对运动,工艺窗口过小;

3、叠片带液难发现,叠片带液后滚轮及皮带污染难清理;

4、电池片成品需要全检,带来了人力、物力成本的浪费。

目前的PERC电池量产过程中电池成品良率偏低,主要为EL不良,电池出现黑斑、皮带印、滚轮印、脏片等均与刻蚀工序相关。普通光伏电池产品不良在1%以内,但PERC电池的不良比例达到了5%~20%,有时甚至更高,尤其是在刻蚀换液、PM或停机时间较久时,复机后EL不良爆发,不良比例40%以上。由于PERC电池EL不良比例过高,导致电池片EL需要全检,1台丝网需配备2台EL测试机。

PERC电池片成品良率和刻蚀工艺息息相关,三氧化二铝背镀膜前,硅片背表面不能有任何沾污和摩擦,刻蚀工段已经成为制约PERC产能和产品良率的瓶颈工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PERC太阳能电池的抛光刻蚀方法,该抛光刻蚀方法能够解决硅片EL不良的问题,保证硅片在进行三氧化二铝背镀膜前无任何污染及摩擦,大大降低电池的成品不良率。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PERC太阳能电池的抛光刻蚀方法,包括:

步骤1、利用滚轮将已进行制绒扩散处理的硅片向前传送,利用喷淋设备向硅片的上表面滴水形成水膜;

步骤2、滚轮继续将硅片向前传送至第一HF槽,滚轮的底部浸在第一HF槽内的HF溶液中,滚轮带液转动过程中硅片的底部与滚轮上的HF溶液接触,去除所述硅片背面及边缘的PSG;

步骤3、用去离子水冲洗硅片的上下表面,对硅片进行烘干处理;

步骤4、利用硅片花篮将硅片放入到刻蚀槽中,硅片浸泡在刻蚀槽内的碱液中进行刻蚀;

步骤5、将硅片放入第一水槽中,硅片浸泡在第一水槽内的去离子水中清洗;

步骤6、将硅片放入清洗槽中,硅片浸泡在清洗槽内的清洗液中进行RCA清洗;

步骤7、将硅片放入第二水槽中,硅片浸泡在第二水槽内的去离子水中清洗;

步骤8、将硅片放入第二HF槽中,硅片浸泡在第二HF槽内的HF溶液中进行酸洗去除硅片上表面的PSG;

步骤9、将硅片放入第三水槽中,硅片浸泡在第三水槽内的去离子水中清洗;

步骤10、将硅片放入烘干槽中干燥。

步骤1中硅片顶面的水量在5mg~8mg。

步骤2中HF溶液的液位高度在滚轮直径的1/3~2/3位置处。

第一HF槽中的HF溶液质量分数在2%~8%,HF溶液的温度为室温。

刻蚀槽内的碱液为KOH与添加剂的混合液,KOH浓度为2.5%~5%,添加剂浓度为0.5%~2%,碱液的温度为60℃~80℃,反应时间为1min~3min。

刻蚀槽内的碱液为TMAH溶液,TMAH浓度为2.5%~10%,碱液的温度为60℃~90℃,反应时间为1min~10min。

清洗槽内的清洗液由体积比为1:10的NH3·H2O和H2O2混合溶液、体积比为1:4的HF和H2O2混合溶液、体积比为1:3的HCL和H2O2混合溶液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形成,反应时间为1min~3min。

第二HF槽中的HF溶液质量分数在2%~8%。

刻蚀槽、清洗槽及第二HF槽内的溶液均经过鼓泡均匀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硅片通过硅片花篮搬送浸泡在反应槽中进行刻蚀和清洗,槽式刻蚀与硅片背面无接触,能够解决PERC电池片滚轮印、皮带印等造成的EL不良;

2、硅片采用碱液抛光刻蚀,效果比现有技术中的酸液抛光刻蚀好,碱抛光刻蚀能把电池片背面绒面塔尖削平,背面比较平坦,钝化效果较好,背反射率高,背场接触改善明显,电池片效率得到提升;

3、硅片进行RCA清洗,能够加强对硅片表面清洗,提高硅片表面洁净度,降低黑斑、脏片等不良,进一步提升电池片效率;

4、碱抛光刻蚀省去了大量的硝酸和氢氟酸,减少含氮、含氟化学品的排放,进而降低废液处理成本,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的抛光刻蚀方法,包括:

步骤1、硅片需先经过常规的制绒扩散处理,即硅片经过清洗并表面制绒,再在硅片表面扩散处理形成PN结。

利用滚轮将硅片向前传送,利用喷淋设备向硅片的上表面滴水形成水膜,利用水膜保护硅片的上表面,即硅片的扩散面,其中水膜能够均匀的平铺在硅片的上表面,保证硅片在第一HF槽内向前运行的过程中上表面始终覆盖有水膜,水量约为5mg~8mg。

步骤2、滚轮继续将硅片向前传送至第一HF槽,滚轮的底部浸在第一HF槽内的HF溶液中,第一HF槽中的HF溶液质量分数在2%~8%,温度为室温,其液位高度约在滚轮直径的1/3~2/3位置处,硅片的下表面能够直接接触滚轮由滚轮带液行走,行走过程中硅片的下表面与HF药液发生化学反应,实现去除背面及边缘PSG的作用,而硅片上表面在水膜的保护下不与HF溶液接触,不发生化学反应。

步骤3、滚轮继续将硅片向前运送,用去离子水冲洗硅片的上下表面后,对硅片进行烘干处理。

步骤4、将硅片放入硅片花篮内,通过机械手将硅片花篮将硅片放入到刻蚀槽中,硅片浸泡在刻蚀槽内的碱液中,利用碱液的特有性质,对硅片下表面及边缘进行刻蚀,使得硅片上下表面绝缘以及背面抛光。刻蚀槽中的碱液有两种方案可以选择,第一个方案是刻蚀槽内的碱液为KOH与添加剂的混合液,KOH浓度为2.5%~5%,添加剂浓度为0.5%~2%,碱液的温度为60℃~80℃,反应时间为1min~3min。第二个方案是刻蚀槽内的碱液为TMAH溶液,TMAH浓度为2.5%~10%,碱液的温度为60℃~90℃,反应时间为1min~10min。

步骤5、机械手提起硅片花篮放入第一水槽中,硅片浸泡在第一水槽内的去离子水中清洗1min~3min。

步骤6、机械手提起硅片花篮放入清洗槽中,硅片浸泡在清洗槽内的清洗液中进行RCA清洗,RCA清洗是进一步提高硅片表面的洁净度,降低硅片表面复合以及黑斑、脏片的产生。清洗槽内的清洗液可利用体积比为1:10的NH3·H2O和H2O2混合溶液、体积比为1:4的HF和H2O2混合溶液、体积比为1:3的HCL和H2O2混合溶液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组合,对抛光后的硅片表面高强度清洗,反应时间为1min~3min。

步骤7、机械手提起硅片花篮放入第二水槽中,硅片浸泡在第二水槽内的去离子水中清洗1min~3min。

步骤8、机械手提起硅片花篮放入第二HF槽中,硅片浸泡在第二HF槽内的HF溶液中进行酸洗去除硅片上表面的PSG,第二HF槽中的HF溶液质量分数在2%~8%。

步骤9、机械手提起硅片花篮放入第三水槽中,硅片浸泡在第三水槽内的去离子水中清洗1min~3min。

步骤10、最后将硅片放入烘干槽中干燥。

其中,刻蚀槽、清洗槽及第二HF槽均为长方体型槽,硅片花篮也是长方体型,刻蚀槽、清洗槽及第二HF槽内的溶液均经过鼓泡均匀处理,以保证反应质量。

刻蚀抛光工艺完成后可继续进行以下工艺完成PERC电池片的生产。

步骤11、对硅片进行常规的原子层沉积背面镀氧化铝薄膜。

步骤12、对硅片进行常规的PECVD镀膜、激光开槽、丝网印刷正背面金属浆料、烧结、退火,最后制得PERC电池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