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注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0535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注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池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池注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池生产中,电池钢壳内有隔膜纸,在隔膜纸底部偶尔会有漏洞,为保证密封性,电池钢壳需要再经过电池注胶工序,电池注胶装置即是为了封堵隔膜纸底部漏洞而往电池钢壳内注胶的机构。

现有的电池注胶装置普遍存在以下缺陷而导致次品出现,即电池钢壳底部隔膜纸漏洞的位置任意,其并一定居中设置,而由于胶为流动性较差的流体,其自然涂匀隔膜纸底部并不现实,如果要保证注胶完毕胶涂匀隔膜纸底部,则需要增大注射的胶量,进而导致胶太厚,影响电池本身组成以及其他性能。

综上所述,需要设计一种工作效率高、能将胶涂匀隔膜纸底部的电池注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将胶涂匀隔膜纸底部的电池注胶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池注胶装置,包括:

主板,在主板上设有用于输送呈一列设置的电池钢壳的输送通道;

注胶组件,用于往电池钢壳内注胶;

转动组件,包括与输送通道内的电池钢壳间隔设置的的一列转动轴承,整列转动轴承同步运动且可靠近或远离输送通道,整列转动轴承同步位移时,各转动轴承分别卡入对应两个电池钢壳之间的空隙,此时各转动轴承外壁与对应两个电池钢壳的外壁转动连接;

传动组件,与转动组件分列输送通道两侧,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活动设置且可靠近或远离输送通道的传动皮带,所述传动皮带靠近输送通道时可同时与整列电池钢壳外壁接触并带动电池钢壳转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注胶组件的预设注胶时间内,所述电池钢壳旋转圈数大于一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活动安装于主板上方的轴承固定板,上述转动轴承通过第一连接轴列队安装于轴承固定板下方。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主板上活动安装有对称的两个轴承板,所述轴承固定板固定安装于两个轴承板之间且轴承固定板与主板平行,所述第一连接轴分别与轴承固定板、主板垂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活动设置在主板上方的皮带轮板,所述传动皮带通过三个皮带轮呈类三角形状设置于皮带轮板下方。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三个皮带轮设置为一个远离输送通道的主动轮、两个靠近输送通道的第一张紧轮,在每个第一张紧轮和主动轮之间分别设有位于传动皮带外侧的第二张紧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两个第一张紧轮之间设有呈直线型设置的一列皮带轴承,每个皮带轴承外侧壁均与对应传动皮带内侧壁相接触,所述皮带轴承通过皮带轴承座安装于皮带轮板下方。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张紧轮通过第二连接轴安装于皮带轮板下方,所述第二张紧轮通过张紧支架安装于皮带轮板下方,并在张紧支架上连接有调紧螺钉。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种改进,在主板上设有用于驱动皮带轮板位移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通过接头结构与皮带轮板相连且接头结构置于皮带轮板上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电池钢壳通过电池托杯进行输送,在主板上设有接口板和位于接口板侧部的螺杆、挡板,所述螺杆与电池托杯相配合,所述输送通道由接口板、螺杆、挡板合围形成。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待注胶的电池钢壳由输送通道入口进入,在注胶后由输送通道出口卸出并送入后面工序,转动组件和传动组件分列输送通道两侧且二者均可相对输送通道作前进或后退位移并最终分别与电池钢壳外壁接触,传动组件用于带动电池钢壳转动,转动组件辅助电池钢壳转动,保证工作可靠,而且本案中的转动组件可初始预设时便与电池钢壳外壁接触,根据电池钢壳规格可调整转动组件位置;工作时,注胶组件先往电池钢壳内注胶,此时隔膜纸底部(电池钢壳底部位置)有流体的胶,驱动转动组件的转动轴承靠近电池钢壳并与对应电池钢壳外壁接触,二者形成转动连接,驱动传动皮带带动整列电池钢壳转动(每个电池钢壳各自转动),这样电池钢壳在传动皮带的带动以及转动轴承的辅助下自转,使得隔膜纸底部的胶迅速、均匀地向内壁扩散,使得隔膜纸底部均匀覆盖有胶,保证能将隔膜纸底部漏洞封堵,进而实现电池钢壳底部(隔膜纸底部)胶涂覆均匀作业,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用较少的胶实现了涂匀的效果,避免了胶层过厚带来的性能影响,保证了电池的电性能,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卸下皮带轴承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主板;20、输送通道;30、注胶组件;41、转动轴承;42、轴承固定板;43、第一连接轴;44、轴承板;45、气缸板;46、第一气缸;47、气缸轴;51、传动皮带;52、皮带轮板;531、主动轮;532、第一张紧轮;533、第二张紧轮;54、第二连接轴;55、张紧支架;56、调紧螺钉;57、第二气缸;61、直线轴;62、直线轴座;71、驱动马达;72、齿轮头;81、皮带轴承;82、皮带轴承座;91、接口板;92、螺杆;93、电池托杯;100、电池钢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由于胶流动性较差,涂不匀隔膜纸底部,而如果为了保证涂匀而加大胶的注射量,则会导致电池钢壳底部(隔膜纸底部)的胶太厚,进而影响体积和其他性能,降低了安全性和工作寿命。因此,设计一种比较合理的能将胶涂匀隔膜纸底部的电池注胶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电池注胶装置包括:

主板10,在主板10上设有用于输送呈一列设置的电池钢壳100的输送通道20;优选电池钢壳100开口朝上;

注胶组件30,设置于主板10上且用于往电池钢壳100内注胶;对应的,优选注胶组件30的注胶方向是由电池钢壳100开口往底部注胶,即从上往下注胶,这样后期胶可以在自重作用下落至电池钢壳100底部,保证注胶工作的可靠;而且上述注胶组件30可以优选一次注胶单个电池钢壳100,也可设置一次作业同时注胶多个电池钢壳100(预设数量的一列电池钢壳100);

转动组件,包括活动安装于主板10上且与输送通道20内的电池钢壳100间隔设置的的一列转动轴承41,整列转动轴承41同步运动且可靠近或远离输送通道20,整列转动轴承41同步位移时,各转动轴承41分别卡入对应两个电池钢壳100之间的空隙,该空隙位于两个电池钢壳100中部靠外位置,而不是直接将轴承卡入输送通道20内,此时轴承位于输送通道20边沿位置,此时各转动轴承41外壁与对应两个电池钢壳100的外壁转动连接;

传动组件,与转动组件分列输送通道20两侧,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活动设置且可靠近或远离输送通道20的传动皮带51,所述传动皮带51靠近输送通道20时可同时与整列电池钢壳100外壁接触并带动电池钢壳100转动。

本发明保护一种电池注胶装置,特别是一种能将胶涂匀电池钢壳100底部的电池注胶装置。

本电池注胶装置整体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待注胶的电池钢壳100由输送通道20入口进入,在注胶后由输送通道20出口卸出并送入后面工序,转动组件和传动组件分列输送通道20两侧且二者均可相对输送通道20作前进或后退位移并最终分别与电池钢壳100外壁接触,传动组件用于带动电池钢壳100转动,转动组件辅助电池钢壳100转动,保证工作可靠,而且本案中的转动组件可初始预设时便与电池钢壳100外壁接触,根据电池钢壳100规格可调整转动组件位置(即调整其前后位移);工作时,注胶组件30先往电池钢壳100内注胶,此时隔膜纸底部(即电池钢壳底部)有流体的胶,驱动转动组件的转动轴承41靠近电池钢壳100并与对应电池钢壳100外壁接触,二者形成转动连接,驱动传动皮带51带动整列电池钢壳100转动(每个电池钢壳100各自转动),这样电池钢壳100在传动皮带51的带动以及转动轴承41的辅助下自转,使得电池钢壳100底部的胶迅速、均匀地向内壁扩散,使得隔膜纸底部均匀覆盖有胶,保证了密封性,进而实现电池钢壳100底部(隔膜纸底部)胶涂覆均匀作业,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用较少的胶实现了涂匀的效果,避免了胶层过厚带来的性能影响,保证了电池的电性能,生产效率高。

在本发明中,电池钢壳100、传动组件、转动组件紧密配合,单一地使用传动组件或者将某一部件替换,都并不能很好地实现胶涂匀的效果,或者会增加结构设置的繁琐,降低生产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结构设计巧妙,上述均匀涂覆(摊开)胶的方法类似中国摊饼技法,在注入预设容积的胶后,通过旋转方法,使得电池钢壳100自转并将流体的胶摊开、摊匀,可靠地解决隔膜纸漏洞封堵技术问题。

为保证胶能迅速、可靠地涂匀电池钢壳100底部,优选在注胶组件30的预设注胶时间内,所述电池钢壳100旋转圈数大于一圈,简单的讲,在一次注胶作业时间中,电池钢壳100至少转过一圈。

为保证转动组件和电池钢壳100的紧密配合,提高空间布局合理性,保证电池钢壳100转动平稳、顺畅,作为一种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优选转动组件还包括活动安装于主板10上方的轴承固定板42,上述转动轴承41通过第一连接轴43列队安装于轴承固定板42下方。

工作时,轴承固定板42带动整体转动轴承41位移,进而实现整列转动轴承41的同步运动,工作可靠,移动平稳,转动轴承41与电池钢壳100对接可靠。

进一步的,为保证移动的平稳性,在主板10上活动安装有对称的两个轴承板44,所述轴承固定板42固定安装于两个轴承板44之间且轴承固定板42与主板10平行,所述第一连接轴43分别与轴承固定板42、主板10垂直。

更进一步的,在主板10上还安装有与两个轴承板44相配合的两个气缸板45,在各气缸板45上设有用于驱动对应轴承板44位移的第一气缸46,并且为保证位移的平稳和进一步起导向作用,在气缸板45和对应轴承板44之间穿设有气缸轴47。

为保证传动组件和电池钢壳100的紧密配合,传动皮带51可靠、平稳带动电池钢壳100转动,作为一种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优选传动组件包括活动设置在主板10上方的皮带轮板52,所述传动皮带51通过三个皮带轮呈类三角形状设置于皮带轮板52下方。

在本案中,传动皮带51靠近输送通道20的一段为张紧的直线段,这样可以同步、可靠地带动整列电池钢壳100转动,使得各个电池钢壳100可以自转,传动皮带51与电池钢壳100配合更加紧密,避免了传动皮带51松脱情况出现。

进一步的,为保证传动皮带51的张紧效果,保证驱动电池钢壳100转动工作的可靠性,优选三个皮带轮设置为一个远离输送通道20的主动轮531、两个靠近输送通道20的第一张紧轮532,更进一步在每个第一张紧轮532和主动轮531之间分别设有位于传动皮带51外侧的第二张紧轮533,且主动轮531规格大于第一张紧轮532、第二张紧轮533。

优选地,第一张紧轮532通过第二连接轴54安装于皮带轮板52下方,所述第二张紧轮533通过张紧支架55安装于皮带轮板52下方,并在张紧支架55上连接有调紧螺钉56,便于调节传动皮带51的张紧程度。

为保证传动皮带51位移的准确性和平稳性,优选在主板10上设有用于驱动皮带轮板52位移的第二气缸57,所述第二气缸57通过接头结构与皮带轮板52相连且接头结构置于皮带轮板52上方,避免干涉其他部件,且便于后续维护。

本发明为配合皮带轮板52的位移,还进一步在主板10上设有分列皮带轮板52两侧的两组直线轴61和对应的轴安装结构,直线轴61上穿设有与皮带轮板52连接的直线轴座62,进而保证皮带轮板52带动传动皮带51位移平稳。

为保证传动皮带51驱动工作可靠,优选在主板10上安装有用于驱动传动皮带51转动的驱动马达71,所述驱动马达71通过齿轮头72与主动轮531相连。

在本发明中,为保证传动皮带51的张紧效果(特别是靠近输送通道20的这段皮带),以及与整列电池钢壳100的紧密配合,保证对应位置传动皮带51张紧且笔直,在两个第一张紧轮532之间设有呈直线型设置的一列皮带轴承81,每个皮带轴承81外侧壁均与对应传动皮带51内侧壁相接触,所述皮带轴承81通过皮带轴承座82安装于皮带轮板52下方。

作为优选,为保证电池钢壳100的输送平稳性,避免侧翻或者卡堵,电池钢壳100通过电池托杯93进行输送,在主板10上设有接口板91和位于接口板91侧部的螺杆92、挡板,所述螺杆92与电池托杯93相配合,所述输送通道20由接口板91、螺杆92、挡板合围形成;这样的电池钢壳100输送结构布局与传动皮带51、转动轴承41配合更加紧密和可靠。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