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7432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充电枪是直接插入到充电桩体的引电口中连接通电的,而充电桩体的引电口与市电连接会一直处于通电状态,在新能源汽车不充电时,充电枪往往是从引电口中拔出的,这样就会造成引电口的裸露,由于引电口外没有设置任何的防护措施,这样就会容易引发触电事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包括充电桩体,所述充电桩体右端面上部位置处前后互称的安装有挂板,所述充电桩体左端面上设置有插孔,所述插孔右端壁上设置有电接碰块,所述充电桩体中在所述插孔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滑移腔,所述充电桩体中在所述插孔的右端设置有第二滑移腔,所述第一滑移腔右端与所述第二滑移腔下端之间设置有第三装设槽,所述插孔与所述第一滑移腔之间互通有通孔,所述通孔中滑移配合连接有堵板,所述堵板中设置有上下互通的第三滑移腔,所述堵板右端面下部设置有第一斜状面,所述第一滑移腔中设置有可左右滑移的第一滑移块,所述第一滑移块左端面上部设置有用以与所述第一斜状面滑移配合连接的第二斜状面,所述第一滑移块左端面上设置有上下互通的沉孔,所述沉孔右端壁与所述第一滑移块右端面直径互通设置有第一螺状孔,所述第一滑移腔下端面左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滑移腔相对的盲槽,所述盲槽中设置有向上伸展且与所述第三滑移腔滑移配合连接的导移杆,所述盲槽中还设置有套接在所述导移杆外侧的弹拉件,所述第一滑移腔中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状孔配合连接且右端穿进所述第一滑移腔右端壁并伸展到所述第三装设槽中的第一螺状杆,所述第三装设槽中在所述第一螺状杆右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斜状轮,所述第二滑移腔中设置有下端穿进所述第二滑移腔下端壁并伸展到所述第三装设槽中的第二螺状杆,,所述第二螺状杆上端与设置在所述第二滑移腔上端壁中的驱使机连接,所述第三装设槽中在所述第二螺状杆下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状轮配合连接的第二斜状轮,所述第二滑移腔中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状杆配合连接的电接滑移块,所述电接滑移块下端面左右侧互称设置有第一引电口和第二引电口,所述第二滑移腔下端壁的左右两侧互称设置有第一引电销和第二引电销。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拉件上端与所述堵板下端面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盲槽下端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状杆与所述第一滑移腔右端壁可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滑移腔下端穿进所述第二滑移腔下端壁并伸展到所述第三装设槽中的第二螺状杆。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引电口和第二引电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引电销和第二引电销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引电销和第二引电销的体积分别与所述第一引电口和第二引电口的体积相同。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插孔、通孔和第一滑移腔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相同,所述沉孔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弹拉件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所述导移杆的上端面与所述插孔的下端壁对平。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斜状面与所述第二斜状面滑移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斜状轮和第二斜状轮体积相同,所述堵板的高度大于所述插孔的高度,所述堵板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滑移腔的高度。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引电口和第二引电口相互电连接,所述第一引电销与所述电接碰块电连接,所述第二引电销与电源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所述第一滑移块位于所述第一滑移腔的最左端位置,所述堵板被所述第一滑移块向上推而伸入到所述插孔中,所述堵板的上端面与所述插孔的上端壁抵接,所述堵板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滑移块上端面抵接,所述导移杆和所述弹拉件的中间段处于容纳在所述沉孔中,所述弹拉件处于拉伸状态,所述电接滑移块位于所述第二滑移腔的最上端位置,所述第一引电口和第二引电口分别处于远离所述第一引电销和第二引电销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引电销和第二引电销相对的位置状态,所述插孔处于封闭断电状态,由于所述堵板将所述插孔封闭,大大减少了现有生活中触电事故的发生,增加了本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2.通过控制所述驱使机工作转动提供动力同时带动所述第一滑移块向右滑移和带动所述电接滑移块向下滑移,所述电接滑移块向下滑移逐渐使得所述第一引电口和第二引电口分别靠近所述第一引电销和第二引电销,所述第一滑移块向右滑移使得所述堵板的下端面逐渐脱离与所述第一滑移块上端面的抵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斜状面与所述第一斜状面抵接滑移配合,所述堵板则逐渐由所述弹拉件向下拉动,当所述第一滑移块向右滑移到所述第一滑移腔的最右端位置时,所述第一引电口和第二引电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引电销和第二引电销配合连接,所述所述堵板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滑移腔的底端壁抵接,所述弹拉件完全缩回到所述盲槽中,所述堵板的上端面与所述插孔的下端壁对平,此时,所述插孔被打开而使得所述插孔处于通电状态,从而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枪能够插入到插孔中就可以为新能源汽车供电,所述插孔的通电和断电通过一个驱使机控制即可实现,操作简单,且供电安全稳定。

3.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整个装置运行安全可靠,插孔的的通电和断电操作简单方便,节约了使用成本,有效减少了现有生活中触电事故的发生,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安全,供电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新能源汽车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插孔处于打开且通电状态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电接滑移块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3所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包括充电桩体10,所述充电桩体10右端面上部位置处前后互称的安装有挂板101,所述挂板101用以将所述充电状体10挂起,所述充电桩体10左端面上设置有插孔11,所述插孔11右端壁上设置有电接碰块16,所述充电桩体10中在所述插孔11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滑移腔121,所述充电桩体10中在所述插孔11的右端设置有第二滑移腔15,所述第一滑移腔121右端与所述第二滑移腔15下端之间设置有第三装设槽14,所述插孔11与所述第一滑移腔121之间互通有通孔13,所述通孔13中滑移配合连接有堵板17,所述堵板17中设置有上下互通的第三滑移腔18,所述堵板17右端面下部设置有第一斜状面171,所述第一滑移腔121中设置有可左右滑移的第一滑移块22,所述第一滑移块22左端面上部设置有用以与所述第一斜状面171滑移配合连接的第二斜状面25,所述第一滑移块22左端面上设置有上下互通的沉孔12,所述沉孔12右端壁与所述第一滑移块22右端面直径互通设置有第一螺状孔23,所述第一滑移腔121下端面左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滑移腔18相对的盲槽21,所述盲槽21中设置有向上伸展且与所述第三滑移腔18滑移配合连接的导移杆19,所述盲槽21中还设置有套接在所述导移杆19外侧的弹拉件20,所述第一滑移腔121中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状孔23配合连接且右端穿进所述第一滑移腔121右端壁并伸展到所述第三装设槽14中的第一螺状杆24,所述第三装设槽14中在所述第一螺状杆24右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斜状轮26,所述第二滑移腔15中设置有下端穿进所述第二滑移腔15下端壁并伸展到所述第三装设槽14中的第二螺状杆28,所述第二螺状杆28上端与设置在所述第二滑移腔15上端壁中的驱使机30连接,所述第三装设槽14中在所述第二螺状杆28下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状轮26配合连接的第二斜状轮27,所述第二滑移腔15中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状杆28配合连接的电接滑移块29,所述电接滑移块29下端面左右侧互称设置有第一引电口31和第二引电口32,所述第二滑移腔15下端壁的左右两侧互称设置有第一引电销33和第二引电销34,从而使得供电安全稳定。

其中,所述弹拉件20为强力弹簧,所述弹拉件20上端与所述堵板17下端面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盲槽21下端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状杆24与所述第一滑移腔121右端壁可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滑移腔15下端穿进所述第二滑移腔15下端壁并伸展到所述第三装设槽14中的第二螺状杆28,从而通过所述弹拉件20对所述堵板17施加向下的拉力。

其中,所述第一引电口31和第二引电口32分别与所述第一引电销33和第二引电销34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引电销33和第二引电销34的体积分别与所述第一引电口31和第二引电口32的体积相同。

其中,所述插孔11、通孔13和第一滑移腔121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相同,所述沉孔12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弹拉件20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所述导移杆19的上端面与所述插孔11的下端壁对平。

其中,所述第一斜状面171与所述第二斜状面25滑移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斜状轮26和第二斜状轮27体积相同,所述堵板17的高度大于所述插孔11的高度,所述堵板17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滑移腔121的高度。

其中,所述第一引电口31和第二引电口32相互电连接,所述第一引电销33与所述电接碰块16电连接,所述第二引电销34与电源连接,当所述第一引电口31和第二引电口32分别与所述第一引电销33和第二引电销34配合连接时,所述电接碰块16通电,即所述插孔处于通电状态。

在初始位置状态时,所述驱使机30处于停止工作状态,所述第一滑移块22位于所述第一滑移腔121的最左端位置,所述堵板17被所述第一滑移块22向上推而伸入到所述插孔11中,所述堵板17的上端面与所述插孔11的上端壁抵接,所述堵板17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滑移块22上端面抵接,所述导移杆19和所述弹拉件20的中间段处于容纳在所述沉孔12中,所述弹拉件20处于拉伸状态,所述电接滑移块29位于所述第二滑移腔15的最上端位置,所述第一引电口31和第二引电口32分别处于远离所述第一引电销33和第二引电销34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引电销33和第二引电销34相对的位置状态,所述插孔11处于封闭断电状态;

当新能源汽车需要充电时,控制所述驱使机30工作转动,所述驱使机30工作转动提供动力带动所述第二螺状杆28转动,所述第二螺状杆28转动通过所述第一斜状轮26和第二斜状轮27的配合而带动所述第一螺状杆24转动,从而通过所述第二螺状杆28转动驱动所述电接滑移块29向下滑移,通过所述第一螺状杆24转动驱动所述第一滑移块22向右滑移,所述电接滑移块29向下滑移逐渐使得所述第一引电口31和第二引电口32分别靠近所述第一引电销33和第二引电销34,所述第一滑移块22向右滑移使得所述堵板17的下端面逐渐脱离与所述第一滑移块22上端面的抵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斜状面25与所述第一斜状面171抵接滑移配合,所述堵板17则逐渐由所述弹拉件20向下拉动,当所述第一滑移块22向右滑移到所述第一滑移腔121的最右端位置时,所述第一引电口31和第二引电口32分别与所述第一引电销33和第二引电销34配合连接,所述所述堵板17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滑移腔121的底端壁抵接,所述弹拉件20完全缩回到所述盲槽21中,所述堵板17的上端面与所述插孔11的下端壁对平,接着并控制所述驱使机30停止工作,此时,所述插孔11被打开而使得所述插孔11处于通电状态,而后便可将连接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枪插入到插孔11中并与所述电接碰块16接触以为新能源汽车供电;当新能源汽车使用完毕后,拔出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枪,接着控制所述驱使机30工作反转,从而将本装置恢复到初始位置状态,从而在新能源汽车不需要充电时,由于所述堵板17将所述插孔11封闭,因此,在堵板17将所述插孔11封闭时,避免了触电事故的发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所述第一滑移块位于所述第一滑移腔的最左端位置,所述堵板被所述第一滑移块向上推而伸入到所述插孔中,所述堵板的上端面与所述插孔的上端壁抵接,所述堵板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滑移块上端面抵接,所述导移杆和所述弹拉件的中间段处于容纳在所述沉孔中,所述弹拉件处于拉伸状态,所述电接滑移块位于所述第二滑移腔的最上端位置,所述第一引电口和第二引电口分别处于远离所述第一引电销和第二引电销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引电销和第二引电销相对的位置状态,所述插孔处于封闭断电状态,由于所述堵板将所述插孔封闭,大大减少了现有生活中触电事故的发生,增加了本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2.通过控制所述驱使机工作转动提供动力同时带动所述第一滑移块向右滑移和带动所述电接滑移块向下滑移,所述电接滑移块向下滑移逐渐使得所述第一引电口和第二引电口分别靠近所述第一引电销和第二引电销,所述第一滑移块向右滑移使得所述堵板的下端面逐渐脱离与所述第一滑移块上端面的抵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斜状面与所述第一斜状面抵接滑移配合,所述堵板则逐渐由所述弹拉件向下拉动,当所述第一滑移块向右滑移到所述第一滑移腔的最右端位置时,所述第一引电口和第二引电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引电销和第二引电销配合连接,所述所述堵板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滑移腔的底端壁抵接,所述弹拉件完全缩回到所述盲槽中,所述堵板的上端面与所述插孔的下端壁对平,此时,所述插孔被打开而使得所述插孔处于通电状态,从而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枪能够插入到插孔中就可以为新能源汽车供电,所述插孔的通电和断电通过一个驱使机控制即可实现,操作简单,且供电安全稳定。

3.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整个装置运行安全可靠,插孔的的通电和断电操作简单方便,节约了使用成本,有效减少了现有生活中触电事故的发生,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安全,供电稳定性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