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车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3200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车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车充。



背景技术:

车充,即车载充电器,通常从汽车点烟器接口取电,并为手机等终端电子设备提供充电接口,其以集成IC及附属电路稳压输出达到各种手机及数码设备所需的充电额定直流电压,从而为手机等终端电子设备充电。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车充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其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常规的车充是在头部设置一个小尺寸正极帽,正极帽与点烟器座弹性顶紧接触,或者在车充头部设置一个较大尺寸圆柱状固定金属头,利用点烟器座正极弹片夹紧车载充电器柱状固定金属头侧壁,实现接触导电;车充的负极与点烟器座接触导通,主要是通过在车充主体筒壁侧面设置的负极弹片,负极弹片因弹力作用卡紧于点烟器座筒壁内侧,导通负极的同时可将车充卡紧于点烟器座内。常规车充存在以下缺点:其一,正极帽凸出于产品头部,破坏产品整体造型,其二,点烟器座正极弹片与车充固定正极头侧壁夹紧力度不可靠,在汽车发生较强震动时引起车充轴向窜动,使得正极头与点烟器座正极弹片有脱离接触的可能,导致断电;其三,现有车充插入点烟器座后,不管是否正在用于充电,正负极都处于导通状态,如果车充内部电路意外短路,可能会引发火灾事故。因此,需要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对车充的结构进行改进,使得其正极导电可靠,并且提高车充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正极导通可靠且安全性高的新型车充。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了一种新型车充,其特征在于:包括芯子、外壳、复位弹性元件,所述芯子部分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并可沿着所述外壳内壁做活塞式的往复运动,所述芯子前端设置有正极头,推动所述芯子使其向前运动并将所述正极头向前伸出,释放该推力后,所述芯子可带动正极头在复位弹性元件的回复力作用下向后运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壳内壁设置有一限位结构,所述芯子外壁相应地设置有一限位台,所述限位结构和限位台用于复位弹性元件的安装和限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结构还可以用于对正极头进行限位,所述正极头随所述芯子在复位弹性元件的作用下向后运动并抵靠在所述限位结构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负极头,其设置在所述芯子上并隐藏在所述外壳内,所述负极头与所述外壳内壁接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包括用于插入汽车点烟器座的插接段,所述插接段为导电材料制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芯子包括负极段,所述负极段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正极头固定在所述负极段前端,所述负极头弹性地连接在所述负极段内并外露于负极段外壁,所述负极头在弹力作用下压紧所述外壳插接段内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芯子还包括输出段,所述输出段上设置有供外部设备接入的输出接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还包括用于手持插拔的手持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车充设置有芯子、中空的外壳以及复位弹性元件,芯子可在外壳内做往复的活塞运动,芯子前端设置有正极头,推动所述芯子使其向前运动并将所述正极头向前伸出,释放该推力后,所述芯子可在复位弹性元件的回复力作用下向后运动。将车充插入点烟器座,此时,车充正极头与点烟器正极为断开状态,避免车充内部电路意外短路导致安全事故,增加使用安全性;使用时,按压该芯子,使得芯子在外壳内向前运动并将正极头伸出从而与点烟器正极弹片卡接,使得正极接触导通,而且正极头在复位弹性元件的回复力作用下与点烟器座正极弹片压紧,避免正极头与点烟器正极弹片间发生轴向窜动,保证连接可靠,不易断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实用的附图做简单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充一个实施例按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充图1所示实施例未按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车充图1所示实施例插入点烟器座时未导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车充图1所示实施例插入点烟器座时导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等方位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充一个实施例按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定义车充插入点烟器的方向为前方、拔出方向为后方。本实施例的车充整体外形为圆柱状,其包括芯子和外壳,芯子设于外壳内部,芯子包括负极段6和输出段8,其中负极段6为绝缘材料制成的前小后大的两段圆柱,芯子负极段6前端固定连接有正极头1,正极头1为金属材料制成的圆柱,其圆柱直径大于与其连接的负极段小端直径,故正极头1与负极段6前端连接后,呈前大后小的类似瓶颈形状;芯子输出段8为一圆柱体,其直径大于负极段大端直径,输出段8与负极段6紧固连接,输出段8可滑动地套接在手持段7内壁,其上设置有用于供外部设备连接的输出接口。

负极头5设置在芯子负极段6内部,并外露与负极段外壁,其与负极段为弹性连接。外壳包括插接段3和手持段7,插接段3为金属材料制成的圆筒,负极段6可滑动地配合安装在插接段3内壁,负极段6上露出的负极头5在弹力的作用下与插接段3内壁压紧接触,使用时,车充外壳插接段3可以充当车充负极与点烟器负极相连,此时负极头隐藏在车充外壳内,车充外壳插接段3外壁与点烟器座配合插拔,避免了常规车充将负极头外露直接与点烟器内壁接触,由于负极弹片力度大小不一,在车充插入或拔出点烟器座时产生阻碍而导致插拔不顺畅的问题。

插接段3前端设置有一个环形的限位结构2,其固定在插接段3内壁,芯子负极段6大端与小端之间形成一限位台10,限位结构2与该限位台10之间设置有复位弹性元件4,二者用于复位弹性元件的安装与限位,推动芯子使其向前运动并将正极头1向前伸出,释放该推力后,芯子可在复位弹性元件4的回复力作用下向后运动;限位结构2前端设置有一内凹结构9,其底部可对正极头进行限位,芯子在复位弹性元件4的作用下向后运动,正极头抵靠在内凹结构9的底部,芯子停止向后运动,该内凹结构9还可以将正极头收纳于其中,使得车充在未使用时其正极头隐藏在外壳内。在本实施里中,该限位结构2为固定在插接段前端内壁的一个环形件,在应用时,也可直接在外壳插接段内壁加工出一个所述限位结构2,该限位结构2还可对正极头进行限位,芯子在复位弹性元件4的作用下向后运动,正极头抵靠在限位结构2的前端,芯子停止向后运动。在本实施例中,复位弹性元件其为一压缩弹簧,负极段6小端穿过复位弹性元件4内孔,复位弹性元件4前端与限位结构2一面相抵持,其后端与芯子负极段6上的限位台10相抵持。在应用时,也可使用多个复位弹簧沿芯子负极段小端外壁周向设置于限位结构2和限位台10之间等多种方式对芯子起到复位作用。

本实施例中限位件2、插接段3和手持段7为三个独立的零件,并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形成车充外壳,在本方案的其他实施例中,这三个结构也可以一体成型为一个零件作为车充外壳,或者限位件2和插接段3一体成型并与手持段7紧固连接,或者插接段3和手持段7为一体成型,限位件2固接在插接段3前端。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充图1所示实施例自然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自然状态(未按压)时,在复位弹性元件4张紧力的作用下,芯子带动正极头1往后推,使得正极头1被收纳在外壳插接段3前端设置的限位件2内凹结构9形成的容置空间内,并在复位弹性元件4的张紧力作用下保持在该容置空间内。手持段内部设有限位台13,用于对芯子输出段进行限位,其凸缘14与限位台13相抵持。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车充图1所示实施例插入点烟器座时未导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车充插接段3插入点烟器时,外壳插接段3与点烟器座负极17接触导通,车充正极头1未与点烟器正极弹片16接触,此时车充正极与点烟器正极为断开状态,避免车充内部电路意外短路导致安全事故,增加使用安全性。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车充图1所示实施例插入点烟器座时导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使用时,将车充插入点烟器座,并推动芯子,使得芯子在向前运动并将正极头1伸出从而与点烟器正极弹片16卡接,点烟器正极弹片16卡接在正极头1与负极段6前端连接过渡处,芯子在复位弹性元件4的作用下往后运动,使得正极头1与点烟器正极弹片16接触导通,复位弹性元件4的张紧力使得车充正极头1可靠地与点烟器正极弹片16的压紧接触,防止因震动等原因使得二者互相脱离,导致电路断开。外壳插接段3因与负极头5接触,可作为车充负极与点烟器座负极17接触导通。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所述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种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