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送线机构的打端子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6915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带有送线机构的打端子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端子机,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带有送线机构的打端子机。



背景技术:

如附图1中所示,电线通过冲压块21的冲压,将金属端子与电线挤压在一起。电线在输送到冲压块21位置时,将会通过限位筒7进行限位,限制电线移动的路径,减少了电线与其构件发生缠绕。

限位筒7在第一次使用时,需要将电线将穿过限位筒7,而员工在穿线时因为疏忽大意,易导致忘记将电线穿过限位筒7,而此时电线已经被用于后期工序的夹线、冲压,此时若将电线穿射到限位筒7时,需要将电线拉回,操作步骤十分的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带有送线机构的打端子机,利用限位筒中可旋转的到挡块,实现对忘记插入电线快速穿插于限位筒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带有送线机构的打端子机,包括机座、冲压块,机座上安装缠绕有电线的线盘以及向冲压块输线的送线组件,所述线盘与送线组件之间设有固定机座的限位筒,所述限位筒开设有轴向的开口,所述开口的边沿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移有封堵开口的封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线置于限位筒外侧时,旋转封板将开口打开,然后将封板旋合开口,此时,电线置于限位筒内,限位筒对电线进行约束。

较佳的,所述限位筒为圆形筒,所述封板为圆弧板,所述滑槽内设有驱动封板朝开口方向弧形滑移的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封板处于常态将开口封堵。

较佳的,所述封板的外表面设有拨动封板滑移的拨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拨快用于使用者施力将封板拨动以克服弹簧的弹力,实现开口的打开。

较佳的,所述开口朝向限位筒内部的边沿设有圆角,所述圆角与封板朝向限位筒内部的一面弧形过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角使得限位筒与封堵的封板弧形过渡,使得限位筒内部光顺,减少了电线在移动过程中被开口边沿凸块划破的情况发生。

较佳的,所述送线组件包括挤压电线的传送辊组、驱动传送辊组正反转的动力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送辊组的挤压作用力对电线具有定位夹持作用,使得电线难以发生自由的移动。

较佳的,传送辊组包括上下设置的辊轮,两个辊轮设有环形的容线槽,所述动力源包括伺服电机、与伺服电机带连接的齿轮箱、齿轮箱设有驱动辊轮的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线槽作用在于长电线的限位,防止长电线的偏移;容线槽的容纳空间减少了长电线因为过度挤压而发生形变;容线槽的设置增加了与长电线的接触面积,对长电线产生的摩擦力具有更佳优异的夹固效果。

伺服电机控制便于控制齿轮的正反转,而辊轮被齿轮驱动后两个辊轮的均为主动辊轮,对长电线具有更好的夹持作用,而且由于齿轮的啮合作用,两个辊轮难以发生松脱现象。

较佳的,所述齿轮箱固定有用于电线穿射的两个导向筒,两个所述的导向筒同轴设置且置于辊轮进出口的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筒对产电线具有良好的导向与约束作用,由于送线组件将会把长电线往回送一次,长电线将发生往回的弯曲,导向筒的存在减少了长电线在辊轮位置发生弯曲,避免了弯曲的电线与辊轮缠绕的情况发生。

较佳的,机座设有剥线钳、驱动剥线钳滑移的动力组件、以及切线刀,所述冲压块置于送线组件与切线刀之间;

动力组件包括驱动剥线钳的夹线气缸、固定于夹线气缸的滑座、用于滑座滑移的滑轨、固定于滑座的螺纹套、螺纹连接于螺纹套的丝杠、驱动丝杠旋转的主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电机的旋转,驱动丝杆旋转,从而带动螺纹套与夹线气缸的移动的来回移动,及实现对剥线后利用剥线钳的移动将线皮剥离。滑轨的设置为精准的限制剥线钳的滑移轨迹,电线直径较小,剥线钳的剥线位置越精准,剥线的效果越优异。

较佳的,机座固定有驱动切线刀上下移动的切线气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切线气缸的便于切线刀来回移动,实现对电线的切断。

较佳的,所述切线刀的下方设有承接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冲压气缸的来回驱动冲压块,实现对电线端子的冲压。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打端子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显示送线组件的连接关系;

图3是实施例中齿轮箱、伺服电机与辊轮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显示剥线钳、切线刀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剥线钳与滑轨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中限位筒的等轴测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限位筒的主视图。

图中:

1、机座;11、压线辊;12、转盘;

21、冲压块;22、冲压气缸;

31、切线刀;32、切线气缸;

41、传送辊组;411、辊轮;412、容线槽;

421、伺服电机;422、齿轮;423、导向筒;

51、剥线钳;52、夹线气缸;521、滑座;522、滑轨;523、螺纹套;524、丝杆;525、主电机;

6、承接板;

7、限位筒;71、开口;72、滑槽;73、封板;77、弹簧;74、拨快;75、圆角;76、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如图2所示,包括机座1,机座1为一块矩形的金属板,金属板的四角处焊接固定有四个支脚。

机座1的上避免固定有压线辊11,压线辊11共有5个且彼此上下交错排布,电线从线盘中拉出被压合在线个压线辊11之间,压线辊11具有将弯曲的电线矫直的效果。

在压线辊11的输送下工位,具有一段空隙,该空隙位置设有一个限位筒7,限位筒7焊接固定在机座1上。限位筒7为圆筒,将电线穿过限位筒7后,减少了电线单独悬挂在外侧与其他构件发生缠绕的情况发生。如图2与图3所示,压线辊11的输线下工位,安装有送线组件,送线组件通过传送辊组41对夹持的电线进行来回输送;

送线组件包括安装在机座1的伺服电机421与齿轮422箱,齿轮422箱内通过轴固定连接有两个齿轮422,两个齿轮422相互啮合;一个固定齿轮422的轴上安装有带轮,伺服电机421上也安装有带轮,两个带轮通过皮带连接并带动。

两个轴上均通过键连接安装有辊轮411,两个辊轮411上下设置布置并对电线进行夹持。在伺服电机421启动后,其正转,电线在辊轮411的带动向前输送;伺服电机421反转,电线在辊轮411的带动向后输送。

两个辊轮411上均开设有圆环形的容线槽412,两个容线槽412上下贴合,使得电线的上下弧面分别卡在上下布置的两个容线槽412内。

齿轮422箱焊接有连接板,连接板上焊机固定有两个导向筒423,两个导向筒423置于辊轮411的两侧,其导向筒423的轴线正好置于两个滚轮的切线上,且两个导向辊置于辊轮411的两侧;该设计的优点在于电线在进入辊轮411与离开辊轮411时,电线都与两个滚轮的共同切线相平行。

送线组件的输线下工位,安装有设有两个立板,两个立板上通过螺钉固定有冲压气缸22,冲压气缸22下方的活塞杆通过焊接固定有冲压块21,可以看到冲压块21的下方具有一排金属端子,金属端子缠绕在上方的转盘12上,金属端子在电机的牵引下被拉动到冲压块21的下方进行冲压,而剥线后的电线置于金属端子与冲压块21之间,将冲压块21往下压,金属端子与裸露的电线将压合在一起,然后冲压块21往回升,电线即可移动。

而且在立板的右侧设有设有主电机525,主电机525用于剥线。

如图4所示,机座1上通过螺钉固定有滑轨522,轨道为的截面T形,而轨道上滑移有滑座521,滑座521为金属块且将滑轨522的上端包裹,使得滑座521难以从滑轨522脱离。

滑轨522的右侧通过螺钉固定有螺纹套523,螺纹套523上穿射有螺纹连接的丝杆524,丝杆524转动将时螺纹套523沿着丝杆524发生轴向的来回移动。而丝杆524的两端套设在轴套上,而轴套通过焊接固定在机座1上,丝杆524可以在轴套的上自由的旋转。

丝杆524的右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主电机525,主电机525带动丝杆524旋转,主电机525可以在PLC控制下自由的正反转,从而实现对滑座521的来回移动。

如图4与图5所示,滑座521上通过焊接固定有夹线气缸52,夹线气缸52固定有两个夹杆,夹线气缸52的通断气控制剥两个夹杆的夹合与分离,夹杆上焊接固定有剥线钳51,剥线钳51上开设有咬合齿,当两剥线钳51在夹线气缸52下端咬合时,可以将穿过立板的电线表皮咬合,此时,在丝杆524作用下剥线钳51朝右侧移动,将电线的表皮剥离。

而剥线钳51的输线前端设有切线气缸32,切线气缸32竖直的焊接固定在立板上,切线气缸32的下活塞杆处焊接固定有切线刀31,切线刀31的下端设有刀座,当电线伸出到切线刀31位置时,切线刀31向下移动将电线切断。

而当切线刀31上移后,腾出了空间供剥线钳51移动。

切线刀31的下方设有一个承接板6,承接板6用于承接切断后的电线与线皮,承接板6焊接固定在机座1上。

工作原理,如图2与如图4所示,伺服电机421正转,电线在辊轮411的带动下朝前移动,然后切线刀31下移将电线切断,之后,剥线钳51朝电线的端部移动,夹线气缸52驱动,剥线钳51咬住电线,然后剥线钳51在丝杆524作用下离开并将线皮带走,此时,伺服电机421反转,露出金属端的电线移动到冲压块21下,冲压块21下压,电线与金属端子压合;

然后,伺服电机421正转,电线在辊轮411的带动下朝前移动,然后切线刀31下移将电线切断,重复之前的动作,实现对电线的切断、剥线、打端子。

如图6与图7所示,限位筒7的上端部开设有一个开口71,开口71为矩形状且沿着限位筒7的轴向设置,将限位筒7的外壁完全打开。限位筒7开口71后,在开口71的两边沿形成侧壁,一侧侧壁开设有弧形的滑槽72,另一侧侧壁开设弧形的插槽76,插槽76与滑槽72的曲率相同且彼此导通。

滑槽72内滑移有一个弧形的封板73,封板73滑到滑槽72底部时,开口71打开;滑槽72滑到插槽76底部时,滑槽72的另一端还在滑槽72内部,实现对开口71的封堵。当电线置于限位筒7外侧时,旋转封板73将开口71打开,然后将封板73旋合开口71,此时,电线置于限位筒7内,限位筒7对电线进行约束。

而在封板73的外壁上焊接固定有一个凸起的拨快74;拨快74为矩形,便于工作人员施力在拨快74上,实现将封板73旋动打开或关闭开口71。

滑槽72内焊接固定有弹簧77,弹簧77一端固定在封板73上,在弹簧77的弹力下,封板73将朝插槽76滑移并滑入。插槽76与滑槽72都对封板73的滑移起到定位的作用,及对封板73的滑移轨迹进行了限定。

在限位筒7的内壁处开设有圆角75,该圆角75置于开口71的下边,圆角75使得封板73的内壁与限位筒7的内壁形成弧形的光顺过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