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路板生产时的插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9211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路板生产时的插接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造电路板时用到的插接结构。



背景技术:

电路板插接结构是用于供电路板插设固定于其中,并通过其与其他电性器件电连接的一种装置。电路板插接装置包括电路板插座以及与其一体成型的电路板锁紧结构,插座包括一绝缘外壳,绝缘外壳具有一其中容电路板的容放凹槽(即插槽),容放凹槽内埋照矩阵排列方式埋有与电路板电连接的电接触件。电路板插接结构可以固定于一块电路板上,用于供另外一块电路板通过该插接结构插接于相应的电路板上,从而起到连接一块电路板与另外一块电路板的作用。现有的电路板插接结构中,其结构较为复杂,导致插接组装速度较慢,并且容放凹槽中的电接触件与待插接电路板上的电接触件易因外界震动而造成接触不良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用于电路板生产时的插接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电路板生产时的插接结构,包括具有插槽的插座、分别设于插座两端的用于扣接插接于该插槽中的第一电路板的扣件以及设于所述插槽中的弹性电接触件,两扣件对称设于所述插座的左右两端,每一扣件均包括竖直设于所述插座的一侧且靠近相应端部的挡板、设于所述相应端部的卡槽以及与该卡槽卡合的扣夹,所述扣夹卡设于所述卡槽后与所述挡板相配合以从第一电路板的前后两面扣紧第一电路板;在所述插槽的相应位置处设置的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插槽的长度方向相垂直;所述弹性电接触件为与所述凹槽一一对应的多个,每一弹性电接触件呈片状结构,一一对应的插设于凹槽中,每一弹性电接触件均具有一竖直的插入部,插设于对应的一个凹槽中,该插入部为竖向杆,该弹性电接触件还具有位于所述插入部上端的电接触爪本体,其与所述插入部一体成型,当所述弹性电接触爪插设于所述凹槽中时,该电接触爪本体位于所述凹槽内,该电接触爪本体用于当所述第一电路板插设所述插槽中时,咬合所述第一电路板以与第一电路板的电接触部分电连接;所述电接触爪本体具有与所述竖向杆的上端连接的连接部分以及设于所述连接部分两相对侧的两组弹性爪牙,每一组弹性爪牙均呈向远离另一组弹性爪牙的方向拱起的弧形条状,两组弹性爪牙之间具有用于咬合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开口。

作为优化,位于所述连接部分第一侧的第一组弹性爪牙包括第一弹性爪牙及位于第一弹性爪牙外侧的第二弹性爪牙;所述第一弹性爪牙及第二弹性爪牙的上端向外上方延伸后再向内上方延伸,以形成向外拱起的弧形条状,在所述第二弹性爪牙上端设有一第一抵部,该第一抵部为向第一弹性爪牙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抵杆,该第一抵杆与所述第一弹性爪牙之间具有第一间距;位于所述连接部分上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第二组弹性爪牙包括第三弹性爪牙及位于第三弹性爪牙外侧的第四弹性爪牙;所述第三弹性爪牙及第四弹性爪牙的上端向外上方延伸后再向内上方延伸,以形成向外拱起的弧形条状,在所述第四弹性爪牙的上端设有一第二抵部,该第二抵部为向第三弹性爪牙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抵杆,该第二抵杆与所述第三弹性爪牙之间具有第二间距;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弹性爪牙及第三弹性爪牙之间,该开口大小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厚度相匹配,所述第三弹性爪牙的上端面高于所述第一弹性爪牙的上端面,以便所述第一电路板斜向插入,在所述连接部分上相应于所述开口的位置处具有供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底端面平置的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板插接结构,两个扣件可拆卸的卡设于所述插座的两端,方便组装以及收纳,并且当扣件或插座损坏时,只需要更换损坏的部件即可,不必像传统的那样需要全部更换,减少更换成本,在安装和拆卸时,只需要按压两扣件的按压块,然后将电路板插入插槽中或者取出,不像螺栓连接方式中,需要先拧下螺栓或者通过螺栓才能进行固紧,提高安装效率。采用是述电接触件,随时保证电路板在外界力的作用下,随时与电接触件保持连接,避免现有技术中连接不稳定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电路板插设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路板插接于所述插接结构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电路板插接于所述插接结构中的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用于电路板生产时的插接结构包括具有插槽10的插座1、分别设于所述插座1两端的用于扣接插接于该插槽10中的第一电路板800的扣件2以及设于所述插槽10中的弹性电接触件(一般为多个,并呈片状结构)。该电路板插接结构可以设置于第二电路板(图未示出)上,以供第一电路板800插设于其中后与第二电路板电连接。当第一电路板800插接于所述插槽10中时,第一电路板800上的电连接部(图未示出)与该所述弹性电接触件电连接,从而通过该弹性电接触件与第二电路板电连接。具体地:

两扣件2对称设于所述插座1的左右两端,每一扣件2均包括竖直设于所述插座1的一侧且靠近相应端部的挡板21、设于所述相应端部的卡槽22以及与该卡槽22卡合的扣夹23,所述扣夹23卡设于所述卡槽22后与所述挡板21相配合以从第一电路板800的前后(正反)两面扣紧第一电路板800。

以下文字中,将位于所述插座1左端的卡槽22称为左卡槽22,对应的扣夹23称为左扣夹23,对应的挡板21称为左挡板21;位于所述插座1右端的卡槽22称为右卡槽22,对应的扣夹23称为右右夹,对应的挡板21称为右挡板21;由于两扣件2结构相同,它们左右对称,以下以左扣件2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扣件2结构进行详细阐述,虽然下述文字仅对左扣件2的结构进行描述,但应当理解的,所述右扣件2的结构也等同被下述文字公开,仅需要将下述文字中的“左”转换为“右”,将相应的“右”转换为“左”即可。

具体地,所述左扣件2包括设于所述插座1左端的左卡槽22、卡设于所述左卡槽22中的左扣夹23以及立设于所述插座1左端的后侧的左挡板21(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设置在前侧),所述左挡板21由所述插槽10的后侧壁向上延伸形成。本实施例的左卡槽22为半包围式卡槽22(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是全包围式),该左卡槽22具有前侧壁、左侧壁以及右侧壁,在左侧壁上开设有左定位孔24。

所述左扣夹23呈U形,该左扣夹23的左壁上相应于所述左定位孔24的位置处凸设有一左定位凸起(图未示出),所述左扣夹23的右壁的前侧面具有向右延伸的左挡块231,该左扣夹23的右壁的上端向上且向左延伸形成有一左按压块。当所述左扣夹23插设于所述左卡槽22中时,所述左定位凸起限位于所述左定位孔24中,从而使所述左扣夹23卡设于所述卡槽22中;所述左挡块231与所述左挡板21相对以用于从前后方向夹持所述第一电路板800的左侧。

在安装或取出第一电路板800时,只需要双手按压左右按压块,以分别左挡块231和右挡块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分别移至第一电路板800的两侧边,即可直接安装或取出第一电路板800。

在所述插槽10的相应位置处开设有多个相互间隔的凹槽101,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插槽10的两端均设置有多个间隔的凹槽101,所述多个凹槽10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插槽10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弹性电接触件数量与所述凹槽101数量相同,一一对应的设于所述凹槽101中,以下以一个弹性电接触件为例进行详细阐述:

所述弹性电接触件呈片状,本实施例将其称为弹性电接触爪3,可采用导电金属制成,该弹性电接触爪3具有一竖直的插入部,插设于对应的一个凹槽101中,该插入部为竖向杆31。该弹性电接触爪3还具有位于所述插入部上端的电接触爪本体32,其与所述插入部一体成型,当所述弹性电接触爪3插设于所述凹槽101中时,该电接触爪本体32位于所述凹槽101内。该电接触爪本体32用于当所述第一电路板800插设所述插槽10中时,咬合所述第一电路板800以与第一电路板800的电接触部分电连接。

所述电接触爪本体32具有与所述竖向杆31的上端连接的连接部分以及设于所述连接部分两相对侧的两组弹性爪牙,每一组弹性爪牙均呈向远离另一组弹性爪牙的方向拱起的弧形条状,两组弹性爪牙之间具有用于咬合所述第一电路板800的开口。

具体的,位于所述连接部分第一侧的第一组弹性爪牙包括电接触爪本体321及位于电接触爪本体321外侧的电接触爪本体322(本实施例中,电接触爪本体322位于电接触爪本体321左侧);所述电接触爪本体321及电接触爪本体322的上端向外上方(左上方)延伸后再向内上方(右上方)延伸,以形成向外拱起的弧形条状,在所述电接触爪本体322上端设有一第一抵部,该第一抵部为向电接触爪本体321方向延伸形成的电接触爪本体323,该电接触爪本体323与所述电接触爪本体321之间具有第一间距。

位于所述连接部分上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第二组弹性爪牙包括第三弹性爪牙324及位于第三弹性爪牙324外侧的第四弹性爪牙325(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弹性爪牙325位于第三弹性爪牙324的右侧);所述第三弹性爪牙324及第四弹性爪牙325的上端向外上方(右上方)延伸后再向内上方(左上方)延伸,以形成向外拱起的弧形条状,在所述第四弹性爪牙325的上端设有一第二抵部,该第二抵部为向第三弹性爪牙324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抵杆326,该第二抵杆326与所述第三弹性爪牙324之间具有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可与第一间距相等,具体值可根据不同实施例进行变化,例如1~5mm。

所述电接触爪本体321及第三弹性爪牙324之间的开口大小与所述第一电路板800的厚度相匹配,所述第三弹性爪牙324的上端面高于所述电接触爪本体321的上端面,以便所述第一电路板800斜向插入,在所述连接部分上相应于所述开口的位置处具有供所述第一电路板800的底端面平置的平台327。

本实施例的电接触爪本体32,当所述第一电路板800斜向插入所述开口时,所述第一电路板800的正反两面分别与电接触爪本体321及第三弹性爪牙324之间接触,并以所述平台327为插入下限,使第一电路板800竖直的设于开口中,位于所述平台327上。当第一电路板800因外力而动作时(例如将第一电路板800斜向插入并使其垂直的位移的过程,又例如第一电路板800受外界震动时),推压第一电路板800以使其向第三弹性爪牙324,第三弹性爪牙324上端向所述第四弹性爪牙325运动,当第三弹性爪牙324抵至所述第二抵部时,形成第三弹性爪牙324和第四弹性爪牙325的第一复合弹力,该第一复合弹力大于第三弹性爪牙324的弹力,从而使第三弹性爪牙324向电接触爪本体321方向移动,第一电路板800则随之移动,从而使电接触爪本体321抵于第一抵部,形成该电接触爪本体321与电接触爪本体322的第二复合弹力,第二复合弹力大于电接触爪本体321的弹力,因此又转变成向第三弹性爪牙324与第一电路板800的接触点往右移。由此可知,本电接触爪本体32与第一电路板800的接触点(分别有电接触爪本体321与第一电路板800的接触点,第三弹性爪牙324与第二电路板的接触点)的位移量较大,可避免接触点与第一电路板800与接触点的短暂脱离,使第一电路板800始终与接触点接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