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07825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是指具有不同静电电位的物体互相靠近或直接接触引起的电荷转移。静电放电是非常常见也很难避免的现象。

显示装置在生产及使用中,容易受到超过自身元器件承受能力的静电放电冲击,并在产品无法耗散或释放电荷时,造成部分抗ESD阈值低的器件失效。因此,静电放电会导致显示装置良率降低,成本增加,产能下降,故在显示装置生产中需要进行ESD测试,以确保显示装置不会因为ESD而造成系统故障。然而,在使用静电放电枪对显示装置进行ESD测试时,容易击穿显示装置的盖板,进而击伤显示装置内台阶区上的金属走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对显示装置进行静电放电测试时,防止击伤台阶区的金属走线。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和盖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阵列基板上形成有第一台阶区,所述第一台阶区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内,所述第一台阶区设置有第一金属走线;

所述第一台阶区上设置有第一绝缘层和第一导电层形成的叠层结构,所述第一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金属走线;

所述盖板靠近所述阵列基板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导电线圈,所述导电线圈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内且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所述导电线圈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连接。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盖板靠近阵列基板一侧的表面边缘设置一圈导电线圈,可以将第一台阶区的静电导走,防止第一台阶区上的第一金属走线被静电击伤;同时,第一台阶区上设置有第一绝缘层和第一导电层形成的叠层结构,第一绝缘层覆盖第一金属走线,导电线圈与第一导电层电连接,既可以通过第一绝缘层对第一金属走线起到绝缘保护作用,又可以通过第一导电层将静电快速导走,有效避免了对显示装置进行静电放电测试时,第一台阶区的第一金属走线被击伤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图2中A1-A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台阶区设置的第一金属走线的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沿图5中B1-B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沿图7中C1-C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现有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1和盖板2;阵列基板1上的非显示区内形成有台阶区,其中,台阶区可包括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台阶区300和触控(Touch Panel,TP)台阶区400。在使用静电放电枪20对显示面板进行静电放电测试时,静电容易击穿盖板2进而到达TFT台阶区300和TP台阶区400,而TFT台阶区300和TP台阶区400上均设置有传输信号的金属走线,该些金属走线容易被静电击伤,严重影响静电放电测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沿图2中A1-A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台阶区设置的第一金属走线的平面示意图。参考图2-4,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1和盖板2,该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100和非显示区200,阵列基板1上形成有第一台阶区300,第一台阶区300位于非显示区200内,第一台阶区300设置有第一金属走线301;

其中,第一台阶区300上设置有第一绝缘层3和第一导电层4形成的叠层结构,第一绝缘层3覆盖第一金属走线301;

盖板2靠近阵列基板1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一圈导电线圈5,导电线圈5位于非显示区200内且围绕显示区100设置,导电线圈5与第一导电层4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围绕盖板2靠近阵列基板1一侧的表面边缘设置一圈导电线圈5,在对显示装置进行机体设计时,可使显示装置外壳的金属边框直接与导电线圈5接触,也可通过金属引线经由盖板2将导电线圈5引至显示装置的外壳,此时,无论对显示面板的任何区域进行静电放电测试,都可以将达到第一台阶区300的静电通过导电线圈5快速导出到显示装置的外壳,将该部分静电释放掉;另外,导电线圈5可直接与第一导电层4电接触,第一导电层4可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和较大的传输横截面,可通过第一导电层4将第一台阶区300的部分静电快速传递到导电线圈5上,由导电线圈5导走,进一步提高了对静电的导电效率,减少了对第一台阶区300上第一金属走线301的静电干扰;同时,在第一金属走线301上覆盖第一绝缘层3,对静电起到隔绝作用,进一步保护第一金属走线301避免被静电击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台阶区可以为任一设置有金属走线的台阶区。

示例性的,继续参考图3,阵列基板1包括衬底基板11,第一台阶区300形成于衬底基板11上,即第一台阶区300为TFT台阶区。此时,第一金属走线可以为显示信号走线,用于向显示区传输显示信号。基于上述实施例,可选的,第一绝缘层3可包括绝缘胶,可将绝缘胶涂布到第一金属走线上,该绝缘胶的厚度为10~500μm,可选的,该绝缘胶的厚度可以为200μm,以提高防静电能力并适应显示面板的厚度;另外,上述第一导电层4可包括导电胶,可选的,该导电胶可通过喷墨打印形成,以节省掩膜工艺,且可以适应绝缘胶不规则的表面结构,并精确设置于绝缘胶表面,其中,喷墨打印是喷头从微孔板上吸取探针试剂后移至处理过的支持物上,通过热敏或声控等形式喷射器的动力把液滴喷射到支持物表面,喷墨打印可应用于印刷电子领域,主要采用喷印技术将导体、半导体、绝缘体、高分子聚合物等电子材料准确打印到所需位置,制成印刷线路板、液晶显示屏、射频识别标签、光电池等高科技产品;该导电胶可以为高分子导电材料,具体可包括聚(3,4-乙烯二氧噻吩)、银纳米线和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可在聚(3,4-乙烯二氧噻吩)溶剂中添加银纳米线,进一步提高导电胶的导电性;该导电胶的厚度为1~50μm,可选的,该导电胶的厚度为5μm,以提高防静电能力并适应显示面板的厚度。

可选的,上述导电线圈5可通过丝印烧结工艺形成,以降低工艺成本并使导电线圈5牢固地固定在盖板2上;其中,丝印烧结工艺包括丝网印刷和烧结工艺,丝网印刷是把带有图像或图案的模板被附着在丝网上进行印刷,烧结是粉末或粉末压坯加热到低于其中基本成分的熔点的温度,然后以一定的方法和速度冷却到室温的过程。烧结的结果是粉末颗粒之间发生粘结,烧结体的强度增加,把粉末颗粒的聚集体变成为晶粒的聚结体,从而获得所需的物理、机械性能的制品或材料。该导电线圈的厚度为0.1~10μm,可选的,该导电线圈的厚度为1μm,以提高防静电能力并适应显示面板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盖板靠近阵列基板一侧的表面边缘设置一圈导电线圈,可以将第一台阶区的静电导走,防止第一台阶区上的第一金属走线被静电击伤;同时,第一台阶区上设置有第一绝缘层和第一导电层形成的叠层结构,第一绝缘层覆盖第一金属走线,导电线圈与第一导电层电连接,既可以通过第一绝缘层对第一金属走线起到绝缘保护作用,又可以通过第一导电层将静电快速导走,有效避免了对显示装置进行静电放电测试时,第一台阶区的第一金属走线被击伤的问题。

另外,阵列基板可包括触控电极层,相应的,上述第一台阶区可形成于该触控电极层上,即第一台阶区为TP台阶区。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沿图5中B1-B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5和图6,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阵列基板1包括触控电极层12,第一台阶区300形成于触控电极层12上。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1和盖板2,该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100和非显示区200,阵列基板1上形成有第一台阶区300,第一台阶区300位于非显示区200内,第一台阶区300设置有第一金属走线(图中未示出);

其中,第一台阶区300上设置有第一绝缘层3和第一导电层4形成的叠层结构,第一绝缘层3覆盖第一金属走线;

盖板2靠近阵列基板1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一圈导电线圈5,导电线圈5位于非显示区200内且围绕显示区100设置,导电线圈5与第一导电层4电连接。

相应的,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金属走线可以为触控信号走线,用于传输触控信号。可选的,第一绝缘层3可包括绝缘胶,可将绝缘胶涂布到第一金属走线上,该绝缘胶的厚度为10~200μm,可选的,该绝缘胶的厚度可以为100μm,以提高防静电能力并适应显示面板的厚度;另外,上述第一导电层4可包括导电胶,可选的,该导电胶可通过喷墨打印形成,以节省掩膜工艺,且可以适应绝缘胶不规则的表面结构,并精确设置于绝缘胶表面;该导电胶可以为高分子导电材料,具体可包括聚(3,4-乙烯二氧噻吩)、银纳米线和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可在聚(3,4-乙烯二氧噻吩)溶剂中添加银纳米线,进一步提高导电胶的导电性;该导电胶的厚度为1~50μm,可选的,该导电胶的厚度为5μm,以提高防静电能力并适应显示面板的厚度。

可选的,上述导电线圈5可通过丝印烧结工艺形成,以降低工艺成本并使导电线圈5牢固地固定在盖板2上。该导电线圈的厚度为0.1~10μm,可选的,该导电线圈的厚度为1μm,以提高防静电能力并适应显示面板的厚度。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沿图7中C1-C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同时包括第一台阶区和第二台阶区。具体的,参考图7和图8,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1和盖板2,该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100和非显示区200,阵列基板1上形成有第一台阶区300,第一台阶区300位于非显示区200内,第一台阶区300设置有第一金属走线(图中未示出);

其中,第一台阶区300上设置有第一绝缘层3和第一导电层4形成的叠层结构,第一绝缘层3覆盖第一金属走线;

阵列基板1上还形成有第二台阶区400,第二台阶区400位于非显示区200内,第二台阶区400设置有第二金属走线(图中未示出);

第二台阶区400上设置有第二绝缘层6和第二导电层7形成的叠层结构,第二绝缘层6覆盖第二金属走线;

盖板2靠近阵列基板1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一圈导电线圈5,导电线圈5位于非显示区200内且围绕显示区100设置,导电线圈5与第一导电层4电连接,第二导电层7与导电线圈5电连接。

示例性的,继续参考图8,本实施例的阵列基板1包括衬底基板11,第一台阶区300形成于衬底基板11上。阵列基板1还包括触控电极层12,第二台阶区400形成于触控电极层12上。

相应的,第一金属走线包括显示信号走线,用于向显示区传输显示信号;第二金属走线包括触控信号走线,用于传输触控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信号走线只是说明这部分走线主要传输显示信号,但也不排除部分或全部显示信号走线复用为触控信号走线的情况,当部分或全部显示信号走线复用为触控信号走线时,第一金属走线与第二金属走线相配合进行触控显示,一条金属走线用作触控驱动,另一条金属走线用作触控检测。

可选的,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可以为OLED显示面板,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上述衬底基板11上可依次层叠有有机发光层13、覆盖有机发光层13的薄膜封装层14、触控电极层12和偏光片15,盖板2可通过光学胶8贴合到阵列基板1上。

可选的,本实施例的第一绝缘层3和/或第二绝缘层6可包括绝缘胶。其中,第一台阶区300上绝缘胶的厚度为10~500μm,可选的,该绝缘胶的厚度为200μm;第二台阶区400上绝缘胶的厚度为10~200μm,可选的,该绝缘胶的厚度为100μm,以提高防静电能力并适应显示面板的厚度。

可选的,本实施例的第一导电层4和/或第二导电层7可包括通过喷墨打印形成的导电胶。其中,导电胶可以为高分子导电材料,具体可包括聚(3,4-乙烯二氧噻吩)、银纳米线和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一种。第一台阶区300上导电胶的厚度为1~50μm,可选的,该导电胶的厚度为5μm;第二台阶区400上导电胶的厚度为1~50μm,可选的,该导电胶的厚度为5μm,以提高防静电能力并适应显示面板的厚度。

可选的,本实施例的导电线圈5可通过丝印烧结工艺形成,以降低工艺成本并使导电线圈5牢固地固定在盖板2上。该导电线圈的厚度为0.1~10μm,可选的,该导电线圈的厚度为1μm,以提高防静电能力并适应显示面板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盖板靠近阵列基板一侧的表面边缘设置一圈导电线圈,可以将台阶区(第一台阶区和第二台阶区)的静电导走,防止台阶区上的金属走线(第一金属走线和第二金属走线)被静电击伤;同时,台阶区上设置有绝缘层和导电层形成的叠层结构,绝缘层覆盖金属走线,导电线圈与导电层电连接,既可以通过绝缘层对金属走线起到绝缘保护作用,又可以通过导电层将静电快速导走,有效避免了对显示装置进行静电放电测试时,台阶区的第属走线被击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9所示,该显示装置1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101。

其中,显示装置10可以为手机、电脑、电视机和智能穿戴显示设备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