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位隔离开关定位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37798阅读:843来源:国知局
三工位隔离开关定位工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工位隔离开关定位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国内城市电网建设与改造速度的加快,市场对充气环网柜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授权公告号为CN205680596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充气环网柜,所述环网柜的内部设有三工位开关,所述三工位开关包括三相动触头组件及相应的合闸静触头、接地静触头,合闸、接地静触头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静触头固定座上,所述静触头固定座固定在开关本体上,所述三相动触头组件包括沿左右方向依次对接装配的三个单项动触头单元,所述单项动触头单元包括绝缘拐臂。绝缘拐臂包括组装传动轴段和拐臂安装段,动触头安装于绝缘拐臂的拐臂安装段上,所述拐臂安装段的外周面辐射设置若干翅片状的加强筋,三个单项动触头单元通过组装传动轴段相互组装,组装传动轴段形成隔离轴,拐臂安装段形成隔离拐臂,所述隔离轴通过花键连接有用于旋转隔离轴实现合闸、隔离或接地的操作机构。

上述操作机构上的指示位置也具有合闸、隔离和接地三个状态,隔离轴转动使隔离轴上的动触头具有合闸、隔离和接地三个状态,在隔离开关的装配阶段,只有操作机构与隔离轴的状态一致时,两者才能顺利通过花键插入配合。现有技术中的安装方式为,隔离轴首先安装到开关本体上,大概放置在某一状态,通过反复微调操作机构与隔离轴之间的相对位置,直至两者状态一致,花键顺利配合插入,然后固定操作机构和隔离轴,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完成隔离开关的装配,但是操作机构较重,安装时需要一人手持操作机构,另一人进行微调,需要两人的配合才能完成,花费时间较多,装配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工位隔离开关定位工装,以解决现有的隔离开关在装配时,操作机构与隔离轴不能快速配合装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中的三工位隔离开关定位工装的技术方案是:三工位隔离开关定位工装包括可拆固定在隔离开关的现有结构上的第一定位部和可拆固定在隔离拐臂的现有结构上的第二定位部,所述工装还包括刚性连接在第一、第二定位部之间以在第一定位部固定在隔离开关上时使固定在第二定位部上隔离拐臂处于合闸、隔离或接地的状态的连接部。在隔离开关装配过程中,定位工装的第一定位部可拆固定在隔离开关上,第二定位部可拆固定在隔离拐臂上,第一、第二定位部通过连接部刚性连接,以保证第一、第二定位部的相对位置不发生改变,第一定位部固定在隔离开关上时,第二定位部使隔离拐臂处于合闸、隔离或接地的状态,且保持隔离拐臂的状态不变,然后调整操作机构至与隔离拐臂相同状态时相互装配,实现一次性准确定位,效率较高。同时,定位工装利用隔离拐臂和开关本体上的现有结构进行固定连接,在不改变开关各部件现有结构的情况下对隔离拐臂进行定位,从而实现操作机构和隔离轴的快速定位装配。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定位部为用于套接在隔离拐臂上的套接结构。套接结构可以实现定位工装快速套接在隔离拐臂上对隔离拐臂进行准确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定位部为U型板件,且U型板件的两个以上的面上设有与隔离拐臂上的加强筋配合的长U型孔,所述长U型孔的开口方向背向连接部。使用时,第二定位部从隔离拐臂远离隔离轴的一端插接到隔离拐臂上,第二定位部上的长U型孔与隔离拐臂上的筋配合固定,第二定位部至少两个面上设有长U型孔,使得第二定位部与隔离拐臂只能沿垂直于隔离轴轴向方向运动,而不能绕隔离轴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部为用于与静触头固定座贴合配合的平板,所述平板上设有供隔离开关上的螺栓穿过的安装孔。工装在使用时,第一定位部通过螺栓固定在静触头固定座上,第二定位部与隔离拐臂插接连接,第一、第二定位部通过连接部刚性固定,实现对隔离拐臂的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是供隔离开关的静触头固定座上的螺栓穿过的短U型孔,所述短U型孔具有背向连接部的开口。第一定位部上的安装孔为短U型孔,与长U型孔的开口方向一致,可以不用拧下静触头固定座上的螺栓,短U型孔插接到螺栓与静触头固定座的固定面之间,同时,第二定位部的长U型孔插接到隔离拐臂上,然后再拧紧螺栓,即实现定位工装对隔离拐臂的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和连接部经钢板切割、折弯一体成型。加工方便、成本低、一体成型、精度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三工位隔离开关定位工装的使用状态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隔离开关的单项动触头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定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定位工装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A向视图;

图6为图4沿B-B的剖视图。

附图中,1-定位工装,11-第一定位部,111-短U型孔,12-第二定位部,121-长U型孔,2-操作机构,3-开关本体,4-隔离拐臂,41-加强筋,5-隔离轴,6-静触头固定座,7-方颈螺栓,8-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所述三工位隔离开关与现有技术相同,如图1-2所示,三工位隔离开关包括开关本体3,开关本体3上转动设置有隔离轴5,本实施例中的三工位隔离开关为三相开关,所以隔离轴5上设有三个隔离拐臂4。隔离轴5转动时,隔离拐臂4及设置在隔离拐臂4端部的动触头绕隔离轴5旋转,通过旋转动触头实现合闸、隔离或接地。所述隔离拐臂4的外周面辐射设置若干翅片状的加强筋41,所述加强筋41沿靠近或背向隔离轴5的方向延伸,隔离开关的静触头通过静触头固定座6固定在开关本体3上,静触头与静触头固定座6通过方颈螺栓7固定连接。隔离开关上还设有用于旋转隔离轴5的操作机构2,所述操作机构2通过花键与隔离轴5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三工位隔离开关定位工装的具体实施例,如图3-6所示,所述定位工装1包括可拆固定在隔离开关的现有结构上的第一定位部11和可拆固定在隔离拐臂4的现有结构上的第二定位部12,所述第一定位部11和第二定位部12通过连接部13刚性连接,保持第一定位部11和第二定位部12的相对位置不变,以使第一定位部11固定在隔离开关的现有结构上时,第二定位部12使隔离拐臂4处于合闸、隔离或接地的状态。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11为设有短U型孔111的平板,所述短U型孔111与方颈螺栓7的方颈部位配合并固定连接,短U型孔111的开口方向背向连接部13。所述第二定位部12为折弯成U型的板件,U型板件的至少两个面上设有与加强筋41配合的长U型孔121,所述长U型孔121的开口背向连接部13,长U型孔121能沿加强筋41的延伸方向与加强筋41插接连接。U型板件上与加强筋41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长U型孔121,本实施例中,U型的板件的三个面上与加强筋41对应的部分均设有长U型孔121,板件的“U”字形的左右两侧面上各设有两个长U型孔121,“U”字形的底面设有一个长U型孔121。在其他实施例中,长U型孔121的数量根据加强筋41的数量可以进行增减;所述第二定位部12也可以是封闭的管件,管件与隔离拐臂套接连接,管件的周面设置与加强筋41配合的长U型孔121。所述第二定位部12的端部距离连接部13的距离大于第一定位部11的端部距离连接部13的距离。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定位部12上设有长U型孔,第一定位部11上设置非开口的安装孔,使用时,方颈螺栓7穿过静触头固定座6和第一定位部11上的安装孔并固定;第二定位部12的端部距离连接部13的距离也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一定位部11的端部距离连接部13的距离,可以根据不同开关的实际尺寸进行重新调整;第一定位部11也可以不是平板,设计人员根据静触头固定座6或开关本体3上的部件的具体结构设计第一定位部11的形状。

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1、第二定位部12和连接部13由3-4mm厚的钢板经切割、折弯一体成型。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钢板的厚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第一定位部11、第二定位部12和连接部13也可以是多个部件拼接而成的,如由板件拼接后焊接而成。

使用时,把隔离轴5装配到开关本体3上,隔离轴5处于自由转动状态,静触头固定座6安装在开关本体3上,静触头固定座6上带有用于安装静触头的方颈螺栓7,使用定位工装时,静触头先不安装到静触头固定座6上,首先将定位工装1的第二定位部12插接到隔离拐臂4上,插接时,长U型孔121的开口朝向加强筋41,沿加强筋41的延伸方向插接,第二定位部12沿加强筋41插接一部分时,转动隔离轴,使第一定位部11与静触头固定座6贴紧配合,短U型孔111的开口朝向静触头固定座6上的方颈螺栓7继续插接,直至短U型孔111与方颈螺栓7配合、短U型孔111位于方颈螺栓7与静触头固定座6的固定面之间,连接部13刚性连接第一、第二定位部,第二定位部12使隔离拐臂4处于闸、隔离或接地的状态。本实施例中隔离轴5的位置被定位工装1限制在隔离状态,隔离开关在装配时,操作机构2也调整至隔离状态,操作机构2可以与隔离轴5顺利通过花键配合连接,最后将操作机构2固定在开关本体上,即实现隔离开关的定位装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把隔离轴5设置在合闸或接地状态,然后将操作机构2调整至与隔离轴5相同的状态安装即可。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11也可以固定在开关本体上3的其他部位,利用开关本体3上的现有结构固定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