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卤阻燃交联型聚烯烃绝缘绿色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8131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无卤阻燃交联型聚烯烃绝缘绿色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具体涉及无卤阻燃交联型聚烯烃绝缘绿色电缆。



背景技术:

如果线缆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和烟尘,那么会对人员的逃生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成为安全的隐患。电力传输承载高压、大电流本身也是容易造成火情的地方。因此无卤低烟阻燃电缆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一些对消防安全要求较高的公共场所,并受到国内外用户的一致好评。但随着无卤低烟阻燃电缆广泛使用的同时也出现了新问题,由于目前所使用的无卤低烟阻燃材料中添加的阻燃剂大多数为氢氧化镁或氢氧化铝等氢氧化物,因为它们均属于碱类,容易吸收水分而发生潮解,这样会使材料的绝缘电阻急剧下降,影响电缆的电气性能。尤其是现有技术中要处理进水电缆是非常困难的,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发现电缆头进水,只能是锯掉前端几米,看一看里面是否干燥,如果不行就继续向前锯,但如整条电缆已进水,则电缆无法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电缆结构易造成水分沿电缆轴向浸入,对电缆造成长距离侵害,目的在于提供无卤阻燃交联型聚烯烃绝缘绿色电缆,能够有效阻断水分沿电缆轴向浸渍,影响电缆电性能,同时减少损失。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无卤阻燃交联型聚烯烃绝缘绿色电缆,包括三相缆芯,所述缆芯外设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外依次设有阻水填充层、包带和内护套,所述内护套包括第一内护套,所述第一内护套包括第一阻燃环套和第一阻水环套,且在沿电缆长轴方向所述第一阻燃环套和第一阻水环套交替排布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护套层具有阻燃和纵向阻水的作用。当电缆头或者电缆外护套受机械外力损坏造成开裂处浸水后,由于现有的无卤低烟阻燃材料中添加的阻燃剂大多数为氢氧化镁或氢氧化铝等氢氧化物,因为它们均属于碱类,容易吸收水分而发生潮解,这样会使材料的绝缘电阻急剧下降,影响电缆的电气性能,本实用新型通过阻燃环套和阻水环套在电力轴向上交替排布连接,可有效阻断或减缓水分渗透速率,防止水分进一步沿电缆轴向扩散,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优选地,所述内护套还包括第二内护套,所述第二内护套设于第一内护套外部,所述第二内护套包括第二阻燃环套和第二阻水环套;在沿电缆长轴方向所述第二阻燃环套和第二阻 水环套交替排布连接,所述第二阻燃环套和第一阻燃环套轴向长度相等,所述第二阻水环套和第一阻水环套轴向长度相等;且在沿电缆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二阻燃环套与第一阻水环套接触相对,所述第二阻水环套与第一阻燃环套接触相对。

由于第一内护套的第一阻燃环套和第一阻水环套在沿电缆轴向交替分布,则阻燃层对电缆的阻燃保护作用大大减弱,通过在第一内护套外设置第二内护套,且第一阻燃环套和第二阻燃环套、以及第一阻水环套和第二阻水环套在电缆径向上错开分布,因此第一阻燃环套和第二阻燃环套、第一阻水环套和第二阻水环套无接触或线接触,减少接触面积,增加阻燃层的阻燃效果同时,保障阻水层在电缆轴向的阻水作用。

优选地,所述第一阻燃环套接口端的外直径小于第一阻燃环套主环套段外径,所述第一阻水环套接口端内直径大于第一阻水环套主环套段内径,所述第一阻水环套的接口端套设在第一阻燃环套的接口端连接;所述第二阻燃环套接口端的外直径小于第二阻燃环套主环套段外径,所述第二阻水环套接口端内直径大于第二阻水环套主环套段内径,所述第二阻水环套的接口端套设在第二阻燃环套的接口端连接。

此优选方案主要用于增大第一阻燃环套和第一阻水环套、以及第二阻燃环套和第二阻水环套连接处的接触面积,提高连接稳固性、保证对电缆轴向的阻水效果。

优选地,所述第一阻燃环套和第一阻水环套接触面之间设有阻水带,所述第二阻燃环套和第二阻水环套接触面之间设有阻水带,所述阻水带是采用吸水膨胀树脂涂抹无纺布制成。

通过在第一阻燃环套和第一阻水环套接触面之间、以及第二阻燃环套和第二阻水环套接触面之间设置阻水带,使第一阻燃环套和第二阻燃环套之间无接触,防止浸入电缆的水分在轴向扩算。且吸水膨胀树脂涂抹无纺布制成的阻水带,能够主动吸收浸入的水分,吸水膨胀后使第一阻燃环套和第一阻水环套、以及第二阻燃环套和第二阻水环套直接接触更加紧密。

优选地,所述第一阻燃环套采用低卤聚氯乙烯阻燃材料制成,所述第二阻燃环套采用无卤交联型聚烯烃阻燃材料制成,所述第一阻水环套和第二阻水环套均采用挤包铝塑聚乙烯综合护套。

优选地,所述内护套外依次设有铠装层和外护套。

对于非纵向阻水电缆会受到水的长距离侵害,这一距离可能达到几百米。而纵向阻水电缆在水分的通道外添加了阻水材料,能阻断水分在电缆内纵向流动的通道,故称纵向阻水,纵向阻水结构按阻水材料的不同分为主动吸水阻水和静态被动阻水。

主动汲水阻水将阻水膨胀带绕包在绝缘线芯与径向防水层之间,当阻水带遇到水分后吸水并迅速膨胀,形成一定高度和较高强度的凝胶,实现纵向阻水,对于单芯电缆具有工艺简单、效率高,施工方便的特点,对于多芯电缆还应在成缆时填充阻水纱,阻水绳等,然后 再绕包阻水膨胀带而成阻水型缆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无卤阻燃交联型聚烯烃绝缘绿色电缆,当电缆头或者电缆外护套受机械外力损坏造成开裂处浸水后,由于现有的无卤低烟阻燃材料中添加的阻燃剂大多数为氢氧化镁或氢氧化铝等氢氧化物,因为它们均属于碱类,容易吸收水分而发生潮解,这样会使材料的绝缘电阻急剧下降,影响电缆的电气性能,本实用新型通过阻燃环套和阻水环套在电力轴向上交替排布连接,可有效阻断或减缓水分渗透速率,防止水分进一步沿电缆轴向扩散,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2、本实用新型无卤阻燃交联型聚烯烃绝缘绿色电缆,由于第一内护套的第一阻燃环套和第一阻水环套在沿电缆轴向交替分布,则阻燃层对电缆的阻燃保护作用大大减弱,通过在第一内护套外设置第二内护套,且第一阻燃环套和第二阻燃环套、以及第一阻水环套和第二阻水环套在电缆径向上错开分布,因此第一阻燃环套和第二阻燃环套、第一阻水环套和第二阻水环套无接触或线接触,减少接触面积,增加阻燃层的阻燃效果同时,保障阻水层在电缆轴向的阻水作用;

3、本实用新型无卤阻燃交联型聚烯烃绝缘绿色电缆,通过在第一阻燃环套和第一阻水环套接触面之间、以及第二阻燃环套和第二阻水环套接触面之间设置阻水带,使第一阻燃环套和第二阻燃环套之间无接触,防止浸入电缆的水分在轴向扩算。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护套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电缆芯,2-绝缘层,3-阻水填充层,4-包带,5-第一内护套,51-第一阻燃环套,52-第一阻水环套,6-第二内护套,61-第二阻燃环套,62-第二阻水环套,7-阻水带,8-铠装层,9-外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无卤阻燃交联型聚烯烃绝缘绿色电缆,包括三相缆芯1,缆芯1 外设有绝缘层2,所述绝缘层2外依次设有阻水填充层3、包带4和内护套,阻水填充层3采用阻水纱填充。内护套包括第一内护套5,第一内护套5包括第一阻燃环套51和第一阻水环套52,且在沿电缆长轴方向所述第一阻燃环套51和第一阻水环套52交替排布连接通过胶水连接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一种无卤阻燃交联型聚烯烃绝缘绿色电缆,内护套还包括第二内护套6,第二内护套6设于第一内护套5外部,第二内护套6包括第二阻燃环套61和第二阻水环套62。在沿电缆长轴方向所述第二阻燃环套61和第二阻水环套62交替排布连接,第二阻燃环套61和第一阻燃环套51轴向长度相等,第二阻水环套62和第一阻水环套52轴向长度相等;且在沿电缆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二阻燃环套61与第一阻水环套52接触相对,第二阻水环套62与第一阻燃环套51接触相对。

实施例3

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一种无卤阻燃交联型聚烯烃绝缘绿色电缆,第一阻燃环套51接口端的外直径小于第一阻燃环套51主环套段外径,第一阻水环套52接口端内直径大于第一阻水环套52主环套段内径,第一阻水环套52的接口端套设在第一阻燃环套51的接口端连接;第二阻燃环套61接口端的外直径小于第二阻燃环套61主环套段外径,所述第二阻水环套62接口端内直径大于第二阻水环套62主环套段内径,所述第二阻水环套(62)的接口端套设在第二阻燃环套61的接口端连接。第一阻燃环套51和第一阻水环套52接触面之间设有阻水带7,第二阻燃环套61和第二阻水环套62接触面之间设有阻水带7,阻水带7是采用吸水膨胀树脂涂抹无纺布制成。第一阻燃环套51采用低卤聚氯乙烯阻燃材料制成,第二阻燃环套61采用无卤交联型聚烯烃阻燃材料制成,第一阻水环套52和第二阻水环套62均采用挤包铝塑聚乙烯综合护套。

最后在内护套外依次设有铠装层8和外护套9。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