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旋翼飞行器电池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5421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旋翼飞行器电池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旋翼飞行器,尤其涉及多旋翼飞行器中用于固定电池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多旋翼飞行器因其成本低、效费比高、无人员伤亡风险及可以涉足到很多无法达到的区域等优点,在军用和民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低空侦查、气象勘测、航空摄影、交通巡逻等。但是,局限于机体大小原因,多旋翼飞行器在空中飞行时间很短,需要经常更换电池,比较麻烦,浪费好多人力物力资源。现有的电池固定结构是在电池上方设置电池固定板,并通过电池板固定件进行固定,通过电池绑带将电池绑在电池固定板下方;采用这种方式对电池进行固定不仅步骤繁琐,电池底部没有支撑处于悬空状态,固定过程不方便,且会出现不牢固的现象,更重要的是在多旋翼飞行器从空中坠落的过程中对电池没有任何防护作用。

申请号为201520087752.6的实用新型专利就公开了一种多旋翼飞行器电池的固定结构,其包括电池仓和电池锁紧件,电池仓为中空方形结构、一侧敞开为电池放入口,在电池仓的电池放入口侧设置电池锁紧件,电池锁紧件为条状结构,水平设置在电池仓的电池放入口侧中部。通过电池仓对电池进行固定,在电池仓的电池放入口放入电池,通过电池锁紧件进行固定,固定方式简便、快捷,固定后易于拆卸、方便更换新电池。

上述固定结构中,该电池仓是由两块端板、两块长板和短侧板组成的中空方形结构、一侧敞开为电池放入口。两块端板、两块长板在进行组装时通过连杆进行固定连接,整个电池仓的组装较为繁琐;且电池仓的一侧敞开为电池放入口,当电池放入后通过条状绑带条进行锁紧,通过条状绑带条无法、很难对电池放入口进行有效封闭,从而在整个结构受外力作用或者惯性的作用下电池极易从电池放入口处脱落出,影响电池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四周封挡且组装更加方便、快捷的多旋翼飞行器电池的固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旋翼飞行器电池的固定结构,包括底板、一左一右设置的两组侧板、一前一后设置的两组端板、顶板;所述底板、顶板上对应侧板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槽、第四安装槽,所述侧板的顶面、底面均设置有第二水平导轨,所述侧板的前面、后面均设置有第二垂直导轨,所述端板上对应第二垂直导轨的位置开设有第三安装槽;所述侧板底部、底部的第二水平导轨分别与底板的第一安装槽、顶板的第四安装槽配合连接,所述侧板的前、后两面的第二垂直导轨均与端板的第三安装槽配合连接。

其中,所述底板的第一安装槽内沿第一安装槽的长度方向还开设有若干第一连接通槽,所述侧板底面上的第二水平导轨上沿第二水平导轨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第二水平连接凸起,所述第二水平连接凸起的形状、尺寸、位置与第一连接通槽的形状、尺寸、位置相适配,且所述第二水平连接凸起一一对应地卡入第一连接通槽内。

其中,所述端板的第三安装槽内沿第三安装槽的长度方向还开设有若干的第三连接通槽,所述侧板的第二垂直导轨上沿第二垂直导轨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第二垂直连接凸起,所述第二垂直连接凸起的形状、尺寸、位置与第三连接通槽的形状、尺寸、位置相适配,且所述第二垂直连接凸起一一对应地卡入第三连接通槽内。

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槽、第三安装槽、第四安装槽的横截面均为外小内大的梯形,所述第二水平导轨、第二垂直导轨的横截面均为外大内小的梯形。

其中,所述端板的顶面、底面上均设置有第三连接凸起,所述底板上对应端板底面上的第三连接凸起开设有第一侧向连接通槽,所述顶板上对应端板顶面上的第三连接凸起开设有第四连接通槽,所述端板顶面、底面上的第三连接凸起分别卡入第四连接通槽、第一侧向连接通槽内。

其中,在底板的底板体上、侧板的侧板体上、端板的端板体上以及顶板的顶板体上均开设有若干通风孔。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该固定结构由底板、两组侧板、两组端板和顶板拼装成框架结构,从而在板体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电池的腔室;板体与板体之间采用安装槽、导轨的方式进行卡接连接,采用连接通槽、连接凸起的方式进行卡接连接,从而能够方便、快捷地完成对固定结构的拼装、拆卸,且各板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较高;该固定结构由六块板体拼装而成,因而整个固定结构的六个面均设置有板体,可从六个面对电池进行封挡,有效防止从在整个结构受外力作用或者惯性的作用下电池从电池放入口处脱落出,提高该固定结构对电池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底板、2-侧板、3-端板、4-顶板、5-通风孔、11-底板体、12-第一连接通槽、13-第一侧向连接通槽、14-第一安装槽、21-侧板体、22-第二水平导轨、23-第二水平连接凸起、24-第二垂直导轨、25-第二垂直连接凸起、31-端板体、32-第三安装槽、33-第三连接通槽、34-第三连接凸起、41-顶板体、42-第四连接通槽、43-第四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多旋翼飞行器电池的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包括一组底板1、两组侧板2、两组端板3和一组顶板4,顶板4、底板1一上一下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两组侧板2一左一右地设置于顶板4与底板1之间,两组端板3一前一后地设置与顶板4与底板1之间,从而形成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六面结构。在底板1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4,该第一安装槽14的位置对应侧板2的安装位置设置。在顶板4上开设有第四安装槽43,该第四安装槽43的位置对应侧板2的安装位置设置,从而底板1上的第一安装槽14的位置与顶板4上的第四安装槽43的位置对应。在每组侧板2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二水平导轨22,该顶面上的第二水平导轨22的形状、尺寸与第四安装槽43的形状、尺寸相适配。在每组侧板2的底面上也设置有第二水平导轨22,该底面上的第二水平导轨22的形状、尺寸与第一安装槽14的形状、尺寸相适配;在组装时,该侧板2底面上的第二水平导轨22卡接在底板1的第一安装槽14内,侧板2顶面上的第二水平导轨22卡接在顶板4的第四安装槽43内。在每组侧板2的前面设置有第二垂直导轨24,在每组侧板2的后面也设置有第二垂直导轨24。在每组端板3上对应侧板2的安装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三安装槽32,且第三安装槽32的形状、尺寸与侧板2上第二垂直导轨24的形状、尺寸相适配;在组装时,该侧板2前面、后面上的第二垂直导轨24卡接在对应侧端板3上的第三安装槽32内。

该固定结构的组装方式为:先平放底板1;再竖直放置侧板2,将侧板2底部的第二水平导轨22对应底板1上的第一安装槽14,侧板2从底板1的前方或者后方沿第一安装槽14的长度方向移动,使第二水平导轨22逐渐卡入到第一安装槽14内,实现将两组侧板2一左一右地安装到底板1上,整个框架此时成U型结构;然后竖直放置端板3,将端板3上的第三安装槽32对应侧板2上的第二垂直导轨24,端板3从上往下移动,使第二垂直导轨24逐渐卡入到第三安装槽32内,实现将两组一前一后地安装到底板1上,此时整个框架成上端开口的框架结构;最后水平放置顶板4,将顶板4上的第四安装槽43对应侧板2顶部的第二水平导轨22,顶板4沿第二水平导轨22的长度方向移动,将侧板2顶部的第二水平导轨22卡入顶板4的第四安装槽43内,实现将顶板4安装到底板1上,形成完整的固定结构。在放置电池时,需在安装顶板4之前即将电池放入顶部开口的框架结构中。

在底板1的第一安装槽14内开设有若干的第一连接通槽12,若干的第一连接通槽12沿第一安装槽14的长度方向均布。在侧板2底面上的第二水平导轨22上设置若干的第二水平连接凸起23,若干的第二水平连接凸起23沿第二水平导轨22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第二水平连接凸起23的形状、尺寸、位置与第一连接通槽12的形状、尺寸、位置相适配。在将侧板2安装到底板1上时,通过第一安装槽14与第二水平导轨22连接后再往下按压侧板2,从而使第二水平连接凸起23一一对应地卡接入第一连接通槽12内,实现侧板2与底板1的稳定连接。

在端板3的第三安装槽32内开设有若干的第三连接通槽33,若干的第三连接通槽33沿第三安装槽32的长度方向设置。在侧板2的第二垂直导轨24上设置有若干的第二垂直连接凸起25,若干的第二垂直连接凸起25沿第二垂直导轨24的长度方向设置。该第二垂直连接凸起25的形状、尺寸、位置与第三连接通槽33的形状、尺寸、位置相适配。在将端板3安装待侧板2上时,通过第三安装槽32与第二垂直导轨24连接后再往内按压端板3,从而使第二垂直连接凸起25可一一对应地卡接入第三连接通槽33内,实现侧板2与端板3的稳定连接。

此外,该第一安装槽14、第三安装槽32、第四安装槽43的横截面均为外小内大的梯形,该第二水平导轨22、第二垂直导轨24的横截面均为外大内小的梯形。通过横截面为梯形结构的安装槽、导轨,能够有效避免安装槽与导轨的连接稳定性,防止脱落。

此外,在端板3的顶面、底面上均设置有第三连接凸起34,在底板1上对应端板3底面上的第三连接凸起34开设有第一侧向连接通槽13,在顶板4上对应端板3顶面上的第三连接凸起34开设有第四连接通槽42,该端板3顶面、底面上的第三连接凸起34分别卡入第四连接通槽42、第一侧向连接通槽13内。

此外,在底板1的底板体11上、侧板2的侧板体21上、端板3的端板体31上以及顶板4的顶板体41上均开设有若干通风孔5。通过通风孔5能够对电池工作产生的热量进行散发。

实施例1

一种多旋翼飞行器电池的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包括一组底板1、两组侧板2、两组端板3和一组顶板4,顶板4、底板1一上一下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两组侧板2一左一右地设置于顶板4与底板1之间,两组端板3一前一后地设置与顶板4与底板1之间,从而形成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六面结构。在底板1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4,该第一安装槽14的位置对应侧板2的安装位置设置。在顶板4上开设有第四安装槽43,该第四安装槽43的位置对应侧板2的安装位置设置,从而底板1上的第一安装槽14的位置与顶板4上的第四安装槽43的位置对应。在每组侧板2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二水平导轨22,该顶面上的第二水平导轨22的形状、尺寸与第四安装槽43的形状、尺寸相适配。在每组侧板2的底面上也设置有第二水平导轨22,该底面上的第二水平导轨22的形状、尺寸与第一安装槽14的形状、尺寸相适配;在组装时,该侧板2底面上的第二水平导轨22卡接在底板1的第一安装槽14内,侧板2顶面上的第二水平导轨22卡接在顶板4的第四安装槽43内。在每组侧板2的前面设置有第二垂直导轨24,在每组侧板2的后面也设置有第二垂直导轨24。在每组端板3上对应侧板2的安装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三安装槽32,且第三安装槽32的形状、尺寸与侧板2上第二垂直导轨24的形状、尺寸相适配;在组装时,该侧板2前面、后面上的第二垂直导轨24卡接在对应侧端板3上的第三安装槽32内。

实施例2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在底板1的第一安装槽14内开设有若干的第一连接通槽12,若干的第一连接通槽12沿第一安装槽14的长度方向均布。在侧板2底面上的第二水平导轨22上设置若干的第二水平连接凸起23,若干的第二水平连接凸起23沿第二水平导轨22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第二水平连接凸起23的形状、尺寸、位置与第一连接通槽12的形状、尺寸、位置相适配。在将侧板2安装到底板1上时,通过第一安装槽14与第二水平导轨22连接后再往下按压侧板2,从而使第二水平连接凸起23一一对应地卡接入第一连接通槽12内,实现侧板2与底板1的稳定连接。

实施例3

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在端板3的第三安装槽32内开设有若干的第三连接通槽33,若干的第三连接通槽33沿第三安装槽32的长度方向设置。在侧板2的第二垂直导轨24上设置有若干的第二垂直连接凸起25,若干的第二垂直连接凸起25沿第二垂直导轨24的长度方向设置。该第二垂直连接凸起25的形状、尺寸、位置与第三连接通槽33的形状、尺寸、位置相适配。在将端板3安装待侧板2上时,通过第三安装槽32与第二垂直导轨24连接后再往内按压端板3,从而使第二垂直连接凸起25可一一对应地卡接入第三连接通槽33内,实现侧板2与端板3的稳定连接。

实施例4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该第一安装槽14、第三安装槽32、第四安装槽43的横截面均为外小内大的梯形,该第二水平导轨22、第二垂直导轨24的横截面均为外大内小的梯形。通过横截面为梯形结构的安装槽、导轨,能够有效避免安装槽与导轨的连接稳定性,防止脱落。

实施例5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端板3的顶面、底面上均设置有第三连接凸起34,在底板1上对应端板3底面上的第三连接凸起34开设有第一侧向连接通槽13,在顶板4上对应端板3顶面上的第三连接凸起34开设有第四连接通槽42,该端板3顶面、底面上的第三连接凸起34分别卡入第四连接通槽42、第一侧向连接通槽13内。

实施例6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底板1的底板体11上、侧板2的侧板体21上、端板3的端板体31上以及顶板4的顶板体41上均开设有若干通风孔5。通过通风孔5能够对电池工作产生的热量进行散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